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778,055贴子:11,976,042
  • 2回复贴,共1

公孙瓒和刘虞恩怨的一点疑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废话不多说,直接切入主题:
1、从建宁元年开始(公元168年),鲜卑每年都在“寇幽、并二州"(有时候是一个州,有时候三个州),公孙瓒采取的方式是打,刘虞的方式是怀恩,而且似乎刘虞传里说刘虞一对鲜卑怀恩,鲜卑就秋毫无犯,有这么神奇吗?但后汉书中记载的,中平二年,中平三年,鲜卑都连续抢劫了幽州并州的。
2、中平四年(187年),六月,渔阳人张纯与同郡张举反叛,并杀死了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杨终、护乌桓校尉公綦稠等。张举自称天子,在幽、冀二州掠夺。中平五年(188年),九月,南单于反叛(也是刘虞以恩德感化的人之一),与白波贼寇河东。朝廷派遣中郎将孟益率领骑都尉公孙瓚讨伐渔阳反贼张纯等。十一月,公孙瓒和张纯在石门大战,公孙瓒大胜。公孙瓒轻身追击,后勤不足,反被围困在管子城中200多天。(瓒深入无继,反为丘力居等所围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食马,马尽□弩楯,力战不敌,乃与士卒辞诀,各分散还。 时多雨雪,队坑死者十五六,虏亦饥困,远走柳城。)这个时候刘虞为什么不救助呢?按时间算的话,十一月开打,围困200多天才返回,公孙瓒可是啥苦都吃了,回来的时候应该是189年的7月左右了吧。同情下这段时间的公孙瓒。
3、在公孙瓒被困的期间,刘虞传和《后汉书》中的记载却是另外番光景:说的是刘虞在张纯造反的第二年,任命为幽州牧,刘虞到了后就给少数名族讲道理,张纯张举害怕了,就跑了,刘虞又悬赏,在179年三月(这个时候公孙瓒还被围困中)得到了张纯的人头。感觉这个描述比演义还演义,刘虞的个人魅力太强了点吧。刘虞也因此再次升官,官拜太尉。
4、关于刘虞派兵去接儿子的事情,《三国志》中说刘和是被袁术软禁了,刘虞看不清形势派兵去了(5000骑兵吧),公孙瓒劝刘虞不要这样做,为啥公孙瓒后来又写信给袁术,通知袁术扣留那只军马呢?(军马在那时很贵,灵帝光和四年马一匹200万钱),公孙瓒有毛病吗?或者这个情节本身就有内幕?按时间算,当时公孙瓒刚回来,一同出征的兄弟死伤十之五六,不会这么大方把军马给袁术吧。个人感觉当时公孙瓒是不想刘虞派兵的,但刘虞是长官,公孙瓒是不得不同意的。
5、刘虞为什么要克扣公孙瓒的军资?公孙瓒闹情绪,就呆在刘虞的城旁边的小城里,又没打刘虞,刘虞为什么一定想杀公孙瓒呢?刘虞为什么又在攻打公孙瓒前把劝阻他的程绪杀了?刘虞一直很节约,给外人的印象是帽子破了,打上补丁都戴上,肉都不吃的,可最后刘虞传中居然有一句:刘虞的内宅里,妻妾穿的都是华贵的衣服。
说了这么多,说白了个人的猜测是:刘虞是个成功的沽名钓誉之辈,希望我这个感觉是错觉,请大拿们指点。


