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工程师吧 关注:36,441贴子:505,689
  • 47回复贴,共1

[大概] 平台定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期都是些烂图
工作组定型,这下真的是90%完成度了
把天线组精简了一下,再也不会在上面留一个炮塔模样的天线柱了



-还有些细节待完成-
平台组大概也是这个样子了(忽略掉四个旋翼左右下角的缺口,那是落地的时候操作失误磕碰掉的
到时候工作组就是依靠这个平台实现从母舰空投进行星地表的,其实原先就已经测试过了,工作组是可以利用降落伞独自完成空投平稳落地的,但是考虑到工作组还得从星球上回收到母舰里,以及挖掘出来的大量矿物,万一需要的话还要带上无数的石头,毕竟这么大玩意落下来挺麻烦的,挖几口铁镍就跑实在是太亏了吧?





-平台空降落地状态,旋翼展开-
是的,旋翼上有轮子,我也注意到了,因为旋翼同时还是地面状态下的移动装置


起落架收起后,它就是台超大型地面移动装载装置了,简称“车辆”
这个是这么考虑的——空降的时候大概率是没法精确到达目的地的,而且一个地方要是挖的差不多了总得转移吧,依靠飞行的话不但耗能高,而且其实落地流程还稍微有点麻烦来着,干脆以车辆形态拉着走算了,正好履带mod不是已经出来了吗,到时候给它几个轮子都套上,有没有NASA火箭运载车的味道?
(这个履带mod真的是人才,我当时也是想履带干脆以动画形式表现即可,运行实体还是轮子本身,没想到真的出来了,哈哈,这得有这个技术才能实现构想啊,不然只是空谈,不知道我其他一些想法还有没有大牛也能想到那上面的)








-超大型地面移动装载装置-
还有大量细节待完成...
另外,这东西已经这么大了,可以想象下母舰得有多大了,我已经在怀疑能不能做出来了,要不到时候把母舰给鸽掉吧,反正只是个构想,早点抽出时间来做构想的曲腿机甲得了


IP属地:浙江1楼2024-05-20 15:42回复
    工作组本身框架轻量化然后内置物流平台在撤离之前先让无人机什么的把矿产全都运走吧?


    IP属地:重庆2楼2024-05-20 16:22
    收起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20 18:48
      回复
        大佬们我想问一下你在造载具的话是用生存模式来造还是开创造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1 08:40
        收起回复
          更几张曾经的平台设计,以作留念,重构之前的设计,但都是烂尾计划



          该计划记得是23年的国庆,宅里面就做了个这个,结果还废弃了,唉,可笑
          两边的主体内部有很大的运载空间,用于携带大量辅助设备和大量电力、储存箱
          设计上是两边通过中间横梁连接,然后由横梁翻转用于节省空间,后来发现由于重量过大,翻转实在是无力
          在测试的时候还发现由于子网格连接的方式,使用自动驾驶的时候并不能利用全部推进器,导致自动飞行永远被一般的无用重量拖累
          遂弃之

          这一代介于上一次的总结,做成分体式,前后的连接杆分为两段折叠于稍小的B体,极大的减少占地空间,而且具备比较舒适充裕的人员空间,A体主控,内置控制室,携带大型设备,内置前后贯通的超大隧道,巨量存储箱,主要动力,若干连接器,B体是上一代稍微改造后的一半构成,携带电力,超大天线,小型设备,外部塔台
          这一代其实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空降,飞行测试,各种子网格大多设计好了,控制室都搭好了,由于测试的内容比上一代更加丰富了,于是发现的问题也更加难堪
          第一,工作组没法降落在准确位置,一旦要挪位,要整体合回去,然后一起带着飞,你知道的,大体量东西飞起来很麻烦,尤其是稍稍飞个一点点距离,确定位置的话那是相当的磨人
          第二,由于使用的是子网格,连接杆难以在分离状态下合并AB体,这还好,可以慢慢挪,但是由于第一点,因此在控制中同样磨人,而且陀螺仪对于子网格相当的不友好,当时测试的时候很多毛病,和上一代类似几乎不管多出来的子网格重量,然后用起落架进行磁性连接,用于巩固子网格,这样在飞行时能大大减少晃动,尽管还是有
          第三,体量过大,喜闻乐见的一点,也是一直以来的痛点,太大了,如果这就卡(慢)成这样,那做这个平台的意义何在?这可是要连接太空机构的,那我还玩什么?
          遂弃之



