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黄帝篇》竟然有维摩诘大士和六祖讲的修法
《列子.黄帝篇》讲到了:列子自述,修行有4个阶段,在佛法真修上面看是一样的,很有指导意义!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佛法传来中国之前,真修真法在中国古代从未断绝,都是古佛传的法。《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过,中国更早的“三皇”都是佛弟子,传的都是真佛法。
1,先是学道3年,不敢说是非,不敢念利害。这是初级、小乘阶段。师父只斜着眼看了我一眼。(注:学道3年,没有择法的眼,不能辨别法的优劣得失,什么都不敢评价。)
2,又2年后,有所领悟提高,发现了修行上的是非,很多利害,抑制不住向别人说。师父才对着我微笑了一下。(注:学道5年,才有择法的眼,能辨别法的优劣得失了,开始说法上的是非得失。)
3,又2年后,再次提高,尽管随着自心去说和做(行为还象以前一样),而口中有是非、心中已经都没有是非了。行为有利害,心中已经没有利害了。师父这时才让我和他坐在一个席子上。
(注:学道7年,已经在修大乘法,这样练习心无染着。才上道了。这和维摩诘大士教导的、六祖教导的一样一佛乘、大乘修法一样。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本来该干什么干什么,都没有五蕴六尘,这才是真的离相离尘。而不是神秀说的“时时勤拂拭,不教染尘埃”,整天练去离开相和灭去五蕴六尘,那样不是真的离相离尘,那只是小乘不了义的修法。所以永嘉大师说“由来尘镜未曾磨”。)
4,又过了2年,仍然是那样说和做,才没有心境差别,不知人我差别,得到了圆通果证,能够六根互用了。(注:学道9年,才得到大乘圆通,实证,修成正果了。《楞严经》讲过圆通之后可以六根互用,自性不分六根。)
原文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薪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
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
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
五年之后,心庚(恒)念是非 ,口庚(恒)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恒)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恒)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
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 ,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
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今女(汝)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慰憾者再三。女(汝)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
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翻译: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部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尹生听说了,便来跟列子学习,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几个门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他的法术,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尹生有些生气,请求离开,列子也不表态。尹生回家了。几个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列子问:“你为什么来去这么频繁呢?”尹生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告诉我,本来有些怨恨您。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列子说:“过去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你的无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吗?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师那里学习的情况告诉你。自从我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
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计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师斜着眼睛看我一下罢了。
又在两年之内,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多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师才开始放松脸面对我笑了笑。
又在两年之内,我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舌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
又在两年之内,我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舌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这时身内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觉不到身体依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随风飘游四方,就像树叶与干燥的皮壳一样。竟然不知道是风驾驭着我呢,还是我驾驭着风啊!现在你在老师的门下,还不到一个时辰,便怨恨了好几次。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元气所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所容纳。脚踏虚空,驾驭风云,又怎么能办得到呢?”尹生非常惭愧,好长时间不敢大声出气,也不敢再说什么。
《列子.黄帝篇》讲到了:列子自述,修行有4个阶段,在佛法真修上面看是一样的,很有指导意义!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佛法传来中国之前,真修真法在中国古代从未断绝,都是古佛传的法。《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过,中国更早的“三皇”都是佛弟子,传的都是真佛法。
1,先是学道3年,不敢说是非,不敢念利害。这是初级、小乘阶段。师父只斜着眼看了我一眼。(注:学道3年,没有择法的眼,不能辨别法的优劣得失,什么都不敢评价。)
2,又2年后,有所领悟提高,发现了修行上的是非,很多利害,抑制不住向别人说。师父才对着我微笑了一下。(注:学道5年,才有择法的眼,能辨别法的优劣得失了,开始说法上的是非得失。)
3,又2年后,再次提高,尽管随着自心去说和做(行为还象以前一样),而口中有是非、心中已经都没有是非了。行为有利害,心中已经没有利害了。师父这时才让我和他坐在一个席子上。
(注:学道7年,已经在修大乘法,这样练习心无染着。才上道了。这和维摩诘大士教导的、六祖教导的一样一佛乘、大乘修法一样。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本来该干什么干什么,都没有五蕴六尘,这才是真的离相离尘。而不是神秀说的“时时勤拂拭,不教染尘埃”,整天练去离开相和灭去五蕴六尘,那样不是真的离相离尘,那只是小乘不了义的修法。所以永嘉大师说“由来尘镜未曾磨”。)
4,又过了2年,仍然是那样说和做,才没有心境差别,不知人我差别,得到了圆通果证,能够六根互用了。(注:学道9年,才得到大乘圆通,实证,修成正果了。《楞严经》讲过圆通之后可以六根互用,自性不分六根。)
原文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
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薪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
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尹生曰:“曩章戴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
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
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 ,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 。
五年之后,心庚(恒)念是非 ,口庚(恒)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
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恒)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恒)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 。
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 ,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进矣。
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 。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
今女(汝)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慰憾者再三。女(汝)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
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翻译: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把两人的所有本领部学到了手,然后乘风而归。尹生听说了,便来跟列子学习,并和列子住到一起,好几个门都下回去看望家人。他趁列子闲暇时,请求学习他的法术,往返十次,列子十次都没有告诉他。尹生有些生气,请求离开,列子也不表态。尹生回家了。几个月后,尹生心不死,又去跟列子学习。列子问:“你为什么来去这么频繁呢?”尹生说:“以前我向您请教,您不告诉我,本来有些怨恨您。现在又不恨您了,所以又来了。”列子说:“过去我以为你通达事理,现在你的无知竟到了如此程度吗?坐下!我打算把我在老师那里学习的情况告诉你。自从我拜老商氏为师、以伯高子为友,
三年之内,心中不敢计较是与非,嘴上不敢谈论利与害,然后才得到老师斜着眼睛看我一下罢了。
又在两年之内,心中(比学道前)更多地计较是与非,嘴上更多地谈论利与害,然后老师才开始放松脸面对我笑了笑。
又在两年之内,我顺从心灵去计较,反而觉得没有什么是与非;顺从口舌去谈论,反而觉得没有什么利与害;老师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块席子上。
又在两年之内,我放纵心灵去计较,放纵口舌去谈论,但所计较与谈论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呢,也不知道是别人的是非利害呢;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这时身内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从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样,耳朵就像鼻子一样,鼻子就像嘴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了。心灵凝聚,形体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觉不到身体依靠着什么,两脚踩着什么,随风飘游四方,就像树叶与干燥的皮壳一样。竟然不知道是风驾驭着我呢,还是我驾驭着风啊!现在你在老师的门下,还不到一个时辰,便怨恨了好几次。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元气所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所容纳。脚踏虚空,驾驭风云,又怎么能办得到呢?”尹生非常惭愧,好长时间不敢大声出气,也不敢再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