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8,872贴子:24,676,814

〖分享〗吴带当风·返璞归真,走近古代仕女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刚把上上上。。礼拜画室的长期作业完成了,很欢脱,决定来分享下仕女图。
嗯。。很多朋友跟我说演绎的时候括号内不鸡道该写什么,希望下面的贴子能给你点灵感。
还是那几句话先,分享普及的队伍在逐渐壮大,【冻梨三部曲:点个赞,回个贴,加个粉】
以下贴中,可以参考的贴子:
发饰:http://tieba.baidu.com/f?kz=1082652482
服饰:http://tieba.baidu.com/f?kz=1082442741
妆容:http://tieba.baidu.com/f?kz=1067699362
小吧出品,茶楼必删。
======================================正文
中国古代仕女图,是中国画中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个专题整理,向亲们更直观的 集中展示中国古代的仕女形象。涉及历代仕女的形态、着装、头饰,部分绘画中我们可以见到当时各种生活用具,铜镜的摆放、瓷器的类型、漆器的使用、玉器的配饰等等。
同时展示古代大师们高超的绘画造诣,色彩丰富,笔法精湛。
是一次楚汉至明清的时空之旅,帛书、壁画,绢本、纸卷。墨色遒劲,朱砂宣染。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享受。用今人的眼光透过古人的观察与手绘,与古人共同欣赏中华先民丰富悠久、璀璨夺目的印迹。


1楼2011-06-07 19:49回复
    【龙凤人物图】   
    佚名 帛画墨笔设色    纵31.2厘米 横23.2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画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画面主要位置绘一侧身而立的细腰女子,身着长袍、头梳长髻、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她的上方绘一龙一风。凤鸟头上昂,振翼奋爪,尾翻飞,呈奋起状。龙则双足曲伸,身体蜿曲,势若扶摇直上。据考证,画中的仕女为墓主人形象,帛画无疑是葬仪中用以引导死者“灵魂升天”的铭旌。此画造型简洁生动,比例匀称,仅以墨线钩勒,用笔流畅挺拔。线描纹饰都经过精心处理,线之曲直配合得当,用色讲究,画面协调而富装饰意味。     
    是一九四九年由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是我国现发现最早的一幅帛画】。画风以墨线勾描,线条有力,顿挫曲折富于节奏的起伏变化,用黑白组合,使画面具有一定的装饰趣味。在人物的唇和衣袖上,还可以看出施点过朱色的痕迹。图中描绘一妇女,侧立向左,头后挽有一垂髻,并系有饰物,长裙曳地,腰细而修长,两手合十神态虔敬。在人物的上方,绘有 龙一凤,形态夭矫富有极强的动势,似乎正向天空飞升。画面呈现出风发昂扬的勃勃生机。     
    关于画中所绘龙的形象,初发现时由于左侧龙足处破损,只见右侧 足,一度被认为是夔,该作品也曾定名为《夔凤人物图》。夔是古代传说中恶的象征物,故而将这幅画的含义释为善恶之争,恭立的妇女则是祈祷善灵的胜利。但我们认为,说这是一幅描绘一位墓中死者对引道升天的祝祷,更符合记载中楚人的丧葬习俗。在妇人之上绘的龙凤,寓示着死者随龙凤所引升天时情形。腾空而起的龙、凤均有一种向上的动势,而下方的侧立人物则反映出一种跟随的特征。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为死者祈天求佑的具有丰富含义的绘画作品。这幅帛画从用笔用线的描述、人物特征的描绘到图的构成无不反映出我国古代绘画对形、神独特的气质和丰富内涵的表现。

    


    2楼2011-06-07 19:56
    回复
      和不和谐的插入一张楼上的情侣篇。。【人物御龙图】
      这幅帛画一九七三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出土,可以说是《人物龙凤图》帛画的情侣【原文乃曰“姊妹”,被LZ自动和谐成情侣了。。】篇,二者从制作的时代到风格技法大体相同。但《人物御龙图》在绘画技巧上比前者更趋成熟,画面中心绘一有胡须的男子,侧身直立,身配宝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正向天国飞升。龙头高昂,身平伏呈舟形,翘起的尾上立一只鹭,圆目长嘴,顶有翰毛,仰首向天。画中人物上方有一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绘者较好地把握了从细微的局部来烘托主题,画中龙、人物均面向左,而人物的飘带、舆盖上的饰物则向右,表现出 种较强的方向性和人御龙出行时的动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视“龙”为神物。是通天地之灵物,它可以载人或神上天或邀游太空。这虽是一种虚幻,但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征服自然的浪漫主义气质。这幅帛画反映出先民们对人死后灵魂不灭,乘龙天游或乘龙升天的一种愿望。图中男子可能就是死者的侧面肖像。画中男子,高冠岌岌,长剑陆离。而白鹭象征着男子的人格风范【LZ:但是在西方好像就没这么好的寓意了,貌似是YD之类的意思。。介就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啊 啧啧】,同时白鹭又是传说中仙境之物。整幅帛画呈现出男子走完了尘世之历程,踏上天游之行。御龙乘风白鹭相随,表现出男子轩昂自若的风度。这种广阔的襟宇,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反映出中华民族对生与死独特的认识。    
      这幅帛画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金的粉彩】的作品,人物用流畅的线条勾描,再施以平涂和渲染,画中龙、鹭、舆盖基本用白描勾勒,表现出绘者纯熟的绘画技艺和对状物的精心细致的观察。

      【↓介个是临摹的】

      


