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夜堂吧 关注:4,940贴子:124,306

回复:【历史智慧谋略库】长期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顶 支持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5-09-25 07:1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5-09-28 16:28
    回复
      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勿以小利失大义】
        楚怀王派景鲤到秦国去。
        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所喜爱的大臣,大王不如把他扣留下来,用他去换取楚国的土地。
        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不用兵力就能取得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那么我们就把景鲤杀掉,再和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谋。”
        秦王于是扣留了景鲤。
        景鲤让人给秦王传话说:“我能预见到大王将被天下人所轻贱,并且也不可能得到土地。
        我刚要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打算割让土地来事奉秦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秦园与楚国是兄弟之邦。
        如今大王扣留我,这就在天下诸侯中显示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国和魏国又怎么会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呢?
        当楚国知道秦国处于孤立之中,不但不会送给土地,还会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那秦国必然危险了,我看不如把我放出去。”
        秦王这才放了景鲤。
      ——选自《战国策卷六秦》
      【评析】
      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利益放弃长远的东西 。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29楼2015-09-30 21:05
      回复
        【事出反常必有妖】
        公元前274年(魏安厘王三年),地处中原心腹地带的魏国,已成为秦国和赵国共同选择攻击的目标,屡次遭受秦国和赵国的联合打击。
        魏安厘王为了摆脱两个强国竟相攻击的被动局面,开始调整对外战略部署,采取联合赵国对抗秦国的合纵应变策略。
        不久,秦国约赵国一起攻打魏国,说定取得胜利后,把魏国的邺城(今河北邻漳县西南邺镇)分给赵国。
        魏安厘王受到秦赵两国的威胁,心中十分焦急,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魏将芒卯说:“大王不要忧虑,臣下有一对策可退敌兵。”魏安厘王连忙请芒卯说下去。
        芒卯说:“赵国和秦国本来就有矛盾,这次联合,无非是为利益。大王可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出使赵国,对赵王阐明利害关系。再抛给他一点甜头,要他与我们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以后的事,臣下自有办法。”
        魏安厘王说:“好倒是好,先生可愿去担此大任?”
        芒卯说:“这事臣下不宜出面,臣下推荐大臣张倚前往。”
        于是,魏安厘王同意张倚出使赵国。临行前,芒卯又对张倚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张倚到赵国后对赵惠王说:“现在大王既然要联合秦国来攻打我们魏国,邺城这个地方我们是保不住的了。为了避免军事争端,魏王情愿把邺城献给大王,不知大王可肯接受?”
        赵惠王心中暗喜,嘴上却问:“魏王的美意敝国领受了,但不知贵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张倚回答说:“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要求。魏国与赵国世代友好,原来出于一国(晋国),而魏国与秦国却有着世仇。秦国是虎狼之国,秦兵凶狠残暴。魏王的意思,不外乎希望与大王永结邦交,如果大王看得起敝国,就请与秦国断绝关系。我们的邺城正等待着大王前去接收啊!请大王三思。”
        赵惠王为了稳妥起见,又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说:“与秦国联合攻打魏国,兴师动众,最终也不过是得到邺城,现在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呢?请大王接受。”
        赵惠王就答应了魏国的条件,立即宣布与秦国绝交,下令关闭关卡,不准秦国人通过。
        秦赵两国撕破了脸,秦国放弃了进攻魏国的计划,反而把矛头转向了赵国。
        赵惠文派使节兴冲冲地到魏国去接收邺城,魏将芒卯却领兵拒使节于边境之外。
        使节说明来意,芒卯说:“我国之所以派张倚出使贵国,目的就是为了保全邺城,怎么去把它拱手相让给你们呢?如果张倚真有这种说法,那是他弄错了,我可不知道。”
        赵国使节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赵惠王。
        赵惠王一听大惊,才知道上了魏国的当了,正要讨伐魏国背信弃义,又听说秦国正在拉拢魏国一起来进攻赵国,更加惶恐不安,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反过来自动退让了占领魏国的五个城邑,以求联合魏国共同抵抗秦国。
        【评析】
         万事皆有自然规律,某些事情的违背常理、峰回路转,必然有妖,当慎重为妙。风起小心有雨,无事殷勤谨防奸盗。赵国正是因为当事情出乎常理时未能深虑其中的缘由使得一城未得反输五城。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30楼2015-10-05 17:05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10-29 10:38
          回复
            【明哲保身】
            张仪相魏,楚王因张仪不忠不信,想叫魏国驱逐他。陈轸则以张仪虽不忠不信却无害于楚为由,劝阻了楚王。
            楚王想让魏国赶走张仪。陈轸问楚王:“大王为什么要赶走张仪呢?”
            楚王说:“作为人臣,他既不忠心,又不守信用。”
            陈轸就说:“不忠心,大王又不要他作臣子;不守信用,大王也不和他缔约结盟。况且魏国的臣子不忠不信,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您要赶他走,魏国答应还罢,如果不答应,会使大王您的尊威受损。又何况命令一个万乘大国的王免掉自己的相国,如同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谁也不会愿意。”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33楼2015-11-02 11:38
            回复
              uiopoq
              【软弱招祸】
              秦国解除对赵都邯郸的包围之后,又去进攻魏国,攻下了魏国的宁邑。
              吴庆担心魏王会和秦国结盟,就对魏王说:“秦国转而进攻大王,您知道其中的缘由吗?
              是诸侯说的魏国距离秦国近吗?秦国距离魏国并不近,反而离秦国很远。是诸侯说的魏国弱吗?可魏国并不比东周、西周弱。
              秦军离开赵都邯郸经过东周、西周进攻魏国,是因为大王容易控制的缘故。大王可知道,其实软弱是可以招来兵祸的。”
              【评析】
              为人处世中需要适度的示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消耗。但一味的示弱只会招致更多的祸患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34楼2015-11-12 09:30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12-09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