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解惑吧 关注:406贴子:21,821
  • 3回复贴,共1

同一段历史,旧约圣经为什么记载两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导读
我们读旧约圣经时,会发现《历代志》所记载的历史时期,《撒母耳记》和《列王纪》已经写过了。同一段历史,为什么要写两遍?《历代志》所记的内容,和之前的记载有什么不同呢?
关于《历代志》与《撒母耳记》、《列王纪》内容的区别,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和狄拉德(Raymond B.Dillard)教授,在他们合著的《旧约导论》中进行了分享。
原来,圣经的作者们不只记下国家发生的历史,也回应当时读者所关切的问题。
《列王纪》的作者,活在以色列人被掳时期,或被掳归回的初期。他的读者们,不久前才经历到耶路撒冷的毁灭。信仰若要持续下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
神失败了吗?
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巴比伦的偶像米罗达难道真的比我们的神更有能力?
《列王纪》的作者通过历史记载,显明神并没有失败,而是在成就他曾向以色列提出的警告,让他们尝到不顺服圣约的后果。被掳是肯定了神的能力,而不是让人产生怀疑。
《历代志》的作者,则活在以色列人归回之后。他的读者们关心不同的问题:
从被掳的事件来看,神是否已经中止他与以色列所立的约?
我们是否仍是神的子民?
神是否仍然关心我们?
被掳之前,神给以色列、耶路撒冷和大卫的应许,和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历代志》的作者通过记载国家历史,回应这些问题。具体如何回应,我们可以从《历代志》的三个部分来看——
1
家谱(代上1-9)
《历代志》开头冗长的家谱,令许多读者望而却步。甚至有人说,这部分是「圣经的催眠药」。
但对《历代志》当时的读者来说,这九章家谱意义重大,回应了他们心中的问题:我们这些被掳归回的人,和之前的以色列有什么关系?
《历代志》作者使用家谱,从他自己的那一代一直追溯到亚当。对那些怀疑「神是否仍关心我们」的人,《历代志》作者大声宣告:「是的!他向来如此。」家谱讲到以色列的延续,以及百姓为神所拣选之子民的身份。
以斯拉向归回的百姓宣读神的律法 by Gustave Doré
这份家谱将北方各支派也包括在内,暗示作者认为南北王国的分裂绝非永久,亦不可取;也显示他对国家末后的复兴存着希望。
除此以外,家谱对于归回的百姓也有实际的功能。它要答复当时的一些现实问题:谁有资格做王或担任祭司?社会地位、军事责任、土地分配、继承权等问题如何处理?
虽然对现代人来说,这些古老的家谱容易令人裹足不前。但若结合历史背景,我们可以看见家谱对当时各支派而言意义重大,并看见神从未改变的信实。
2
联合王国(代上10-代下9)
《历代志》所记大卫与所罗门的事迹,与《撒母耳记》、《列王纪》相比,没有提他们的一些罪。除了大卫数点百姓一事(代上21;撒下24),《历代志》作者并没有记载任何有损大卫或所罗门形象的事。
比如,《历代志》作者没有提到:
大卫对拔示巴和乌利亚的罪(撒下11-12);
暗嫩的恶行(撒下13);
押沙龙和亚多尼雅的反叛(撒下15-19;王上1-2);
所罗门拜偶像的罪(王上11;在《列王纪》中,这是王国分裂的根本原因)。
在《历代志》中,大卫和所罗门是荣耀、顺服、全胜的人物,他们不单得到神的祝福,也受到全国的爱戴。
所罗门被膏立为王 by Cornelis de Vos
《列王纪》描绘的所罗门继位,是年迈的大卫倒在床榻,到最后才在拔示巴和拿单的催促下,把国位留给所罗门(王上1);《历代志》中,大卫亲自宣称所罗门是指定继承人,这个宣告受到百姓和官长的支持(代上28-29)。
《列王纪》的作者,指出所罗门的罪是王国分裂的原因(王上11:11-13),并且将所罗门和大卫对比:「(所罗门)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王上11:6)。《历代志》中,所罗门却与大卫一同受称赞:罗波安「三年遵行大卫和所罗门的道」(代下11:17)。
这是不是将大卫和所罗门的王朝理想化了呢?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❶《历代志》的作者,知道读者们都深知两位君王的过失(参尼13:26)。但他更关注两位君王值得肯定的一面,以此作为以色列人未来在圣殿中敬拜神的典范,并且激起他们对新生活的盼望。
