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吧 关注:54,089贴子:1,455,037

形意拳核心技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俺是天山一剑/文
武术技击源于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由先民在狩猎和部落争斗中使用的原始搏斗术发展演化而来。
在形意拳的核心技法中,也有一些来自于农耕和日常生活的影子。先贤受日常生活中锄田、锄药、摇辘轳、拱手等肢体动作运行轨迹和用力方法的启发,悟而生变,将其应用于武术技击的动作中,遂演化出“镢头把”和“摇闪把”两种上乘功法。
其实锄田、锄药、摇辘轳、拱手等武术动作并非形意拳所独有,中国古代导引术《五禽戏》和《八段锦》中就有摇辘轳的动作。《五禽戏》中“虎戏”一式的“虎扑”,其手臂的运行姿势就源自于“摇辘轳”打水的姿势;《八段锦》中有一式“左右辘轳式”,其名称就直接称之为“摇辘轳”。五禽戏据说由东汉医学家华佗所创,在史书《三国志》中即有记载;《三国志》成书于公元290年,可见当时五禽戏已经广为流传。《八段锦》在北宋翰林学士洪迈(公元1123~1202)所著的《夷坚志》中就有记述。
在历史悠久的“绵张短打拳”中,也有锄田、锄药、拱手等技法名称。如《张氏短打拳谱·张横秋心得·外死手三十六节》中的“老儿锄田、袁谭打拱”,《张氏短打拳谱·八仙玄化十一着》中的“蓝采和飞追采药锄”等。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锄田之锄和锄药之锄不是一种工具。锄田之锄,是用的镢头,即是指用镢头挖掘翻耕土地;锄药之锄,是药农专用的采药锄,一种短柄的形如镢头状的挖药工具,又称“小镢头”、“小药镢”。一大一小两种工具,同名为“锄”,但二者在使用时的下劈动作和用力方法却有很大差异,演化到武术技击中,锄田和锄药也是两种不同的技法。
在传统武术技击中,一般是打拱和锄劈联用,如“破打双捷袁谭打拱带锄劈”,可简易直接地轻松破解对方向我胸、面部进攻的攻势。


1楼2014-02-05 20:02回复
    ★核心母拳摇闪把
    心意拳的“摇闪把”即由生活中的“摇辘轳”演化而来,因其摇动双臂向前划圆并快速闪动,如摇辘轳或摇橹行舟之状,故称“摇闪把”。
    “摇闪把”又称“心意一把锤”,即为心意拳第一把之意,“摇闪把”是心意拳的核心拳式,包含了心意拳六艺中的所有技法,故称之为心意拳母式。
    形意拳由心意六合拳演化而来,其外形动作和拳理也与心意六合拳有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形意拳的“摇闪把”和心意六合拳的“摇闪把”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所谓此“摇闪”非彼“摇闪”也。


    2楼2014-02-05 20:03
    收起回复
      俺是天山一剑在当年学艺时,“摇闪把”属于门里的秘传功夫,师父对于一般的拜帖入门弟子也不轻传;只有等到其他弟子都走了之后,师父才会手把手给俺是天山一剑纠正“摇闪把”的拳架。
      “摇闪把”技法中有许多精微之处,练熟之后,可以一法生万法,在实战使用中可以用“摇闪把”为先手,后面暗藏补手连打,即所谓“变艺”。有很多种技击的技法都可以融入到“摇闪把”的变手中,如虎抱头、鹰熊竞志等;绵张短打拳中的“破打双捷袁谭打拱带锄劈”技法,也可以融入“摇闪把”的变手中。
      袁谭打拱的动作,猛一看很象形意拳的“虎抱头”,但是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的区别是,如果“打拱”是由“鸿雁双飞式”式双手向内圈手拜压,那就是“虎抱头”技法;如果“打拱”是由双手内裹上钻挑领,则近似于“猫洗脸”的技法。
      “摇闪把”的劲意有钻、挑、束、裹、截、云、领、托、扑、拍、撞、按、劈、搓、捋、挤、靠等多种,也需要练习者在变艺和变势中细心揣摩。


      3楼2014-02-05 20:04
      收起回复
        长长见识


        IP属地:云南4楼2014-02-05 20:42
        收起回复
          手指一抖,三分到手,手持酱油,低头猛走,遇贴就回,捞经验就走…哈哈哈哈哈哈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05 20:49
          收起回复
            好贴要顶够不够十五字不够我再加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2-05 20:50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2-05 20:57
              收起回复
                手指一抖,三分到手,手持酱油,低头猛走,遇贴就回,捞经验就走


                8楼2014-02-05 21:11
                收起回复
                  你说的是心意拳吧。


                  IP属地:湖北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2-05 21:13
                  收起回复
                    开荤了,顶你。


                    10楼2014-02-06 08:01
                    收起回复
                      还真是学了,猛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2-06 08:28
                      收起回复
                        学习一下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02-06 08:57
                        收起回复
                          摇闪把是沪上心意核心技法。践裹钻均在其中,步法践踏,身体起落滚转缠翻,手法贴身而行。以步打身打为主,手法变化倒是其次。动手一触践裹钻齐到,人就起来了,手在何位再根据需要而演变,当然,鹰捉,中门投,单把等等都在其中,因为他是母式,可以演变衔接任何一个技术。


                          IP属地:河北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02-06 12:56
                          收起回复
                            我也学过一种摇轱辘,身体往下蹲,手往上,练的是上下的劲,手往前,身体往后,练的是前后的劲。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2-06 14:47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2-06 16: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