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7,437贴子:87,785,028

《时空中的秘密》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年了,祝大家新年快乐
来2吧五年,从最开始的否定世界末日的存在,到如今坚定世界末日的存在可能,是一段非常漫长的人生苦历。过程不堪回首说出来也都是废话,那就不说了
这或是我在2吧发的最后一个帖子,吧主们也一定知道我想要发什么,但请相信这一次的解释过程与以往不同,可谓倾尽所有,为了解释清楚自己的发现从头学了很多东西,基础物理、量子物理、分形几何、蝴蝶效应都算略知皮毛了……同时还翻看了很懂古籍基础,虽然从前学过但收获颇多,古今对照如老子所言: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虽不敢保证大家都能看的明白,毕竟每个人理解方式都不同,但我相信一定有人能看得懂,能有收获,能躲过这次天地大劫。
不知道这样说算不算危言耸听,会不会被删贴。但不管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最近感觉自己的情况越来越差,怕是真的坚持不下去了。
知者自知,真诚的希望吧主能帮帮忙,尽量让这个帖子存在的久一些。谢谢,好人会有好报的。
废话少说,还是从《时空中的秘密》讲起吧。


IP属地:湖北1楼2016-02-09 16:30回复
    《时空中的秘密——周髀算经》

    河图。
    首先明确几个概念,我们将要开始的运算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说,世界本的是三维的,但因观察者与观察物的参照系量比差值太过巨大,世界坍缩成二维线黄道刻度。这就好像一只蚂蚁,在某个直径10米的圆球体上爬行,在蚂蚁的视界中圆球体的空间维度数更加贴近二维。所以科学家猜测蚂蚁的视界与人类不同,可能只具有二维视界。但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同地球是个球体,而我们在地球表面运动时同样察觉不到地球是圆的,对地球而言我们也是蚂蚁。
    如此假设,我们将直径为10米的圆球体,替换为直径10厘米,或是一厘米、一毫米标准,那么蚂蚁的视界还会是二维的吗?这些小东西会认为自己脚边的小石块是二维平面?我想随着观察者与观察物的参照系比差改变,时空的维度数也在不断的变动中。
    如此,我们将此类不能明确的时空数据,以图象的方式模拟出来。
    老子说‘天之道其若张弓与,高者抑之,低者举之’,原本三维的时空被坍缩为永恒的线性刹那。
    那我们就从永恒的刹那开始,一条平面线开始,使用古人的测量方法‘矩尺’,将时空的大概关系找出来。
    古人测量时空的标准为矩尺:平矩以正绳,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环矩以为圆,合矩以为方。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 方数为典,以方出圆。
    ‘矩尺’指具有‘勾三股四玄五’标准的直角三角形。而平矩、偃矩、覆矩、卧矩则指,对矩尺的朝向不断做出旋动改变,以此探出不可见的上下高低,左右方圆时空数据。为此,《周髀算经》的作者赵爽作出‘弦图’:

    更为简便的时空概念理解图如下:

    如此平矩、偃矩、覆矩、卧矩关系一目了然,如果够细心,您还会发现银河系为什么会有三条或四条旋臂(注意观察加粗的几条线段)。
    但此类太细致的东西我们没必要深究,道家言‘慎内闭外,多知为败’,对于暂时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我们将它翻出来,那不是好事反而坏事,会给我们增添没必要的烦恼。《周髀算经》的原理问题不会就是不会,没必要深究它,直接看由矩尺测量出来的数字结果就可以。
    不过先要明确另外两个概念,首先是数字组关系的概念。
    河图左侧与下方的四颗星体,均为奇数列组行星,既‘天一’与‘地六’,‘天三’与‘地八’,这四颗星同属奇数列组。因为它们的首序方向面都是天,由数值1、3打头,如此数字1、3、6、8为奇数列组行星数据,即阳面数值。
    反之,唯一河图上方与右侧的四颗星体,则为偶数列行星,即由2与4打头形成数列关系,数字2、4、7、9均为偶数列,属阴。
    这个关系必须牢记,因为数值的阴阳性质,并非是由纯粹的奇偶决定,而是由各数列的首序确定。如果我们使用数字0、1替代阴阳爻(0表示阴;1表示阳),那么00与01关系,即老阴与少阴,就同属偶数列组,因为它们的第一数值都为0,为阴数列。
    反之,‘10’组合关系中,虽然也有偶数0的存在,但它的首序为1,为阳。
    这个概念如果搞不清楚,之后计算将无法进行下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牢记‘河图’,左侧与下方的四个数值关系为奇数列。反之为偶数列。数字1、3、6、8为阳;2、4、7、9为阴。
    而这八个数字,又分别代表着太阳系八大行星。
    但因为河图数字与各星体的对应关系,涉及幻方易数规则,‘飞星排盘’的方法在这里略过,直接给出结果。依照各星体的日距远近排列,飞星结果分别为:数值2代表水星,色黑,属偶数列;数值1代表金星,色白,属奇数列。
    以此类推,附‘表1’得到数字关系:
    水星:2
    金星:1
    地球:3(尺)
    火星:4
    木星:9
    土星:7
    天王星:8(易尺)
    海王星:6
    就此,得到各星体质量数值的初始标准,水星2,金星1,地球3,火星4……解释起来虽显混乱,但如果您只想简单理解也容易,无非是将太阳系八大行星融入到河图的数理关系中,数字123456789……分别代表着哪颗星。(数字5代表太阳面,万物之源‘光’。)
    道理就这么简单。明确了这个概念后,通过‘折矩’方式,我们可以得出洛伦茨方程中的第一个变量关系,各星体的折距数值。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之前观察‘科赫曲线’的时候我们发现,时空属于‘不三不四’的关系,很难说清楚它是三分还是四分关系。而‘折矩’的标准,便是时空的四分运算。
    科赫曲线概念图,若沿二维平面观察,时空具有三分关系;若沿三维立方面观察,时空又具有四分关系。


    IP属地:湖北13楼2016-02-09 18:01
    收起回复
      如此,在之前得出的‘表1’数值基础上,奇数列星体数值,一律添数0.75(数值1的3/4数字化标准);偶数列数值一律添数0.25(数值1的1/4标准)。就此‘表1’变动为‘表2’。
      表2:
      水星折矩系数:2.25
      金星折矩系数:1.75
      地球折矩系数:3(尺)
      火星折矩系数:4.25
      木星折矩系数:9.25
      土星折矩系数:7.25
      天王星折矩系数:8(涉尺)
      海王星折矩系数:6.75
      ‘涉尺’指,与地球面数据相关的河图左侧关系,这个问题之后着重解释。
      如此‘表2’替换‘表1’,得出第一变量,各星体的折矩数值标准。水星为2.25;金星为1.75……类推,查询‘表2’即可。
      之后求算第二变量,各星体分圆坐标系数。过程也很简单,如同自然分形,细胞的自我分裂与复制进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假设,细胞不断的进行自我分裂,且遵循三生万物3/8规则,以数值1的3/8为起点,开始产生分裂。如此定位出太阳系第一轨道面分圆坐标系数0.375,既水星轨道面分圆坐标(数值1的3/8,数字化为0.375)。
      之后继续分裂,0.375乘积2,得出第二轨道面坐标系数,金星数据0.75。
      0.375再乘积3,又得出地球分圆系数1.125。
      乘积4,得出火星分圆系数1.5……
      对‘分形几何’有所了解的朋友不难发现,这种过程其实就是分形龙的自然迭代进程。
      如此得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大类地行星的分圆坐标。水星0.375;金星0.75;地球1.125;火星1.5。但之后的四颗气态巨星体木星、土星等的分圆规律,却不能如此进行,因为类地行星与气态行星分属于质子与中子关系。之后的分圆坐标结果分别为:木星1.25;土星1.75;天王星涉尺;海王星1.5。
      如此得到‘表3’第二变量关系:
      水星:0.375
      金星:0.75
      地球:尺
      火星:1.5
      木星:1.25
      土星:1.75
      天王星:涉尺
      海王星:1.5
      最后,明确计算中最重要的关系,天圆地方:计算偶数列星体数值时,一律套算圆周,反之不需套算。
      古人说’天圆地方‘,我们一直不明白是什么道理,甚至觉得可笑。但看结果再说。
      依照表格计算,水星质量:2.25π/0.375/1.0375=18.1682467……反折地球质量5.5%。天体力学结果对照:5.5%。
      火星质量:4.25π/1.5×1.05=9.3462……反折为地球质量10.69%,天体力学结果对照:10.7%。
      金星质量:1.75×0.75/1.075=1.22093023,反折算地球质量81.9%,天体力学结果对照:81.6%。(奇数列,不涉及圆周运算)
      木星质量:(4.25π×9.25π)/1.25×(1.05/1.025)=317.969……天体力学结果对照:317.9。
      土星质量: (7.25π×2.25π)/1.75×(1.075/1.0375)=95.324……天体力学结果对照:95.16。
      海王星质量:(1.75×6.75)×1.5÷(1.075/1.05)=17.3。天体力学结果对照:17.16。
      下一章,详解计算步骤与原理,及第三变量‘随动常量’问题。还有特定星体的质量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在古时,这种自然现象被称为——莫在太岁头上动土。
      自木星轨道面后,星体质量的计算将会出现误差。(木星,古称‘太岁’)
      而这种现象在洛伦茨蝴蝶效应图示中也有明确的数值变化规律表示。变化产生与,七循环周期后,第四波峰高点后:

      从图中第四波峰高点后,实线与虚线的预期计算结果,出现背离。四波峰夹生三波谷,统称七数循环,古称‘七日来复’。


      IP属地:湖北14楼2016-02-09 18:01
      回复
        发帖子太累了家里有人我先去做饭,剩下的文章明后天有时间再发。抱歉。新年快乐


        IP属地:湖北15楼2016-02-09 18:03
        收起回复
          《时空中的秘密——万物同源》
          计算前,我们应该明确下‘尺’的概念——我们将以什么标准作为度量尺,衡量时空数据。通过之前的计算发现,我们正在使用的尺标为‘地球尺’,之前所得出的结果,也是以地球时空数据为比较关系。如火星公转周期1.882/年。金星公转周期0.615/年。而之后对于星体质量的计算也同样如此,以地球尺作为度量标准。
          您可能会奇怪,地球的各类时空数据为什么会与其他星体的相应数据,具有统计规律上的相同性?这个问题之前说过,因为‘万物同源’,就一定规律性而言各星体的自然发展过程具有相同性,太阳系各星体就如同是温室中不同时间内栽种下的幼苗,地球的昨天就是金星,那颗相对水星而言昼夜温差并不巨大,但时时刻刻都充满了温室效应的大火炉。而地球的未来必定会是火星,那颗将要枯萎并步入生命末期的死亡行星。这种自然趋势不是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就能改变的了得,在巨大的宏观力量面前人类的能力微乎其微,绝难逃脱得了‘生存与毁灭’的终极命题。也不要奢望拯救地球,这不现实,我们要做的是拯救自己,如何才能让人类文明在自然循环改变的过程中存活下来。
          为了更好的证明这个观点,之后将对各星体质量成长规律进行计算。
          以火星为例,计算之前先明确火星在河图中数值关系。可通过‘表1’查询得知,火星的初始数值为4;之后,明确数字4属于奇数列还是偶数列关系。如果是偶数列,将在原数值的基础上添数0.25。
          而在河图中,数字1、3、6、8同属奇数列组关系;2、4、7、9则属偶数列。那么对应火星的数值4关系,将添数0.25,易数为4.25。
          其次注意,在‘天圆地方’规则的限制下,偶数列星体的计算需要套算圆周。如此得数‘4.25π’,得出蝴蝶效应第一变量数值。这个数值对应洛伦茨方程‘dz/dt=(8/3)z+xy’中,Z、X、Y三变量之一。
          之后查询‘表3’,找到火星分圆坐标系数1.5关系(由0.375乘积4得来)。
          如此列式:4.25π/1.5=8.901。这说明,如果按照简易运算规则推测,两变量标准进行计算,地球质量大概为火星质量的9倍左右。但如此计算得来的结果还不够精确,需要补足‘随动常量’。而火星的随动常量数值为1.05,由其分圆坐标系数1.5的退位关系而来,寓意底层不见的隐变量影响。
          关于退位问题,在之前计算水星公转时就已经出现——数字1的平方根由退位后形成数值0.6。在往后的计算中,不可见的隐变量即‘随动常量’数值,都由此方法得来——任意星体的随动常量,为其分圆坐标系数的退位数值。如,水星随动常量1.0375,因其分圆坐标系数为0.375;金星随动常量1.075,因其分圆坐标系数为0.75;木星随动常量1.025,因其分圆坐标为1.25。方法极为简便,但却要注意,位前数值不可设0,因为空间维度数不能小于1,如果是0需要添数设1,保证空间维度数不低于一维标准。
          如此整套列式如下:4.25π/1.5×1.05=9.34623815……地球质量与火星质量的比例关系,应该为9.34623倍数左右。也就是说,火星质量应为地球质量的10.69%。对照天体力学得出的结果分析:10.7%,两者数值极为近似。
          以上方法便是偶数列行星质量的计算步骤,不但需要套算圆周,同时还需要保证‘先除后乘’的对生运算规则,相对性原理。
          处理三变量关系时,偶数列星体,第一运算步骤保持除算规则,而第二步运算步骤,对生为乘积。反之奇数列星体的质量计算规则,与偶数列相反相反。
