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吧 关注:127贴子:407
  • 1回复贴,共1

故事04-感恩回望,妈妈的结肠癌之路照亮他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结直肠外科,这里以精湛的内窥镜微创手术技艺而声名远扬。然而,即便我对它的专业水准有着十足的信心,面对我年逾古稀的母亲即将走上手术台,我内心依然涌动着无尽的不安与忧虑。
2019年3月18日,母亲踏入了外科楼的大门,开始为一周后的重大手术做充分的准备。术前的细致检查中,医生发现了母亲心脏的问题——QT波延长,以及她下肢存在的静脉血栓风险。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让我原本就紧绷的神经更加紧张。虽然心脏问题因长期服用乙肝药物而引发,不算太过严重,但静脉血栓的潜在威胁却如同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医生也面色凝重地告知我们:术中一旦发生静脉血栓脱落,就可能引发致命的肺栓塞。
为了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医生决定用一周的时间对母亲的心脏进行调理,并着手处理静脉血栓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讨论和慎重的评估,医生最终决定采用下静脉滤网的方式来为母亲保驾护航。在母亲脖子右侧的静脉处开一个微小的切口,医生小心翼翼地沿着静脉将滤网放置在胸腹部之间。这一精密的操作,为母亲即将到来的手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终于,2019年3月26日这一天到来了。母亲在两位专家的联手主刀下接受了手术:外科刘主任技艺精湛地切除了肠道肿瘤,而王主任则负责对付肝脏上的转移瘤。这场手术持续了六个多小时,过程艰难而漫长,但最终的结果却令人欣慰。两位专家的默契配合和精湛技术使得手术过程中出血极少,为母亲的术后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术后第二天,在护士的温柔鼓励和搀扶下,母亲勇敢地迈出了术后康复的第一步。肿瘤医院秉持着先进的康复理念,非常重视术后病人的运动恢复,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身体的快速复原。这种与传统观念截然不同的做法,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有效性。
术后的恢复过程是艰难而缓慢的。母亲在术后三天成功摘除了尿管,五六天后又顺利拔除了引流管。我曾听闻同病房的病友讲述过一位老先生因手术后引流管长时间留置而痛苦不堪的经历,相比之下,母亲的这次手术无疑是顺利且成功的。
在这段艰难的恢复时期,护士们的悉心照料和无私奉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每天定时为母亲清洁身体、更换整洁的床单被褥;为了帮助母亲更好地康复,她们甚至不惜跪在地上为她提供服务;当母亲的手术伤口基本愈合时,她们又搀扶着母亲去浴室,小心翼翼地为她擦洗身体(当然,打针的部位都贴好了防水贴)。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母亲倍感温暖,也让我们对医疗团队的人性化服务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术后疼痛管理也做得非常出色。虽然有止疼泵可以随时使用,但母亲基本上很少用到它;每天护士都会定时询问母亲的疼痛程度,并根据她的反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些细致入微的措施极大地减轻了母亲的痛苦,也让我们作为家属更加安心和放心。
2019年4月11日,我们满怀感激和喜悦的心情离开了医院,回到了在北京的租住公寓继续休养。由于癌症复发的风险较高,我们在医生的建议下又在肿瘤医院接受了3次巩固性的化疗治疗。这次化疗方案与之前相似,依旧是奥**铂加卡**滨的组合,只是没有再加入贝*单抗。
在完成这3次化疗后,我们曾一度考虑是否应该继续进行更多次数的化疗以追求更彻底的治疗效果。然而刘主任却提醒我们,加上之前在当地医院的那次化疗,母亲已经累计接受了8次化疗治疗;再进行更多次数的化疗很可能会超过她身体的承受极限,对末梢神经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听取了医生的建议后,我们最终决定停止化疗让母亲的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

化疗的漫长疗程终于画上了句号,我们带着满满的希望回到了老家。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严格遵循刘主任的医嘱,定期踏上前往北京的随访之路。每一次的复查都如同战士的出征,既充满了紧张也怀揣着期待。
刘主任对妈妈的治疗成效始终充满信心。他坚定地告诉我们,肠道内的肿瘤已被彻底铲除,未来基本上不会再掀起波澜(事实上,近三年内它确实没有卷土重来)。然而,在肝脏的问题上,刘主任却给出了更为审慎的判断。他坦言,尽管手术成功切除了13处肝转移灶,但肝脏的深处仍可能潜藏着肉眼难以觉察的微小肿瘤,因此复发的阴霾并未完全散去,概率大约在50%左右。
不过,在严肃的医学判断之余,刘主任也为我们点亮了一线希望之光。他解释说,肝脏拥有神奇的再生能力,只要我们坚持定期的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那些蠢蠢欲动的复发病灶,妈妈完全有机会通过多次手术来降低复发的风险。据刘主任的经验分享,像妈妈这样的病情,往往需要经历3-4次手术的洗礼才能彻底扫清障碍,甚至有些勇敢的战士需要挺过5次手术的严峻考验。