          这个是后续版本的,只是出来这个平台构成的更具体的构想,希望给它加上更多的功能,同时精简构成和体量,然后就急不可耐做出来的,浪费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构想上有自带缺陷,导致结构不合理,外形上更是糟糕,算是试水设计



          这一代的设计,属于上一代的完善版本,其实已经很接近完成状态了,后续那四个叉出来的引擎其实有重构,虽然现在来看还是累赘了很多,但其实包覆度比上个版本好了很多,而且至少有模有样了,无奈年后回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咳了一月不止,身体也差了很多,脑子里越发抗拒这些东西,实在力不从心,于是在这个状态下放弃了该设计
          主要是分体式设计,但是摒弃了子网格,用连接器进行“半刚体”连接,工作时各自拆分开来,然后用活塞加铰链相连,分作
          动力组:大功率推进器和空降专用X翼,飞行控制器在这里,内置矿物储存
          能源组:反应堆太阳能
          地面组:前后两个轮子组,用于降落后把工作组移动到合适位置,解决挪位痛点
          主控组:内置控制室,同时带有动力部分,结合磁性板作为吊车使用,调控各个带过来的辅助设备
          天线组:大功率天线组,唯一具备超远距离通信的天线,不至于平台和工作组各个天线都拉满功率,只靠这个通信远端即可
          装载组:前端外置的箱体结构,运载辅助设备用的
          武装组:后置的可拆分式箱体,拆成两个,带有导弹,炮弹,机枪等一系列攻击模组,分为两个是为了让工作组和平台组都能用上,它俩体积很大,所以都得各自照顾
          --------------------------------------------------------
          关于辅助设备——还没设计,但是有规划了,虽然已经定型的平台组摒弃了上一代的分体式设计,但是保留了武装组,主控组和天线组,辅助设备则一直保持规划,尚未变动
          中型工作组:结构复杂,用于给大型工作组扫尾用的,主控组调控或者自带远程遥控飞行
          小型工作组:结构暂定,大概率沿用垂直井式挖掘,灵活放置用于临时起意的某些挖掘用的,比如看上了某个地方矿物多,可以用这种体量的工作组到处派遣,由于体量小所以部署很灵活,远程遥控飞行
          工作组太阳能模块:大型工作组两端的跟踪太阳能板,稳定能源输入同时,提供较为良好的对外连接器平台,主控组调控
          工作组外置电池:4块连接到大型工作组横杆上的可更换电池,尽管大型工作组有内置反应堆,但是我还是在考虑这种灵活配置的电池,而且同时也可以作为运载平台的电池,平常插在平台上利用平台太阳能充电,可以即插即用,缺少太阳和核燃料时就不会很尴尬,工作组的定时器不能随便停,一定要保持电力供应,主控组调控
          维修组:中小型维修无人机,当然工作组和平台由于结构复杂,就算有损坏也很难修复,但主要是用它来焊接投影的一次性运载火箭的,远程控制
          运载无人机:从工作组到平台之间运输矿物的,工作组有几个临时储存的大箱子,但是工作组本身就自重超大,不要积累太多额外重量,考虑用SAM2脚本
          侦查无人机:投影件,额外配置的一台侦查用无人机,搭配部分自卫用的武器,察打一体