          例如金星质量,因金星在河图中的初始数值为1,属奇数列,需添数0.75,易数为1.75。同时在计算当中不需要套算圆周。
          列式如下:1.75×0.75/1.075=1.2209。(奇数列运算规则,先乘后除)
          之上列式说明,地球质量与金星质量的比例关系应在1.2209倍左右,金星质量反折为地球质量的81.9%。而天体力学观察结果为81.6%。两者结果大概近似,但存在0.3%的计算误差。
          误差产生原因——涉1。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不记得,通过河图口诀计算各星体公转周期时,地球、火星、金星的数值在1.006常量关系下,都能近似对应,误差极小。唯独水星,不但需要颠倒运算规则,还需要将常量1.006易数为1.016。那么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了金星的身上,因为在计算天体质量时,数值1代表已是金星,而非公转周期对应的水星‘天一’单位。
          在河图口诀中‘天一’指水星,但飞星易数后,计算星体质量单位时,数值1易位代表金星。所以金星质量数值将会出现相应误差。这个问题就是‘涉1’问题。但此现象的具体成因,恐怕与蝴蝶效应轮状循环数值的改变有关,之后细解。先将星体质量的计算过程讲解完毕。
          通过比照之前的两组计算列式发现,偶数列星体与奇数列星体的质量运算规则存在反背现象——偶数列星体运算规则‘先除后乘 ’;奇数列运算规则‘先乘后除’。这说明,时空内普遍存在着‘对生反背’规则。
          火星质量:4.25π/1.5×1.05=9.34623815
          金星质量:1.75×0.75/1.075=1.2209
          而此种规则,在大多数星体质量的运算中都保持有效,属于定式,但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水星。
          水星的公转周期计算便已打破对生原则,保持连续除算方式:2.25π/0.375/1.0375=18.16824。就结果论数值正确,天体力学观测结果同为18.16倍。但之前的公转误差出现在了如今的数值1单位,金星的身上。而第二运算步骤的颠倒现象,却还发生在水星的身上。这似乎说明一个非常大的时空问题,但在这里我不敢说,真不敢说,因为人总是会胡思乱想曲解你话里的意思,我们还是继续讲解计算问题吧。
          之上列式运算步骤详解:数值‘2.25π’,为‘表2’中水星数值关系,由初始数值2添数0.25同时套算圆周π得来;而数值0.375,则为水星轨道分圆坐标系数(表3);1.0375,则为其相应的随动常量关系。如此按照普遍规则,偶数列星体质量运算构成的第一步采取除算方式(2.25π/0.375)。这一步的运算步骤,在之上的方程式中保持有效。但第二步的运算规则,发生了颠倒现象,本应该是乘积规则,被颠倒成为除算。而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水星公转周期数值的计算过程中:0.6/√6/1.016=0.241/年。(根据口诀计算水星的公转周期时,运算步骤,同样保持连除规则。)
          之所以要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太阳系内逆行的星体可能并非金星(金星公转存在逆行现象),而是水星。但这只是猜测,可以通过寻找水星内轨道面,有可能存在的某颗质量并不太大,但对生冥王星的小行星体进行验证。观察其公转方向。如果这个问题能够确认,能对自然改变现象做出更为准确的认识,从而才能够做出进一步的猜测。
          如此,类地行星的质量计算完毕,规则也较为简单,但土、木等气态巨星体的质量计算步骤相对复杂。因为在河图中这些巨大的气态星体处在‘中五’面外第二层关系中,计算步骤,将涉及过面问题。