妈妈的身体恢复得比预想中还要好。大约两个月后,她就重新拥抱了每天游泳和散步的健康生活。每天早上9点,她会准时跃入泳池的怀抱,畅游一个小时后才心满意足地回家。虽然动作不再像生病前那样矫健,但她依然能够坚持每天游完一千米的壮举。她的饮食和作息也重新回到了规律的轨道上,每天6点准时起床迎接新的一天,晚上9点则安静地进入梦乡,失眠的困扰从未找上过她。看着妈妈这样的状态,很难想象她曾经是一位与癌症殊死搏斗、在手术台和化疗室中挣扎求生的病人。
化疗的后遗症并未完全消失,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响着妈妈的生活。她的手指和脚尖时常会感到麻木和不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我们的精心照料,这些症状也在逐渐减轻直至最后消失无踪。
就在我们以为一切都在稳步向好、胜利在望的时候,命运却再次向我们发起了挑战。2019年10月23日,在北京的复查中,刘主任面色凝重地告诉我们一个不愿听到的消息:妈妈的肝脏上又出现了两处新的肿瘤病灶,需要再次走上手术台。同时,根据复发的间隔时间和病情发展情况来看,医生认为再次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可能效果有限,因此建议本次手术后不再进行额外的化疗疗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们虽然感到震惊和难以接受,但刘主任的坚定和鼓励却给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力量。他表示对这次手术充满信心并承诺会全力以赴,同时安慰我们说这次手术相比上次会更容易应对让我们不必过分惊慌和担忧。
2019年10月30日我们与医生共同确定了手术的日期为11月15日,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医生对妈妈进行了详细的风险评估后认为她无需再次放置针对下肢静脉血栓的滤网,11月13日妈妈再次入院开始了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在确认她的心脏、肝脏和肾功能均处于良好状态后医生决定如期为她进行手术。
这次手术由经验丰富的王主任亲自主刀他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成功地切除了妈妈肝脏上的两枚转移病灶,其中一枚约3厘米大小另一枚约2厘米大小,虽然上次的手术更为复杂涉及了结肠和肝脏两个部位的病灶切除但王主任仍然花费了整整6个小时才完成这次手术,原来其中一枚病灶的位置十分危险紧邻大血管需要医生以极高的精度和耐心来剥离肿瘤组织,这种手术对医生的技艺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但王主任却以惊人的毅力和决心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当王主任走出手术室向我们汇报手术结果时他的脸上虽然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闪烁着胜利的光芒!他详细地向我们解释了这次复发的原因并提醒我们肝脏内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微小的病灶需要继续保持警惕和定期的随访检查,同时他也对妈妈的术后恢复情况表示了肯定并鼓励我们要继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
在医院住院休养了大约10多天后妈妈就顺利地出院了,这次她的恢复情况比上一次要好得多没有出现发烧的症状也不需要服用任何药物精神状态也非常良好,看着妈妈一天天地康复起来我们的心中也充满了感激和喜悦!我们知道这场与癌症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但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百折不挠就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

2020年12月11日,那个看似寻常的复查日,却带给我们一个不寻常的消息。当地的检查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我们全家人的心都为之一震。妈妈的肝脏上,再次出现了两个转移灶。虽然从影像上看,这两个肿瘤的个头并不大,但它们就像两颗不定时炸弹,让我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当时,正值口罩时期,前往北京治疗的路途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难。办理手续繁琐不堪,医疗资源也需要特批,而且到达北京后还需要进行长达14天的隔离。但无论如何困难重重,我和妈妈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往北京,去寻找更好的治疗机会,去迎接那未知的挑战。
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充分的准备,2021年2月24日,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了那位熟悉而又亲切的外科王主任。他仔细地查看了妈妈的检查结果,并告诉我们一个相对欣慰的消息:这次病灶的位置比上次要好很多,位于肝脏表面,这也意味着手术难度会是历次中最小的。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让我们在紧张与焦虑中稍微松了一口气。
即便如此,手术依然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王主任详细地向我们解释了手术的难点和风险。他告诉我们,本次手术需要切开上次手术的切口,深入到两处病灶处进行精确的切除。而之前手术留下的黏连则需要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来小心翼翼地剥离,以免对肝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听着王主任的解释,我们明白这场手术依然是一场硬仗。