      3楼2011-06-07 20:08
      回复
        【须达拿施舍子女图】
        此画面画的是《太子须达拿经》中的故事。叶波国太子须达拿,乐善好施。因将国王的爱象施予婆罗门,被国王驱逐出国。途中有婆罗门乞马、乞车、乞衣服,太子即与之。又有一婆罗门来乞其子女作奴仆,太子即以子女交给婆罗门。后婆罗门牵子女长街出卖,被国王买入宫廷,才得知太子下落。画面表现的正是施舍子女的一幕,以细劲圆润的线条及对比强烈的色块来表现正邪人物,将婆罗门之凶恶、太子之仁善及幼儿惊恐之态,刻画得十分生动传神。此画是德国人从克孜尔石窟第38窟盗去的壁画精品之一。

        


        4楼2011-06-07 20:12
        回复
          【列女古贤图】
          佚名 屏风漆画    纵20厘米 横40厘米    山西省博物馆及大同市博物馆分藏  
               漆屏风画始于周代,兴盛于汉、魏、六朝,是封建上层社会享用的奢侈品。出土于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的屏风画共五块,内容主要是表现帝王、将相、列女、孝子,以及高人逸士的故事。这里选录两幅。画面人物造型上具有“秀骨清像”的特征,技法上采用色彩渲染及铁线描手法,富有节奏感及形体质感。为我国首次发现,填补了北魏前期北朝绘画的空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我是有多想脑补一下这图啊,可是我是半吊子,连业余的都谈不上。。只鸡道最下面的那个讲的是班婕妤的却辇之德,其他的。。。问云姝菡去吧。。。
          


          5楼2011-06-07 20:25
          回复
            传说中的却辇之德找到大图了。哟西哟西。



            7楼2011-06-07 20:28
            回复
              我不是CL 真不是 婶 我是支持你啊!!我是你的脑残粉啊!!!


              IP属地:山东9楼2011-06-07 21:01
              回复
                = = 由于大号抽风,我不惜暴露了马甲前来发帖。。。
                【列女图】   
                顾恺之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25.8厘米 横470.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名《列女仁智图》。内容为汉代刘向《列女传》人物故事。据宋人题跋原有15段,至南宋已不全,现存10段,共28人。每段都有人名和颂辞。构图及人物形态都比较古朴。此图不但铁线描的线条刚健有力,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秀丽流畅的游丝描有别;而且特别强调晕染,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女子眉毛多染朱色。此卷无款,原作久已散佚,今天所见的是忠实原作最佳的宋人摹本,难能可贵。与《洛神赋图》比较,此卷更显顾氏风范。






                


                10楼2011-06-07 21:16
                回复
                  【捣练图】  
                  张萱 卷绢本设色    纵37厘米 横147厘米    (美)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是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画面表现宫中夕3女加工绢丝的场面。全图十二个人物,共分三组:起首是捣丝,中间是理丝、缝合,最后是把绢拉直、熨平。画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动作联系自然合理,富有一种节奏感。人物全神贯注,仿佛惟有捣丝之声可闻。若干细节描写也十分精微生动,生活气息甚浓。妇女形象均为丰颊硕体,服饰艳丽。线条匀细,转折不大,富有弹性。设色柔丽,以重彩渲染,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体现了盛唐以后仕女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此画传为宋徽宗赵佶所摹。




                  


                  11楼2011-06-07 21:18
                  回复
                    【内人双陆图】   周肪 卷绢本设色   纵30.7厘米横64.4厘米    (美)弗利尔美术馆藏
                         所谓“双陆”,同六博一样,同是掷骰行棋的游艺。据传,此游艺始于天竺,流于魏晋,盛于隋唐,尤为贵族、闲雅者所喜好。此图粉本传为周防所作,描写唐装贵族妇女以棋戏消遣的生活。图中间为二盛装贵族妇女对坐行棋,左右有亲近观棋,侍婢应候。它从一侧面反映了当时贵族的生活情调。图中贵妇及侍婢造型“以丰厚为体”,保留着鲜明的“周家样”风格,“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体态浓艳丰肥,“颇极风姿”。此图用线简洁,细劲平直,色彩清丽,体现出唐代风韵。此图为宋人摹本。


                    


                    14楼2011-06-07 21:45
                    回复
                      宫乐图    佚名 绢本没色    纵48.7厘米 横69.5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绘体态丰肥、着华丽衣饰的十名仕女围长案而坐,或奏乐,或谛听,或啜饮,或顾盼,气氛闲适,帝立奏乐击板的侍案上陈碗、盘等精美器具,案下伏一狮子狗。从仕女披帛的着椎髻、花冠的发式特征看应是中晚唐贵族女5女的生活写照。采用细劲的铁线描,准确刻画出人物的不同姿态和主从关系。唐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中仕女画创作的繁盛时期,产生了张萱、周肪等擅长仕女画的杰出画家。本图体现了唐代仕女色精微,表现出丝织品绚丽的色彩和质感。或因传摹所致,惟人物形象稍显雷同 是一幅优秀的传世作品。


                      


                      15楼2011-06-07 21:48
                      回复


                        


                        16楼2011-06-07 21:55
                        回复




                          


                          17楼2011-06-07 22:03
                          回复
                            胡服美人图    佚名 屏 绢本设色    纵15.7厘米    (日)私人藏  
                                 此系残存的绢画。解放前由日本大谷光瑞的“大谷探险队”在阿斯塔那墓中发掘盗走。 应是屏风画残片。根据同期出土的记载文字,应作于704年左右。此残片上的人物为舞伎像。舞伎面颊丰腴,额描花钿,神态端庄,穿花团窠锦袖翻领胡服。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及妇女服装的流行时尚。此图与《舞乐图》,代表了初唐末期至盛唐初期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斜红有木有有木有。。】
                            


                            18楼2011-06-07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