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84,940贴子:72,093,043

回复: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周官制
这一节像连续重播三遍的广告,很无聊,但是我想把一些问题说清楚,还得写。
对于古代官职,我们熟悉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前面提过的官职大冢宰、右小宫伯什么的,感觉离我们太远。每次看到都会在心里嘀咕一句: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我最开始看书的时候,也是深受其害。南北朝时期本来就乱,国家跟国家打来打去,每个国家又都有一帮人斗来斗去,要是不把这些官职、权力弄明白,政治斗争谁输谁赢都搞不清楚。把我逼的,经常左手拿着《周书》,右手拿着打印的北周官职对应关系,面前还得开着电脑,时不时的上网查一下,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你们能看得稍微轻松点,咱们就简单说一下北周的官职。
北周用的是西周的六官制,其实在这点上,宇文泰干的挺不要脸的,正儿八经的“挂羊头卖狗肉”。人家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一大块披萨,兄弟们一人一块分着吃。宇文泰终其一生都在搞中央集权,别人手里的披萨,他总想一点点的要过来。俩家走的完全相反的路子,宇文泰还硬用西周的官制,陈寅恪先生说北周官制‘非驴非马’,我觉得用词非常准确。


34楼2018-03-27 18:56
收起回复
    西周六官指的是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具体指:天官大冢宰,地官大司徒,春官大宗伯,夏官大司马,秋官大司寇,冬官大司空。
    这六官大体对应了明、清时期的六部。为了方便理解,罗列如下对应关系:
    天官大冢宰相当于明朝内阁首辅(清朝军机大臣)兼吏部尚书;
    地官大司徒相当于户部尚书;
    春官大宗伯相当于礼部尚书;
    夏官大司马相当于兵部尚书;
    秋官大司寇相当于刑部尚书;
    冬官大司空相当于工部尚书;
    六官副职分别称呼小冢宰,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马,小司寇,小司空分别相当于对应的各部侍郎。
    北周官制乱的很,需要的时候翻翻上面这个对应表就行,没必要非得记住,太累还没什么用。这些官职陌生不说,每个时期同样的官职权力却不大一样。宇文泰当的大冢宰,那权力是皇帝级别,都得听他的;赵贵、宇文护斗法时,赵贵当了大冢宰,看着是升官了,其实啥也不了;宇文护接任大冢宰,初期是宰相级的,后来也是皇帝级的;后来轮到宇文宪的时候,大冢宰就基本是个摆设,啥事都是皇帝说了算,大冢宰只是挂个名头而已。
    六官里面权力最大的是天官大冢宰和夏官大司马,主要记住这两个就行,出现几率较高。


    35楼2018-03-27 18:57
    回复
      前赴后继
      翻过无聊的官制章节,我们的主角杨坚还趴在侍卫队长的位子上,头上都快长出草了。整天上班,下班,实在无聊了,就自己跟自己玩----听脚步声猜猜来人是谁。这个游戏杨坚玩的非常好,据杨坚自己说:这技能他练的是炉火纯青。
      史学界喜欢拿这件事说明杨坚天赋异禀,我个人表示,天赋异禀我没看出来,我唯一能看出来的就是:杨坚真闲!
      这段时期的杨坚有着大把的空闲时间,在这些无聊中,杨坚结交了许多人,这些人主要分为三类:世交(他爸爸战友家的孩子)、太学同学和宫里的同事。杨坚地位比较低,结交的人地位也不高,没成想这竟然成了杨坚极大的优势,杨坚团结的小人物迸发除了大能量,促成了那场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
      现在时间尚早,杨坚就是个无聊的人,咱不陪他这个无聊透顶的人玩,让他自己待会。咱们继续说说,北周高层的事,杨坚的转机,也是高层权力更迭才出现的。
      虎父无犬子,这话用在宇文泰身上很合适。
      嫡子宇文觉不甘心做光杆司令,反抗被杀。继任的明帝是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一样继承了宇文泰的优良基因,也不甘心做傀儡,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一上任就跟堂哥宇文护开干。不过胳膊还是扭不过大腿,560年4月,大权独揽的宇文护安排厨子在饭里下毒,毒死了不听话的堂弟---北周明帝宇文毓。
      至此,宇文护无意中创造了一项纪录--杀皇帝最多的大臣。