          IP属地:浙江5楼2024-05-24 15:17
          回复
            我曾经多次重新开始玩太空工程师,有几次甚至都不记得怎么玩了,但是最后总会无限于趋同我第一次玩毕业时候的设计,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力大砖飞,最后都会回归实用性。因为你是从创造模式开始建的,而我都是生存模式开始玩的,所以自认为应该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建议,从实用性的角度帮助你完善思路。
            首先就是子网格,这玩意能别用就别用,不是必须的一概别碰,严重影响飞船稳定,无论是活塞、转子、还是铰链。如果一定要用的话,因为主网格和子网格不能合并,个人推荐在主网格放转子,最大角最小角设置为0,转子位移-40,在转子头上放合并方块,可以最大限度防止船体抖动(至少2个),同时这样的转子只占一格空间,挖深一格的话,合并方块可以完美的和船体平齐,比较美观(合并方块要最后放)。最最不能用的就是活塞,这玩意最难补救,最好全部使用铰链,然后用转子来固定,这样绝大多数情况可以满速并且不散架。子网格尽量要少,不然控制面板一大堆五颜六色全都点改名,贼难受。另外用铰链的好处是它通常永远是在-90—90间反复横跳,命令通常只需要一个反转,再接着一个合并方块开启。
            巨型载具不要使用轮胎,虽然通过堆轮胎数量可以让重型载具移动,但是绝大多数山间的缝隙是过不去的,很多不高的丘陵也翻不过去,因为底盘太低,底盘做高了又容易翻。所以载具超过一定大小之后,就只能使用推进器,用轮胎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愿意花大量时间整地,不然推平一座山的功夫,飞过去不是更方便。所谓力大砖飞,反正作为基地使用飞行时间远低于原地待命的时间,待命的时候完全可以把推进器全关了,轮胎对于体型小栽重量巨大的货车意义更大。
            加装氢气系统,首先除了太空开局,无论是有大气有重力,还是无大气有重力的星球,肯定是要先找冰然后在附近建家的,无论是氢气还是氧气都是维生必须的,而找到一处通常都是数量多到用不完的,没有任何理由放着大量的廉价资源不用。所以如果你从生存考虑,突入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也肯定先找冰区降落,然后再找其他资源。其次就是通用性,离子推在无重力时效果最好,气推只能在有大气的星球上使用,氢推在所有环境下正常使用。最后也是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重量,通常来讲做飞船先确定飞船大小,然后通过满载载重量预计推进器数量,虽然能调箱子储量,但是无论单人还是多人基本都没有选择1x的,满载的重量通常要远超空载的飞船,这就导致飞船中箱子的数量是极为有限的,不然满载根本飞不动(不满载多出来的箱子也没有意义,单纯囤积资源也没有必要放在登陆艇上,屯资源的船是肯定永远在太空不下地的)。但是氢气的质量是0,满载和空载的氢气罐的质量是一样的,这就导致实际使用上你是可以造非常非常多的氢气罐的,所以大型飞船上多余的空间完全可以用氢气罐来填充。通常来讲我造的登陆舰正下方通常会用氢推塞满,再配一些离子推,而其他五个方向全部使用离子推,在重力行星上由于驾驶舱有水平仪,可以校准让所有氢推对准地心。在太空中对战的话,只能用上方迎敌,但是说实话谁没事开着资源舰和别人打,你肯定有更专业的船。落地的话除非PVP敌人挖地道,不然的话,正下方是贴着地面的。
            不要用起落架、磁性板、连接器来固定,一律使用合并方块,这样可以减少意外,增强稳定性,小飞船无所谓,不过小飞船反而是最占地方的,不如重新打印。
            加装打印车间,节约空间。空间不允许的话,可以专门造一艘打印船,一起投送,落地后组装在一起。
