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2,324贴子:71,005,933

回复:第六试验田--斗转星移,回首往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NASA近日在矿洞晶体中发现了一些年龄已有6万年之久的远古生命,再次燃起了对在其它星球的极端环境中寻找外星微生物的希望。多年来,NASA宇宙生物学研究所主管佩内洛普·波斯顿(Penelope Boston)和她带领的研究团队一直在墨西哥契瓦瓦州的纳艾卡矿洞(Naica Mine)中寻找嗜极生物。该矿洞容量惊人,有的岩洞甚至像教堂一样大。

墨西哥奇瓦瓦州

奈卡矿(Naica Mine)
位于墨西哥奇瓦瓦。
以独特水晶闻名的开采矿。
奈卡矿蕴藏了大量的铅、锌和银等金属,透明石膏的水晶矿,水晶直径 4英尺,长度达到50英尺。
从被发现直到1900年,这个矿藏主要出产的都是金银。
1900年的时候开始大规模的发掘锌和铅。
在1911-1922年间,这个矿因为种种原因一度关闭。就在要放弃这个矿时,发现了著名的剑之洞。
这个洞里面有大量的水晶,虽然现在很多都被收集走了,但仍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游览之地。
哝,王子给你筑的水晶屋。

图为研究人员马里奥·科萨里尼(Mario Corsalini)站在一簇巨大的石膏晶体旁边。

图为波斯顿博士正在观察一簇透石膏晶体。科学家在墨西哥的一处矿洞中发现了大量微生物。
纳艾卡矿洞中充满了巨大的石膏晶体柱。它们的外观非比寻常,波斯顿博士第一次见到它们的照片时,还以为是PS出的假象。“出人意料的是,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生物。”波斯顿博士说道,“这个过程很艰辛。有些生物死掉了,因为我们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我们就像动物园管理员一样。”
科学家在晶体柱内部发现了约100种不同的微生物,大多数都是细菌。它们的年龄约在1万年至6万年之间,其中90%都前所未见。

一名研究人员正在观察石膏晶体柱。

新墨西哥矿藏与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亲自进入缺少光线和氧气的岩洞中,发现了大量年龄已有6万年之久的微生物。
这座岩洞坐落在一大片岩浆上方,因此温度高达60摄氏度,被宇宙生物学家称作“炼狱”。大多数生物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但科学家此前已经发现了一些以硫、铁、锰或铜氧化物为食的微生物。
“它们向我们证明,生物能够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利用各种自然物质。即使在缺乏有机物的环境中,它们依然可以存活。它们生活在高温中,靠无机矿物质和化合物为生。人类进化史或许也与此相关。”
谈及在矿洞中的工作时,波斯顿博士说道:“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经历……感觉非常奇怪。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但又美得令人热泪盈眶。”有些“白得发亮”的巨型晶体柱可达到五米多高。“最粗的柱子我都抱不住。”她补充道。他们在其它矿洞中也探测到了“奇特的生命形式”,但这些地区过于危险,不宜前往。

NASA宇宙生物学研究所主管佩内洛普·波斯顿领导了本次探险活动。

他们在其它矿洞中也探测到了“奇特的生命形式”,但这些地区过于危险,不宜前往。
科学家称这些发现说明,一些危险的外太空微生物可能会搭“顺风车”,和太空飞船一同返回地球。科学家将木卫二视作在太阳系寻找外星生命的主要目标,因为其外壳下方有一片海洋。NASA计划从木卫二带回一些岩石和冰块样本。
加州外星文明搜寻研究所(SETI)的约翰·拉莫尔博士(Dr John Rummel)指出,只要外星微生物能避开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就能“轻易”搭乘太空飞船来到地球。如果我们要从木卫二或火星带回样本,必须先开展严格测试、证明其中不含有任何危险物质和外星生命。科学家认为这些外星生命十分顽强,很难对付,必须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


IP属地:黑龙江52楼2017-02-21 17:14
回复
     1937年 2月21—25日 抗联3,5、8、9军及4军分遣队负责人,在9军行营黑龙江方正县洼洪召开北满联军会议。

