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枕上书吧 关注:154,526贴子:2,117,086

【枕上书】东华与魔族的联姻,我是这样看的。针对联姻细品分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没有人注意到。写联姻这一段是以事件的始作俑者魔君的,及之后推波助澜的燕池悟的和其他知情人士,还有最后凤九这些人的视角来侧面描写的。可是这些人的视到底都说明了什么呢?我想主要是作者为了表现出来帝君心思的莫测,帝君行为的难以琢磨,态度的被动和冷漠。第一,魔君的视角来分析。只能证明是魔君想与天族政治联姻,书中还用了一厢情愿的语气描写说魔君是挑来挑去,挑中了东华。既然是政治联姻,有浓厚的政治利益因素在其中,以魔族的地位,必定不能是单方面的说选中东华就一锤定音了。以东华的地位是任人挑选的主吗?魔君,你不要太一厢情愿了好吗?双方都得同意。但是作者并没有确切的描写东华在白水山之行前前已经点头。那么此前代表天族点头的应该是天君。但是代表天族点头并不能代表东华点头。东华不是夜华,他就是不上心,就是没反应,就是不答应,天君能拿他怎么样?天君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作者用了很多笔墨去描写。他是个对自己误会很深的天君,经常会错意,爱面子爱摆谱,又时时刻刻想让东华念他的人情。所以东华的没态度和没否认,没拒绝,可能是因为天君没有真正的去问过东华是否同意。他可能是用了旁敲侧击。东华对于天君他这种自找没趣的行为,冷漠是必然的。东华一个退休老干部会为了你的政治目的而自找麻烦吗?这完全不符合东华的人设。他是一个面对自己爱的人,连多余的解释都不愿意说的人。这么的掉链子,这么的怕麻烦,他会去配合着完成一场政治联姻吗?天君对自己的误会太大了。天君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东华他只是懒得搭理你和魔君那小子而已。作者通过对魔君他看待和处理闵酥和姬蘅的行为描写可以看出来他是个主观臆断者,理解判断能力差,行为模式极其一厢情愿。(这一点他和他妹子姬蘅倒是很像,同样的偏执,同样的一厢情愿)。东华只是情商不高,只有面对凤九的时候才经常掉链子,那是因为动真情了。但是东华曾经天地共主的智商的高度可想而知呀!仅凭魔君外加天君两个人的小技量和喝那么俗套的政治理由能够让东华这个最具神仙味儿的是神仙和一个陌生人结婚吗?所以说当时东华的态度应该就是没态度。但是天族是个八卦氛围非常浓重的地方。魔界又是个执念深重的地方。东华的没态度使得外界就以为是得到了默认。这就是绯闻开始的原因。
然而,绯闻止于智者。以东华的智商,加上东华的持之以恒的没态度。再强大的绯闻也会销声匿迹,化为无形,被人遗忘。但是此时推波助澜的小燕壮士上线了。他没错,他自以为是的跑去和帝君抢女人了。还声势浩大的托别人下了战书。你千万别问我小燕难道会毫无根据的,跑去下战书吗?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小燕的智商就是这样的高度。他的行为模式就是这样的莽撞。这很符合他的性格特点。所以被小燕壮士这么一闹。绯闻在四海八荒似乎都落实了。当然以帝君的智慧和和行为特点来讲,他本意并不想配合小燕壮士将绯闻落实。他应战,只不过是为了锁魂玉。所以,作者说,其实知情人都认为东华他其实挺无辜的。到此时为止东华都是很被动的,被卷入一场无厘头的乌龙中。东华一旦和凤九的命运有交集时,就会显得特别点儿背。
之后,是以凤九视角来描写这段联姻的。首先说凤九早就听说冬花有一个未婚妻,但是他本身并不太相信这是真的,为什么不太相信呢,我想不只是凤九内心深处不愿意相信的原因而已。应该更多的是凤九,并没有亲眼见到或者亲耳听到这件事情被做实。凤九应该也只是听到了绯闻。毕竟凤九当时是一只小狐狸,既不可能从东华口中也不太可能从其他人口中得到确实的答案。毕竟东华不说,谁也没办法让他说,别人自然只能用猜的。至于猜不猜得准,那就另说了。本来凤九是很了解东华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遇上东华加姬蘅或者东华加织鹤,他的思路就会跑偏得离谱。
东华白水山之行回来。此后姬蘅入住太晨宫。东华是个行动派,他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他将姬蘅接到太辰宫中。我认为至此东华是用行为证明它是真的同意了联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正的回应了并且承认绯闻中所传内容属实。但此时我们必须要注意他行为所在的时间点——是白水山之行后。但是外人包括凤九全然不知有孟昊神君临终托孤一事。所以所有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从一开始这件事就是真的,外人看来是顺理成章。可东华却是将错就错。