            根据目的性,投送到重力行星的登陆舰,可以分为一次性和可回收。
            一次性就是有生之年都不指望把这块矿挖光,基本没有回收的必要,通常来讲是作为这颗星球上的主基地,基本位于冰湖,主要目的是制造太空电梯(方块数量够用的前提下),落地前先在土里埋方块,通过合并方块把基地固定住,然后开始造天空电梯,因为太空电梯制造机必须用合并方块和基地连接起来才能打印,所以连接器没必要省,最简洁的还是使用活塞像毛毛虫一样造上去,不过造成飞船模式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虽然把材料全塞进去需要大量的推力和能源,不过不用连接器,就可以使用坚固输送管道制造一格通天柱,而毛毛虫式至少要三格宽,并且毛毛虫式最后只能拆除,飞船式最后可以直接飞回母船。太空电梯的好处是,运输载具只需要在地表移动,精炼飞船可以泊接在太空。
            可回收登陆舰就是在没有太空电梯的情况下,随着挖掘作业到处移动,减少登陆舰和矿区的距离,主要目的是把精炼厂投送下去,尤其是满精炼增效模块的精炼厂阵列,相匹配的是足够的能源,通常基本肯定选用泛用性最高的太阳能,所以太阳能阵列必不可少,其次氢电辅助,如果完全脱氢化就不加,重力行星上没有铀,只出不进不选用。运送精炼好的材料,和运送原矿成本差距十分巨大,尤其是像冰这种基本不可能运送,但是运氢气就完全不一样了,运输机上多放几个氢气罐就行了,甚至对速度毫无影响。
            玩生存模式,一切花里胡哨都点为效率让步,等到原始积累足够了,再开始花里胡哨。大道至简,我的大型运输机最后都变成了上面一个大氢罐下面一个大箱子,全部用氢推,驾驶舱放最上面,连接器放最下面,下方四个角放四个合并方块,氢罐正前方的输送机上加装一个连接器。用氢推是因为泛用性最高,尤其适合无大气有重力的星球,其次氢罐充满只要几秒钟,电池充满要十分钟。合并方块可以和母舰合并一起带走,也可以和钻头模块合并,直接变成挖矿船。箱子放下面压舱使重心始终不偏移,驾驶舱放最上面可以用水平仪校准挖矿姿势,钻头模块中间放摄像头,右键清理石头缓慢下降,看到矿之后左键挖矿,打开物品栏就会一直挖,同时把箱子中矿放后面,石头放前面,打开前面的连接器就会把多余的石头排出去,挖满一箱就等石头排一排再挖。这样挖满一箱矿只要几分钟,其中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排石头,换成小型矿船要来回几百上千次。钻头模块7x7,中间国际象棋棋盘那样隔一格镂空,中间放摄像头,其他放输送机和探照灯。因为箱子3格宽,加一圈推进器和护甲5格宽,7x7可以完全保护住同时多出一圈可以加合并模块放母船上带走,而7x7挖满一箱也就几秒钟,再多也没有意义。挖满之后关闭合并方块和连接器就变回运输机,送一趟回来再挖。还可以接切割机模块,用来拆从海盗牛回来的船。
            再比如说我的探矿车,使用大型车,后面三个合并方块,上面连接合并方块、电池、矿物扫描仪和天线,探到矿直接关闭合并方块断开一个,用光了回到基地打印车间,重新打印。一个矿挖完了还能用小型飞船的起落架或者磁性板抓起来带回去重新安在车上。
            我造的登陆舰,也基本不会造什么生活区,基本就是最下面中间一列大氢推,外圈点缀离子推。上面8个满精炼增效的精炼厂,10个满节能模块的装配厂,10个氢氧制造机,10个氢电,两侧因为节能模块凹进去的部分塞上离子推,内侧凹进去的部分塞满电池,空的部分装十来个箱子还有跃迁引擎,正中间放重力发生装置和人工重力组成反重力引擎,剩下的用氢气罐填满,封口之后,船壁上镶嵌几个合并方块和连接器连接一个架子,架子不同方向做成对应的接口,连接其他的船和模块组件,平台模块集成医疗室、休眠舱、打印车间、大量连接口与合并方块固定组合的位点停放包括运输机及其模块在内的载具,太阳能模块可挂载在登陆舰上方,在太空中还可挂载钻头模块变成采炼一体的吞星舰。