      1937年1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各部在高台战斗后,分别由临泽、倪家营子、沙河堡(今临泽县县城)等地向南转移,准备经甘州以南地区东返,至23日,全军进至西洞堡、龙首堡地区。国民党西北“剿匪”第二防区司令马步芳部发觉红军转移,即调重兵对红军实施堵击和追击。红30军对追击之敌进行反击,取得击溃追敌1个团,全歼1个宪兵团的胜利。随后,西路军领导人为调动和寻机歼灭敌人,于28日率全军返回倪家营子地区。1月31日~2月1日,马步芳部以步骑兵5个旅另1个团和大批民团,在炮火掩护下分由西南和东北连续猛攻倪家营子。西路军英勇抗击,毙伤其600余人,自身伤亡400余人。至2月中旬,西路军又先后击退马步芳部大规模进攻八九次,歼其近万人,自身亦伤亡很大,全部兵力不足万人。2月15~16日,马步芳部在调整部署后又发起全面进攻。西路军战斗部队和机关人员及伤病员一起上阵,依托村寨顽强抗击,与之反复争夺,坚守了阵地。21日晚曾突围向西北转移至威敌堡,因地形不利,又连夜返回倪家营子。
    2月21日 天津的日韩浪人殴伤关员,捣毁海关仓库

    日本浪人在监督运抵天津东站候装汽车的私货物
      


    IP属地:黑龙江54楼2017-02-21 19:01
    收起回复
      一楼图片是谁?


      IP属地:广东55楼2017-02-21 19:30
      收起回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活也在进步,原始人类越来越少,但是并没有灭绝。巴西派出的巡逻机原本是去搜寻偷采金矿的犯罪活动,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村落






        IP属地:黑龙江56楼2017-02-22 16:38
        回复

          A1N三式舰上战斗机
          首飞时间:1927年
          服役时间:1929年
          退役时间:1935年
          研发单位:中岛重工
          气动布局:双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机头两支7.7毫米口径机枪。
          技术数据
          乘员:1人
          机长:6.5米
          翼展:9.7米
          机高:3.3米
          空重:882千克
          发动机:一台中岛寿二型风冷式发动机(450匹马力)
          最大起飞重量:1,375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241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370千米
          使用情况
          1926年,日本海军宣布需要有十式战斗机的后继机,当时中岛,三菱和爱知都参与了投标,当时日本海军的要求只是要比十式战斗机好一些和如果掉进大海的话飞机可以漂浮,因此三菱和爱知的设计都加上了漂浮和防水,唯独中岛的设计认为这会对飞行性能有坏影响,中岛的设计是英国斗鸡式战斗机仿制品,就连其风冷发动机都是仿制自英国木星6型(420匹马力),在货比三家后,日本海军认为中岛的设计空战能力最强,从而宣布把它命名为A1N三式舰上战斗机,简称"三式舰战"。
          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日本派出凤翔号和加贺号两艘航空母舰到上海参战,2月5日,两艘航空母舰派出舰上攻击机在三式舰战的护航下轰炸上海,三式舰战虽曾和中国空军交战但并无击落中国战机。


          2月19日,美国飞行员萧特驾驶著波音P-12战斗机去攻击由所茂八郎驾驶的三式舰上战斗机,萧特把它打伤后长扬而去,2月22日在苏州上空,萧特再遇上三架日军三式舰上战斗机和三架十三式舰上攻击机,萧特的P-12轻易避开日军三式舰战的攻击并把一架十三舰攻的机长打死和打伤后部机枪手,虽然萧特的P-12最后仍寡不敌众被日军三式舰战击落,但已证明了P-12比日军现有的三式舰战优胜,这样令日本海军加快用九O式舰上战斗机去取代三式舰战。
          型号演变
          A1N1三式一号
          三式舰上战斗机的早型型,可说全完是英国斗鸡式战斗机的日本版,此型生产了50架
          A1N2三式二号
          改用寿二型发动机(450匹马力)和金属制两叶螺旋桨


