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见伪康德四年(民国26年,1937年)7月1日赤峰县公署总务科编辑,赤峰玉华号印制的非卖品《赤峰县地方事情》一部,饶有兴趣,赤峰人热爱赤峰,更想知道赤峰的过去,于是反复阅读,力图从字里行间一睹当时赤峰县全貌。
这部书属于官志,“康德”是伪满洲国实行帝制的年号,“满洲国”是1932年(民国2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执政当局修志,当然要贯穿执政者的思想,因此书中多有对执政者的浮夸之辞。质疑之处,又翻阅其他史志佐证,去虚取实,于是有了下面的读书笔记,謏言杂事考。
废州改县
赤峰县(今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红山区、翁牛特旗部分地区),古名松山县。清乾隆三十九年曾设乌兰哈达厅,光绪三十四年改为赤峰州。《辞海》“赤峰”条:“清置赤峰县,后改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废州改县。改县后,设县知事一人。首任县知事为四川籍人葉大匡,在任5年。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改县知事为县长。首任县长浙江绍兴人孙廷弼。
县域东临新惠,至小哈拉道口,以老哈河为界;南接宁城,以老爷梁分界;西毗围场至苍图壩梁为界,迤北以大苏汰梁为界;北邻乌丹,至北井分界。有羊肠子河横断南北。县境极东东经119度40分,极西东经117度50分,极南北纬42度,极北北纬42度45分。全县南北袤130余里(书中称为“满里”,下同),东西广290余里。
峰叠峦重 河多水浅
县境山脉系阴山脉支系,称塞寒壩山脉,县境诸峰,峰叠峦重,冈陵起伏,蜿蜒而东南行,绵延全境。县城之东有红山,山岩陡峭,色若丹砂,是本县名胜之一。县境西部有遮盖山、盔甲山。东部有鸡冠山。东北多为沙漠。
县内河川多自西北而向东南行,北部有羊肠子河,至建平小四拉道口附近流入老哈河。西部有招苏河、阴河,皆源于塞寒壩,西部有舎利嘎河,源于围场县北部,川西南部有半支箭河,发源于苍图壩,南部有锡伯河,源于宁城县西部,顺流而东北行,入县境。这些河流均至县城西北蜘蛛山下综汇,称为英金河,向东绕红山,复东向南转,至建昌营村之东八家,汇入老哈河。老哈河是辽河上游之一。县境虽河多,但河水低浅,夏秋之际霪雨连绵,或爆雨之后山水汇集,汹涌奔哮,势甚猛急,行无定址。平时则细流涓涓。老哈河为境内最大之河川,次为英金河。平日两河水深不过膝,冬季连底冻结,冰上行驰,如履坦途。
4处名胜古迹
当时被认为的名胜古迹有4处。一为红山。在赤峰县城东北沿英金河南岸,赤峰县命名之起源。其势突兀,岩石秀润。山下有龙王庙,夏令游人不绝。二为遮盖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旗东南60余里,亦名阿圭山,在山之阳有石洞,洞深六七丈,中有石佛像,名阿难迦叶像,其两崖石壁上,亦俱凿成佛龛、佛像,有金皇统三年奉议大夫饶骑慰刘子初撰、乡贡进士杜彦臣书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三为公主陵。在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40里。清康熙义女愠恪公主於康熙46年下嫁杜□郡王,於48年(公主23岁)薨于王坻。因郡王英烈,公主和亲,安边有功,故名。愠恪公主陵有碑文作记。四为松州故城。在县城正西,距县城70里,地名城子。故城西北角有残毁浮屠,半山腰有两处寺院,南门外有一处寺院,因无文献,不知建自何年。
这部书属于官志,“康德”是伪满洲国实行帝制的年号,“满洲国”是1932年(民国2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执政当局修志,当然要贯穿执政者的思想,因此书中多有对执政者的浮夸之辞。质疑之处,又翻阅其他史志佐证,去虚取实,于是有了下面的读书笔记,謏言杂事考。
废州改县
赤峰县(今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红山区、翁牛特旗部分地区),古名松山县。清乾隆三十九年曾设乌兰哈达厅,光绪三十四年改为赤峰州。《辞海》“赤峰”条:“清置赤峰县,后改赤峰直隶州。”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废州改县。改县后,设县知事一人。首任县知事为四川籍人葉大匡,在任5年。民国18年(公元1929年)改县知事为县长。首任县长浙江绍兴人孙廷弼。
县域东临新惠,至小哈拉道口,以老哈河为界;南接宁城,以老爷梁分界;西毗围场至苍图壩梁为界,迤北以大苏汰梁为界;北邻乌丹,至北井分界。有羊肠子河横断南北。县境极东东经119度40分,极西东经117度50分,极南北纬42度,极北北纬42度45分。全县南北袤130余里(书中称为“满里”,下同),东西广290余里。
峰叠峦重 河多水浅
县境山脉系阴山脉支系,称塞寒壩山脉,县境诸峰,峰叠峦重,冈陵起伏,蜿蜒而东南行,绵延全境。县城之东有红山,山岩陡峭,色若丹砂,是本县名胜之一。县境西部有遮盖山、盔甲山。东部有鸡冠山。东北多为沙漠。
县内河川多自西北而向东南行,北部有羊肠子河,至建平小四拉道口附近流入老哈河。西部有招苏河、阴河,皆源于塞寒壩,西部有舎利嘎河,源于围场县北部,川西南部有半支箭河,发源于苍图壩,南部有锡伯河,源于宁城县西部,顺流而东北行,入县境。这些河流均至县城西北蜘蛛山下综汇,称为英金河,向东绕红山,复东向南转,至建昌营村之东八家,汇入老哈河。老哈河是辽河上游之一。县境虽河多,但河水低浅,夏秋之际霪雨连绵,或爆雨之后山水汇集,汹涌奔哮,势甚猛急,行无定址。平时则细流涓涓。老哈河为境内最大之河川,次为英金河。平日两河水深不过膝,冬季连底冻结,冰上行驰,如履坦途。
4处名胜古迹
当时被认为的名胜古迹有4处。一为红山。在赤峰县城东北沿英金河南岸,赤峰县命名之起源。其势突兀,岩石秀润。山下有龙王庙,夏令游人不绝。二为遮盖山。在赤峰县属翁牛特右旗东南60余里,亦名阿圭山,在山之阳有石洞,洞深六七丈,中有石佛像,名阿难迦叶像,其两崖石壁上,亦俱凿成佛龛、佛像,有金皇统三年奉议大夫饶骑慰刘子初撰、乡贡进士杜彦臣书遮盖山灵峰院千佛洞碑。三为公主陵。在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40里。清康熙义女愠恪公主於康熙46年下嫁杜□郡王,於48年(公主23岁)薨于王坻。因郡王英烈,公主和亲,安边有功,故名。愠恪公主陵有碑文作记。四为松州故城。在县城正西,距县城70里,地名城子。故城西北角有残毁浮屠,半山腰有两处寺院,南门外有一处寺院,因无文献,不知建自何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