      36楼2018-03-27 18:59
      回复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全世界的记录,但是在中国肯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宇文护分别于557年上半年杀了西魏恭帝、557年下半年杀了北周孝闵帝、560年上半年又杀了北周明帝。历史上杀皇帝另立的、权臣篡位的很多;接连杀两个皇帝的不多,宇文泰算其中之一;连续杀三位皇帝的,纵观整个封建王朝时期,宇文护傲视群雄!
        三年杀三位皇帝,宇文护在时间和数量上都遥遥领先其他弑君者,当之无愧的‘弑君冠军’。宇文泰杀了两任西魏皇帝,宇文护杀的三个皇帝中,两个是宇文泰的儿子。不知道宇文泰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这是报应。
        人最难打败的就是自己。‘弑君冠军’宇文护在取得了这“傲人的成绩”之后,并没有自满,没有止步不前,还想进一步超越自己,要打破自己创造的记录,严格贯彻“皇帝不听话就杀,直到找一个听话的为止”的方针。
        堂弟?
        亲弟弟都不行。
        你不禁要问:既然宇文护已经权势冲天,皇帝他都敢杀,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37楼2018-03-27 18:59
        收起回复
          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条件不成熟。宇文护经营时间不算长,才几年的光景,支持皇帝的势力依然存在,宇文护权力确实大,但根基不够稳。
          第二、名不正言不顺。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在宇文泰的儿子没死绝之前,宇文护没有合法的继承权。
          第三、强敌在外。北齐的实力要略强于北周,北周不能大乱,要不然不光皇帝当不了,北周还能不能存在都是问题,杨忠没被收拾,也是这个原因。
          基于以上原因,公元560年,宇文护改立17岁的宇文邕为皇帝,史称北周武帝。
          最终宇文护没有实现对自己的超越,记录没有被打破。宇文护终于找到了听话的皇帝,不需要再进行杀戮,至少宇文护认为他找到了。
          只可惜,宇文泰家就没有当傀儡的基因……


          38楼2018-03-27 19:00
          收起回复
            老实待着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本来这个皇位怎么也轮不到这个老四宇文邕,宇文护连续干掉了宇文邕的三哥宇文觉和大哥宇文毓,二哥宇文震又早死,就轮到宇文邕了。
            我们身边经常存在这样的人,不爱说话但心里啥都明白,这种人往往极有城府,只不过不爱显摆而已。城府怎么来的?城府就是能一次次忍住不问、一次次忍住不说。大部分时候,一群人中最安静的,往往最有实力。宇文邕就是这么个人,性格有点内向,不大爱说话,有啥想法爱放在肚子里。
            一起长大的三哥宇文觉对宇文邕的评价是:“此人不言,言必有中。”
            选择真是需要花心思好好的思量,看着挺合适往往却是最差的。


            39楼2018-03-27 19:31
            收起回复
              宋哲宗去世,向太后跟宰相章惇吵了一架,选出来了个宋徽宗,啥事都会,就不会当皇帝,亡了北宋,毁了一位书画大家。


              42楼2018-03-27 19:34
              收起回复
                秦朝之后,华夏大地两段大分裂的乱世里,有两位皇帝最为出色:一个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世宗柴荣,另一个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护真该买块豆腐撞死,权势如日中天,皇帝随便选、任意立,挑来挑去挑了个百年不遇的奇才。宇文护这哪是立傀儡,简直就是给自己挖坟。
                只是,当时的宇文护不这么看,选择宇文邕的时候,宇文护觉得宇文邕就是最合适,最理想的傀儡。宇文邕话不多,心思看起来也不多,还挺会来事,一上台就送了个大礼包给堂兄:宇文护都督中外诸军事,事情无论大小,都由宇文护先拍板决定,最后通知一下皇帝就行。
                宇文邕正式承认宇文护的北周扛把子地位,一下子让宇文护乐开了花,大家定位都很准确,宇文邕很安分的当着自己的傀儡,宇文护很跋扈的在北周一手遮天。
                就这样,一个傀儡皇帝和一个权臣在没有签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情况下,开始了长达12年的相安无事。


