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哀分析文吧 关注:70,860贴子:1,676,276

分析文的一种常见误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一种现象后的随笔。
我发现,有不少针对兰内酱的分析文内容会从一种分析“真实的人”的角度入手,去分析一个没有实际成长经历的“人”,最明显的就是以毛利一家的家庭问题来论证毛利兰的“性格缺陷”这种几乎可以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为什么说是本末倒置?
因为73在设计毛利一家的时候,几乎肯定是先有的毛利兰(主角的幼驯染),再有的小五郎和妃英理(幼驯染的父母),也同样是先有的工藤新一(主角)再有的工藤优作和有希子(主角的父母)。
在这种情况下,儿女先于父母存在,子辈的人设先于父辈被设计,因此认为“毛利兰的性格缺陷源于其不幸的家庭环境”是用观察现实世界的思维来观察文艺作品,忽视了纸片人并非真人,而是由作者赋予性格和经历的“角色”。
当然,这种在漫画里套用现实心理分析的做法并不是完全不可能恰好契合作者的想法——前提是作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使用了现实中的人作为模板塑造了角色。
可是在毛利一家这里是这种情况吗?至少我认为73并没有有意地在毛利兰身上体现家庭的负面影响,因为毛利兰并不是个得到了这么多精力去设计的角色,在重新速刷一次名柯漫画之后我看得出毛利兰前后期的人设差异,73显而易见地在用简单的标签去塑造毛利兰,而不是给她一条有逻辑的成长线。
如果73甚至懒得给毛利兰设计一条有成长性的故事线,为什么有人会认为73费力地考虑了家庭因素给毛利兰性格造成的影响?


IP属地:福建1楼2024-05-01 23:44回复
    158******26、Just柚子大王、.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再拿另一个毛利兰受到诟病的地方来阐述这种“先入为主认为毛利兰有某种性格缺陷,然后寻找证据”造成的错误论证过程,也就是死罗神篇中被指责为“看到工藤新一神像崩塌便对其毫不关心”一事。
    具体而言是在失忆的假新一出现的时候,毛利兰感到的“陌生”和“不像是新一”的感觉。
    用毛利兰的这种反应论证她心目中的工藤新一并不真实是有问题的,另外请注意我不是反对毛利兰对工藤新一的崇拜影响了其认知这一论点。
    为什么说这种逻辑是有问题的?
    老样子,这种逻辑忽略了纸片人作为“剧情组成部分”的作用,而将其视作“真正的人”去看待。
    73让毛利兰对假新一感到陌生和疏离,在早已得知假新一身份的人看来是“不能接受不是自己印象中无所不能的工藤新一”,但是在死罗神篇刚刚发售的,第一次阅读的读者眼中,毛利兰的这种行为事实上是73给你的线索,是73在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第一次阅读的读者“这个工藤新一是假的”。
    毛利兰在这一场景中的表现是有其剧情作用的,甚至73可能会在设计这一情节的时候将“很了解工藤新一”作为毛利兰的一个标签。


    IP属地:福建2楼2024-05-01 23:53
    收起回复
      同样在拉窗帘事件里,毛利兰的行为被许多人评价为“犯罪”,用她的行为论证她和工藤新一三观不合。
      这也是用现实逻辑来试图硬套“先有结局再有过程”的漫画剧情的错误论证,因为“柯南完美解决案件”是先被定好的结局,然后才有“毛利兰认为工藤新一一定能完美解决”的剧情。
      73需要柯南在这种情况下远程破案,然后才有“毛利兰拉窗帘阻止狙击”这种剧情,并不是因为毛利兰阻止了狙击,柯南才不得不完美破案——如果毛利兰不拉窗帘,犯人被狙击了就完事了,而案件本身可能压根不是73设计的,因此说73是为了拉窗帘这碟醋才包了案件这锅饺子也不一定站得住脚。
      73在设计这个篇章的时候并不是先有开头后有结尾,而是先有结局再设计过程,他自己就是认定了事件会完美解决,因此作为他思维延伸的角色也会有一样的逻辑。
      如此一来就导致,73可能还对自己这种表达“毛利兰理解工藤新一”的手法很满意,而在剧情里柯南也不会因为毛利兰拉窗帘而去指责她行动不过脑子,甚至会感谢她。
      再次申明,我并不是在“洗”毛利兰,相反我认为毛利兰压根就没什么需要去洗的“黑点”——工藤新一不觉得她有错,剧情里的任何人都不觉得她有错,甚至73都没有注明“危险行为请勿模仿”,因此我觉得她有错是没意义的。
      这种情节或许展现了某种新兰关系之间的潜在问题,但是并不会让工藤新一“讨厌”毛利兰,抱有认为工藤新一会因为拉窗帘降低对毛利兰的好感度这种想法最终是会失望的——剧情里压根没人记得这回事,日常案件压根不重要。
      剧外以这种“黑点”将毛利兰想象为“负面角色”也没有意义(很享受吵架的话当我没说),只会形成某种信息茧房效应,干扰对作者意图的理解。


