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吧 关注:208,730贴子:1,191,075

关于“互文”修辞手法的界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也被称为互辞。它的特点是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在古诗文中被广泛使用,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意境的丰富性。
有个疑问,按照严格程度不同,有些对仗的句子百分之百属于互文,也有的不太确定算不算互文,那么应该怎么界定呢?或者说,应该严格一点,还是放松一点也算互文,大家怎么看?下面举例讨论。


IP属地:河南1楼2024-05-13 19:58回复
    例子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这个算互文吗?其实这两个句子是揉不到一起的,原意就是直白的表达,在所有人忧虑前忧虑,在所有人欢乐之后再欢乐。严格来说,不能算互文。但很多资料都说这个是互文,是不是说明,对互文的要求并不需要太严格,即使揉不到一起,只要对仗,前后意义有关联性,也可以算作互文?


    IP属地:河南2楼2024-05-13 20:13
    回复
      判断以下句子,是否为互文修辞手法:
      1、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2、幸福的家族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族各有各的不幸。
      3、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
      4、男人赚钱女人花。


      IP属地:河南3楼2024-05-17 10:37
      收起回复
        互文的特征是结构上互省、语义上互补,你这4个选项及例子,我认为都不是互文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9 14:57
        收起回复
          没有啥互文。
          看待事物角度不同: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和客作为一个整体,就变成了所谓的互文。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30 15:21
          回复
            我认为这个理解不准确,我的理解与教案一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31 09:12
            回复
              搜了一下,认为这句是互文的是少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31 09:1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31 09:13
                回复
                  2、幸福的家族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族各有各的不幸。
                  比如这个例子,可以理解为字面意思,就是幸福的模式只有一种,而不幸的模式千奇百怪。也可以理解为互文,既幸与不幸的家庭,都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非常模糊,不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
                  所以,我主张,互文的定义不要那么严格,只要能挨得上边,也就算互文了。甚至有点“万句皆互文”的意思。


                  IP属地:河南9楼2024-05-31 16:42
                  回复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与“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和“男人赚钱女人花”有什么区别?如果非要认定能不能“互文见义”,那就麻烦了,很多句子要当一个课题来讨论了。就连“不以物喜、不要己悲”都可能不能算互文了,因为他要理解成:不要得到而高兴,不因自己的损失而悲伤。


                    IP属地:河南10楼2024-05-31 16:49
                    回复
                      再比如,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如果理解成互文,那就是月亮可能在十五或十六最圆,这当然是合理的,但是要判断是不是互文,居然还要考查天文知识,未免太麻烦了。所以干脆,不关你十五圆的多,还是十六圆的多,既然你这个句子就这么写了,就认定为互文。不知大家如何认为。有没有反例。


                      IP属地:河南11楼2024-05-31 16:54
                      回复
                        句子被写出来后解释权不在读者而在作者。认定互文不互文只是读者自己的理解而已。作者一句话就能说自己当时写的话是不是互文。而且要考虑到大众的语文水平。很多人没有那么多心眼。压根不知道何为互文。尤其在现代汉语中字面是啥意思就是啥意思。作者想不到那么多的。吾怀疑现在被认定为互文的那些古诗。当时的作者未必用互文。


                        IP属地:上海12楼2024-06-01 22:39
                        收起回复
                          再来一个例子:东边日出西边雨


                          IP属地:河南13楼2024-06-02 15:45
                          收起回复

                            吾查了没有见到认定为互文的


                            IP属地:上海14楼2024-06-03 17:36
                            回复
                              一言以蔽之。所有古诗和古文的作者都已驾鹤。当他写的内容既可以按照互文来解释又可以按照字面来解释时是无法知道他的内容是否是互文。因为作者无法回答了。后人不知道他当时脑子里想的东西了。答案就是不知道。虽然很多人讨厌这个答案。但是是事实。


                              IP属地:上海15楼2024-06-03 2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