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
-
4宋·杨岐方会 前三三与后三三,大事光辉明皎皎。回头不见解空人,满目白雪卧荒草。 文喜和尚游五台,礼拜文殊。到山下投一寺宿,遇一老僧与童子。老僧多次点拨,文喜始终不悟。 文喜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问:“住众多少?”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只见文殊骑狮子住空中,文喜方知是亲见文殊,却当面错过。 后来文喜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
-
2一楼防吞
-
5佛告阿难:我今如是开示方便,真实告汝,汝犹未悟,惑为自然。 阿难,若必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以何为自? 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 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 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
66便做末学「心得贴」吧。 依六尘起思所得,仍沾染三毒习气,只是个人剥离断去的多少而已。末学短修,所以还有很多见解不到,欢迎共论,各取所需。 天地
-
28先开题,以后再说。
-
1一楼防吞
-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
12“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 何谓“性觉”?何谓“本觉”?性觉是否即自性?自性是否即本觉? 性觉为体,本觉为用? 何谓“明”?何谓“觉”?我认为“明”即照。 我觉得,觉明有二义:一者觉即明,明即觉,是为本觉,性觉。此性觉,寂然常照,即妙明也。本觉,照而常寂,即明妙也。 二者有所明,因所明之物知有物外之明。此物外之
-
1我们也知道教育是非常特殊的艺术,与其他两种学术——农业与医学——一样,都有极为重要的特质。医生努力为病人做许多事,但最终的结论是这个病人必须自己好起来——变得健康起来。农夫为他的植物或动物做了许多事,结果是这些动植物必须长大,变得更好。同样地,老师可能用尽了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却必须自己能学习才行。当他学习到了,知识就会在他脑中生根发芽。————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 学佛跟这一样,最终是要佛陀的智
-
1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八页云: 问:何故无记及无漏业、不感乐受等异熟耶? 答:诸无记业、自性羸劣,势不坚住,故无异熟。 诸无漏业,离诸烦恼,非三界系,故无异熟。 所以者何? 若所起业,自性坚强、烦恼所系者,能感异熟。 譬如外种,若体坚实,有水所润,粪土所覆,乃能生芽。 若不坚实,虽有水润,粪土所覆,不能生芽。 若虽坚实,无水所润,粪土所覆,亦不生芽。 内业亦尔。 若体坚强,爱水所润,余烦恼覆,能感异熟。 诸无记业
-
0都说这是末法时代,佛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灭掉。 佛法,它就像自然规律,有的人发现了它,把它彰显于世,人们利用它得了很多利益。这就像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但是,有朝一日,科学、知识逐渐失传,它就不存在了吗? 非也。 自然规律不会因为人们没发现它就不会存在,科学、佛法也是如此。
-
01.把注意力放在你自己上。成为每一刻都有意识的人。 2.在任何情况之下都要完成那些你已经开始的事情。 3.无论你在做什么事情,尽可能好地去做它。 4.不要喜爱任何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摧毁你的事情。 5.发扬你的慷慨——不过是秘密地。 6.对待每一个人就好像他或她是一个近亲一样。 7.把那些你已经紊乱的东西组织起来。 8.对每一件礼物都要学会接受并给予感谢。 9.停止给你自己下定义。 10.不要撒谎或偷盗,因为你是在对你自己撒谎,你是在偷你
-
20法吧主求教 https://www.amtf108.com/Q/5782/A/5782 这里说手淫不是邪淫,即于己身而行欲事不是指手淫,我想反驳他,但是不知道怎么说 印光法师提到手淫也该制止,宣化上人说当断除淫心,应该是淫心起才会手淫的
-
14年少之时戒之在色! 此为千古不破的至理名言。 SY无害论使青少年放弃了警惕,顺欲望而行,久而久之不能自拔,深害身心。而且现在的社会环境是色情和软
-
9玄道五行前辈,因为房中双修的缘故, 我觉得应该还是要把你夫人患尿道细菌感染及我得了肾炎并发症的情况公布一下, 我今天看了一下尿中有血,而且很酸痛,估计是尿道的细菌回流感染了肾脏, 上午我去医院复查,其实你真的误导了我,伤害了我,当初我就是看了你那篇文章, 你说的好听,一个晚上练上几十次也不会射了,可实际真实情况呢? 你每天晚上最多才练二个小时,而且是隔三四天就射一次精,不存在憋精的问题, 而你这些事情我一
-
16《金刚三昧经》:若心生者令灭灭性。若心灭者。令灭生性。灭是见性。即入实际。 诸位说说看,云何“
-
0最近老觉得有些人的痛苦,愤怒,无不缘于其狭隘的世界观。 其实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能了解别人,能知道别人的感觉,这是慈悲,狭隘的人是无法做到的。 凡事生气的,不妨想一想,一定是非此即彼吗?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包含的道理很多。之所以不见,不是强迫自己不往坏的方面想,而是彻底的了解,心方能平,如如不动,非是外力。
-
1如题......