            我还尝试过一版用铰链加一层外壳上左右摆满炮台,然后铰链翻转,变成太阳能,虽然战斗力拉满,实用性也没得说,但是实际建造太慢,子网格合并完全点手动操作,不能量产而且战斗力溢出太严重,根本用不到,登陆舰两侧放几个突击加农炮打AI完全够用了。最后还是回归了最开始的模块化路线,不仅稳还方便量产,登陆舰本体都能半打印半手撸。实际使用上两版在效率上也完全没有差别。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IP属地:吉林6楼2024-06-02 09:02
            收起回复
              你还是没明白我的意思,跟在生存里制作没有任何关系。我所说的其实是目的性上的缺失,考虑在生存模式中的意义,是最适合完善背景,增强说服力的。因为你本身就不是单纯制造一艘意义不明的飞船,它属于后勤补给中的资源采集。
              生存模式,不考虑效率的话,那么主要就是功能性。既这艘船是用来干什么的(目的性),简而言之就是在游戏中可以实现,并且可以使用,通称为实用属性。比如说重力炮,鱼雷,螺旋采矿机之类的,能用并不必须好用。
              意义不明,主打颜值即正义,虽然没什么卵用但是帅,通常表现出的是,科幻属性,比如在游戏里造高达。
              游戏中有没有用不管,但是现实中有意义,存在即合理,这就是现实属性,比如各种内饰、厕所、餐厅、人员舱、复刻跑车之类的。
              我给你描述一下你就明白了:“这是一艘长得像航母的、可以变成陆地载具的精炼飞船。”违和感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无论从我给你归纳的生存模式中的分类,还是你给它规划的用途,还是你实际描述出来它将发挥的作用来讲,它实际都是一艘精炼飞船。精炼飞船的概念是压不住如此大的体量的,它需要具有其他的概念。就好像你开着航空母舰进入别国领土,你告诉他们别怕,这是我买来当渔船用的一样。
              旋翼展开的图片你放的最多,所以我猜测你也觉得那个样子才是最帅的瞬间,我差点都要以为你做的是步行载具了。说实话,如果你做的真是步行载具,那在科幻属性上将会是绝杀。然而最后,它变成了车,期待落差感你能明白吧。巨型陆地载具不具备实用性我已经说了,这不仅是游戏中,在现实中也是一样。现实中巨型陆行载具是用火车拉动的巨炮和地效飞行器,并且最后也都淘汰了。即使是建筑用的巨型车辆,大小也并不是太大,而且只能在特制的公路上行驶。所以就会缺乏合理性,欠缺说服力,给人的感觉就是你单纯想要变个形,但是没有什么好的灵感,索性就变了个车。
              你可以通过强化它本身具有的属性,来丰富背景。实际上并不需要真实具有某些属性,可以假装自己有,长得像那么回事就行,口胡出来。
              比如说他长得像航母:“这是一艘退役的航母,内部的机库被精炼厂和打印车间取代,在战时临时突入殖民行星,收集资源打造大量AI战斗机中队,为其他航母战斗群补足兵员。”这可以当作废案,因为备战航母通常也不需要集成精炼厂。
              再比如说它具有平台属性:“这是一艘工程母舰,集成了精炼装配厂,上方平台可以投影打印所需的全套资源采集序列,并且在资源采集序列全部部署完毕后用来打印大型船舰。通过分步投影,用机械臂/维修船/可升降的打印阵列打印,打印完一层用更高阶段投影覆盖,将船舰一层一层打印出来。”升降打印阵列最容易实现,ai维修船最麻烦但是看上去很像那么回事,机械臂逼格最高,假装自己写出了脚本,说不定就有人闲的蛋疼逆向推演,真把脚本给你写出来了。
              它的体量让它具备了成为基地的资本,像基地车一样,展开变形更像一个基地。
              或者强化本身精炼厂的属性,变形长得更像精炼厂,比如说各类游戏精炼厂的代表(刻板印象)——巨大烟囱。
              再或者强化基地属性,把旋翼改成高低方向不同的支撑臂,上面安装合并方块和连接口组成的泊接组,从太空空投各种类型功能的光污染建筑进行泊接展开,再用安全区开个罩子。赛博瞬生城,还能分离升空,逼格拉满。