                43楼2018-03-27 19:35
                收起回复
                  坚韧不拔之志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生在南北朝这样的乱世,忍耐差不多成了所有有理想的人必备的技巧。在宇文护当权的北周,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是皇帝也得听招呼。
                  杨坚无聊到天天听脚步声,日子过得苦闷又压抑,无处发泄只能忍着。可是杨坚并不孤单,在“忍耐”这条辛苦的道路上,拖着双腿走了没几天,杨坚远远的看见前方好像是皇帝宇文邕。杨坚揉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是皇帝宇文邕,他比自己在这条隐忍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宇文邕尽量让宇文护满意,不找事、听话是前提。尽管如此,宇文护对皇帝的监视却是一刻不停,宇文邕身边遍布宇文护的眼线。宇文邕知道在宇文护那里他是毫无隐私可言的,他今天穿没穿裤衩,昨天在哪睡的,晚饭吃没吃辣椒,看的什么书,不用隔天,宇文护就会知道。
                  在这样全方位的监控下,宇文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报仇,而是如何才能活下去。宇文护夺了他家的权,杀了他两个哥哥,国仇家恨放在一起,宇文邕恨不得咬死宇文护。可是恨又能怎么着,就算想鱼死网破,也得实力相当才行,100个鸡蛋也干不过一块石头。宇文邕只能选择以皇帝之尊对宇文护卑躬屈膝,迎合顺从。
                  “宇文护想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堂哥不让我干什么我就不干。”
                  对于宇文邕如此配合的表现,宇文护的看法是:宇文邕害怕了。宇文护连续杀了宇文邕的两个反抗的哥哥,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在这些血的教训面前,害怕了。没错,宇文邕确实很害怕了,但是宇文护这大老粗并不知道,还有个词叫‘大勇若怯’。
                  怒发冲冠,谁都能做到,做不到的是控制情绪。
                  为一个理由轰轰烈烈的死,不难;
                  最难的是为了一个信念,谦卑的活下去。
                  司马迁咱就不说了。东汉刘秀的大哥刘縯被杀,白天面对杀兄仇人,刘秀一切如常;夜深人静,别人入梦的时候,刘秀捂着嘴,哭的床上到处是泪痕。刘秀和宇文邕一样,不是不恨,是他们的忍耐力强到让人害怕。他们都在等待,等待着最好的时机,等待属于自己的时代。
                  在此之前,他们愿意唯唯诺诺地活着,活下去才是首要的。


                  44楼2018-03-27 19:35
                  收起回复
                    惯着
                    孩子教育不好,不是不管,就是太爱。不管就是由着性子胡来,太爱就是顺着性子瞎闹。其实,不光对孩子,对任何一个人最大惩罚,不是打,也不是骂,是惯着。惯着就是你有问题也不说,还告诉你这就是对的,一直到你自取灭亡。只要你够耐心,无节制的惯着能让一个心思沉静的人,一点点变得不可一世、肆意妄为。
                    北周武帝宇文邕表面上对堂哥宇文护得态度就是:惯着。
                    一再放权,安心做傀儡,宇文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侯莫陈崇事件”印证了宇文邕对宇文护‘一而惯之、一惯到底’的战略方针。
                    到保定二年,也就是公元562年,于瑾上书请求退休,此时的于瑾70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放在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真是高寿了,这么大的岁数退居二线了,算是安全着陆。于瑾退休后,八柱国里面资历最浅,岁数最小的侯莫陈崇接任地官大司徒。
                    第二年,大司徒侯莫陈崇陪周武帝出差,视察原州。刚到原州,半夜里,宇文邕突然撇下大队人马,带了几个亲信连夜启程,急匆匆的回了长安。古代路上也没个路灯,路又不好,黑灯瞎火的容易出事,所以一般不是十万火急的事,古人都不会连夜赶路。宇文邕这么着急往回赶,搞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能有什么事这么急,非得皇帝半夜就往回赶。侯莫陈崇嘴欠,跟手下说:“我之前听算命的说,晋国公(宇文护)今年流年不利。皇上这么着急连夜回京,肯定是晋国公(宇文护)死了”。
                    宇文护死了!这个消息不管真假,光是标题就能让人惊掉眼珠子。这爆炸性的新闻太吸引人眼球了,以微博的速度迅速传播开了。


