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06贴子:411,442
  • 9回复贴,共1

关于崇祯及明朝的讨论。(爱明悟跟郑无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爱明悟2014-01-13:11:04:53
嗯,这我赞同。
晚明尤其是崇祯一朝确实表现的大权独揽,瞎指挥,不敢放手让文官指挥军队,使得有松锦大战之败。但明之王更在于其抱薪救火的策略,为应对满洲,崇祯加重了赋税,从而有李自成等流寇产生。崇祯年间,整个明王朝一年的全国财政收入只有300万两白银,但是为了应付辽东和西北的两线战争,明王朝一年的战争开销需要2000万两白银。
全国财政收入来源几尽枯竭,即便风调雨顺,一家三口的农民在一亩地里辛苦耕作一年,总收入不过七,八两白银。但政府总共摊派的税款却每亩土地高达10两白银即便风调雨顺,农民也交不齐政府的税款。如果遇到凶年,农民只有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爱明悟2014-01-13:11:06:19
崇祯十年,陕西关中遭遇500年一遇的特大大旱,连续5年,关中地区几乎滴水未见。旱灾到最严重的时候,坟墓里掘出的死尸都成为饥民们哄抢的美味。但是陕西总兵王承恩却仍旧顿顿山珍海味。盛夏季节,仍旧驱使劳役民夫入华山凿取冰块,并为自己制作“冰镇酸梅汤”。
因此,明之亡,也不能仅仅归咎于皇帝瞎指挥军队,虽然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郑无极回复爱明悟:2014-01-13 11:11:27
明朝的战略有问题,不知道拉一边,打一边,同时应对辽东与西北两线,当然吃力。
另外,明朝的荒政系统效率也十分低下,无法在饥荒发生时有效赈济。比起清廷应对丁戌奇荒,差上几百倍。再一个就是明代的皇庄、王庄圈占了太多土地和财富,宗藩开销十分巨大,比清末养全体旗人还要吃力。因此,才让李自成等人形成了燎原之势
郑无极 回复 爱明悟:2014-01-13 11:14:26
明末固然旱灾严重,但清同光时期的丁戌奇荒也并不亚于明末。只是清朝的荒政多少发挥了点作用,并未形成明末的燎原之势。而明朝的荒政系统效率就十分低下了,不仅没有有效赈济,反而向灾区变本加厉地摊派加赋。这也是明朝不及清朝之处。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1-14 00:14回复
    爱明悟:2014-01-13 11:16:43
    嗯,这我赞同,其实熊廷弼,袁崇焕等与后金修和的战略是对的。修和只对明朝有利,不同于南宋。若能修和后金,有效赈济灾民,对李自成剿抚并用,明朝不会这么快亡的。其实如果不是崇祯催促袁崇焕和皇太极决战,皇太极真可能有来无回。因为皇太极孤身入北京本来就很冒险。
    郑无极 回复 爱明悟:2014-01-13 11:20:16
    崇祯犯下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杀陈新甲。杀掉陈新甲不仅中断了与后金的议和,而且发出了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皇帝不愿意为自己的决策承担丝毫的责任。如果稍有问题,一定是拿参与谋划的大臣作替罪羊。这个彻底导致了文官集团与崇祯的离心离德。以后在是否迁都的问题上,再也没人愿意配合崇祯了。
    爱明悟:2014-01-13 11:25:54
    嗯,对,也怪陈新甲自己不小心,皇帝交给他这么重要的机密居然会无意中泄露,他也太不了解崇祯了,从崇祯对袁崇焕的态度可见其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郑无极 回复 爱明悟:2014-01-13 11:30:35
    如果崇祯明智的话,应该自己把责任担下来。把什么责任都往下推,最后只能落个孤家寡人
    爱明悟2014-01-13 17:37:54
    首先,崇祯如果能对内和皇太极议和,罢兵。同时对李自成一干流寇剿抚并用,同时搞好赈济灾民的工作,明朝不会这么快就亡。
    明朝的形势不同南宋,议和对明朝有利,因为皇太极并没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只是想明朝承认清国的地位,供他们必须的物品,仿蒙古例,即使是在松锦大战后全歼明朝13万人也是如此。
    爱明悟2014-01-13 17:38:39
    其次,崇祯不懂战术,却瞎指挥。当时袁崇焕取得了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希望各路勤王部队会合和皇太极决战,其实这是正确的,因为袁崇焕不过凭借火炮优势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打退了后金,真正决战,凭袁崇焕的9000人胜不了皇太极的10万人,只有等各路部队来了,包围皇太极,断其后路,才是正确的,如此,皇太极孤军深入,真有可能回不来了,这是打击后金的一次绝佳时机,崇祯不仅错过了,还杀了袁崇焕,真是愚蠢。松锦之战也是如此,让洪承畴无发挥余地
    爱明悟:2014-01-13 17:39:16
    再次,崇祯抱薪救火,本来已经负担沉重的老百姓,此时又不断增加赋税作为军饷,惹的明中后期赤地千里,颗粒无收,百姓倒悬,激起了农民反抗。
    最后,性格问题,杀陈新甲。杀掉陈新甲不仅中断了与后金的议和,而且发出了一个危险的政治信号:皇帝不愿意为自己的决策承担丝毫的责任。如果稍有问题,一定是拿参与谋划的大臣作替罪羊。这个彻底导致了文官集团与崇祯的离心离德。
    郑无极 回复 爱明悟:2014-01-13 20:28:05
    关于崇祯亡国的问题,你总结得不错。松锦大战之后,议和对明朝不仅是有利的,甚至是唯一的生路。但崇祯的不负责任导致错失良机,断送了明朝。
    爱明悟:2014-01-13 20:44:21
    所以我一直对明之亡在万历的说法有保留。虽然万历不上朝近30年,后期又败于后金,但也没到立马崩溃的地步。如果皇帝相信文官力量,固守宁远山海关一线,同时罢兵,减轻税负,明朝是有中兴的机会。但袁崇焕杀毛文龙我认为是弊大于利,从此后金南下没有了牵制力量,可以放胆袭扰京师一带,这给宁远一线造成很大压力。
    郑无极 回复 爱明悟:2014-01-13 21:24:22
    明朝灭亡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万历让努尔哈赤坐大,拉开了明朝灭亡进程的序幕。但这只是构成了明朝灭亡的必要条件。崇祯的盲动蛮干,促使这种必要条件,转化为充分条件。故,说明朝亡于万历,对一半,错一半。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1-14 00:21
    回复
      爱明悟明天加油提问啊~~~~晚安了~~~


      IP属地:浙江3楼2014-01-14 00:29
      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5楼2014-01-14 22:28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1-16 07:43
          回复
            万历党争危害性很大


            8楼2014-01-16 09:00
            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10楼2014-01-17 09:54
              回复
                哼!


                IP属地:浙江11楼2014-01-17 22:29
                回复
                  ha


                  IP属地:四川12楼2014-01-18 11: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