              IP属地:吉林7楼2024-06-03 22:45
              收起回复
                对这种平台性的,工程类的设备特别喜欢,造得不错,再接再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04 15:32
                收起回复
                  思虑再三,我觉得还是得说些什么,原本这些设计相关的考虑我是不打算说的,或者至少放到其他贴子里搞出来,言语也不会这么粗糙乏味,但是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的心情发生了点微妙的变化,那么,就从关于旋翼转换为轮组的原因说起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平台组并不是这一整块的东西,中间其实包住了一个大块头,那是一个挖掘直径600米的大型工作组,平台组设计出来主要就是用来运载这个东西的,所以它注定会很大,我想我这两个跟这个作品有关的贴子应该都能看出来这点,而工作组的模式二更是能达到1200米的挖掘直径,由于这个工作性质,它必须在大面积平坦的地形中工作,也就意味着平台组不能离他太远,基本也是会在平坦地形中工作,这就导致平台组在地面移动基本是在冰面上使用的,长距离转移只在少量场景出现,这个情况下是使用飞行的,不然我也没必要搞那么多飞行的推进器
                  另外,我在设计中有个想法是让旋翼做有机械风格的起落架,也别考虑用机械腿移动了,首先这个复杂度谁有本事谁来做,我不用想就知道很麻烦,我不是为了酷而做这个的,更别说这么大体积和重量了,我后面会说到,要考虑的有很多,其中就要考虑到收纳问题与机械腿冲突
                  而且因为是大型结构,需要考虑避免频繁起降的操作,因为很多操作都需要手动,而如果没有地面移动措施就只能靠飞行来进行短距离的移动了,这其实不怎么划算
                  那么,有过大型结构设计的朋友可能偶尔会发现,游戏内对可移动的大型结构接触体素的支持并不完善,有可能会穿模,不知道现在修复了没有,但已经从另一个角度表示出游戏对大型结构的不友好了,总之你不可能让一大块结构直接着地,起落架和轮胎是在接地时最稳妥的部件,但起落架在降落时没有缓冲,一旦质量过大很容易损坏,起降尤为要注意对地面和结构的破坏问题,因此要尽量避免频繁起降
                  同时因为需要将整个地面系统收纳到母舰中,所以旋翼是必须收纳的,不能一直岔着,各种方案我都考虑过,最后决定收纳到下方,这样还能正好为工作组增加包覆度
                  也正是因为这些考虑,接地部分我只计划用轮胎来承重,同时正好可以用这个来解决移动问题,
                  而且轮组也处于机体下方,所以可以把旋翼和轮组给合并了,而不是做成机械腿,这样可以同时兼顾地面长期停留+旋翼收纳+短距移动这三个情况,只是这样做有一个缺陷始终没法解决,子网格轮胎不会接受停车命令,因此,平台组会缺乏刹车,这个我会在平台组停下后用磁性板解决
                  也别为轮胎的推力担心,因为推进器不但可以用来飞行,也可以助推轮胎,我已经测试过了,虽然慢,但胜在稳当,更不用担心上下不了坡,我再次强调这本来就不是用来越野的,要长距离移动直接起飞就行
                  另外顺便说一个小知识,大型结构中最好不要频繁使用合并块,尤其是子网格多的情况下,合并块会强行快速拖拽震颤网格,而尤其是在子网格多的情况下,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模拟速度降低之后这个问题会更加明显,我因此炸过很多东西,不要那么浅显地觉得它很稳定
                  我所做的这些设计,无一不是经过了各种考虑和结合游戏实际的,而不是肤浅地觉得看上去很酷就一拍脑袋就给安上去,实际上,外观是我做东西最后才考虑的东西,以及也许不是每次都会考虑,但功能性和功能系统之间的配合才是关键,所以哪怕从生存上觉得不够实用也没关系,我本来就不是做出来求着你放到生存上用来实用的,更用不着在乎您的什么期望阈值之类的,你又不是我甲方,更没有那么重要
                  要是要平白无故想做点教育也请歇一歇,我没有发帖求助难题解答,更没有求谁帮我设计规划,不要那么自以为是抱着您那新手教程的宝贝使用段位不匹配的技巧进行自信而富有居高临下一般的教育意味,我真用不着,麻烦这种大佬去自己开个新帖,那些真正的新手会需要你的,但在我这儿,这种跳上来甩出自己宝贵经验和建议的热心教育,使得我这几天相当心情郁闷与尴尬,我真的觉得很烦,谢谢
                  如果有朋友觉得看了我的这些说明而产生了一下不怎么愉快的思绪,我表示,这是应该的,因为我那几天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整篇说法中我并没有侮辱谁的意思,很多朋友劝我不必对此有任何在意和特地说明,但我不能忍受我搞了这么久的东西被侮辱,你要给建议,别用那么让人无语的方式对我强行建议,这是一种侮辱,另外,请勿针对该楼作回复


                  IP属地:浙江9楼2024-06-06 23:56
                  回复
                    嗨,因为这平台很好看所以大家会喜欢没事插插嘴了咳……确实这样打扰了好像是挺不好的


                    IP属地:重庆10楼2024-06-07 11: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