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吧 关注:13,114贴子:157,046
  • 3回复贴,共1

关于叔本华的名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的名人名言,但凡稍稍深究一下,都可发现那名言的原话并非如此。而滑稽的是,正确的原文其实一直都存在,但人们却因为叔本华常常批评的“乖僻的”头脑,而对那错误的名言情有独钟,而唯一正确的话语,却偏偏无人采用。在中医里面也是如此,传统的经方人们不重视,却偏偏独信和追求“偏方”。
上面所说的据说是叔本华的名言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就是这其中的例子。
说起叔本华,很多人就会说起他的这句名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但其实这流行的“名言”,是有误的。
这句话出自于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第二章(《附录和补遗》第1卷第381页,韦启昌翻译),原句是一个长句子,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韦启昌译)
“Denn man hat in der Welt nicht viel mehr, als die Wahl zwischen Einsamkeit und Gemeinheit.”
这里的“Einsamkeit”,是“独处”,而不是“孤独”。“独处”只是一种不与他人多作接触的生活方式,“孤独”则还更多地形容一种并不好受的心境。所以,“独处”的人不一定感觉到“孤独”,而生活在众人当中,很多人仍摆脱不了“孤独”的感觉。
并且,在上述叔本华的句子之前,叔本华就已经说了这样的话,“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会首要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过上一种安静、简朴和不受骚扰的生活。因此,一旦对所谓的人有所了解,他就会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如果他思想深邃、远大的话,甚至会选择独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自身拥有约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卓越的精神思想会导致一个人不喜与他人交往。”
人们有意无意地以讹传讹,除了叔本华说的人们的“乖僻”天性以外,也很有可能“孤独”是现在大多数无聊人的心境,所以,这关键字就吸引了他们的眼球。第三个原因就是,“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无疑听起来更加刺激,比简朴、真实的“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更加哗众。


IP属地:澳大利亚1楼2024-05-12 08:22回复
    有用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12 17:01
    回复
      感谢韦先生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25 08:39
      回复
        不愧是韦老师,对叔本华翻译事业贡献良多。之前您对“道德,鼓吹易,证明难”这句错译的解释和纠正令人印象深刻,这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6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