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80,079贴子:16,467,844
  • 15回复贴,共1

【求真】人活着的意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活着的意义
  人的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意义,两个概念是有范畴上的区别的。生命的意义,如果是从人类进化的整体范畴看,其结论与人的个体生命的意义会有较大的不同。这两个道理和逻辑,如同集体与个体的视角差异,而集体和个体的出发点,很多时候是对立的。
  人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可以用更精确地概念来表达: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活着的意义不单单是自己决定的,而是所处的人类社会决定的。不同民族国家种族的人类社会又有不同的文化,所以,也就有着可能完全对立的认识结论。比如宗教社会、集体主义社会,人活着就是追求名义名誉,而个体主义社会,比如商业社会,就是追求名利。当然,是包括个体的情感决定的主观意识。既然是主观意识,就必然千差万别。
  不论哪种认识,都可以归结为:更好的适应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得到环境的认可和自我的认可。其中,自我的认可就是依据所处社会文化影响的(或者其他文化影响)人的主观观念,而主观观念是千差万别的。只有同一个文化的族群和社会,人活着的意义才可能基本一致。但必须依靠社会的文化来强调,来统一。
  不同的人,受不同的文化影响,以及所处的环境影响,有不同的有关活着的意义的结论。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可能有不同的认识结论。年轻的时候会追求自然环境和物质的满足,而年老之后,则会追求精神满足。所以,比较容易年轻的时候唯物,年老的时候唯心,年轻的时候物质,年老的时候意识等等。
  也可以换一种逻辑和道理来表达: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责任。
  对自己身体的每一个组织、器官甚至细胞负责,对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负责,对所爱和爱我的人负责,对所处的小社会,比如家庭、单位公司负责,对所处的大社会——国家负责,对所处的自然环境负责,对所有人类的人类社会负责等等。不同的人,仅仅是不同层次的责任的担负者而已。
  这些不同层次的递增的责任,使得人活着的意义有高低之分。且与人的需要和欲望层次紧密联系在一起,人对活着的意义的认识,会随着层次的满足,从低到高自然发展和递增。
  总之,有关人活着的意义的认识结论,与人的社会性紧密相关。这既是哲学范畴,也是社会学范畴,是一个动态和客观与主观结合的认识过程。


IP属地:四川1楼2014-12-11 11:51回复
    正是因为人的欲望、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差别,也包括对人活着的意义的认识的层次差别,才使得人类社会的个体人之间,有非常多的争执和冲突。
    因为人活着的意义,是个体自然人的所有一切思想言行的基础逻辑之一。基础逻辑之上,才能建立起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建立善恶观和社会观,才能使得人类个体的追求的差异和不同,进而影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而文化是人类社会集体干预个体,建立共识,实现更高层次进步的关键。


    IP属地:四川2楼2014-12-11 12:02
    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2-11 12:26
      回复
        人活一生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什么也留不下(留下的就不是你的了),什么也带不走……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4-12-11 12:29
        收起回复
          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好,住好,玩好。这是表示你在为自己负责,只考虑自己。这当然没有错了。
          你的目标是买法拉利,是因为别人有你没有。你会奋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自己这一辈子负责。
          可是,有很多人通过努力或者机遇,买到了法拉利。
          然后,就会迷茫。就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想要的,想得到的,都有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然后就会考虑给家人,给亲朋好友满足,让他们过得好。
          然后就发现,物质满足并不能带来美好。
          然后就会思考社会,集体,国家和民族,人类社会等等假大空的问题。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这样一步步被升级的。当然,也对应着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IP属地:四川8楼2014-12-11 13:20
          回复
            过程
            流沙


            9楼2014-12-11 13:21
            回复
              你离不开所处的自然环境,也离不开所处的人类社会环境。环境造就人,环境造就文化,从而改变人对自我存在的认识。
              想象一下,躲避到深山的某个隐居者。逃避社会,却逃避不了自然,仍然会被环境环绕左右和束缚。
              王菲,逃避了十年,还是违背不了本心。佛也带不来真正的自悟。
              知识才可以。