最后就是凤九视角所看到的。冬华与姬蘅的和谐相处这一段。我认为这里是凤九理解东华与姬蘅的历史性跑偏。初恋加暗恋谁还没有颗玻璃心。在凤九看来,一幕幕暧昧的画面。应该只能算得上是和平共处于同一空间。但是在我看来确实看不出来东华与姬蘅有什么心灵共鸣。我觉得东华应该只是将姬蘅当做晚辈。为什么对待姬的态度看起来比对待鹤平和很多?应该是因为姬蘅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是非常乖巧,善解人意。而织鹤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是骄纵。所以东华在面对姬的时候是平和的态度。面对鹤是严厉的态度。而东华面对凤九的时候多数是走心的调侃。所以凤九认为东华的平和是一种温柔的表现。但是凤九跑偏的厉害,他不明白,只有面对亲近的人,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放心的调侃。(在东华这里可能是只有面对真正亲近或了解的人,才会激发起他老人家调侃的兴至😂)此时,虽然东华对小狐狸并没有爱情,但我觉得应该更像亲情,毕竟多数人还是会把宠物当成家庭成员的,对不对!尤其是像东华这样孤独的老人家!至少应该是像小伙伴一样的亲近的人。比如东华对友人连宋才能拉下脸皮毫不留情的调侃。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华能保持端正严明的名声。只有真正了解东华的人才会觉得东华的端正严明的名声是多么大的误会。因为其实其他人没有什么机会见到东华真实(厚脸皮)的一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6-19 01:41回复
    综上所述,东华对姬蘅是对晚辈的姿态,是对臣女的照顾,是承担了旧臣托孤的责任。无论从形式还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讲,真正意义上的联姻是不曾存在过的。开始是绯闻,后来是将错就错,假联姻,最后是按着计划顺理成章的取消联姻。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6-19 01:59
    收起回复
      所以说联姻这件事本身就是四海八荒对东华帝君的又一个大误。其实从第一遍看枕上书的时候,大家应该都不会为此纠结,因为我们都了解东华,后来在其他帖子里看了许多分析大神在此纠结过,我才回头又看了几遍。虽然唐七描写的有点晦涩,但是我对东华的人设还是相当信任的。政治联姻这么俗的事情一看就只有天君他们一家和魔君一家才会做。九住心专住一趣的东华是不会感兴趣的,又怎么会答应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6-19 08:55
      收起回复
        NYSEAJ 楼主:我所说的,白水山托孤后东华答应联姻,接姬蘅入宫的行为,只是为了配合孟昊的计划,帮姬蘅与闵酥私奔。注意,他是高度配合。连计划都是姬蘅老爹自己想的。计划中需要让天君,魔君和其它人认为联姻是真事,所以他才会配合。而并不是因为联姻才接姬蘅的!感觉我自己越说越复杂了,简直要强迫症了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6-19 11:02
        回复
          这也是为什么说帝君总掉链子的原因。只要是他自己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他就永远掉链子,永远不配合。只有到了关键时刻(比如履行承诺,责任),他才会不掉链子。才会认真配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6-19 11:05
          回复
            尽管东华很多时候的掉链子让我们气愤(比如诓骗凤九,懒得多做解释时)。尽管他我行我素,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甚至并不高尚。但是我们还是喜爱他,看完枕上书后就是会在心里暗暗觉得,他是最高高在上的尊神,是书中最具神仙味的神仙。为什么?因为唐七用了很多讽刺手法描写一众愚仙,很好的从侧面烘托出东华的神仙味。以东华的九住心专注一趣对比书中那些一众争名夺利,搞政治,拉邦结派抢地盘,专注于出身,专注于地位,专注于他人非短流长却就是不专注于本心的众仙魔们。你说谁更有神仙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06-19 16:09
            收起回复
              所以说,我是想借联姻一事的分析来证明东华其实没有那么腹黑。纵使你可以认为他不够高尚,担不起端正严明的名声,但是他确实也没有那么坏。他和凤九之间的种种错过也不是因为其他任何女人。他从来都是毫不知情(我行我素,无做为),但是一但遇到了真正想要抓紧的人时,他的这种不知情就变成了他的错。把另一个人映入眼里,放进心里,然后献出真心,这就是东华在爱情中需要学习的东西。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7-06-19 16:35
              收起回复
                关于联姻一事还可以展开讨论一下:
                东华为了履行对孟昊的承诺⇒救姬蘅⇒假联姻⇒照顾姬蘅。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是他老人家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的体现?
