水稻吧 关注:7,378贴子:42,753
  • 0回复贴,共1

警惕!水稻分蘖期3大病害!速看病原分析+用药指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水稻在分蘖期会进入营养生长的高峰期,这时要着重于病害的防治,在这个关键生长的阶段发生病害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生长,从而导致减产。在分蘖期,水稻需要重点防治纹枯病,叶瘟以及赤枯病。
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在分蘖期盛期开始逐渐出现,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多从水面较近的叶鞘内侧表面开始侵染,叶鞘先出现水浸状小斑点,逐渐向上蔓延,随着病情加重,水浸状斑点逐渐变为椭圆形,甚至不规则,叶片中间的部分为灰绿色边缘为暗褐色,连城一片时呈现云纹状,因此也被称为云纹病。
纹枯病在高温高湿下发病严重。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湿度大雨90%时,纹枯病容易发病,田间荫蔽会加重该病发生。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下,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纹枯病的发生流行多与阴雨天相伴随。

首先考虑抗病性更强的品种来减少避免纹枯病的出现。由于立枯菌可在田地越冬,在灌水后,可以通过打捞漂浮在水面的菌核以及清除菌核容易附着的杂草,来减少病菌的基数。
在分蘖期盛期注意加强叶鞘的排查,发病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等药剂喷雾。喷施时最好重喷稻株的中下部,有利于药效发挥。
叶瘟
稻瘟病在叶片部位发生时被称为叶瘟,一般在分蘖盛期到后面的拔节期发病较重,发病时真菌危害叶片产生褐色斑点,分布密,随后叶片枯焦,萎缩枯死。
病斑的形状、大小和色泽会由于天气条件而出现差异,往往可以分为急性型、白点型、慢性型、褐点型4种。
急性型:形成圆形或两端稍尖的病斑,病部呈现暗绿色、水渍状,严重时出现灰色霉层。

慢性型:形成菱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黄色,最外部出现黄色晕圈。
褐点型:形成针头状的褐色小点,多发生在下部的老叶上。
白点型:初期会呈现白色或灰白色圆形小点,后逐渐扩大为椭圆或近圆大斑。
叶瘟需要及时发现处理,早期做好防治,否则到后期会出现穗颈瘟。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50倍,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等喷药处理。同时注意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合理灌田、晒田,加强水稻抗病能力来减少叶瘟的发生。
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因为水稻体内钾含量不足,秧苗差营养比例失衡导致的。在分蘖期这个快速生长的时期容易发生,受害的水稻矮小,出叶速度缓慢、分蘖少,严重可能不分蘖,并且下部的老叶在叶尖端附近会产生褐色的小斑点,逐渐向内变为赤褐色或铁锈色,最后整叶枯死。发病的稻株新根也少、短且细或者没有新根,出现僵苗。

造成水稻缺钾的常见原因是土壤中缺钾、像一些红壤、黄壤水田、沙土田,后期也没有及时追肥造成土壤本身有效钾的含量偏低。还有一种原因是水稻土壤环境过差、低温等外部因素影响了根系对钾的吸收。
比如烂泥田、冷浸田,土壤透气性差,在土温较低时,很容易影响到根系的呼吸和生长发育,加上遇到阴雨天土壤缺氧,有机质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也会毒害根系,使得稻株吸收能力差表现赤枯病症状。还有长期超量使用像绿磺隆等除草剂或过晚使用会造成根系发育受阻,也易出现赤枯病。

对于赤枯病的防治,首先要培育壮秧,保证根系饱满有活力,确保移栽后的根系吸收,有好的抗病力。在早期低温时,注意在分蘖期浅水灌溉来保持水温和土温相对稳定,促进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同时早期做好田块的耕翻晒垡,平横施肥,多施腐熟有机肥来确保钾肥足够。
分蘖期是水稻生长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候根系逐渐发达,叶片展开快速的生长,也是决定有效穗数的关键时期,尤其在分蘖盛期时,在预防病害上要多排查,多留意,发现阴雨天较多时或已经出现病症时,注意及时的用药进行防治,确保分蘖期正常。
以上内容为问问农团队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问问农,为广大农户及行业从业者提供服务和创新解决方案。
❤用心分享种植知识
用心分享柑橘经验
赶紧搜索【问问农】,实用内容不错过!
看问问农,科学种植,越种越好


IP属地:陕西1楼2024-04-03 19:1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