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吧 关注:342,013贴子:3,258,320

对二战英国15英寸穿甲弹穿甲性能的探讨提议#穿甲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鸡赵征夷大将军镇楼
#大英帝国##海军##二战##穿甲弹#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5-07 09:34回复
    很多年前,吞拿鱼在看档案资料时,发现了一个让当时的我感到困惑的问题。一方面,是英国1939年穿深表,体现出的穿甲能力相当差。另一方面,则是二战后的打靶测试中,炮弹展现出的优异穿甲能力。起初,我以为是1939年的英国人算错了,后来我才意识到,1939年的英国炮弹,和战后的本身就存在差距。
    比较惭愧的是,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购买了相关的档案,但我一直没有深挖这个话题。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5-07 09:35
    回复
      幸好,网友knighthammer下了大功夫,查阅了海量的英国档案,并在这个话题上有了重大的推进。如果还不清楚这个话题的目前的最新进展的话,可以在吧内阅读他的最近发的精华贴。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07 09:37
      回复
        目前,还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尚待解决:既然二战时的英国炮弹,性能好的和差的之间差距相当大,那到底该如何评估其水准优劣呢?
        我个人提议,可以从一下三个角度去探讨:
        1、探索性能上限:战后的不少测试中,英国炮弹打出来相当优秀的水准。
        例如:15英寸弹在30度,1320英尺/秒下,以有效起爆状态穿透了罗德尼号上拆下来的11.76英寸装甲。
        又例如:15英寸弹在30度,1497英尺/秒下,以有效起爆状态穿透了提尔批茨号上拆下来的315mm主装甲带装甲(如果折算至11.76英寸厚度,大概是1425英尺/秒左右)。
        感兴趣的网友,还可以去我发过的资料里找更多的数据点。
        虽然这两个例子,一个是间战英国甲,一个是二战德国甲,但考虑到前者是英国官方钦点的没有比二战英国甲差太多,后者也是很不错的甲,所以这些实际测试案例都可以表明,战后拿来打靶测试的炮弹,性能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反驳说,这两个例子是穿透且有效起爆,不代表每次都可以。是的,的确有类似速度下炮弹碎裂的例子。所以这里就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弹道极限。所谓的弹道极限,就是刚刚好能够达成某种穿甲标准时的炮弹速度。如果用概率论去解释弹道极限的话,一般都会被定义为V50,也就是说有50%的可能达成,也有50%的可能达不成
        (补充说明:美国弹道测试中给出的弹道极限,以及德国穿深表中的破碎穿透和完整穿透极限,虽然没有明确写明是V50,但都可以确定是弹道极限,所以都是有一定概率达成也有一定概率达不成的状态)。
        所以,我认为,二战英国量产15英寸穿甲弹的性能上限是,在30度角下对抗性能略次于二战英国装甲的11.76英寸装甲时,穿透且有效起爆的V50弹道极限可能会低至1400±50英尺/秒左右。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5-07 09:43
        回复
          2、探索性能下限:已知英国二战15英寸穿甲弹的验收标准,最低曾低到过30度,1900英尺/秒,有效起爆状态穿透11.76英寸装甲。但通过验收标准的概率显然不是50%,那是多少呢?这个需要结合档案资料,运用数学知识计算一下。
          首先,需要根据英国人的炮弹验收规则(从400发的炮弹批次里抽选1发测试,如果失败则再抽1发,第二发如果成功则所有炮弹通过验收),来评估一下,可能有多少不符合验收标准的炮弹流入现役的炮弹库存(但这应该只能计算出一个范围)。
          其次,需要查资料看一下,在1900规则下,通过或未通过验收的炮弹的具体测试结果,数据点越多越好。是通过的多?还是不通过的多?可以统计一下通过率。如果通过率大于50%的话,那么这些炮弹的有效起爆穿透的弹道极限应该会低于1900,反之则是低于1900。
          基于以上两个概率,我们可以大致评估出这些炮弹的性能下限。
          我个人暂时没有精力去做这件事,如果有网友有兴趣的话可以尝试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5-07 09:44
          回复
            3、探索性能中位数:与探索性能下限类似,这个也需要尽可能收集完整的数据点,然后求得中位数。
            以上是我针对这个话题的提议,欢迎讨论。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5-07 09:45
            回复
              这个是被系统删掉的4楼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5-07 09:58
              回复
                关于战后的装甲测试和穿甲试验项目里的数据,可能还有需要补充和探究的。
                我找到的Ordnance Board Proceedings里一份1941的记录贴出了DNC给出的装甲板验收测试结果,这里边没有写明着角,根据穿孔极限以及战后的记录显示是30°法线角。比对靶板编号和数据,英国战后这些测试报告里引用的很多数据大多来自过往的记录,并不是战后的打靶。
                但此表格的穿透极限数据以及后边注释的许多whole状态,却对不上同时期穿甲弹验收时以及Ordnance Board为探究验收问题开展的测试中的表现。




