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金融吧 关注:41贴子:232
  • 3回复贴,共1

理性是否是相对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融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中的"理性"是引用了经济学中关于"理性人"的一般假设,它认为理性投资者至少具有两个特征:1、趋利避害,2、可尽可能的通过搜集一切相关信息对资产定价。在shleifer的许多论文中干脆就将理性套利者视为能确知资产基本价值的投资者。

问题是按照这种观点,要计算资产的基本价值必须确知未来现金流状况,即使不考虑折现率的变动,影响未来现金流的因素也是非常复杂的。这意味着任何投资者除非他是上帝,他不可能确知一切影响因素,而所谓的“理性投资者”只是其中获取信息最多,逻辑计算最严密的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理性。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在众多投资者中唯有一个最占优的人较其他所有人“理性”,其他的人都是Black意义上的noise trader。

如果上述推理成立,那么就是说在整个金融市场的巨额交易量中,可能仅有极小的部分是由那个最“理性”的投资者交易的,占市场绝对数量的交易都是噪声交易。这不是在事实上取消了套利的作用吗?


1楼2006-04-27 09:27回复
    hupichi,不是这样理解的。理性并非一个相对概念,它是必须满足一些条件的绝对性概念。理论上,理性人就是能够获得所有信息并按照最优化方式行为的人。因此,理性人当然是能预知未来的,就象“理性预期”的概念中所体现的那样。在这点上,Shleifer及其他经济学家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

    不过,理性人始终只是一个标杆,现实生活中的人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理性程度。因此,经济学中用理性概念只是一个近似概念,或者是一个加总(平均)的概念。作为理论抽象,它有它的用途。


    2楼2006-04-27 09:54
    回复
      谢谢您的回答。

      我能理解经济学上提出“理性人”假设的意义,就如许多学者反驳对“理性的经济人”质疑时所举的例子: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无外力的世界虽然不可能存在于真实世界,但不妨碍它成为宏观物理的标杆或参照系。在金融学中,Fama的EMH也是金融学的理论标杆,主流文献大部分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

      但我个人觉得与牛顿第一定律不同的是,以第一定律为基础的宏观物理在其发展过并未违反该定律的内核,即在无外力条件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怎样的。它们所做的工作是如果增加外力,物体会如何改变状态。但建立于理性套利基础上的EMH理论,在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过程中似乎抛弃了EMH的“理性”内核,因为理性套利者也无法确知在某一时点上某资产的价格(价值),不管这种风险源是来自于噪声交易者还是其它原因,他们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就是说根据他们的理性并不能“预知未来”,他们已经不是传统理性意义上的理性人了。

      这种修改不同于物理学家对牛顿定律的修改,因为按照传统理性定义,不论噪声交易者或其他原因如何变化,理性投资者都是可以获知信息并通过最优方式确定结果的。这才是绝对意义上的“理性”。而行为金融则使这些投资者也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绝对理性。因此我才会觉得在行为金融里,理性似乎变成了一个相对的概念。


      3楼2006-04-27 11:25
      回复
        即使在行为金融学中,理性投资者也并不是完全知道未来市场价格的,没有人会知道未来的价格,否则市场对它而言就没有风险了。理性人所知道的只是资产的基本面价值,他们根据基本面价值来投资,结果可能会遇到噪声交易者的阻击而出现风险。

        理性人具有完全信息,是指基本面信息,而不是完全了解其它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后果。Shleifer他们的处理正是取这种理性定义。

        如果理性人完全预知其它人的行为,只有其它人也是理性的情况下才可能,而这是我们就得到了EMH。

        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值得探讨。


        4楼2006-04-29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