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0,453贴子:349,298
  • 9回复贴,共1
把棒子文翻译成中文+截图,不定期更新。。。下面先从龙场那段开始吧。悟道之后就白了头发了,看着有点伤感。


1楼2015-03-28 17:43回复
    “墨台啊,最近这段时间我常常梦见你。有人说,人死了不是消失,而是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我很想去看你,但是阴阳相隔,无法逾越。墨台,你知不知道?当我第一次抱着你冰凉身体的时候,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怕死。我怕你死,我怕王祥王瑞死,我也怕我自己死。你走了,对你的思念折磨着我,对亲人的思念也折磨着我。我一直以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问心无愧的,可是面对与亲人的生离死别,我的心里总是有难以抹去的愧疚。这种心境,让我真的感觉到,我还有一关没有过。我对得失荣辱都可以放怀,唯独对生死尚不能彻底解脱。有几次,我已经到了觉悟的边缘,可就是不能够参透它。所以我最大的敌人不是恶劣的环境,也不是阉党的残害,更不是悲情苦楚,而是我自己。如果我不亲自去经历一次死亡,就永远无法体验到死的无畏和明远,永远无法体验到凤凰涅盘那种重生的力量。所以,墨台啊,我要死一次,你等着我,等我经历了这一关再来看你。如果我没过这一关,那我们就一起物我两忘,去翱翔于天际。。。。。。”
    “我在想啊,我追求圣贤,一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刚到龙场的时候,没有饭吃,能找到几株野山菌就高兴得得意忘形,当时觉得自己跟遇见过的一位山中弃妇没什么区别。我一气之下,把装着野山菌的口袋扔出老远,横着心告诉自己,就算天下人都抛弃了我,让我饿死在这龙场,又能怎么样呢?后来平静下来想,我沦落到这个地步,既非是大逆不道,也非行之有愧,而是阉党的迫害。他们一心要置我于死地而后快,他们既然如此,我干嘛还要亏待自己,折磨自己呢?当年孔夫子在陈蔡绝了粮,不过是几天的时间,而且身边还有不少弟子陪着。假如孔夫子像我这样,一个人在山里靠挖野山菌为生,可能永远绝粮,他会把采到手的东西扔掉吗?我当时见到野山菌高兴和开心,那是求生本能的表现。我当时一方面有自然的求生欲望,一方面又有在恶劣环境中的悲苦心情。求生与想死同时挤压着我,也多亏了有这样际遇和这样的环境,能让我日夜端居静默,走上参悟生死的道路。从石棺中出来以后,我一直感觉胸中洒洒,渐次地空朗,怕死的一面就没有了。所以人要想活得自在,关键还是要让自己的本心得到洁净,这样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坦坦荡荡,安定住。如此,锦衣卫根本就不会挂在心上。”
    ——龙场的王阳明如同任何一个凡夫俗子,为生存所困,为一粟一饭而忧恼。有这样经历的人不多,即便是也少有思索的余地,更谈不上去参悟。越是绝境,往往越能映照出真我。他终究不是一个凡夫俗子,他纯正、坚毅,从不放弃信仰,才能于绝境处重生。而他要守住的又何止信仰,还有孤独与无望,或许终此一生都将如此度过。然而一株不起眼任人踩踏的小花尚有不屈的生机,我又怎能辜负生命?“哪里来的长啸之声啊?”过去常在诗词歌赋中听闻“长啸”,《卧龙吟》中也唱道:“长啸一声舒怀襟”。那时候我就好奇,什么是真正的长啸呢?那一种历尽千万历险与磨难,踏遍荆棘与歧路的求索,多么玄妙,又是多么畅快淋漓:道在吾心,道在吾心,好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一种世人看似癫狂却光芒万丈的顿悟,我好像真的在靠近,可是我又怎能说是真的靠近呢?我只不过是在千帆过尽之后来赞叹他的恢弘,望尘莫及罢了。







    2楼2015-03-28 17:45
    回复







      3楼2015-03-28 17:45
      回复
        二、事功
        攻南昌:“听令!当第一




        通鼓响起,各部要尽抵城墙下;第二通鼓响起,各部要奋力攻进城内;第三通鼓响起,凡没有攻进城的,斩各队的先锋官;第四通鼓响起,还没有攻进城的,就要斩各部的将军。你们中间有我的弟子,有我的下属,还有我的朋友,但从现在起,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将军。既然是将军,就只听从军令。第四通鼓响起,凡没有攻进城的,就别再回来见我!你们身边站着的,是各县对罪犯行刑的刽子手,第四通鼓响起,还没有攻进城的,那他们就会动手,砍你们的脑袋!听清楚了没有?!”


