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杨晓冬吧 关注:17贴子:93
  • 2回复贴,共1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活中我们总是要感谢很多事情,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什么呢?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或者叫做“拥抱内心的暗夜”。在我做咨询的过程中,也包括之前自己的历程,我发现我们能否拥抱自己内心中那些痛苦的部分、黑暗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呢?
完美的往往存在问题
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又一次去讲课,见了讲课方的三位女士,我经常自豪自己有一眼断人的本领,于是见面之后我从她们脸上的神情评估她们最近的问题。有二位女士对我说:我们是你的忠实粉丝,但是我觉得我的家庭是非常非常好的,甚至其中一个说我的家庭关系是完美的。
她一说自己是完美的,我就知道肯定有问题,其实我在她的脸上却看到了两个字——崩溃。
而另外一位女士看着是最健康的,但是她对我说:武老师,我家里有很多问题,我内心有很多痛苦,这就是一个正常人,健康人。等后来我们聊开了,我非常干净利落的指出来,那两位女士可能有什么样的问题,结果基本上都被我说中了。我们要警惕这种感觉——我们的人生是完美的,我的家庭是完美的。
如果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可能知道我有个说法——世界是相反的。其实,真实胜过完美,一旦我们懂得什么是真实,我们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实,如何跟自己真实的在一起,你就会深刻的感知到真实是比完美更好的东西。
通过刚才那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两位女士她们自身的问题很大,但她们说自己是完美的,而另外一个女士说家庭问题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位女士她们对真实的接纳程度是不一样的,这里所谓的真实就是痛苦,她们对痛苦的接纳程度。
觉得自己家庭是完美的人是把自己的痛苦分裂出去了,消灭了,她自己脑袋里意识不到痛苦,所以她会说自己是完美的。而相对比较健康的女士因为她对痛苦有接纳能力,所以她会直接说我们家庭有问题,我有痛苦。这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简单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接纳痛苦的程度成正比。
痛苦意味着什么?《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有一个故事很受欢迎,叫——最纯的悲伤帮你告别悲伤往事。故事是这样的:主人公女孩Z的童年非常不幸,出生没多久父母离婚,父亲挣不到钱,她基本上是跟着姑姑长大。她不断更换寄养家庭,小学时就已经觉得自己充满痛苦。她努力讨好老师、同学,却总是不如愿,她连一个朋友也没有。
学校要换新课桌需要交100块,她因为出不起被调到了教室最后面,前面都是坐着跟头比她高,拥有新课桌的人,她感觉非常痛苦,充满羞耻。她曾经很认真的计划过自己的自杀,也就是所谓的“哲学式自杀”,既经过很认真的计算、衡量,觉得自己的人生确实是不值得。她曾经在一张白纸两边分别写下活着的理由和死去的理由,结果死去的理由远超过活着的理由,于是她认为自己应该自杀。
我在北大心理系的一个师妹,也做过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是师妹自杀成功了。而女孩Z没有成功,是因为附近没有高处。她感到很深的悲哀,引起很大的伤感。然后她开始哭泣,她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结果在她哭泣的时候,她回忆起她人生中的种种不幸,但是她哭到最后的时候,她心里有个声音出来,那个声音在对她说,是的,你很惨,但是你还可以做很多事。结果这个声音改变了她,这个女孩感觉她获得了一种力量,让她真的开始思考我可以为我的人生做些什么样的事情。
后来,女孩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后来在广州有年圣诞节,她邀请我去她家参加圣诞party,我去了发现一屋子人,我数了下大概是28个外面来的朋友。这很有意思,这个女孩很深的哭了一次,她的人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部分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不完美中的第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悲伤。


1楼2017-11-26 13:38回复
    攻击性与恐惧:敢于攻击,才是真正的“好人”
    接下来是愤怒,或者是我更喜欢的另一个词,叫做攻击性,这个过程展示了人性的奥秘和复杂。我原来以为我的心理医生会给我讲许多人性的奥秘,其实不然,我们的话题大部分涉及到攻击力,我压抑了我的愤怒和攻击力,结果让我活的不自在,通过老师引导我慢慢清晰地认识了攻击力,碰触到我内心深处的攻击性部分,让我变得和以往不同。在深度睡眠治疗中,我梦到自己变成勒巨大的恐龙、土匪头子……
    我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有几十个来访者,我的个案都是长程的,他们就是我故事里的人物。他们变成我文章、书里的人物,我就是靠劫掠他们的故事维持我的生活。这样一想自己不是拯救者,而是土匪,也就是坏人,自己就有一种很深的崩溃感。但是同时我又觉得自己是知名心理咨询师,收费根本就不贵。过去感谢来访者只是外交辞令。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明白接受自己就是土匪头子,攻击性的恶魔才能出来,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很自私的人,我接受了事实,心里才自在了许多,自己的攻击性就出来了,我才能真正放松了,我的气质变化来自于此。
    如果一个人不能直接对别人表达愤怒,而是绕着弯去表达攻击,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被动攻击。例如不直接拒绝别人,而是拖延。每个人心里都有大量的愤怒,你能否觉知到你的愤怒,你能否合理表达你的愤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能否合理表达自己的攻击性是健康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做不到这些,就必然有心理疾病。
    恐惧是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的重要性就是自己越害怕的东西对自己越是重要。我们平时怕鬼、冤魂,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压抑在心里的愤怒、恐惧久了多了就变成了你心里的鬼。它在告诉你有些东西在生命里非常重要,你必须学会面对,你真正恐惧的是悲是丧失,比如你越是没有安全感,你越害怕一个人离开你。
    我也有怕鬼的时候,那时我跟女朋友提出了分手,虽然分手是我提出来,但是仍然唤起了我“失去了”这样的恐惧。就是说失去了她,我就是一个人了。所以这时候我就很害怕这份失去,所以这份恐惧我向外投射就变成了一个鬼魂的东西。当我在这个恐惧里待了一会,接着我发现这个恐惧就过去了。那么这个事我就可以自由的去面对它了。悲伤,愤怒,和恐惧这三件事,我们要知道,我们对自己情绪的担心和害怕,其实经常是来自于童年。
    当婴儿时,如果你有大量孤独的时刻,或者孩子时,你有大量受伤的时刻,这会导致你害怕痛苦,你希望能够逃离那些痛苦,因为当时你化解、面对痛苦的能力是非常弱的,你除了父母没有别人,所以经常那时候你不仅是感受上,而且事实上你也面对不了你的痛苦,所以你要通过隔离的方式来面对它。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叫压抑,用各种各样压抑的方式。但是现在不同了,现在你是一个成年人,痛苦经常不再是一种真实的东西,而仅是你内在的一种感受,一旦你好好的去感觉它,让它在你心里流动,这个感觉就会成为一份能量。


    3楼2017-11-26 13:39
    回复
      内疚:我错了,那又怎么了
      内疚,也很重要。内疚和羞耻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一种感受,为什么呢?内疚和羞耻是这样的一种东西,我伤害了你,所以我内疚,我是个坏人,所以我羞耻。所以内疚通常是我们所不愿意面对的东西,因为它意味着我错了,而前面的那三种感受是在说你错了。
      所以很多人甚至可以成为圣人,却不愿意成为坏人。很多外向者他们的资源,通常他们在社交层面会如鱼得水,而且他们的生意什么的也可以做得很成功。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其实我们都是关系的动物,我们很希望在关系中得到认可,得到爱,如果一个外向的人靠近我们,向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我欢迎你,我想跟你交往。


      12楼2017-12-01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