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吧 关注:98,470贴子:640,670
  • 49回复贴,共1

卤城之战的真相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晋书和汉晋春秋的记载矛盾,从战线变化和折将看,魏军战败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从战后封赏来看却很奇怪。
按汉晋春秋记载、蜀军魏延和吴班大破司马懿,诸葛亮也指挥有功,但战后没有任何封赏。
相反如果汉晋春秋属实,司马懿为首的魏军明明捅了天大的篓子,没有任何处罚,反而还封官,这个怎么解释。
如果说曹睿是考虑到诸葛亮是强敌才对魏军和司马懿网开一面那也不可能,因为第一次北伐明明是胜仗,还是兵力劣势翻盘的胜仗,他战后依然严重处罚了很多人。
司马懿不可能不被处罚。至少要跟诸葛亮一伐一样连将三级,要不然和王经一样解除兵权回家合适。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5-09 07:36回复
    空城计八阵图是不是放生在卤城之战,


    IP属地:辽宁4楼2024-05-11 10:04
    收起回复
      楼主你不知道魔法晋书目录的含金量。还有曹魏的战略目标是击退蜀汉的进攻,而蜀汉的战略目标是占领凉州地盘。结果是曹魏损失张郃但击退蜀汉有功,而蜀汉则是只击杀张郃而退军功过相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11 17:51
      收起回复
        会不会是这两件事都发生过了?
        蜀对魏的甲首三千是发生过,但被斩俘万计也是发生过。
        最终是蜀的北伐失败,魏守住了,所以魏奖蜀罚。
        纵观陈寿的三国志个人传记里头,很多情况下不爱将个人失败写进本人传记中,尤其是独占一传记的诸葛亮?更要命的是司马个人传记是没在三国志里头的。


        IP属地:云南6楼2024-05-20 21:44
        收起回复
          从四条史料对比四伐一段情节,我觉得晋书有猫腻,
          第一段裴注魏书【初,亮出,议者以为亮军无辎重,粮必不继,不击自破,无为劳兵;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麦以夺贼食,帝皆不从。前后遣兵增宣王军,又敕使护麦。宣王与亮相持,赖得此麦以为军粮。】
          第二段华阳国志【九年春,丞相亮复出围祁山,始以木牛运。参军王平守南围。司马宣王拒亮,张郃拒平。亮虑粮运不继,设三策告都护李平曰:“上计断其后道,中计与之持久,下计还住黄土。”时宣王等粮亦尽。盛夏雨水,平恐漕运不给,书白亮宜振旅。】 ps:为什么华阳国志写司马懿粮尽?
          第三段三国志郭淮传【五年,蜀出卤城。是时,陇右无谷,议欲关中大运,淮以威恩抚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输调,军食用足,转扬武将军。】
          第四段晋书【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诸将皆惧,帝曰:"亮虑多决少,必安营自固,然后芟麦。吾得二日兼行足矣。"于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
          ---
          宣帝纪根本没提到粮尽,而且从表现上来看,也符合魏书的说法。
          守住了麦,还吓退了诸葛亮。事实真的有那么风光?
          华阳国志和郭淮传给出另一种说法,郭淮为什么要调粮?司马为何粮尽?
          是否如汉晋春秋所说,粮被割走了,司马懿其实碰了一鼻子灰?
          加上,宣帝纪是司马懿本纪,有溢美成分乃常规操作。
          参考可以,但感觉参考价值,经不起质疑。
          以及【俘斩万计】 在三国志有哪些类似的?
          如陆逊传的斩获万馀【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
          是小战功吗?真战败,李严找不进之愆这个理由来攻击诸葛亮?
          李严传【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


          IP属地:广东7楼2024-05-31 00:03
          收起回复
            最终结果看是司马懿防守有功,当然有赏了,其他损失都是细枝末节,你要是说甲首三千就受处罚的话,那么司马刺激张郃进攻被杀是不是更应受罚,你那么强调损失为什么不说这个,明显你是自相矛盾吗


            IP属地:辽宁10楼2024-06-02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