              IP属地:四川10楼2014-12-11 13:28
              回复
                人活着的意义实际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
                动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
                  世界观的获得,人类从最初的形象思维中,对比客观产生主观,自然会有唯物的哲学,等到成人,求生活离不开科学等人类集体智慧,也就更认可唯物,甚至拜金。但一旦有了家庭,活着早早感受到亲情,友情和爱情,人的思考就可能会脱离本我,开始面对社会。
                  社会观产生的另一个必然致因是每个人的成人,脱离父母的庇护,如何融入社会环境,被社会环境认可。但任何人的社会观,又都与所处的社会自身的状态紧密相关。一个稳定的社会,才会有普遍接受的相同社会观,道德观。而稳定的社会,让每一个融入社会的人,建立起社会观要相比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容易得多。
                  当目标逐渐被人实现,物质的目标满足,并不能一定带来精神的满足。年老之后,世界观将更容易自发地唯心,主观意识占据了不再为物质满足全力以赴的人。世界观是变化的,正如社会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一样。
                  发展中的社会,是不稳定的社会。发展中的国家,不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发展后的社会,发达社会则肯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
                  人生观同样也会随着人的成长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毋庸置疑地是,任何个体人的三观,都离不开社会的影响。社会在发展,三观随时也有变化的要求。三观正与不正,绝对不是一个静止的固定的概念。某个时候,某个人的三观可以被称为,被视为,被认为是端正,另一个时候可能就是反面的结论。
                  一个社会的集体的三观一致,才是这个社会始终能稳定且发展的关键前提,而要实现这个社会表现,离不开社会的参与,离不开政治的责任和努力。
                  三观的大一统,同样需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
                  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观,永远不仅仅是个人的大事,也是社会的大事。


                IP属地:四川11楼2014-12-16 10:40
                回复
                  正是因为人的欲望、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差别,也包括对人活着的意义的认识的层次差别,才使得人类社会的个体人之间,有非常多的争执和冲突。
                    因为人活着的意义,是个体自然人的所有一切思想言行的基础逻辑之一。基础逻辑之上,才能建立起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建立善恶观和社会观,才能使得人类个体的追求的差异和不同,进而影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而文化是人类社会集体干预个体,建立共识,实现更高层次进步的关键。
                    大多数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好,住好,玩好。这是表示在为自己负责,只考虑自己。同时也是对物质的需要的体现。此时,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责任,体现在用物质和精神来满足自己,以对身体的口腹之欲、居住环境和向往的生活为目标来对自己负责,对得起自己,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有人的目标是买法拉利,是因为别人有而自己没有。就会奋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自己这一辈子负责。可是,有很多人通过努力或者机遇,买到了法拉利。然后,就会迷茫。就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想要的,想得到的,都有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所谓成功人士,都会面临一个目标实现的幻灭感。
                    一部分人就会考虑给家人,给亲朋好友满足,让他们过得好。
                    然后就发现,物质满足并不能与自己一样,都能给所爱和爱我的人带来美好,有时候还带来贪婪和仇恨,带来混乱和争夺。也就是物质的满足有时候并不能决定精神的满足。
                    然后就会思考社会,集体,国家和民族,人类社会等等假大空的问题。因为这些假大空的思考,恰恰涉及到人与社会,终于认识到社会对单个个体的重要意义。
                    而另一部分则想得更远,开始考虑自然环境对一个人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此重要,开始关注自然,呼吁回归自然。
                    两类成功人士,最终都会将活着的意义与环境联系起来,不同的仅仅是人类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更多的人会逐渐将对活着的意义,与两个环境结合。
                    那些成功的人士,显然有着和大多数还在局限在对自己负责,为自己更好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的人们不同,有着更高的责任,并同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锁定,并得到新的更高的人生目的。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而人生观是可变,递增的。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这样一步步被升级的。当然,也对应着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任何人都离不开所处的自然环境,也离不开所处的人类社会环境。环境造就人,环境造就文化,从而改变人对自我存在的认识。
                    想象一下,躲避到深山的某个隐居者。逃避社会,却逃避不了自然,仍然会被环境环绕左右和束缚。
                    王菲,逃避了十年,还是违背不了本心。佛也带不来真正的自悟。可以肯定的是,王菲们实现了那份执念的同时,又会生出新的执念,否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知识才可以带来更深刻的醒悟。


                  IP属地:四川12楼2014-12-17 22: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