❷《历代志》的作者强调神对大卫王朝永存的应许。在以色列人受波斯人管辖的时期,他描写过去时代的荣耀,是在展现对未来的盼望。
3
分裂后的王国(代下10-36)
《历代志》的记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神的刑罚和祝福不一定都是延迟的,每一代都会因自己的行为受到祝福或审判。这又被称为《历代志》的「立即报复神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神对所罗门献殿时的祷告的回应(代下7:11-22)。这段记载,几乎与《列王纪上》9:1-9相同,但增加了《历代志下》7:13-15的回应: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1 22:56回复
    我若使天闭塞不下雨,或使蝗虫吃这地的出产,或使瘟疫流行在我民中,这称为我名下的子民,若是自卑、祷告,寻求我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我必从天上垂听,赦免他们的罪,医治他们的地。我必睁眼看、侧耳听在此处所献的祷告。
    这是《历代志》极重要的提纲挈领之言。其中的一些词语(如「自卑」、「祷告」、「垂听」、「赦免/饶恕/医治」等),后来在历史的关键时刻一再出现,表明作者的信念:「自卑、寻求神」是蒙福的途径;反之,「离弃/得罪/干犯神」则带来咒诅与刑罚。
    上帝打败亚述王,拯救希西家和耶路撒冷(代下32) by Peter Paul Rubens
    这一主题,尤其体现在分裂后的王国时期。例如,自卑、寻求神得到的奖赏,包括:
    成功兴盛(代上22:11,29:23;代下26:5等)
    大兴土木(代下11:5,14:6-7等)
    争战得胜(代下13:13-18,14:8-15等)
    多子多孙(代上3:1-9,14:2-7;代下11:18-22等)
    广受支持(代下11:13-17,15:10-15等)
    军容壮盛(代下11:1,26:10等)
    离弃神带来的咒诅,包括:
    战争失利(代下12:1-9,24:23-24等)
    不得民心(代下16:10,28:27等)
    疾病(代下16:12,21:16-20等)
    《历代志》作者强调立即报应,乃是要警告归回的百姓不要自满自足,或以为刑罚会像以前一样延迟来到。对一个再度「服侍外邦人」(代下12:8)的国家而言,要存活并得到祝福,惟一的途径是寻求神,在他面前自卑。
    《历代志》在教会历史上长期受到忽略,被当作《撒母耳记》和《列王纪》的补充材料(在七十士译本中,它的名字是Paralipomenon,意思是「被省略的事、余下的事」)。
    其实,这卷书包含丰富的属灵教训:
    ❶家谱坚定我们的信心,因为我们的名字也被记录在神子民的名册上(腓4:3;启3:5);
    ❷大卫与所罗门的荣耀,让我们盼望大卫那更伟大的后裔——耶稣基督——末后将显现的荣耀;
    ❸王与百姓的自卑,激励我们在神面前自卑,承认自己的罪,尽心、尽性、尽意寻求他。
    盼望我们更加喜爱神的话,浸润在他的话语中,生命得建造。
    要点回顾
    1.《列王纪》的作者,活在以色列人被掳时期,或被掳归回的初期;《历代志》的作者,则活在以色列人归回之后。他们要回应的问题有所不同。
    2.《历代志上》1-9章的家谱,将当时的读者与之前的以色列联系起来,宣告他们神之子民的身份,以及神永不改变的信实。
    3.《历代志》作者几乎没有记载有损大卫或所罗门形象的事。一方面,作者以他们值得肯定的一面作为以色列人敬拜神的典范;一方面,作者强调神对大卫王朝永存的应许,激起百姓的盼望。
    4.《历代志》关于分裂后王国的记载表明:「自卑、寻求神」是蒙福的途径;反之,「离弃/得罪/干犯神」则带来咒诅与刑罚。百姓要存活并得到祝福,惟一的途径是寻求神,在他面前自卑。
    5.《历代志》包含丰富的属灵教训,坚定我们得救的信心,激励我们盼望耶稣基督的荣耀,并在神面前自卑、认罪,专心寻求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21 22:56
    回复
      谢谢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5-22 10:1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2 1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