          IP属地:黑龙江57楼2017-02-22 20:50
          收起回复
            p-12战斗机 编辑1928年,波音公司自费研制一种双翼单座战斗机,1929年6月交海军试用,它就是著名的舰载战斗机F4B。不久,美国陆军航空兵(空军之前身)也订购了一批,陆军型号改称P-12(意指第12种战斗机)。中文名称p-12战斗机次型/级P-26战斗机服役时间1929年6月定型时间1928年国 家美国生产数量586架目录
            1 发展沿革
            发展沿革编辑20世纪20、30年代,美国战斗机的主要制造商有老牌的寇蒂斯公司和波音公司。1928年,波音公司自费研制一种双翼单座战斗机,1929年6月交海军试用,它就是著名的舰载战斗机F4B。不久,美国陆军航空兵(空军之前身)也订购了一批,陆军型号改称P-12(意指第12种战斗机)。两者的外形基本相同,都装备400马力的R-1340型“黄蜂”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只是海军型加装了一些舰上使用的专门设备,如着舰钩等。
            没有装发动机整流罩的P-12A
            最早的陆军型是P-12A,装有美国人引以为荣的NACA发动机罩(由美国航空咨询委员会研究推荐的用以包裹发动机气缸群,能大大减少阻力的一种机头罩壳)、新式的弗里兹副翼及“圆柱固定”式主起落架。在驾驶员座舱前方并列装有两挺机枪,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机枪安装形式(30~40年代的战斗机机枪开始移装到机翼内)。为防止上层机翼的下洗气流冲击飞行员头部,在飞行员脑后、机身背部装了一个凸出的背脊物,成为P-12/F4B的特征之一。两年后,P-12B问世,该改型改装有气缸冷却效果更佳的环形发动机罩,时速达到308千米。P-12/F4B的机身由钢管构架承力,铝板作蒙皮。主翼仍采用木质骨架、外包布质蒙皮,是典型的“半金属结构”。该机虽仍旧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流行的双翼布局,但其整体构造更加紧凑和坚固,各零部件设计已趋向完美。与上一代战斗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后来尽管曾从P-12派生设计出上单翼形式的P-15,但陆军仍倾向于继续采购P-12C 和P-12D等改型。P-12C的主起落架采用分轴式并改装了R-1340-9型发动机;P-12D装备了新式的副油箱并改装500马力的、R-1340-17型发动机。

            另一种改型P-12E采用了曾在波音218型实验飞机上试用过的金属机身。
            P-12E是根据美国十年来最大一宗战斗机合同制造的,单价为9100美元。该改型后三点式起落架的尾橇部分已换上了现代化的小尾轮。机身内安装有容量为210公升的油箱,机腹下另可挂一只容量相同的副油箱。1932年春天,发动机功率为550马力的P-12F也相继出厂,它是P-12的最后改型。

            以下一些改型虽然未进入成批生产,但却试验了新的设备。
            如P-12G改装过涡轮增压器及三叶螺旋桨,显然是为了适应高空飞行。P-12H加装了螺旋桨减速器;而P-12J又成为专门替P-12H试飞新发动机的“空中试车平台”。此外,P-12K、P-12L则分别用来试飞新的燃油系统或增压器。在海军方面,除研制出和P-12一模一样的F4B-1,还发展了改装“陶南德”发动机罩的F4B-2改型。

            不久又开发生产了采用全金属硬壳机身、可兼作轻型俯冲轰炸机的F4B-3和F4B-4两种最后的改型。
            前者腹下可挂一枚100千克的炸弹,用来攻击水面目标;后者可挂2枚50千克或总共210千克重的炸弹。到1933年为止,波音公司共为美国海军提供过188架F4B,为陆军提供过398架P-12。该机种总产量创下两次大战间美国军用机的最高纪录。

            肖特座机,X66W号波音218尽管P-12/F4B从未有机会真正参加过战斗,但一度成为美国陆、海军航空队的中坚力量和主力机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37年。1938年后,自F3F战斗机替代F4B、P-26战斗机替代下P-12之后,P-12/F4B才退居二线,纷纷改为靶机、杂用机、教练机或联络机。1932年2月22日,飞行员罗伯特·肖特曾驾驶一架与P-12B同型的波音218来华为波音公司进行推销表演,时值日寇偷袭中国领空。肖特不顾个人安危,毅然驾机与日机周旋,在苏州上空不幸被日本海军13式舰载攻击机击落,他成为中国抗日空战中的第一名烈士。
            日本九〇式舰上战斗机日本海军也看中了F4B,买了两架给中岛飞行机做仿制,设计师是吉田孝雄,这就是九〇式舰上战斗机的由来。但九〇式并非单纯的F4B的仿制型,其内部结构采用了英国斗牛犬式战斗机的设计,吉田孝雄的工作是如何把此两种美英战斗机合二为一,发动机方面沿用了已有的三式舰上战斗机的寿二型发动机(450马力),1930年九〇式试飞时就因为发动机问题而表现欠佳,1932年九〇式改用寿二改型发动机(580马力)后才获军方采用为A2N九O式舰上战斗机


