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吧 关注:17,556贴子:1,283,874
  • 6回复贴,共1

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世纪,美国议会通过了“排华议案”。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一个国家以针对个别种族而定出的法案。
多年以后美国又出现了拍日移民法。当然这是后话。
那么清朝时代的中国人在美国以及西方人心目中什么样的呢?请见下文。


1楼2016-01-12 11:32回复

    难道清朝人真的如清宫戏里面,各个精神抖擞,风流倜谠,气质优雅吗?No No No No ...上图为19世纪排华法盛行时美国对中国人的描绘:光头,附带一条常常的辫子(猪尾巴), 小眼,猪鼻,相貌猥琐,恶心至极。图中描述的是华工因为抢夺了美国人的饭碗,导致美国政府不得不实行排华法案。
    19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充斥着淘金热,吸引了许多其他地区的美国人和外国人。由于国破家亡,很多广东人决定舍身一搏,跑到旧金山当华工(广东人叫卖猪仔)。
    许多华工到了美国以后,便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且别说金子难寻,就算有也没自己的份儿。九成以上的华工最终成为美国挖矿工,铁路工,铺路工,搬运工和清洁工。说白了就是苦力,奴隶。
    虽然华工在美国人眼里命贱,但是华工却具备着相当强的忍耐力和工作能力。如图所示,华工生出了至少十只手臂,这象征着华人八面玲珑的强劲竞争力导致许多本土人民的失业。
    那么华人的忍耐力哪里来的?原来当时大部分的华人都抱着同样的念头:西方工资高。在西方工作个几年,赚了钱回国买田买地。许多华人文化根基薄,不识英文,也不愿意学英文;不能够融入当地社会,也不愿意融入当地社会。为什么?因为没有必要。这就是唐人街的开始。
    这也是排华法案的开始。西方人讲究群体合作,利益共享。华人的这套行为惹怒了山姆大叔和美国的其他外来移民。


    2楼2016-01-12 11:55
    回复

      图为1963年好莱坞拍摄的名片“在北京的55天”,讲述八国联军时期一名美国人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图中女子为慈禧太后,男子为恭亲王荣禄。由于亚洲面孔不能够上大屏,所以分别由西方人扮演。丑得和鬼一样没有区别。这再一次显示了清朝人在同时代的西方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3楼2016-01-12 12:05
      收起回复

        有一眨眼到了和平的战后时期。当时在美国的华人主要依靠开洗衣店,中餐馆为业。请大家注意,美国的所谓中餐馆并不是大家广义定义中的餐馆,而是只能容下四五张桌椅,不到十五个人的外卖店。中国人的身影,在漫长的岁月中由”矮小的次人类“进化成了美国城市里的底层小人物。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听说过华人在美国早抢劫杀害的新闻吧。嗯,有很多,而这些受害者往往就是洗衣店和外卖店的员工。就以纽约的中国外卖店来说吧,为了逃税所以只收现金;为了尽可能赚更多的钱,所以什么地方都肯接生意。由于他们身上往往带有大量现金,所以很容易成为了住在诸如布鲁克林,布朗克斯(纽约最坏的两大区域)的黑人,南美人的攻击对象。
        许多外卖店和洗衣店的员工大多由广东和福建偷渡而来。他们没有身份,更没有钱,英文大概只懂得粗浅的几句。他们心中的念头和19世纪后期的清朝人没有区别:赚钱,回家"光宗耀祖”。


        5楼2016-01-12 12:29
        收起回复
          于是,生活于外国的中国人就被定型了。中国人在西方的电影中,从大烟鬼/苦力升级成了中餐馆的外卖仔,洗衣店工人。那个时候,中国人在西方人的电影中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不出现则以,一出现就是一句经典台词:HELLO ! CHINESE TAKE OUT ! (哈罗!中国外卖!)
          更甚者,叛逆的西方战后新一代还开始取笑中国人的语言。譬如说“哎呀!”这两个字就被许多西方人拿来调侃。西方人觉得这两个字的发音又愚蠢又滑稽,简直是中国特产。
          然而就在这沉闷死寂看似一片渺茫的氛围里,一个人从天而降。他,不是毛主席。(待续)
          注:请不要说外国人怎么想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有自信。


          6楼2016-01-12 13:05
          回复
            于是, 除了洗衣店和中餐馆之外,原本藏匿于唐人街,无人问津的中国武术馆开始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出现。至今为止,美国仍然有着成千上万的小龙迷。 就像香港人生成李小龙是香港人,中国人声称李小龙是中国人一样,美国人坚持李小龙是美国人。 由此可见美国人对李小龙的尊敬和他成就的认可。
            李小龙的成就,不在于他的武术,不在于他的电影,而在于他把华人的形象推向了一个更高更正面的层次。 让傲慢的西方人开始对曾经不起眼的中华文明产生了兴趣。
            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 日本人的身影出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 高峰时期,日本人曾经买小了几乎整座纽约帝国大厦。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 日本文化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 鱼生,寿司, 各种日式用品,各种日本礼节, 日本语言, 日本武术都深深地吸引着美国人。 美国的卡通片,电影频频出现以日本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你知道忍者龟吗? 美国最经典的动画之一。 你知道空手道小子吗? 美国最经典的电影之一。
            然而,西方人真的对亚洲人没概念。 就像李小龙一样, 日本人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亚裔在西方世界的正面形象, 把生活在海外的亚裔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11楼2016-01-13 11:06
            回复

              如果说李小龙,成龙,张艺谋,李安这些人的成功仅仅只能代表个别案例,那么2008年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赢得了世界的一致好评。
              也就是在2008年以后,美国经济陷入了危机,而中国经济开始正式腾飞。


              25楼2016-01-17 03: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