                我要不厚道的说一句,不要对帝君他老人家误会太深!东华他决对算不得高尚。品德高尚应当是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时刻拥有一颗对所有人都暖得不要不要的慈悲心。有点类似于咱们凡世某东方古国流传的雷锋精神。
                说东华不高尚的力证就是他对凤九之外的人根本不暖。对姬蘅这样一个既可恨又可怜的人也从未有过恻隐之心。东华救姬蘅,照顾姬蘅完全是看孟昊的面子,这跟姬蘅她自己是不是遭遇悲惨、是不是无依无靠、是不是楚楚可怜都没有半分关系。实际上东华从来没有把姬蘅的事情放在心上,东华只是把孟昊的事放在心上而已。否则,他也不会对姬蘅对自己的倾慕之情后知后觉。如果东华对姬蘅多花点时间观察,也就不会给姬蘅机会让她拿频婆果对凤九下手了。东华一旦发现姬蘅的心思,他的态度就会是冷漠和决绝,而不会是一如既往的平和(想要证据请参照东华带凤九出梵音谷,在水塘边姬蘅请求跟随东华那一幕,东华的态度就是冷漠和决绝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06-21 05:19
                回复
                  从阿兰若梦境出来后,东华对姬蘅的态度就明显不一样了。(比如,阿兰若梦境出来,凤九刚醒两人正……你懂的!怡此时——姬蘅再次深夜来访,姬蘅看到东华与凤九这一幕……于是,打碎了夜明珠,跑了……东华将一地夜明珠碎片化为无形、设下仙障,东华必定是想都不用想,就知道是谁来过。但是却对凤九隐瞒了。——此后,东华更是不愿单独和姬蘅谈话,还当着凤九面拒绝姬蘅要求,甚至拒绝了以后继续照顾姬蘅——“你父亲临终前谁虽拖我照顾你,但本君不太愿意照顾对本君想太多的人”。)此刻,东华已经将姬蘅看作“有可能不利于自己和凤九相亲相爱的人”。而不再是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人了。姬蘅好可怜,终于在东华心中分量重了,可是却被告知不必再见了。东华一旦发觉姬蘅的心思不纯,就不会给姬蘅伤害凤九的机会。所以,东华拿出了全新的姿态处理姬蘅。姬蘅表现出逾矩索取时,东华就准备单方面解约了,认为继续照顾姬蘅的麻烦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当初于孟昊神君约定的范围。如果没有之后琉璃吊坠浮出水面,东华会认为和孟昊神君的承诺已经履行完毕,没有再见姬蘅的必要了。(本来没有小燕带姬蘅出谷,姬蘅也就只能得在梵音谷了,小燕真是猪队友啊!)