                    47楼2018-03-27 19:45
                    收起回复
                      马克一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0楼2018-03-27 19:49
                      回复
                        不过这就是个谣言。宇文护没事,宇文邕确实有急事,只不过跟宇文护没关系。侯莫陈崇的爆料,宇文邕听说了,宇文护也听说了,但是两个人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宇文邕认为侯莫陈崇是造谣,宇文护认为这是立场问题;宇文邕认为造谣就应该批评,立刻召集百官,在朝堂上大骂侯莫陈崇散播谣言,侯莫陈崇也知道错了,惶恐不安,把头磕的跟不要钱似的。宇文邕最后总结说:这次就算了,再有下次,决不轻饶!
                        宇文护认为,宇文邕在跟自己演戏呢,就勉强坚持看完了宇文邕跟侯莫陈崇的表演。宇文护心想:还有下次?这是盼着我死呢,什么造谣生事,这就是立场问题!叩头谢罪就完了?哪有那么便宜!你批评你的,我干我的。皇帝不行,我自己来!
                        当天晚上,宇文护亲自带着一大批亲兵卫队,全副武装冲进侯莫陈崇的府邸,逼侯莫陈崇自杀。此时的宇文护狂妄自大到了顶峰,不光忘记了侯莫陈崇当年的拥戴之功,甚至忘记了他的身份----地官大司徒,北周的二号人物。因为一句话,宇文护想杀就杀,根本不跟宇文邕打招呼,明显就是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宇文邕对于宇文护不把他放在眼里的行为的答复是:没关系。


                        52楼2018-03-27 19:54
                        回复


                          54楼2018-03-27 20:14
                          收起回复
                            对于宇文护逼死侯莫陈崇,宇文邕没有任何反应。不管没有反应,宇文邕还下诏表扬了宇文护:晋国公(宇文护)德高望重,是国家的顶梁柱,往后圣旨和朝廷所有文书,都不能直接叫晋国公的名字,违者以大不敬罪论处。(诏书与百官文书,不得直呼晋国公名讳)
                            宇文邕政治上处处透着“我宇文邕绝不是威胁你的人,你宇文护做什么都是对的,想干什就干什么”,仿佛杀两个哥哥的事,宇文邕完全不在乎,安安心心地当傀儡皇帝。生活上宇文邕又沉迷于一种游戏,玩起游戏来什么正事都不管不顾的,一副玩物丧志的公子哥形象。宇文邕对宇文护绝对服从,宇文护对宇文邕也也来越放心,北周朝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场面。
                            宇文护对这个堂弟各方面都很满意,任由宇文邕去玩。如果放在今天,宇文护也许就能发现些异常,因为宇文邕痴迷的游戏叫象棋。


                            55楼2018-03-27 20:16
                            收起回复
                              宇文邕不光爱玩,还玩出了高度。公元569年在北周完成了一部专门介绍象棋下法的《象经》,这是正史第一次提及象棋,据此推测,周武帝本人极有可能是象棋的发明者。
                              一个不爱说话,象棋水平又极高的人,够宇文护喝一壶的。
                              这一等,这一惯,宇文邕坚持了12年。12年始终如此,多牛的梦想,都抵不住偏执的坚持,那个绝佳的机会悄然而至。


                              56楼2018-03-27 2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