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吧 关注:1,681贴子:33,770
  • 0回复贴,共1

听力筛查的重要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原因会造成学龄前儿童听力下降呢?
  中耳疾病,最常见的如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下降,但分泌性中耳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则可引起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另外,遗传、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感染、外伤、噪声,也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听力损失旳常见原因。
  如何预防听力障碍发生?
  定期筛查。每年一次的听力筛查能够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是否存在听力下降,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谨慎挖耳,避免损伤。耳屎是一种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物质,也叫“耵聍”,通常会随着人的口腔活动(如说话、咀嚼食物等)而自动排出。小孩子的耳道较短,耳洞较小,皮肤较嫩,经常掏耳屎轻则掏伤耳内皮肤引起炎症,重则会损伤鼓膜。若宝宝耳屎分泌太多,妈妈可用小湿棉签轻轻在耳道外部旋转,及时清理,以免造成耵聍栓塞,必要时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帮助处理。
  洗澡或游泳时防止呛水和耳进水。呛水后,鼻咽部病菌易沿咽鼓管蔓延至鼓室,耳朵和鼻子之间有一条连通的管道,叫做“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又短又平,与成人的不同。呛水到耳朵里,会引起中耳炎。耳朵进水,“脏水”的病菌会引起外耳道感染。
  远离强声或持续的噪声环境,避免使用耳机。在长时间噪声和强声干扰下,听觉细胞(毛细胞)易受损伤,且毛细胞损伤是不可逆的。暴露在强声中时(如放鞭炮),要用耳塞或棉球将耳朵堵住双耳或捂耳隔绝部分声能,做好听力保护。尽量避免戴耳机听音乐。如果必须佩戴,佩戴耳机时要做到三个“60”,即最大音量不超过60dB,使用音量不超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
  有耳毒性药物致聋家族史者,应当主动告知医生。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时引起学龄前儿童听力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常引起儿童耳聋的耳毒性药物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们主要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素等。
  避免头部外伤和外耳道异物。儿童常因年幼无知将一些小的东西(小珠子、小石子等)塞入耳内,另外,小飞虫也是较常见的外耳道异物,家长发现宝宝耳部有异物,应当去医院请医生帮忙取出。发生头部外伤可能引起颞骨骨折或迷路震荡,使耳部结构或听觉细胞受损,引起听力障碍。
  患腮腺炎、脑膜炎等疾病,应当注意其听力变化。这是传染性疾病引起耳聋的重要原因。如果不幸得了这些疾病,治愈后,患儿应及时检查听力,以早期发现是否出现听力损伤。
  总之,如有以下异常,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儿童耳部及耳周皮肤有异常(红肿、结痂等);外耳道有分泌物或异常气味;频繁挖耳;有耳痒、耳痛、耳胀等症状;对声音反应迟钝;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
  家长朋友们是孩子听力保健的第一道防线,要做好呦!!


IP属地:湖南1楼2024-04-08 08: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