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67贴子:2,972,527

什么是客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件事突然觉得比较重要。他牵扯到了如何去开拓新的认知。一般的说法,客观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首先,这句话里的人就是个不确定概念,比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动物的意志为转移,算不算客观,或者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以群体的意志为转移,算不算客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观点出发,任何存在形式都不是孤立的,而所依附的条件又被别的条件限制,一级一级联系下来,可能就和人的意志联系起来了。这仅仅是个影响过程的长短快慢不同罢了。
所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说不以观察者的意志为转移。这就变成了,客观,就是其字面意思,被别人看到的现象。那么主观,就是自己形成的认知。


IP属地:广东1楼2024-04-24 05:47回复
    照上面的这个说法,那么任何事物都有客观与主观的两个方面,它的形成过程就是主观决定的,而后来被别的观察者认知的现象就是客观的。这样一来,就是主观决定了客观。而不是客观决定主观。当然,这里的客观与主观的提法,和一般哲学上的概念是不同的。


    IP属地:广东2楼2024-04-24 05:53
    收起回复
      传统意义所谓的客观,造成了绝对存在这样一个概念,这似乎是比较幼稚的思维。


      IP属地:广东3楼2024-04-24 05:55
      回复
        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在于将物的存在神化,绝对化。这是很可怕的意识。因为他将万物之灵的人置于物的概念之下。


        IP属地:广东4楼2024-04-24 05:59
        回复
          物有物的主观,人有人的主观。


          IP属地:广东5楼2024-04-24 06:00
          收起回复
            因为我们所说的“哲学”是以“人”为主体的,探索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对人的意义。
            所以,人本身是“主体”。
            如果动物能探索哲学,能定义自然,那么它们也可以把他们自己定义为“主体”。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4-24 06:58
            收起回复
              你这次从纯中文的角度闸释的很清楚,但问题在于:现代汉语不完全是纯中文,这在翻译西方哲学中尤为体现。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4-24 07:00
              回复
                主观与客现,并不是老子文所说的:吾不为主而为客。哲学上的主客不是两个主体,而是指:人与外在,人与自然,存在者与存在。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4-24 07:03
                回复
                  也就是说:马哲翻译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去除了中间很多过程的。马哲和现在科学追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是一和极致,是认知的“公约数”,是所有认知的共同指向,也就是相对最准确的认知,这种认知才被认为是“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更不会以动物的意志为转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4-24 07:09
                  收起回复
                    现代汉语是中国古文基础架构与现代西方哲学逻辑相嫁接的产物,现代汉语是新语种,还在不断完善中。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4-24 07:12
                    回复
                      若有分别执着,则主客之观皆非实相。
                      是故老子有云:不自见,故明。
                      何谓【不自见】?去自我分别执着也。
                      何谓【明】?实相现量明了也。
                      欲达此【明】,当行老子所教: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何谓【归其根】?若诸分别执着尽去,则芸芸万物自复归其根本矣。


                      IP属地:上海19楼2024-04-24 10:09
                      回复
                        简单地说,客观是对主体而言难以撼动的物像。
                        注意,是难以撼动,而不是不能撼动。
                        比如,愚公移山,
                        对于愚公以及那个时代而言,山相当于客观,因为单以愚公个人而言,山是平不动的,
                        但是,山真就一定不能平吗?那句经典名言就出来了,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物换星移,时空斗转,放眼现代,想要平山,对于个人而言,其实也不过就是放多少TNT、组织怎样的团队、设计什么样的方案、还想留下多少的问题而已。
                        是以,
                        万事万物总在变化,什么是客观?是对于当下的主体而言,主体的干涉相比于物像或者规则本身而言及其微弱,不能改变其表征的物像和法则,就是客观。
                        那么自然,客观就不会是绝对的,因为所谓的客观只不过是当下的你或者你所在的集团对于物像法则本身而言无能为力罢了。
                        对于客观绝对性的迷信,在于人对自身的傲慢,当人以个体或者人类整体而言发现,即使集结全体人类以及人类可用技术都难以改变的某个物像、规则的时候,就会把这个物像或者规则定义成了客观,认为是世界不变的真理,而忽略了会不会是人类自身的局限造成的片面。
                        本质上,所谓的客观不过是人类还没发展到足够的高度,足够的强度,所知所认识造成的局限认知而已。
                        60亿人一致认可的规矩,就算有一个人反对或者抗议,都是难以撼动的,对于那个人而言,这个被集体认可的规矩就是客观。但是,当天地大变,时代变更,经历动乱,很有可能60亿人重新建立的规矩反而会变成这个抗议者当初的提议。这时,又有谁能说得清到底谁是主观谁是客观呢?
                        放眼科学的世界,本质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个认可认知的集团从60亿人上升到了人+生物,人+生物+物质,人+生物+物质+能量,人+生物+物质+能量+场,人+生物+物质+能量+场+……
                        随着认识的扩大,客观也在不停地升级,昨天不能撼动的客观,今天就成了随意操作的主观,今天不能撼动的真理,对于未来不过是任意定制过程,
                        这就是三维+时间的四维视角看待三维所在的世界的样子,
                        三维世界的全部,不过是四维世界中的一场电影,一局游戏。过程哪里不对,想要什么样的结局,想要让三维世界呈现任何的状态,不过是多读个档重来几次,改个内存的金手指的差别而已,我们俗称为“刷”。
                        我们看来不可撼动的规则、真相的客观,其实不过是还在局中的我们还没掌握这些cheat的技术罢了。
                        所以,
                        客观的本质只是一种即成的存在,不过是一个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攻克的项目,是无数可能性中具现化并被人们发现了而已,
                        而不是什么绝对的永恒不变的至高。
                        因为,
                        至高从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更高。


                        IP属地:山东20楼2024-04-24 10:47
                        收起回复
                          意识、思想是由人主导的,如何客观?谁的观点是否客观又该以什么标准去衡量才算客观?个人见解:不掺杂个人情绪的判断就算是客观。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4-24 11:24
                          收起回复
                            我认为,主观,客观,单从字面上讲,观指的就是思维活动。所谓主观,就是思维的对象是自己,所谓的客观,思维的对象就是他人,或者外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用欲望来表达主观比较形象,比较合理。用认识表达客观比较合理。换句话说,主观的基本内容就是欲望。客观的基本内容就是认识。
                            有了这个概念,就可以讨论,是欲望决定了认识,还是认识决定了欲望。我认为是欲望决定了认识,欲望在先。认识在后。


                            IP属地:广东22楼2024-04-24 15:29
                            回复
                              给一个狗天天看美元黄金,它都不会兴奋,因为它没有这方面的欲望。所以,狗对人类的财富积累再多的认识,都不会产生欲望。但,狗对肉的欲望是天生的。所以,对肉的认识也会不断增加。
                              同理,给普通人再多的虫子,不论长得什么颜色,什么体积,人不会兴奋。因为人类不是鸟,一般情况下对昆虫没有欲望,不论有再多的认识,也产生不了欲望。


                              IP属地:广东23楼2024-04-24 15: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