                  而之前,凤九雪地睡觉,中毒梦魇那次,姬蘅同样是深夜来访。东华不仅听之任之,并且让姬蘅留下来代为照顾凤九。可见帝君老人家的心是有多大!如果不是觉得凤九瞎,看不见姬蘅一张情真意切的脸,就是彼时真的将姬蘅当做无公害的透明人了。东华完全不懂女人心,一心只在照顾凤九身体。自然的觉得,姬蘅既来了,那就照看一下凤九,姬蘅与他和凤九都没什么关系。无需多想。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7-06-21 05:21
                  回复
                    东华是一个俯看跪在自己面前的众君臣,如同看待自己种下的一处处香树苗一般的神仙。姬蘅在东华眼里也不过如此,所以姬蘅的心思和情感,东华实在没兴趣去探究。所以姬蘅对东华的误会和一厢情愿不是因为东华的暖而造成的,恰恰相反,是因为东华的冷漠而造成的。
                    将其它人看做植物,我觉得那应该是冷漠吧!用连宋的话,东华就是“这一副鬼样子”。读枕上书时,读者很容易两极分化,要么把他想的太高尚,认为东华对姬蘅多么关爱,多么绅士,甚至为履行诺言差点步入婚姻殿堂。东华,他这副鬼样子怎么可能那么高尚,无私奉献,一开始就为天族与魔族永结秦晋之好,后来又为了方便照顾旧臣之女,再后来又为了此女实在楚楚可怜这些个原因而甘愿舍身挽救落单女青年?这能信吗?东华,他绝对没有这么高尚,这误会太大了!
                    东华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向来只是两种态度:一,关我屁事!二,关你屁事!既然东华并不高尚,那么东华面对妙义慧明境的大义是什么?那是当仁不让。能力越强,责任越重。对自己应担的责任,东华决对是当仁不让的。赴死绝不推诿。这一点东华从来都没有让人失望过。事实上,面对这种关乎四海八荒安危的大事,除了东华也没有其他人能够做。所以这件事东华从来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这种自信同样适用于面对凤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7-06-21 05:24
                    回复
                      当东华意识到自己喜欢凤九,即使还尚不明了凤九对自己的心意如何时。他就将凤九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对凤九的事主动一手包办,也是当仁不让的。
                      就是这种当仁不让才使东华魅力成为无可替代的那一个。东华对凤九的当仁不让和对姬蘅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爱与不爱之间是看似普通,其实却是永远不可逾越的鸿沟。姬蘅看到东华毅然决然进蛇阵救凤九时,她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东华来说只有喜爱的一个和其他不爱的那些,没有如果,也没有可能。——真不明白,魔族姑娘你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为啥之后还那么作?!)东华面对爱与不爱的这种反差,才是他最大的魅力。有哪个女生不想将这样的男人私有化?
                      东华凭着对凤九的责任感,为自己和凤九的姻缘挣得了一个修成正果的可能。如果东华没有这份当仁不让的气魄,东凤会是什么结局呢?可以参照影子沉晔和阿兰若的结局。
                      沉晔就和自己本体正好相反,他就是缺少了一份当仁不让的气魄。难道阿兰若不是他从小就认定了的,是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吗?只不过有人发了善心,先一步将阿兰若救出蛇窝,让阿兰若拜了个师傅而已。阿兰若依然没有父母兄弟姐妹的爱护。阿兰若对沉晔的依恋是存于本能,始于出生的。可是,沉晔觉得阿兰若忘记了自己,便决定就此放下曾经在四季果树下许下的诺言。将自己的一生所爱拱手让人。为了不让阿兰若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还各种口是心非加傲娇。美其名曰,“别人会比自己做得更好,能给阿兰若更多,阿兰若从此不再需要他。”这是什么?君子不夺人所爱?成人之美?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这就是高尚吗?(如果所谓的高尚是这样的,那么幸好我们的帝座并不高尚!)这种“大度退让”,是沉晔与阿兰若悲剧的根本原因。陈晔对阿兰若的态度,包括后来阿兰若被诬陷入狱,沉晔救阿兰若,他永远都在假他人之手,寄希望于他人。爱人被囚无亲无故只有他时,他却将自己放进了如此被动的境地。他的这份隐忍我真的是不敢苟同。
                      东华的一手包办和主动出击,与沉晔的隐忍和被动形成鲜明对比。东华当仁不让的气魄在沉晔身上是一点儿影都没看到。其实爱情里本来就应当仁不让,最起码也需要表白一下,明白对方的真心,再决定放手还是坚持。用帝君的话说,脸皮有那么重要吗?