        6楼2015-03-29 16:53
        回复




          9楼2015-03-29 16:56
          回复
            外瑞古德。


            11楼2015-03-29 21:44
            回复
              归省:“因为有隐隐的感觉,所以我在变道归省的奏疏中说了这样的话。我遵旨入京,却又冒死请求回乡省亲,本不合于情理。如不明白请示朝廷就私窃行事就是欺君;如惧畏被追究罪责就忍心割断私情就是忘父。欺君者不忠,忘父者不孝,世上没有不孝于父而能忠于君的。”
              无常:“儿啊,若是论学问见识,你已远远超过为父了,可唯独在‘无常’二字上,为父尚有心得感悟啊。想当年我们在京城,你被廷杖下狱。为父认定你是必死无疑,可你赴的是大义,为父尽管是心如刀绞,可不能阻止,更不能去求助刘瑾。可是你居然奇迹般的死里逃生。后来你远去贵州,孤苦伶仃。一个文弱书生到那瘴疠之地,为父又认定,你此去必定难以自全。可你非但没死,居然还能龙场悟道,大步向圣贤走去,为父惊喜不已啊!正当我认为你未来的仕途必定平顺通达的时候,朱宸濠斗胆谋反,灾难又降临到你的头上。你先是死里逃生,紧接着又竖起义旗,挺身平叛。你知道当时为父作何判断吗?我看着你面对朱宸濠的十万精兵,我料定你是毫无胜算,可你以少胜多,收功全胜,震惊了朝廷内外。了不起,真是了不起啊!我以为天下太平了,也可以不必再为你担心了,北军又来发难。这班宵小妒忌你的大功,给你罗致了一系列的罪名,我想你恐怕又是在劫难逃。不曾想,情势突变,北军北归,先帝驾崩,最终又转凶为吉。为父一直在从你这惊心动魄、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中寻找一点规律,想作为后代子孙的家训,可我最后只找到‘无常’二字。就是说当你觉得非常危险的时候恰恰是安全的,可一旦你一认为安全了,放下了戒心,却随时有可能身败名裂。可见,胜乃衰之始,福乃祸之根哪。为人行事不得不慎。”



              12楼2015-04-04 19:41
              回复
                治学:“百年大计,育人成才。如今书院创制,问学者日火。大家要想正心修身奉献于当世,就需秉持天理,存乎良知。这良知二字是从千百次困苦磨难之中得来,因为不经历磨难,不去躬亲践履,就无从体察生命存在本源,也无从感悟精神自由的旷达。所谓‘身愈困而道弥坚’。有人为我蒙受诽谤鸣不平,为我未能侍近鸣不公,但这一切均为荣辱之表,世累之谗。我更愿意与问学的同志共同感受天真烂漫的生命和心体光明的境界,使道德之习日进,世累之谗日远,把千古圣贤的血脉代代相传,直至永远!”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人的资质各有高低,只要以良知为本体,以致良知为功夫,就一定会各有所得的。这天地间最活泼生动的是良知的流行不息,这造化的精灵生天生地,人如果能获得良知的完全圆满,那天地间还有何等快乐之事啊!”




                13楼2015-04-04 19:41
                回复
                  离开龙场:“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有些心里的话想对你们说说。我想说的其实就是一句话,没有你们,我可能就死在这龙岗驿的龙岗山上了。我帮你们抵御瘴疠,教你们盖房、造屋,这些都没错。可是你不明白,做这些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在我来龙岗之前也想过,这里的环境有可能很残酷,但在这奸人当道的时代,能找到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能潜下心来研究圣学,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丝侥幸来到这里。没想到,这里吃的穿的住的用的一样都没有。而且,跟我情同兄弟的书童,刚到龙场不就他就死了。而就是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上天垂顾,让我认识了你们!在你们看来,向我感恩的东西,在我,却恰恰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也正是你们身上那种没有被口耳之学和功名利禄所污染过的心,使我看到了人性的本真。没有你们我就不可能在这阳明洞里悟道。所以,你们要给后人讲的,不应该是我把你们改变了,而是你们成就了我王阳明!如今,我要离开你们了,我真舍不得你们啊!其实我们相互间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人们不可能相伴永远,不可能没有分离的时候。就好像一朵花儿,你享受它美丽的同时,就必须接受它迟早要到来的凋谢,因为凋谢也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一个朋友,也像一朵花,有朝一日,他也会离开,要留住他是一种善意的愿望。但是只要你记住这朵花的美丽,它就会通过你的心而永生。这才是真正的缘分,这才是情感的智慧。这方水土和这里的人们,会永远珍存在我的心房里,永志不忘!我要把这棵树栽到墨台的坟前,让它和墨台和你们,和这青山绿水,永远相伴在一起!”


                  17楼2015-04-04 1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