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50,482贴子:349,661
  • 52回复贴,共1

宁可粗而实,不可虚而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心性良知之学,看过传习录就可以了,剩余的时间精力与其研究周、张、程、朱、佛、老,不如去研究法律、经济学、计算机、医学,学不了那么多就先只学一门。心性良知要在实学中展开,心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天下事皆吾份内事,若无一两门真才实学,又怎能履行份内事。仁义礼智心性良知皆在这些实学中,下学即是上达。
或许有同道说,先儒古籍对心性阐述甚精,只看传习录的话,自己智力有限,怕对心性理解粗浅。然而程朱虽解的精,但在书斋中穷坐一生,所谓的精,不过是纸面上的镜花水月罢了,解的再漂亮,不出书房,皆是虚妄。
正所谓知行合一,我们对于心性良知,宁可粗而实,不可虚而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21 10:59回复
    谁说周、张、程、朱、佛、老就不于学法律、经济学、计算机、医学,只是你没学精罢了


    IP属地:安徽2楼2017-03-21 11:05
    收起回复
      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
      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
      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
      楼主可以建议大家不要把哲学当成万精油,却也不须把粗实当成标杆追求。
      程朱怎能算虚妄呢?那也是时代召唤下为文化教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啊。照楼主的观点来看,孔夫子一生也没有跳出作学问,岂不也是虚妄了?
      不可歧视教育学科。


      IP属地:北京3楼2017-03-21 13:55
      收起回复
        诚如尾号为0651的听众朋友所言,楼主强调的是事上磨练。
        另外也带出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要不要读四书?我的看法很简单,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看着办。
        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抽时间粗略浏览。但会提醒自己,不要是古而非今,不要让自得体悟反而成为内在的限制,更不要用自己的心得去限制他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21 18:46
        收起回复
          楼主您好。您说得有道理,心性若不在实学上磨,再解也自然无益。只是楼主,学周张等类,与学法律经济,其区别何在?若您要说“法律、经济更贴近现实”,那在下不敢苟同,道法自然,不是不吃不喝日日枯坐能想出来的,一切的经典都是于世上磨而磨出的,昔日文王困而演周易,若无生活之助,何能演之?又如老子作《道德经》,难道是终日皓首穷经而得之?再如释迦牟尼,不知历多少千辛万苦方成一教,自然也是世上磨得的因果。研究其学说,或是法律经济等,实与研习《传习录》无异,只是吾辈应该明白的是,若单独沉迷其中之一而不顾生活,那便如入了魔道一般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22 00:36
          收起回复
            读书有如串珠,心学为线,别的书如珠,想串成怎样自己决定。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3-22 17:42
            收起回复
              终究还是回到 知行合一致良知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3-22 20:22
              回复
                楼主的意思要实战,对对对


                IP属地:河南8楼2017-03-22 20:35
                回复
                  我认为,是因为lz你心中有私欲,因为法律,医学明显比学四书五经有前途。如果说您的心中只有天理,学习什么不是学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3-22 22:43
                  收起回复
                    按这逻辑推到极端的话,心中有“一”,传习录也不用看啊。


                    IP属地:北京11楼2017-03-23 14:26
                    收起回复
                      有些马列唯物的感觉,粗实or虚妄都是你对自己认知的定义,体现人生价值成就是动机,良知是否有私欲障碍呢?
                      笃行务实 学而时习 知行合一又有什么不一样呢,不要圈住自己啊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24 11:09
                      收起回复
                        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3-24 11:14
                        收起回复
                          楼主领会了王阳明的精髓 在用而不是口舌之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8-08 20: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