                IP属地:黑龙江8楼2024-05-07 10:51
                收起回复
                  再借楼发一些供参考的内容。
                  罗德尼的装甲板,平均硬化层深度是20%,Vickers生产的高一些,Cammell的低一些。
                  日本1928年以前生产的VC装甲硬化层深度也是20%,或许这些日本旧VC装甲的性能也接近原版的英国VC装甲。我之前光看帖子的结论,还以为罗德尼已经是改进过的接近二战的装甲了。
                  1928年对比测试以后日本表面硬化装甲增加到33%硬化深度。当年的测试结果表明33%硬化层的VC在破坏弹体上要强于旧的20%硬化层VC。
                  英国对装甲的测试偏重于穿孔测试,衡量装甲直接阻止炮弹通过的能力。罗德尼旧装甲性能接近新装甲这个结论也是基于穿孔极限得出的,如果用弹体完整为标准,我个人认为可能就会像日本测试那样有比较大的差距。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07 11:54
                  收起回复
                    9楼是很好的资料,本来想回复在楼中的,但是字数太多只能另开一楼
                    这样的例子我还想到两个
                    1、英国一战后测试巴登的装甲,在21年报告里写道明显不如英国装甲,这个应该是按穿孔评价的,但在22-23年报告里则补充说,德国装甲在阻止炮弹有效起爆穿透的能力上超过他们的预期
                    2、一般都认为美国二战大厚度硬化甲不如英德,但是美国甲的硬化层是二战最深的,嗑碎炮弹的能力显然相当强大,在美国测试中嗑碎了不少德国和日本炮弹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5-07 12:06
                    回复
                      有鉴于以上资料,可能衡量装甲性能时也不能单看穿孔极限或者美国海军弹道极限,同时也得考虑装甲被炮弹有效起爆穿透的极限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5-07 12:14
                      回复
                        不过,硬化层深度和嗑碎炮弹能力的话题,也有一个反例
                        英国二战硬化甲的硬化层深度,是低于德国的
                        引用213/378:“德国装甲采用了较深的硬化层。在德国装甲上,要到距离装甲表面45%~50%的距离时,硬度才会下降到BHN 300的级别;而在英国装甲上,通常在距离装甲表面25%~35%的距离时,就已经降低到BHN 300的级别了。”
                        但是,测试中,英15英寸弹,在30度,1497英尺/秒下就有效起爆穿透了提尔批茨的315mm装甲,这个表现不如英甲
                        再引用一下:“在面对能够将其穿透的炮弹时,硬化深度较大的德国装甲并未能将炮弹磕碎,而硬化深度较小的英国装甲却磕碎了炮弹,并且在穿透极限上还有100英尺/秒左右的优势。”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4-05-07 12:25
                        收起回复
                          当然了,这里面也不能排除测德甲时用了好英弹,测英甲时用了烂英弹这种情况——???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5-07 15:14
                          收起回复
                            有关于91蛋打VC的内容,在平贺让纪念站上倒是找到了一些,貌似来自龙之首的测试,主要是5年式48厘,也有小部分提到94和VH的,时间是昭12年,同时还对比德国引入的装甲




                            求教神教,这里的VC应当是硬化层强化后的改进型吧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5-07 15:23
                            收起回复

                              平贺让纪念站这个文件,倒是同时印证了多份材料。
                              首先是购买德国KC和KNC的内容,印证了海军装甲技术史里的描述,即购得德国的优质装甲并设计出了添加钼元素的新式均质装甲。
                              这里的48cm九一式穿甲弹打靶,23-24°范围内在0.89T/D比下打出正贯-弹完,经验式系数88%。但是36.5°左右的打靶,只能打出压贯(动能充足,但弹体强度不足)-弹碎,符合昨天吞拿鱼前辈发的一份吴海军工厂史料描述:“36和40cm九一式穿甲弹在着角大于25°射击0.9倍弹径的装甲时会碎弹”。
                              不知道这里的48cm九一弹是否有应用46cm弹的改进被帽硬度。看TMJ的描述,46cm弹似乎是在实际开始验收测试以后才最终改进被帽硬度分布,我推测这里的48cm弹可能还没有改进,代表的是36和40cm九一式穿甲弹的表现。根据TMJ,36和40cm九一式穿甲弹没有来得及应用这种改进。
                              大法线角射击均质装甲时,NVNC的表现不如KNC,也差于添加钼元素的新式试验均质装甲。58°法线角0.53TD比情况下的九一式穿甲弹在84%经验式比值下射击NVNC打出滑头贯弹碎,或许再提高一点着速就能完整穿透,不过很可惜的是没看到这份文件里有完整穿透甲板的记录。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24-05-07 18: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