            IP属地:黑龙江58楼2017-02-22 20:52
            回复




              IP属地:黑龙江59楼2017-02-23 03:50
              收起回复
                昭和十二年(1937年)二月二十四日《三江省汤原县老马家附近战斗详报》
                该文件称:日本关东军一个武装测量队遭遇“匪首”赵尚志300余“马匪”袭击,日军16人全部战死。
                日军描述如下:1937年2月24日,关东军管野测量队在日军军曹川原武装掩护测量汤原地区二保南方地区地形,下午二时在老马家(鹤立镇西南16公里)遭遇“匪首”赵尚志300余“马匪”袭击。
                日军装备马撬4台,八九式重掷弹筒1具,十一年式轻机枪1挺,三八步枪9支、十四年式手枪4支。
                陆地测量队测量师管野善次郎以及测量员二人。 关东军独立步兵第23大队轻机枪十分队军曹长川原宪之以下5人,手枪一分队伍长松本大三以下8人。(日军合计16人) 中国民夫4人。
                战斗中,日军消耗弹药:三八步枪子弹1965发,掷弹筒炮弹8发,手枪子弹120发,日军全部死亡,武器装备以及工具全部被我军缴获,民夫无一死亡。
                该资料还详细记录战斗细节及日军兵佐姓名、死亡经过等信息。
                我方对这次战斗的描述如下: 东北抗联军史丛书2011年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P-137 “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的组成和北满抗日游击发展”中描述道:1937年2月第三军四师为与司令部取得联系,及时达到上级的指示,由师长郝贵林率50余名骑兵有富锦、宝清返回汤原。途中与快乐第六军二师一起缴获日本测量队2挺轻机枪和20余支步枪,但未能与司令部取得联系。
                东北抗联军史丛书1988年版《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P-75“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组建与下江斗争新阶段”中描述道:(1937年)二月十六日,三师在格节河区委的密切配合下,在于家沟一举歼灭日本23人测量队,缴获机枪4挺,小炮1门,步枪10余支及测量仪器地图等。
                以上两个资料基本上确定了日军测量队是被北满抗联总司令赵尚志所部三军和六军歼灭的,时间和地点基本吻合,只是缴获略有不同。

                《汤原县志》 第七编 军事 第六章 重要兵事 第二节 重要抗日战事中描述道:
                日本侵略者为切断抗日群众与抗联部队联系,实行 “集团部落”并大屯政策;西二保(刘侉子屯)即其并屯点,改为裕德村后驻有日军守备队、警察署、特务工作班,且有日军测量队在附近活动。
                1937年农历正月十三日,抗联六军获取龙区救国会交通部长赵国太情报:正月十四日将有一支全副武装之日军测量队乘坐马爬犁自裕德村出发,途经于家沟。抗联六军军长戴鸿宾及六军党委根据情报决定:打击敌人归屯并户,坚决吃掉日军测量队。六军参谋长冯治纲、三师师长周云峰、三师八团团长王明贵从各团选出 100名战士参加此次战斗。同时征得抗联三军协助,派师长郝贵林、副师长陈云升率150名马队策应作战。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师长 郝贵林
                正月十三日傍晚,六军 100名战士按作战计划拉至于家沟边刘景春、果绍品、李德春、孙大骡子等大院套内埋伏;三师策应部队 150人亦隐蔽在于家沟附近之卯家街。两军参战指挥员商定:三军四师警卫队30人在卯甲长院内隐蔽,负责堵击西二保日军增援;其余战士由副师长陈云升带领分散埋伏在于家沟西岸草丛中,负责外围歼敌;在三军配合下六军负责主攻作战。

                抗联指挥所复原
                守候至正月十四日(公历2月24日)下午,始见日军测量队由甲长刘纯带路,乘 4张马爬犁向于家沟深处奔来。当日军爬犁进入埋伏圈内的刘景春、果绍品两院套之间时,我军发起进攻。日军测量队在猝然射击下乱作一团,驱赶爬犁疾驰,人呼马炸,仓卒还击顽抗。六军战士喊话,令赶爬犁老板侧卧后,以密集火力向企图接近大院之日军射击。仅20分钟,战斗结束:日军测量队18人,被击毙 17人;1名日军激战时钻入草丛,我军撤离后潜至宋永贵屯要马往鹤立逃跑,被救国会员刘万才和赵老七俩人用镐把砸死在刘永贵屯后沟。
                此次伏击日军测量队,共歼灭18名日寇,缴获小炮2门、轻机枪2挺、长枪14支、手枪 6支、子弹和炮弹许多。战斗打响后,驻西二保日军守备队派出32人小队奔向于家沟增援,距卯家街3里左右时战斗已结束,三军策应部队亦已撤回。
                感谢《汤原县志》 有这样详细的记载,有阴阳历转换后,时间和日本文件吻合,伏击地点和日方的“二保”地名吻合,日方资料总结也哀叹道“土民不良”,日军一人死亡地点与其他死亡人员位置偏远。
                由此可以确定日军管野善次郎测量队是被我抗联第三军和第六军所全歼。