2021年2月26日,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终于到来了。从中午12点多开始,到下午14点25分结束,整个手术过程仿佛经历了一个世纪般的漫长。当医生走出手术室告诉我们手术成功的消息时,我们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了。据医生介绍,这次切除的病灶确实比之前的小了很多,都刚好1厘米左右。而且术中出血量也不足100毫升,无需进行输血,这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
术后大约一小时左右,妈妈就被送回了病房。虽然她的脸色有些苍白,但那双坚定的眼神却告诉我们她很好。护士照例询问了她的疼痛等级,妈妈表示约为5级,但她依然坚强地忍受着。术后伤口处有一些渗血,但经过医生的及时处理很快就止住了。看着妈妈躺在病床上那虚弱的身影,我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妈妈以惊人的毅力逐渐恢复了体力。虽然术后第二天她下床活动时感到有些恶心和虚弱,但在王主任的安慰和鼓励下,她很快就振作了起来。医生每天都会来看望妈妈,并详细询问她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他的专业和细心让我们倍感安心和温暖。
术后第三天,治疗团队中的管床医生来检查了妈妈的刀口。他告诉我们伤口很干净没有感染的迹象恢复得也很好。同时检查显示炎症数值(C反应蛋白)也在逐渐降低这说明妈妈的身体正在逐渐恢复无需过于担心。这天妈妈的精神状态和体力都明显好了很多她甚至走了4000多步也没有感到太累这真的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进步。
术后第四天王主任再次来看望妈妈并带来了好消息。他告知我们检测结果显示妈妈的各项指标都越来越好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本周就可以出院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和妈妈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这意味着妈妈又成功地闯过了一关!
2021年3月2日治疗团队中的管床医生查房时再次检查了妈妈的刀口。他发现刀口没有渗血现象而且愈合得很好已经可以拆线了。他告诉我们可以拆除纱布了并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如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等。次日妈妈的疼痛感降到了0级检查的数值也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于是在3月6日妈妈就顺利地出院了开始了她的康复之旅。
出院后不久我们再次前往门诊进行了复诊。王主任看到妈妈时非常开心他告诉我们经过病理检查本次切除的肝脏肿瘤恶性程度比此前要低一些。这意味着未来的复发风险也会相应降低这真的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他建议妈妈在接下来的两年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增强CT随访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确保病情的稳定。
面对可能的再次复发我们也向王主任咨询了后续手术的可能性。他表示一般经过3-4次手术后由于黏连等原因很难再使用腹腔镜等微创方法进行手术了。但即便不能微创仍可考虑开腹手术治疗以确保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另外虽然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对身体损伤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转移病灶的扩大因此不适用于所有转移灶的治疗。他强调在能手术的情况下还是要优先选择手术治疗以确保病情的稳定和康复。听到这些建议我们更加坚定了与病魔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声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友之家(简称:医肿病友之家)已经3年了,三年来,我们陪伴了超过6万个病友家庭来北京看病,共同度过了许多人生命中最艰难的时期。每天,我们都能见证无数无助的患者所面对的困境,深知他们的辛酸与苦楚。为了给大家提供帮助和启示,我们将整理并分享大量病友前往东肿治疗的真实经历。
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能给你们提供一些启示,为病友的抗病之路带来希望与鼓励。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信息仅供病友及家属之间交流和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治疗用药的推荐。对于具体的诊疗方案,请务必遵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或指导。


IP属地:北京1楼2024-04-28 10:11回复
    能留个联系方式吗,我想咨询一下我妹的病情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09 16: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