          IP属地:湖北16楼2016-02-10 02:43
          收起回复
            要说清楚过面问题,必须通过‘河图’。

            观察河图您会发现,数值6、7、8、9所代表的四颗气体巨星体,都处在河图第二层关系内,从而导致过面问题——要想计算这些巨星体的质量单位,先要过面河图第一层星体数值。
            举例,木星质量:(4.25π×9.25π)/1.25×(1.05/1.025)=317.96。
            首先由‘表1’明确出木星在河图中的数值关系,木星的初始数值为9。再通过‘表2’查询得知数值9属偶数列关系,如此添数0.25,还需要套算圆周π。由此得到木星第一变量标准‘9.25π’。但因为木星涉及过面,只有一个数值标准还无法形成准确的第一变量数值,如同光从‘中五’面射出后,需先经过数值9之前的同向数值4标准,而这个数值对应火星(数值4、9共同形成‘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关系组)。这个问题就是过面问题。
            如此木星轨道第一变量准确数值为——(4.25π×9.25π),由火星第一变量4.25π,乘积预期计算的木星第一变量数值9.25π。括号寓意:括号内数值为同一整体、不可分割变量数值,需要进行单独计算。且括号内数值的运算规则,不参与整套列式的阴阳对生关系。即不影响我们之前做出的偶数列星体质量计算步骤,遵从‘先除后乘’的规则。
            也就是说,(4.25π×9.25π)为三变量之一,不可分割数值。
            明确这个问题后,根据偶数列运算规则‘先除后乘‘,除算木星分圆坐标系数1.25:(4.25π×9.25π)/1.25=310.399058……此时,已初步得到木星预测质量,与其实有质量,地球质量标准的318倍相差不大。
            最后一步,乘积木星随动常量。但木星随动常量同样涉及过面的问题,由‘四九关系组’中数值4所代表的火星随动常量1.05,与数值九所代表的木星随动常量1.025,综合得来。
            这一步的运算规则需要保持‘大除小’原则,也就是说,求出两者随动常量数值间的顺比差数值即可。由此得出第三变量数值——(1.05/1.025)。(注意括号的问题)
            就此得出木星质量方程:(4.25π×9.25π)/1.25×(1.05/1.025)=317.96。
            而天体力学中,木星质量同样为地球质量的317.96倍。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能总结出河图这么神奇的东西。
            讲解到这里我们建议大家能看看之前的各组列式,通过列式中的数值关系,明确出各星体在河图中的数值概念。比如数值4.25π,一眼扫过你就应当明白它指的是火星。火星初始数值为4,偶数列,添数0.25,并乘积圆周。
            (4.25π×9.25π),木星的过面数值。
            请相信这对您有莫大的好处,河图中藏有象、数之分,只会看河图还不行,您还要学会观数,毕竟‘筮数’指的是数值组合密码。
            回归正题,按照与木星质量的计算方法,还可以计算出同为偶数列星体的土星质量数值——(2.25π×7.25π)/1.75×(1.075/1.0375)=95.32407。计算步骤与计算木星质量是一样的,因为木星与土星同属偶数列星体第二层关系。先行明确土星在河图中的数值表示。在‘表1’中,土星的初始数值为7,与数2对生,共同形成‘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古学关系。并且是偶数列组星体,需在出始数值的基础上数添数0.25,并套算圆周π——(2.25π×7.25π),就此得出第一变量数值。
            而‘表3’中,土星的分圆系数为1.75,此数值为第二变量标准,那么按照偶数列’先除后乘‘的运算规则,除算1.75——(2.25π×7.25π)/1.75。
            最后一步,乘积过面随动常量(1.075/1.0375)——(2.25π×7.25π)/1.75×(1.075/1.0375)。就此完成列式,得数95.32407。(对生规则可根据河图口诀查询,如土星对生规则’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河图数值2与7属于对生关系)
            天文学结果对照,土星质量系数:95.16。土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95.16倍。结果出现一定误差,这是因为——莫在太岁头上动土。
            而木星古称‘太岁’,也就是说自木星轨道面后,我们的计算结果都将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不信您看——海王星质量因为海王星属于奇数列星体,运算步骤不需套算圆周,结果为:(1.75×6.75)×1.5/(1.075/1.05)=17.306……而天文学计算结果,海王星质量系数只有17.16。海王星的质量为地球质量的17.16倍。天文学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结果,同样存在一定误差,但误差数值都不大,处在同比例关系中,你相差多少比例我也相差多少比例。
            海王星计算过程解释:6.75为海王星在河图中的易数数值,1.75则是与海王星对生的金星轨道易数,两者结果可通过‘表2’查询得知,都不需要套算圆周π。要记住’天圆地方‘规则,这可不是迷信,而是时空轴的对易关系。
            之后乘积海王星分圆坐标系数1.5(奇数列星体质量运算规则’先乘积后除算‘)。再除算过面随动常量(1.075/1.05),得出最终结果17.036。
            就此,除了‘涉尺’的地球质量与天王星质量未进行计算,太阳系六大星体质量计算完毕,规则:偶数列先除后乘,套算圆周;奇数列星体先乘后除,不套算圆周。特例:水星逆行,第二运算步骤颠倒,列式顺除。
            而与地球对生的天王星质量,则更好计算:1.66666×8.6666666×1.006=14.53……
            首先将地球面初始数值3化尺为1,并添数‘兼三才而两之’,易数1.666666……无限;天王星初始数值8保持不变,同样添数‘兼三才而两之’,易数8.666666……无限。两者乘积得出初步结果后,乘积三生万物常量1.006,得数14.53。
            天文学结果对照:14.53。
            , 涉尺问题最好计算,但解释起来却最复杂。比如在天文学观测结果中天王星日距为19.22AU(AU:天文学单位,1AU表示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我们将数值19.22,除算三生常量1.006,得数19.1053678……之后求出结果的平方——(19.22/1.006)²=365.015。
            对365是不是觉得非常眼熟?而在河图中,天王星又与地球属同一面关系,两者对生天地,而古人说过——天上一日,地上一年。
            就此引出下一章的话题——时空扭曲。
            (题外话:通过此章节的计算得出结论——万物同源。太阳系各星体的质量变化规律相同,不但依从时间轴发生改变,同时还具有波动性起落规律。由此分析猜测——地球等行星内部依从星体质量成长高点划分,可能分别存着具体质量数值非常小的白洞与黑洞。因为老子说过——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不过这个如今只能猜测,除非我们具有科学院的设备与第一手科研材料才能继续下去。没有确实的证据,连最基本的数字证明都没有的猜测不该妄下结论。关于星体质量的话题就此而止。)


