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狂吧 关注:451,223贴子:5,245,185
  • 21回复贴,共1

【吧刊第35期】高发意外风险之——溺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地家长给神兽防溺水打卡又开始了,可见溺水又到了高发期,并且多地已经出现多个孩子集体溺亡的惨剧。


IP属地:山东1楼2024-05-13 12:35回复
    一、简介
    俗话说,水火无情。水除了水灾之外还有种传统的灾难,那就是溺水,溺水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意外,和车祸、火灾不一样,车祸、火灾随着科技和社会发展,发生率越来越高。
    而溺水始终不变,而且衍生出很多命理、玄学的说法,如水溺煞,水鬼、水猴子索命,命犯龙王,从古至今一直没变,而且貌似全国惊人的一致。
    二、水的风险在哪?
    水的物理性质:软、流体、阻力、不成型、复杂多变,尤其是自然水体。


    IP属地:山东2楼2024-05-13 12:36
    回复
      三、不懂水性的人,第一次入水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结局?
      第一次入水的旱鸭子,会出现脚下空虚、绵软、无根、失控,无法保持平衡,进而摔倒,摔倒后情况更恶劣,会下意识的用手摸水底,来找平衡感。会出现两种情况:
      1、如果水浅,倒了没多大问题。
      2、水深超过手臂到嘴的距离,那就注定无法保证呼吸,那基本就凉了。
      3、如果水流太大,和深度没多大关系了,可以冲走一切。2018年我们这洪水,两位出j的mj,连人带车一起冲走,汽车一口气被冲了50公里,在入海口处陷到泥里了。
      4、之前【狂吧吧刊30期】城市内涝的文章提过,公路直接变得和河流一样,水流湍急。我从路沿石一脚下去,刚到脚脖子的水,没站稳,差点就倒了,还好维持住了平衡。
      假设一下,如果水到了小腿,估计就倒了。如果到了膝盖,就行动困难了。


      IP属地:山东3楼2024-05-13 12:36
      回复
        四、发生溺水的场所
        1、那简直是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
        除了传统的自然界的江河湖海溪,现代有人工的水库、下水道、水池、池塘、游泳池、城市内涝的街道,甚至临时挖的水坑,各种低洼地存水,也有可能。我们有个只挖了地基的烂尾工程,雨后存水,一个车因为事故扎进去了,结果司机不幸溺亡。
        还有,在不起眼的水缸、浴缸溺水的不在少数。
        甚至民见有个说法,牛蹄子窝淹死人,就是来形容和警惕,溺水的多发性和场所的多样性。总之,有水就有溺水的可能性。
        2、尤其说说自然水体,无数的未知风险。和人工开发的游泳池等专业游泳场所没法比,人工开发的水体,好歹水文条件基本固定,基本不会有变数,而自然水体里有无数意外和变数,如温度、含沙量、水草、流速等,每个条件都有可能致命。
        在河流和湖泊发生溺水,常见原因是由于水温突然降低,导致小腿抽筋;或者水草缠住腿,而发生意外。
        一个例子,我爸的一个老乡,是个兵王,尤其是武装泅渡第一名,整天挂载嘴边,有次为了出风头,在我们老家一条比较危险的河流游泳,说在部队什么样的河流没见过,不听劝阻,执意要下去,下去后开始还行,过了会就发生了意外,被冲走了,再也没找到,就是这么残酷,我爸说估计是腿抽筋了。


        IP属地:山东4楼2024-05-13 12:37
        回复
          五、多深的水能发生溺水?
          没有明确标准,可以说有水就有溺水的可能,还有种溺水叫做干性溺水。
          严格杜绝接近水当然可以完全避免,但是不可能也不现实,毕竟水是生命之源,唯一的办法就是远离风险。
          六、溺水后怎么办?不好办。网传各种方法,如水母漂,除非能在专人指导下实战演练,否则没用。
          七、发现有人溺水后,怎么施救?
          1、首先明确,会游泳≠会救人。
          游泳是运动范畴,救人是应急救援范畴,两个领域,毫无关系,非要说有关系吧,那只能是游泳是下水救人的基础,不要因为会游泳就贸然下水救人。
          因为溺水者会表现出原始的求生本能,抓住身边一切物品,而且力量超大,救人者遇难,往往是这个原因,还有部分是救人者体能耗尽。要记住,救人不是游泳。
          小时候看的冯巩一个电影,拍的就很真实,说下水救人,要吗等他淹差不多了,这个不好控制,所以首先把他打懵,否则会被抓住。
          有专业人士演示过,要绕到溺水者身后,防止被他抓住。
          2、最好的办法是用长棍或者绳子,前提是落水者能抓住。
          3、如果救上来,怎么抢救?就一条,其他人打120,只管心肺复苏,等120来就完了。


