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吧 关注:368,269贴子:8,102,408
  • 3回复贴,共1

〔质疑〕《华谱》上的几个经典大钱先来五代的两个年号。该四枚钱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质疑〕《华谱》上的几个经典大钱
先来五代的两个年号。该四枚钱均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传世仅一枚”。这很容易让人产生后世戏作想法,而且仅一枚,换句话说就是连编书的华光普本人(也包括其他引用该拓的泉谱编纂人)都没见过实物,只是引用前人的拓片 ,所以该钱真品与否很值得怀疑。其二,该四钱钱文与同时代钱币相差甚大。钱文书写个人认为相当糟糕,毫无古意,用大白话讲,就跟“初识”的小学生差不多,哪里会是一国发行的法定货币?另外,这类钱很多流入日本,这就很值得怀疑了,毕竟在上世纪初,岛国有位神奇的钱币收藏家,他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臆造”,比如目前地摊常见的什么“马市金一两”之类的奇葩。因此,个人对谱上的这四枚钱币持怀疑态度,似旧时“国宝帮”的戏作之物。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20 14:54回复
    二楼说下这个“崇祯通宝”背“十、二两”。太祖洪武朝规定制钱分五制:平钱重一钱(背注“一钱”),折二重二钱(背注“二钱”),折三重三钱(背注“三钱”),折五重五钱(背注“五钱”),折十重一两(背注“十、一两”)。纵观整个明代,从大中到永历,基本执行该规定,只是部分存在减重情,钱径大小基本一致,例如折十大中跟永历大壹分大小几乎一致。跟历史上各代相比,明代大钱应该算是最厚道的,哪怕是被清军撵的东躲西藏的永历朝,都还在大量铸行均重20余克克的大壹分。不好意思扯远了,回到这个“二两”的问题。刚才说过,折十钱规定重一两,这是南宋以后逐渐形成的习惯,也算是一种客观价值规律,明代的规定是符合这个客观规律的。然而,崇祯朝却发行重二两的折十钱?这明显有违祖制和客观经济规律,历代发行的大钱九成以上为减重虚值大钱,即便是“厚道”的大明也同样有二十余克的“大中”“洪武”“天启”的减重折十大钱。因而大明没有理由“厚道”得在内忧外患加剧的崇祯朝发行“超值”大钱。另外,明代一两重量为37克多,那么二两应该在70克以上。从泉谱拓片来看,再综合明后期大钱的正常厚度,该“二两”绝无可能重70克以上,哪怕50克左右的可能性都不大。因此个人对诸泉谱上普遍刊载的这种“十、二两”的崇祯的真伪表示严重怀疑,可能也属戏作类。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0 15:26
    回复
      与上述崇祯类似的情况泉谱上还有这个顺治“十、一两”,之前记得大吧已有个帖子做过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废话了。这里只是想提醒各位泉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看书的同时需要配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于盲目的按图索骥那是绝对不可取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20 15:30
      收起回复
        以上所说欢迎各位批评指正,在下先谢过!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20 15: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