            IP属地:湖北17楼2016-02-10 03:24
            收起回复
              还有你说看不到的问题未必,你死后还存不存在,你又没死过哪里知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6-02-12 23:46
              收起回复
                纠正个错误,光速确实不变,爱因斯坦的认定没错,是我怀疑错了,本以为人类登陆火星后光速有可能减低,但它确实是不变的,但形成光的内部关系已经改变。光并不纯一,由时间与空间双轴构成,乘积结果可以保持不变,但组成方程具有易变性质,可以做出解式。
                具体步骤正在整理中,以后给出光构成的方程解。


                IP属地:湖北87楼2016-02-26 18:24
                收起回复
                  爱因斯坦对于时空扭曲的认定没错,时间的流动性扭曲了空间,创造了运动。空间其实是不存在的,我们到底是什么………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6-02-28 06:09
                  收起回复
                    洛书算法——http://tieba.baidu.com/p/4405128284?pid=85478070724&cid=0#85478070724


                    IP属地:湖北104楼2016-03-11 19:06
                    收起回复
                      一九合十——√9÷√1×2π=18.84955559……
                      与刚才的计算火星质量的规则完全相同,而地球质量比水星质量大18.06倍,与我们的计算结果类似,这是巧合吗?但如果想纠正准确数值关系,使用的方法与刚才也极为相似,只是这一次我们计算是天数的正铉关系。
                      刚才已经说过,天数的每一条边长为五,如此二十有五,那么以它做矩尺(直角三角形),正铉是多少?
                      5×√2≒7.07106……同样是三角函数关系,如此合五之后计算出‘大道五十,用数四九’即可。
                      首先‘二三合五’,√2×3≒4.24264……但要注意,我们使用的不再是先前的'三二合五'关系,别忘了海森堡数学矩阵pq≠qp。
                      再求出用数关系,但这次使用的运算规则不再是除算,而是乘积。因为00与01,即太阴与少阴,虽然阴数,但0之后的阴阳关系不同,一个是0,一是1,相互颠倒。
                      √2×3×﹙50÷49﹚=4.32922519……
                      同样退两位设1,得数1.0432922519……
                      那么之前得到的18.84955559÷1.0432922519=18.0673784……
                      地球质量比水星质量大18.06倍,完全准确天体力学结果。
                      但是,河图洛书至少已经有4000年历史,谁还敢再怀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1/√2/√3?如果使用√1正铉,我们还可以将金星质量纠正到极为准确的1.2250倍。
                      您还会再怀疑‘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关系吗?
                      还有‘大道五十,用者四九’?
                      奉劝您好好想一想,郁闷是古人还是我们。
                      三角函数,量子力学……或许已经被人发现了数千年。
                      河图、洛书很可能来自上古文明,曾经被大自然毁灭过的那个文明。
                      而下一个被毁灭的,必将是我们。