                      尽管凤九有那么多位高权重且法力高强的亲友。尽管凤九一到关键时刻就断片儿。尽管凤九用慈爱的眼神看着表白的帝君。当着帝君的面握着沉晔的手软语温言。可是这些都没有成为东华放手的理由。东华是依然将守护凤九看做仅属于自己的责任。就算自己要灰飞烟灭,也要想好办法,力图在死后能护凤九一生周全。东华曾经想过带着凤九一起沉睡,一起羽化。那并不是东华太自私。而是东华,他一直相信只有自己才能够保护凤九,和自己在一起才是对凤九最好的。东华无论是生还是死都要坚持履行夫君对妻子的责任,责任越大权力自然也越大。东华这样认为并不是一厢情愿,实际上,凤九最大的幸福就是陪在东华身边。所以,最后凤九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将自己的生死,与东华的生死系在一起,并要求东华承诺,无论去哪里都要紧紧握着自己的手。东华当仁不让的对凤九拥有了绝对的所有权。他们的爱情终于修成了正果。
                      说到这里,我长吁了一口气。幸亏帝君他老人家当年没有那么高尚。当仁不让的将凤九据为己有,否则我们也看不到滚滚出生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06-21 05:27
                      收起回复
                        东华就是这样最有神仙味儿的,高高在上的尊神。如果不是凤九把他拉入了十丈红尘。东华可能永远都是那个与红尘俗世不沾边儿的曾经天地共主。在画像上被世人瞻仰。东华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副样子,枕上书中借白真之口已经为我们解释过了——“白真虽显得一副靠不住的样子,到底多活了十来万年,这么一个禅学还是略懂,解惑给她听:所谓九住心乃修习禅定的九个层次,即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极寂静、专注一趣和等持,若是一个人内心已达专注一趣这个境界,便是心已安住,百乱不侵了。心既已安住,那为魔为神都没有什么区别,端看他个人的喜好,他想成什么就成什么。倘若九住心达到等持之境,更是一番新气象。世间只有西天梵境的佛祖修持到了这个境界,悟得了众生即佛陀,佛陀即众生之理。”可见东华的境界是十分高的,仅次于西方的佛陀。所以东华对世人的苦难是冷眼旁观的。我想尊神的冷漠是因为世人皆有自己的造化,所有的苦难皆是修行。东华将自己的苦难也看作是修行,从来都是淡然处之。所以东华他既使冷漠,也是合理。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由衷的感谢凤九殿下。由始至终唯有小狐狸触动了东华这颗石头心。自从遇见凤九,东华的九住心专注一趣之境便同这只小狐狸密不可分了。从此东华的魅力值全开。这位沾染了红尘俗世的尊神,让我们大爱。所以,东华对凤九的温暖和对姬蘅的冷漠都是必然的结果。
                        姬蘅的悲剧在于她的性格,换句话说,她的修为太低浅。如果按仙界逻辑将修为境界划分等级。那么姬蘅的修为境界必定是最接近于凡人的贪嗔痴怨等等的一个境界吧!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分析下姬蘅了。姬蘅是个摆不正自己位置的人。从始至终,她都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哥哥,不了解自己的父母,不了解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卫,不了解凤九,不了解东华。她生生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她认为自己是尊贵的魔族公主,貌美善良,多才多艺。所以,理应得到幸福,理应得闵酥暗中倾慕,理应有男人为自己争风吃醋,理应得到尊神的爱护,理应得到凤九的嫉妒,她对于自己已经拥的燕池悟的爱,也是理所当然的享有。一旦这些理所当然都没有实现,她必将崩溃。她所有的痴化成了嗔怨。她对凤九“抢走”东华的恨,远远高于自己对东华的爱。我们看着尚书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姬蘅声称没自己爱动帝君,可是他对东华的爱由始至终都表现为索取,完全没有付出过。那么他凭什么认为他值得东华爱呢?她的逻辑是她理应得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7-06-21 21:41
                        收起回复