      IP属地:福建3楼2024-05-02 00:14
      收起回复
        楼主说得很有道理啊。之前看柯南,全网十几年如一日的各种美化神化小兰,甚至十几年前我在米花贴吧里看到写贝尔摩德和毛利兰的,各种踩宫野一家,甚至暗戳戳踩男主的所谓文章(这nc还说新一的三观是小兰平常跟他说毛利小五郎灌输的,我真想说请要点脸),看得让人无语。之前的氛围确实不好,不过现在我看妖魔化小兰的氛围,我瞅着也是不好。怎么说呢,就像流浪地球电影里说的一样,让人类保持理智果然是一种奢望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2 00:33
        收起回复
          通过上面两段,总结一下这种误区,也就是联系某个人物在某几个篇章的剧情来形成一个“链条”以论证某种观点。
          与上面两段论述一样,这种分析方法也忽略了角色在单个篇章中担当的剧情作用,忽视了“作者需要角色作出某种行为来服务某种剧情目的”这一创作因素,而单纯的认为“作者设计某个剧情一定是要表现角色的某种特质”。
          为什么我觉得毛利兰的很多行为其实不是要表现她的特质呢?
          因为她没那个重要性,她的人设多变就是她没有这种重要性的表现,名柯里有这种重要性的角色我将之称为“一级角色”,一级角色可以得到剧情的服务,而依附于一级角色的“二级角色”则是这种剧情服务的一部分。
          毛利兰在剧情创作的最初期就是一个“二级角色”,因为她的本质身份是“主角的幼驯染”,具有天然的依附性,是塑造主角的工具和陪衬,但是随着剧情拉长,她一度获得过一级角色的待遇,73至少在危命篇之前是费了心思去用剧情塑造毛利兰,而不是单纯拿毛利兰当剧情背景板的一部分的。
          而当剧情延伸到现在,当毛利兰的底层人设因为新一个一级角色,既“女主角”的登场而无法获得拓展之后,她便彻底成为了二级角色,成为了剧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剧情服务的对象,至少在绝大多时候是这样。
          因此,真别把她看得太坏了,没必要,也没道理


          IP属地:福建5楼2024-05-02 00:34
          回复
            确实,我觉得有些地方太尬黑了,没必要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02 00:40
            回复
              创作长篇作品的时候一定是剧情逻辑服务人物逻辑,而不是人物逻辑服务剧情逻辑,后者是写不长的。至于拉窗帘大伙都说烂了,只提一点,毛利兰说完那句之后世良那表情很明显是被冲击到了(话说不会真有人学毛利兰拉窗帘吧)。最后,抛开三次元的粉丝,拉窗帘与其说是黑点,不如说是隔壁的悲剧,这里讲的其实是一个放弃自我的故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02 00:43
              收起回复
                拉窗帘篇世良的表情很有意思。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02 00:55
                回复
                  类似的东西我发过一帖,但是没用,还被删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02 00:59
                  回复
                    详情的可以去看南英的视频有讲解过的视频,兰的角色性死亡上的一些原因,我认为小兰的人设最初诞生可能是因为大男主需要来所谓的观众视角,或者是小配角出场的普通戏份来代表工藤新一的人生故事他的人际关系怎么样,目暮警官和园子都是很好的证明,如果想要更好的,园子完全可以替代小兰,甚至定位是什么来作为大三角的“恋爱喜剧”
                    但是可惜的是现实里不会如理想所发展的,尤其是动画组大量的工作人员,涉及到电视和动画片那种集数较长的难免会有一点修改
                    电影更是不用说了,为了让更好的剧情有看点,精彩十足,会把一些主要人物优化一点,来挥发自己的作用性。
                    所以不谈小兰本人怎么样,她从一出场就被绑定了是跟工藤新一的关系,也因为这些更加强加了无法调节的地步。
                    所以小兰本人上的主题就无法展开,她给人印象就是,如果是现在那差别可是千变万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特别的点了,这是非常可悲的,因为小兰没有自己的所谓成长线,也就是无法吸引人,也参考她作为角色的性格注定无法“领域”
                    很多人在现实也许因为宣传对一部柯南的“小兰”的深刻印象,也就导致觉得柯南的角色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想到作为正常的剧情本来就会有不同角色的出现,就像先有小兰再有柯南的一样,非常荒谬极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02 01:17
                    回复
                      按照你的说法扩展,那其他人物的感情线路是否也可以视作是为了蜗壳的感情线路的衬托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5-02 01:20
                      回复
                        个人觉得兰神很多分析文已经不算分析文了,只是想黑黑兰神,只不过这种手段让人感觉十分有素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02 01:24
                        回复
                          很同意楼主的观点,不过也是很理解大家想要反击的心情。
                          上面几件事情确实可以归为人物服务剧情。但我感到只是单纯负面塑造了人物,不是为了服务剧情的情节是打电话、甜甜圈和被鬼吃。其中甜甜圈观感是最差的,一直不能理解。


                          IP属地:美国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05-02 01:44
                          回复
                            那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要让她来做一些讨人不喜欢的事情来推动剧情。为什么她的父母就是那样的破碎,隔壁同样是青梅的青子就格外幸福,毛利兰就活得像是她的错题本一样,让青子巧妙避雷。
                            你得承认,无论是柯哀还是毛利兰这个角色,感情变化与感情细节都非常的细腻,你得承认青山早期挺写实主义的,他的一些命案中的情杀,曾经把我都给感动哭过。。早期犯人下跪一下,这种昏暗的色调一来 ,给我的压抑感念念不忘。
                            首先就能得出一个结论,毛利兰首先是个工具人,青山刚昌不尊重她的羽毛,不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甚至一些兰粉以为的宠溺发言,在至少有点脑子的人看来都会觉得就是给人吸引火力的。
                            由此可见,无论青山刚昌有没有丑化毛利兰,但他绝对不偏爱毛利兰。(所以文吧里面一大堆什么作者宠溺她,她就是女主的言论,可以歇歇了。)与其说偏爱不如说是好用。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5-02 01:56
                            收起回复
                              错了,是先有大叔,再有毛利兰,青山是先想画变小的侦探在背后和糊涂的沉睡侦探在幕前的的故事,才设计的兰和主角建立联系,而不是想画青梅竹马的故事设计出大叔来。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5-02 03: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