                      IP属地:湖北113楼2016-03-14 04:13
                      收起回复
                        最后做一些关于时空最基本力的猜测,首先涉及的问题是光速如何保持不变。传统科学认为——在狭义相对论中,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这个数值始终保持在299,792,458 米/秒的运动速度上。
                        仔细考虑这个问题不难会发现,光速不变是某种非常奇特的自然想象,它似乎揭示出了这样一个自然现象——空间不存,也就是说我们认为中的四面八方既所谓的空间其实是不存在,因为空间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它必然具有方向性,假设光源从A点出发朝我们而来,而我们迎着A点出运动的话,那么理论上光到达我们的运动速度要比理论数值略快才对,哪怕我们对向光源的运动速度只有60公里/小时,但在细微之处运动两者的相遇时间应该缩短才对,这就如同有两个人同时从终点与起点开始对向运动,共同跨越同一段空间距离,那么运动速度的量应该乘2才对。可事实情况绝非如此,科学实验反正证明,无论我们以什么速度、什么方向运动,光到达我们的运动速率保持不变始终为299,792,458 米/秒。
                        这就如同我们身后追着一只老虎,它朝我们而来的运动速度是30公里每秒,以此速度拉近我们彼此间的距离。这时假设我们掉头便跑,可无论我们怎么跑,朝那里跑,就我们与老虎的距离缩短的速度而言,都是保持在299,792,458 米/秒的恒定数值关系上。
                        这时我们再想想,空间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为什么我们的运动就某种意义而言,无法形成有效距离的改变?


                        IP属地:湖北122楼2016-03-14 22:08
                        收起回复
                          如此,我们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所谓‘时空’是什么,空间与时间的划分又到底在哪里?时间真是不可见的吗?


                          IP属地:湖北123楼2016-03-14 22:11
                          回复
                            其实不然,根据之前的诸多运算发现,所谓的‘空间’,可能只代表被实有物质所占据的,物质无法形成有效跨越的这些相空间单位。而凡是虚空,可供物质产生运动的虚无所在,都应该是以时间为主的量变关系。因为物质若想形成运动,跨越的并非是所谓的距离单位,而是时间。任何运动都要消耗时间,时间才是确实存在的物理量。
                            反之,虚空中的一尺,一米,都只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概念数值,它们并非是实有存在,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


                            IP属地:湖北124楼2016-03-14 22:16
                            回复
                              也就是说,虚空既时间,实有物质才是空间。
                              古人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先前我们也通过时空扭曲的可能存在,计算出这个问题。但提到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得到爱因斯坦与牛顿对于引力的不同定义。
                              牛顿认为,引力又称重力相互作用,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
                              也就是说,牛顿觉得引力是由具有大质量的物体运动时所产生的互相作用力。
                              但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由质量导致时空扭曲所引起的时空弯曲现象。也就是说时空如同气球的表面,因为实有物质具有质量的定义,我们将这些物质放在气球的表面后气球的表面自然也会产生塌陷,不再是原有的圆面线关系。
                              这个问题使用图象解释更容易大家的理解,道家也认为‘象数合一’。
                              注意看下图:

                              如果简易地理解牛顿与爱因斯坦的冲突,似乎是这样的——牛顿认为,引力现象是由质量、速度决定。而爱因斯坦认定,引力现象由质量、时间决定。两者的定于不同点在与速度与时间。


                              IP属地:湖北125楼2016-03-14 2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