                          所以,当小燕和东华为锁魂玉开战。姬蘅理所当然的去劝架。理所当然地认为小狐狸既然对帝君亲厚,那么更应该喜爱自己。甚至和帝君争夺对这只对帝君有恩的小孤狸的领养权。后来当得知自己的亲爹和帝君有旧交。便理所当然地认为东华对自己理应关怀备至。也开始对东华特别的亲厚。迎合东华的兴趣,烧陶,恭维东华的绘屏手艺,描自己看不懂的短刀图,占了凤九应得的赞赏,姬蘅这样一副沉迷于东华庇佑下的幸福自豪模样,根本看不出她正打算与恋人私奔,从此抛弃荣华富贵,亡命天涯的激动和忧愁全然不在。她理所当然地享有与东华异于所有人的相处。她是唯一一个在三更半夜仍能待在东华寝室的女子,帮东华给短刀图,得到东华的赞赏这些都使她对自己自命不凡。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7-06-21 22:12
                          收起回复
                            如果不是为了迎合东华,姬蘅为何花时间去做这些事,毕竟她此时爱的应该是闵酥。那么,她这般讨好东华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若说她此时的迎合可能是已经爱上东华而不自知的证据。那么我可以说,她其实并不会爱,也从未不学会珍惜被爱。梵音谷中,她利用小燕对自己的爱意,欲以利相诱让小燕阻止东华进蛇阵。最后还是利用了小燕将自己带出梵音谷好实施自己害人害己的计划。由始至终她都不在乎小燕的感受,对于自己利用伤害小燕造毫无愧疚(当初劝架的善良和责任感哪里去了?这就是姬蘅并不了解自己的又一力证,她并不善良。)她理所当然的享有小燕的爱所带来的好处。
                            对一个愿为自己单挑东华帝君(偷走锁魂玉,实际上可算作小燕英勇无比的自杀式挑战),放下尊严,权利,地位对自己不离不弃,默默守护的男人,既不能回报,也从未有过恻隐。想想我们可敬可爱的凤九是怎样报答叶青缇的,同样是对于一份无以回报的爱,姬蘅简直堪称挥霍无度。
                            姬蘅迎合他人,便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些人理应爱她,为她。这是她最初的错。她并不真正了解自己。她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完美,她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情重义,她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爱闵酥,她甚至没有多爱东华。
                            为什么这么说?
                            ——先看姬蘅与闵酥之间发生了什么。闵酥是一个女人,并且爱着姬蘅的哥哥,所以闵酥应该不愿意让姬蘅爱上自己,就算姬蘅表示爱意,按罗辑推,应该拒绝和回避才对。于是,偏执的姬蘅第一次上线。正因迎合得不到回报,姬蘅更想要抓紧闵酥正明自己。那么姬蘅对闵酥的消失应该是不甘心。为闵酥铤而走险这些都是为了完美演绎自己给自己予设好的为爱牺牲的角色。对东华所谓的爱,也只不过是陶醉在帝君庇护的女人的光环下不能自拔。实际上通读全书,除了凤九外,我不认为书中有其它人真正爱东华。
                            不愿面对真正的自己,不愿面对现实,这是懦弱的表现。这也是姬蘅最初的错。是造成她各种可怜处境的最初原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7-06-21 23:50
                            收起回复
                              姬蘅对其他人的不了解便是她最终的错,是造成她悲惨结局的最终原因。她不了解东华,误以为东华可以怜悯自己,可以爱上自己。她就算明白了凤九于东华和其他人包括自己于东华都不同,她依然不能相信东华的冷漠。
                              姬蘅不了解凤九,于是偏执姬蘅再次上线。以为自己可以用死来报复凤九的横刀夺爱。她完全低估了凤九的爱情。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最后姬蘅果然把自己搞的很惨。同样是被东华照顾多年的知鹤,在重霖的口中认清了真相后便痛快离开,所以知鹤不须要被可怜,她在爱情里确实失意,但对一份得不到的爱情忍痛放手并不能算悲剧。所以,姬蘅的悲剧并不是因为遇见东华,更不是因为凤九的出现。姬蘅的悲剧始于她自己的选择。可以说,姬蘅早在遇到东华之前,就已经在一条自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她不了解自己,不了解他人,她的懦弱化为不甘累人害已(实际上就连闵酥不也是被姬蘅连累的吗?)。没有人能替姬蘅的悲剧买单,除了她自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7-06-22 00: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