-
12无相颂中有这样几句“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大家对此是否有见解? 对于其中“他人非”、“自非”、“他非”、“我不非”、“我非”的“非”字的字义怎么理解的,还有“自非却是左”这个“左”字的字义理解,是否有法友愿意交流一下?
-
10先写个目录吧,有空再补全。 1、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2、时间 3、定与不定 4、梦境是什么? 5、世界是什么?
-
1欢呼吧。明年有新的目标。
-
281.如果失去目标的话,不妨以眼前的这一个为目标吧。 只要静下心来,也是能在平凡中挖到金子的。
-
1先开贴,欢迎讨论。
-
3西游记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此二心为何义? 二心与一心相对。 一心,即一心一意。做事即做事,其目的便是做这件事本身。 二心,指做一件事,却别有目的。 比如有人刻苦学习是为了考取功名,有人学习纯粹是学习带来的乐趣,志趣在此,兴趣。
-
0先开贴,以后再补
-
2得入四禅定,打坐中碰到具体问题的同学请留言,只说具体经验_禅定吧_百度贴吧 https://tieba.baidu.com/p/4870853215?red_tag=2238270599 不知为什么,他在本吧的帖子(置顶贴)找不到了,那就直接转链接吧
-
0对于小乘 人我空属于智商 出离心属于情商 这两个都做到才有资格谈大乘 什么是出离心? 有人说就是痛不欲生吧。 非也!出离心翻译成现代时髦词汇就是情商的意思 就是做事业不收不良情感影响的能力;就是具足方便智慧给自己创造良好环境的能力;就是面对毁谤和讥刺能够如如不动继续向前的能力;就是面对自己的不良习气能够及时醒悟并降服烦恼而成就事业的能力;就是明知不可为却为真理义无反顾不计得失的能力;就是可以为真理而彻底无
-
13去草原时才得以了解,他们藏传佛教居然可以吃牛肉!这不是犯戒律了么?
-
42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
2我认为,道,就是管道。与你接触的联通,不阻碍
-
97本来有很多话题要讲,不过今天突然想到这个问题,才发现,每个人因为自己短暂的目的而奔走,为什么而活,却是没有想过。 作为一个佛弟子,说自己是为
-
60几则公案。有兴趣可自行参解。
-
93安般法门十分殊胜,故在此推荐。 如果得法,大概二三天、一周左右可以证得初禅。 篇幅较长。 首先要
-
3《华严经》文殊师利菩萨言:“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是故于此勿生疲厌。” 又言:“若欲成就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
-
0什么是不二法门?离于相对,又是什么?这个世界是什么?
-
9“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阿弥陀经》 何者谓觉?心不颠倒者是。觉,非有一可觉之觉,而是无颠倒乃觉。
-
0
-
0生即无生。生的同时,并没有什么生。灭的同时,并没有什么灭。 此之谓无生。
-
0失者不曾失,得者不曾得。 睁眼是,闭眼是,一切都是。 离相者非,不离于相,是真离相。 执者非执,非执亦执。 得者不得,不得乃得。 失者不得,得者乃得。 得失皆得,是谓真得。 有无俱无,生灭皆灭,是为真寂。 一切不依,是为真依。 万法无法,无为有法,是为真法。
-
12虽然看到了之前吧主有一贴在讨论“什么是禅?”,但我这里还是想再提出来交流一下,交流的内容和上一篇有所不同。 我是想结合六祖坛经中坐禅品中的一些具体描述,去尝试理解“禅”。 先说一下我理解到的:我认为“禅”的含义是,它是一种“状态”,是不增一分不减一分如实的“状态”;禅可以在生活中获得。 坐禅品中,六祖给坐禅和禅定下了定义,如下: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 心念
-
0第一次掉进去,是因为未觉察。 第二次掉进去,虽已觉察,习气之故。 第三次掉进去,也不可怕,但要有所收获,能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 第N次就有可能不掉进去。
-
7以前所人说,有些大乘经典是佛灭度后几百年才成书的。这不合道理。一切经典理应出自阿难之口才对。
-
14@fatsiba 师兄,没有禅定功夫能开悟吗?开悟和断见惑有什么区别?
-
69识的产生外不离浮尘根,内不离净色根.有人说净色根是神经系统,我认为这是很扯的.浮尘根是由“浮尘”构成,就是说它是肉眼看得见的一个器官.神经系统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