          IP属地:山东5楼2024-05-13 12:37
          回复
            关注一下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13 13:09
            回复
              好好好,感谢科普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13 15:20
              回复
                如果溺水者离岸太远,需要下水救人,这时候把衣服脱下来,袖子和裤腿系在一起使它尽量变长,一端系在自己身上,然后游到一定距离把衣服抛过去让溺水者抓住,有可行性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13 16:17
                收起回复
                  八、典型案例:
                  1、之前的游泳教练溺亡案:
                  会水的照样出事,而且这个案例说明一个真实现象,我们在影视中看到溺水者反应很强烈,双臂扑楞,大声呼救,这是完全错误的,一般溺水者不会这么明显,并不一定能引起周围人重视。
                  这个事件里,岸上录视频那几个女的,不能说多么冷血,实际上不懂,没有意识到教练是溺水了。

                  2、保定拒马河某段多次出现游泳者溺亡,怀疑水草缠腿。
                  这应该是水鬼索命说法的来源吧。
                  3、被暗流冲走:
                  看似平静的水面,底下暗流涌动,突然会被冲走或冲进深水区,当体力耗尽后,会发生溺水。
                  4、4楼提到的兵王溺水,估计是抽筋了。
                  水草、抽筋、暗流,号称游泳的三大杀手。


                  IP属地:山东9楼2024-05-13 16:24
                  收起回复
                    九、救援成功案例:溺水救援,靠的不是勇,而是智。
                    1、不会游泳,脱衣结绳。
                    看到了吧,会不会游泳,和救人毫无关系,关键在于智取。


                    2、多人趴冰面接力,这需要智勇双全。


                    3、郑州720街头营救:
                    这个是扔绳子的反面教材,这个开始是扔绳子了,但是被救者体能有限,松开了,最后三人手拉手,进去抓住她,才救回来了。任何方式都有成功率,没有百分百万无一失的,扔绳子也不一定保险。


                    IP属地:山东10楼2024-05-13 16:38
                    回复
                      老话说欺山不欺水,小的时候看见一个到我们这企业里实习的大学生,实习结束了单位里请他们几个学生吃饭送行,酒喝多了他不听其他人劝阻下河游泳,游了一半多就沉了,我还跟一起出来溜达的同学说,那个人在潜水哎,看看他能潜多久。结果一直没上来,对岸一艘正在卸货的驳船上的师傅也看到他了一直也在注视着他,突然大喊起来,操起一根撑船的竹竿拼命往水里捞。后来结果是当天晚上大河两头的水闸全部放下防止尸体被冲走,第二天来了几艘小木船在河上一字排开,用铁链挂上锚钩从河底缓缓的向前拖,最终把那学生给勾了上来。现在跟那个同学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说,那天我们是眼睁睁看着他淹死的奥,哎,还以为他是潜水呢,感觉没啥挣扎动作啊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5-13 17:06
                      收起回复
                        十、游泳的注意事项:
                        1、天然水体永远不要去,貌似每个地方都有条夺命河,而且传说水鬼在里面索命,这个做到全国统一了。
                        2、酒足、饭饱后不要下水,尤其酒后,大忌!大忌!
                        3、有急性疾病不要下水,比如感冒。
                        4、剧烈运动后不要下水,可以扶着岸边放松,但是不要进去游。
                        5、没做好热身不要下水,常见抽筋,游泳第一杀手。
                        6、饿肚子不要下水,体能受影响。
                        第2-6条,都是说明要保持身体最好的状态,才能下水,否则一点状态不好,就可能导致溺水。


                        IP属地:山东12楼2024-05-13 17:24
                        回复
                          十一、水性:
                          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的性质,而是对水的熟悉和掌控能力。
                          1、俗话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意思并不是会水的比不会水的更容易淹死,而是会水的更容易下水,导致风险增高,整体来说,淹死的人数,会水的肯定比不会水的多,要是针对个体,肯定会水的比不会水的更不容易溺水,因为会水的懂水性,尤其是入水后的反应,不会水的,入水就懵了;会水的,入水后得心应手,会水的发生意外,一般是客观原因,如抽筋、水草、暗流。
                          2、水的性质:除了第二条提到的:软、流体、阻力、不成型、复杂多变。再补充一点,就是光学性质。
                          由于折射的原因,我们肉眼看到的深度,远远小于实际深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5-14 09:21
                          回复
                            最近一篇科普文章写的溺水表现,和影视上表现的完全不一样。



                            IP属地:山东14楼2024-05-19 1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