IP属地:四川1楼2017-10-28 22:07回复
    其实,是感觉当时的鲜卑,根本就是一缺粮就来抢中原的,想靠恩义来劝服强盗根本就不可能。刘虞一直处在朝廷和士林的高端,他的功绩根本就是冒功。明明是公孙瓒打下的张纯,而且历史上明确的记载何年何月何地打的,结果刘虞乘着公孙瓒被围困的时候,冒领了功劳。
    在《华阳国志》里刘备的传记里,写刘备和关羽张飞的结识,也是说的为”御侮“,个人感觉当时鲜卑年年劫掠幽州,刘备等人的御侮指的就是抵御鲜卑(和三国演义中写得不同,刘关张结识的时候黄巾之乱还没开始)。所以个人觉得靠恩义让鲜卑等少数民族不战根本就是扯淡的官样文章,是腐儒的一厢情愿。对比西汉朝中期和匈奴的情况也是如此,靠和亲以女人的胸膛也是换不来和平的。
    所以,结论就是刘虞,才是个伪君子,这点从他一心想杀闹脾气的公孙瓒可见一斑,甚至不惜杀掉劝阻的下属。而且关于公孙瓒劫掠百姓的说法,也是在刘虞传出现的,公孙瓒在早期任侠豪气是认识公孙瓒的人所公认的。当然也不排除公孙瓒在经历被围困200日后,回来就心性大变开始劫掠百姓的可能。不过根据史书上的描述,公孙瓒回来的路上,遇到冰雪,手下死者十之五六,应该是没有劫掠百姓的,劫掠百姓的行为如同流寇,不会死那么多人的。
    但说到公孙瓒劫掠百姓,个人感觉有三种可能。1、刘虞造谣。2、公孙瓒回来后,遇到刘虞断粮,没粮了去劫掠百姓(刘虞传里说先因为公孙瓒劫掠百姓,所以他断粮,这种说法真的扯淡,靠断粮去制裁一个抢粮的军阀,你这不是在逼军阀进一步抢粮吗?又为何不把少给公孙瓒的粮拿去给百姓?)。3、公孙瓒深恨少数民族,劫掠的是少数民族(公孙瓒后来的特点之一就是和少数民族打仗如同遇到仇人一般),刘虞的政绩之一就是恩义感化少数民族,所以刘虞上表说公孙瓒劫掠百姓。反正不管怎么说,公孙瓒背了这个锅。
    至于刘虞,就打仗而言,真的不是志大才疏可以形容的,10万打几百,结果输了。当然从这点来说,公孙瓒当时真的只是闹脾气,兵士都在外边,一个人呆在刘虞旁边,根本就是闹脾气的表现嘛,真有反心,岂会不把兵士召集在旁边的?
    估计公孙瓒也是被刘虞气到了,抓住刘虞后,坚持把刘虞砍了。这个决定是人之常情,但当时的话语权掌握在刘虞等上层阶层手中的,结果就是公孙瓒因此而名声大坏,加上确实打不过四世五公出身的袁绍,本人又开始任性起来,最后也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再说刘虞吧,估计史官在写刘虞传时也觉得刘虞的传记有问题,但手中资料确实是那样的,最后忍不住还是抖了句刘虞的黑材料:刘虞平时在人前十分节约,帽子破了都打个补丁继续戴,吃饭也基本没肉菜(官至太尉,曹嵩还有上百车货物呢,刘虞岂会穷到这个地步,钱都到哪里去了呢?克扣的公孙瓒的军粮又哪里去了呢?真是有表演的嫌疑),结果发现刘虞家里妻妾真是锦衣玉食啊。
    当然,这些都是鄙人在读史书时的一些个人看法,诚心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IP属地:四川12楼2017-11-02 16:56
    回复
      主要是看的《资治通鉴》的记载,公元188年公孙瓒和张纯石门大战,大破张纯,而刘虞传却说因为其恩义,张纯逃跑。这是矛盾一。
      第二点是公孙瓒自188年大破张纯,被困管子城200余日,而刘虞受封太尉,是次年三、四月左右,此期间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刘虞冒功的嫌疑极大。
      第三点是当时幽州处于前线,后汉时期一直都是主力打仗,粮草靠青州接济,刘虞却能不受青州接济而有钱悬赏,也让人不能有疑惑。
      第四点,刘虞一心想杀公孙瓒,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杀机。甚至不惜杀掉劝说的人。
      第五点,就是公孙瓒本来是没钱没粮的,也被袁绍打怕了,不敢出幽州,前文说过幽州一向是自給不足的,却在杀掉刘虞后,一下子极其有钱有粮,被袁绍打下来是城中之粮可支10年。有两种可能,1,刘虞留下的。2、抢的。但三国志中的记载是,刘虞死前刘虞经常上书说公孙瓒劫掠百姓,但刘虞死后只说公孙瓒得意忘形,做事随心所欲,对得罪自己的人不留情面,却没说公孙瓒劫掠百姓。


      IP属地:四川14楼2018-01-24 2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