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助听器吧 关注:3,508贴子:40,705
  • 0回复贴,共1

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如何进行康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助听器本身没有治愈听力损失的功能,但是能帮助听损儿童解决听力损失带来的问题,佩戴助听器帮助听损儿童听到声音(通常所说的声音包括自然声响和语音声。自然声响包括噪音、动物叫声、交通工具、乐器等)。但听到声音,并不代表能听懂,听到和听懂是两回事儿,听到声音并不意味着可以清楚分辨。
听觉是有四个阶段:听觉察知—听觉分辨—听觉辨识—听觉理解。听障儿童的听力和言语的发展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是需要系统的去引导和康复的。听障儿童验配助听器等听辅设备后,结合康复训练,多听、多练习,能帮助他们适应听辅设备,养成用耳朵听的习惯,听得更好。
听觉训练包括感知声音的有无、辩听训练、听觉描述训练、听觉理解和交流、高级阶段(噪音环境的聆听、电话技巧训练等等)。
今天#茶陵健耳听力助听器主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听觉训练的开端---感知声音的有无以及如何进行感知声音的训练。
在听觉训练中,感知声音的有无尤为关键,因为这是听觉训练的重要基础,听障儿童通过佩戴助听器或是重建听力后,在开始阶段,还不能准确的捕获信息,在这一阶段,要给予孩子大量的声音刺激,包括各种频率、各种声响的声音,让孩子通过听觉感受声音的存在,判断声音的有无。这一阶段的训练、游戏活动既能帮助建立提高听障儿童的聆听意识,也能帮助儿童尽快配合测听,从而有利于提高听力师调试助听器等设备的精确度。感知声音包括:
01.自然环境声响的感知引导孩子发现各种各样的环境声,例如水龙头流水的声音、汽车滴滴的声音,从而激发儿童对于声音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并不要求他对声音做出反应。在听障儿童对声音有了初步的兴趣后,可以进行有意感知,也就是让孩子对环境声音做出反应,比如扭头寻找声源等。02.语音的感知对不同人所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感知,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音质、音色、频率都会有所不同。03.培养倾听意识家长应该选取各种声音给予听障儿童刺激,同时可以设置有趣的游戏,引导他喜欢听声音。当孩子对声音有反应、有兴趣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或奖励。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进行练习,如:小鼓敲敲敲
游戏目的:引导儿童感知声音的存在。
游戏器具:小鼓,音乐播放器。
训练方法:家长先敲小鼓,并提示儿童用耳朵注意听,并示范如何敲小鼓,听到鼓声后家长做惊讶高兴状(表情可以夸张些),并示意孩子有声音,引导他注意听。多次重复后,让儿童亲自敲小鼓感受鼓面的振动(可以将孩子的手放在鼓面上)并体验声音存在的快乐。下一阶段,家长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一边提示儿童注意听,一边随着音乐的节奏小鼓。之后再次播放音乐,家长和孩子共同跟随音乐的节奏敲鼓。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响小鼓,家长一定要给予儿童及时的反馈,可以是家长高兴的表情、称赞的动作或是鼓励的言语,如“哇,我听到了!”“有声音了,宝宝真棒!”让儿童感受到家长的支持,慢慢喜欢听声音。
感知声音是听障儿童听力言语训练的开端,对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十分关键,家长朋友要及时关注孩子感知声音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除了在家的训练之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专门的听力言语训练。


IP属地:湖南1楼2024-04-14 10:4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