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吧 关注:26,868贴子:1,342,169
  • 17回复贴,共1

明末顧炎武《音学五书古音表》:上古无a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24-05-21 16:51回复
    对酒当歌xx、zhlzwl、极地雄鹰A.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IP属地:湖北3楼2024-05-21 17:38
    回复






      IP属地:湖北4楼2024-05-21 17:40
      回复
        本文是作为下文的附件!
        -
        https://tieba.baidu.com/p/9020202669
        《上古无a音,高本汉、汪荣宝向隅而泣!》


        IP属地:湖北6楼2024-05-21 17:46
        回复
          现在研究这个很不容易了。只是根据有关古代文献和全国各种方言以及语音规律来研究,不容易,还会有争议。
          在古代,也是有各种方言读音,并不只是一种读音。所以唐朝胡曾有《戏妻族语不正》,全诗如下: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IP属地:浙江7楼2024-05-21 20:39
          收起回复
            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
            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
            亭林先生将上古音分为十部,而北宋广韵有206韵,就是说唐宋中古音发音复杂,分得很细,许多字发音有区别,但是上古音只有十部,说明中古音在上古音中就是一样的,发音只有一个。唐宋音之所以韵多,是因为许多字音变,从单音字变成了多音字的结果。如十部之“魚虞模侯第三”,是说这四部都是模韵(u韵)。就是说上古音并没有鱼虞侯三韵,因为此四韵上古发音一样,还有分立的必要吗?当然不可能,更无必要。
            -
            这首诗有可能跟地域方言有关,同时代即使时间相同,但地域(空间)不同也会导致发音有少许区别。
            也有可能因为唐宋音韵分得过细繁琐,本来可以归为同韵的却分成了几个韵也是有可能的。


            IP属地:湖北8楼2024-05-22 09:14
            回复
              感觉还是应该作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
              -
              一、亭林先生将上古音划为十部
              5、《古音表》
              卷上
              東冬鐘江第一(舉平以該上去入)
              支脂之微齊佳皆灰咍(hāi)第二
              魚虞模侯第三
              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第四
              卷下
              蕭宵肴豪幽第五
              歌戈麻第六
              陽唐第七
              耕清青第八
              蒸登第九
              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第十
              -
              二、“魚虞模侯第三”都是模韵(u韵)
              上古无ü韵,ü是从u韵演化出来的。如象棋的“車”上古音读gu,但演化到ü的时候,无论读gü还是jü,都能说明这是后来的事,不会早于gu音。至于cha这个音当然就更晚了,a韵是典型的中古音,甚至可以说是胡音。)
              -
              平声九麻(ma)之半(如車读gu,華读hu,家读gu,牙读ngu等)、上声三十五马(ma)之半(如馬读mu,野读shu,者读du,下读hu,夏读gu等)、去声禡(ma)之半(如罵读mu,價读gu,嫁读平,亞读ʔu,暇读hu等)都归入模韵读u,不读a。
              -
              去声的亞读ʔu,根据“同形必同音”的原则,那么十九鐸之半的惡、堊、蝁三字肯定也是读u的,还有二十一麥之半的啞读ʔu,就是说a音无入声韵。
              -
              再如入声字十九鐸之半有落、洛、絡三字,上古音皆为lu,后来元音一级低化为o,即u->o,音变为lo。至于北方音là一看就知道是再次低化(元音二级低化o->a)的结果,根本不可能是什么上古音。至于读lào就更不知道是何时的野鸡音了。
              -
              三、“歌戈麻第六”都是歌韵(o韵)
              “戈”一般拟音guo,中间有介音u,合口呼,但实际上上古是无介音的,单节越少越好,还未演化得那么复杂;“麻”也是o韵字读mo,不读ma。
              -
              九麻中的大部分字都归入模(mu)韵,剩余的则归入歌(go)韵。麻读mo就不用说了,沙、鲨读so,加、嘉、珈读go,差、嗟、瘥读co。由騧为o韵字,我们可以知道女娲应读go而不是今音wā变成麻韵字。


              IP属地:湖北16楼2024-05-22 12:29
              回复






                IP属地:湖北20楼2024-05-22 12:48
                收起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看到贴子上写有"蟆",蛤蟆的蟆。刚才我特地又去查了一下汉语方言发音河典,发现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广州话各种吴语,发现大多数是ma,少数为mo,其他的语言我不管,看吴方言的发音mo气就不打从一处来,这是文读音,囗语白读音不是这样的,白读音呢?因此我提供本地乡下和城里的两种生活口语读音以资研究。
                  1,蟆pu,(这是上下嘴唇合拢发音,乡下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5-24 10: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