                IP属地:黑龙江61楼2017-02-24 21:54
                收起回复


                  IP属地:黑龙江62楼2017-02-25 00:10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17-02-25 00:10
                    收起回复
                      我们可爱的地球一下子多了 7 个小伙伴!

                        NASA 今日宣布,在距地球 40 光年的水瓶座中,发现了一个拥有 7 颗类地行星的星系。虽然对人类来说 40 光年仍然是一段非常长的距离,但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这些类地行星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地球的“邻居”啦。
                        
                      七星之想象图,毕竟我们不可能真的看到它们
                        这 7 颗类地行星都围绕着红矮星 TRAPPIST-1公转,故被命名为 TRAPPIST-1 星系。那么,这个星系的发现对与人类的宇宙探索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最新被发现的行星中,有 3 颗不偏不倚地处在科学家们所说的“适居带(Habitable Zone)”上。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中,像地球一样拥有岩石表面的行星上很可能存在液态水。虽然科学家们现在还无法肯定这些星球上是否真的适宜生物生存,但存在着很大的可能性。
                        虽然只有 3 颗行星处在适居带中,但来自 NASA 的科学家们称,这 7 颗新发现的类地行星上都可能有液态水存在。这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条件。

                        不同于太阳系,TRAPPIST-1 星系中的所有行星之间的距离都更紧密。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前往 TRAPPIST-1 观光的话,我们可能会看见星系中每一个行星在各自的公转轨道上运行的奇妙景观。
                      这个距离地球40光年的“迷你太阳系”中,有7个地质和大小都类似地球的行星,围绕红矮星“Trappist-1”公转,是天文学家首次发现有着这么多个类地行星的行星系。
                      Trappist-1的质量和亮度,分别只有太阳的10分之1以下和200分之1,是一颗表面温度极低的红矮星,7个行星就挤在有如太阳和水星之间距离。天文学家几乎肯定,这些行星都像地球般有岩石表面,当中3个更位于“适居带”,温度适宜,更可能有液态水(海洋),故此可能孕育出生命。
                      7个暂时发现的行星中,分别以1b至1h命名,相信全部都有一面长期面向“Trappist-1”。由于行星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导致行星表面温度渐变,意味当中任何一个行星在合适的大气情况下在表面会有水。不过,靠近“Trappist-1”的3个行星1b、1c及1d会因为太热而可能只有小部分表面存有水分,而最远的1h又可能会太冻。位处中间的1e、1f及1g被研究人员认为最有可能处于“适居带”。
                      领导研究的比利时天文学家吉隆(Michaël Gillon)表示,其团队正在研究行星上的大气成分,因大气成份中的氧气、甲烷、臭氧、二氧化碳的含量,亦是推断这些行星上否有生命的证据。


                      IP属地:黑龙江64楼2017-02-25 00:14
                      回复
                        1937年2月26日,东北抗联第二军第6师与第一军第二师在长白县八道沟的下鲤明水地方,与伪军混成第二旅一部发生战斗,共歼敌川田中尉以下40余名。
                        1937年2月26日,抗联五军一师和二军、三军各一部在大通沟与300余日伪军交战,歼敌30余人。
                        1937年2月,抗联三军留守团一连从汤原至黑河路上,攻占佛山马莲站、嘉荫河和金满沟金矿局,缴获大批物资。


                        IP属地:黑龙江65楼2017-02-26 11:51
                        回复
                          春之一
                          视频来自:爱奇艺



                          IP属地:黑龙江66楼2017-02-27 17:42
                          回复
                            春之二
                            视频来自:爱奇艺


                            IP属地:黑龙江67楼2017-02-27 17:47
                            回复
                              春之三
                              视频来自:爱奇艺


                              IP属地:黑龙江68楼2017-02-27 17: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