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28,157贴子:71,065,376

回复:一个工程师眼中的隋朝(连载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好像字数稍微多点,就要等待审核。


130楼2018-03-30 21:08
回复
    写的这么好,态度又严谨,这贴我会一直跟下去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1楼2018-03-30 21:15
    收起回复
      支持楼主,养肥了看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32楼2018-03-30 22:05
      收起回复
        谁是第一名将?
        韦孝宽是北周第一名将,比韦孝宽牛的斛律光也只能称呼北齐第一名将,这么牛为什么不叫南北朝第一名将?
        因为南北朝时期跨度太大,又逢乱世,名将辈出。
        韦孝宽这么牛排不上第一是因为有百战百胜的斛律光,斛律光排不上南北朝第一是因为有毛主席都拍案称奇,“为之神往”的战神陈庆之。虽然这本书的跨度涉及不到陈庆之,但是说南北朝,不提一提陈庆之,总觉得对不起人。下面写段题外话。
        陈庆之,字子云,自小跟着南朝梁武帝萧衍,因为整天陪着有棋瘾的萧衍下棋,很讨梁武帝的欢心。史书记载陈庆之身体文弱,骑马和射箭都不行,连普通弓都拉不开。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庆之开始了带兵的生涯,自此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绚丽神话。
        公元528年,陈庆之带着他的7000骑兵护送元颢北上称帝,因为士兵都穿白袍,所以人称白袍军。这是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陈庆之以7000劣势兵力,从商丘到洛阳开始,一路上47仗打得敌军鬼哭狼嚎,攻城拔地所向无敌,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打到最后,敌军听到陈庆之的名字就跑。
        其中,在荥阳,刚刚拿下荥阳的陈庆之听说北魏二十万人马,浩浩荡荡驰援荥阳。陈庆之竟然不逃,也不守,带了3000白袍军背城迎战。面对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竟然还敢出城迎战,这是主将何等的气魄跟自信。结果是,白袍军置之死地而后生,史书记载:大破之。陈庆之三千人马击溃北魏二十万援军。
        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乘胜进攻虎牢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虎牢关里有一万精锐,而且是防守方,守将尔朱世隆竟然望风而逃。
        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打成洛阳攻坚战,因为洛阳守将听说陈庆之来了,直接投降了。
        当时洛阳城有首童谣很形象的描绘了当时情形:“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些事要不是真实记载在史书里,我实在不敢相信是真的。
        陈庆之,南北朝第一名将当之无愧,整个历史名将排名也能排进前十。晕,话题又扯远了,我这个人总爱跑题,大家见谅。
        好吧,咱们言归正传,继续说斛律光。


        134楼2018-03-31 07:57
        收起回复
          一个复杂的人
          只有很用心的努力过了,才知道天赋的重要。
          战场上实在打不过斛律光的勋州刺史韦孝宽,在无数个日思夜想后,依然没能找到战场上打败斛律光的办法。
          无奈之下韦孝宽决定,玩一把阴的......
          韦孝宽一生光明磊落,而且足智多谋,跟斛律光玩阴的也实属无奈之举。
          韦孝宽的招数需要一个人的帮助,一个受高纬宠信大臣的帮助,这个人韦孝宽也选好了--北齐宰相祖珽。虽然是敌对阵营,韦孝宽料定祖珽必然会帮他,因为帮韦孝宽其实就是帮他自己。
          祖珽是个极其复杂的人,复杂到不得不多写他几句。
          祖珽自身条件挺不错,出身将门之后,写的一手好文章,能文能武,为人也极其聪明。这还不算完,祖珽还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懂音乐、懂外语,还会看天象,看风水,医术也很精湛。这条件,按说绝对是个国家栋梁,朝廷的股肱之臣啊。
          这里是个转折,再往下写,就是三个字:可惜了。
          只可惜,祖珽是个双面人。
          祖珽是个典型的双重性格人。一方面他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一方面他又是个道德败环的斯文败类。如果说才华有多高,道德就有多败坏。那祖珽算是才华无双,盗窃、偷情、yin 乱、tan 污,陷害忠良,祖珽也是一样不落。
          其实双重性格并不都是精神病,双重性格想变成精神病,还得有强烈的刺激因素,大部分的双重性格一生都碰不到这个刺激因素,祖珽碰到了。
          一次,祖珽为了升官,找人诬告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和士开。和士开是皇帝高湛的男宠,高湛质问祖珽时,祖珽顶撞了皇帝高湛,而且丝毫不让,把高湛气的不行,不光被高湛毒打了一顿,还判了刑。在服刑期间,祖珽被熏瞎了眼睛。
          从烟熏下的那刻起,祖珽心理就彻底扭曲,开始有点变态,双重性格变成了神经病。


          135楼2018-03-31 07:59
          收起回复
            结怨
            祖珽病情的首先表现是:对权力的癫狂。
            祖珽是个瞎子,身体上的残疾,造成他心里上多少有点自卑,自卑的人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别人的认可甚至仰视,所以,祖珽做梦都想位极人臣。
            本来祖珽人就聪明,很会来事,情商极高,瞎了之后,祖珽更爱钻营权术,人滑的跟条泥鳅。和士开当政,祖珽就极力巴结和士开;陆令萱得势,祖珽就使劲逢迎陆令萱。祖珽支持陆令萱篡太后位,鞍前马后的,还拍马屁说陆令萱是女中豪杰,女蜗补天以来,都没人赶得上。陆令萱投桃报李,把祖珽称为国师。祖珽多重手段终于打动了女宰相陆令萱,在陆令萱的帮助下,祖珽进入北齐权力中枢。
            非常有才的人往往都看不上善于投机取巧的人,就像斛律光看祖珽这样的小人。
            斛律光很不喜欢祖珽,对于祖珽把持朝政的评价是:“目人用权,国必破矣。在斛律光眼里,祖珽一个瞎子,啥也不会,还专揽朝政,实在是误国误民!
            斛律光不喜欢,但是皇帝喜欢,所以斛律光也只能不喜欢着。这并不妨碍,斛律光看着祖珽都觉得有点恶心,提到祖珽都不愿说祖珽的名字,都以瞎子称呼。这类人,斛律光完全不会隐藏自己厌恶的情绪。祖珽在斛律光的朝堂门口骑马,斛律光完全不给面子的一顿臭骂,把祖珽吓得不轻。祖珽挺怕斛律光,惹不起,就不惹,祖珽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耀武扬威,恰巧又让路过的斛律光听见了,又被骂。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斛律光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个瞎子算是个什么东西!
            自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极强的的自尊心。
            让斛律光这么看不起,正好戳到了祖珽的痛楚,恨斛律光恨的牙根痒痒,发誓要把斛律光踩在脚下。
            其实斛律光并不是针对祖珽,斛律光反感所有误国误民的人。
            女宰相陆令萱一党把持朝政,陆令萱的儿子穆提婆想娶斛律光庶出的女儿。在陆令萱母子看来给了天大的面子了:整个北齐我们说了算,你斛律光虽然地位也高吧,我儿子低姿态的娶你庶出的女儿,够给面子了吧。
            没想到斛律光竟然拒绝了,陆令萱母子颜面扫地。后来,高纬想封块地给穆提婆,斛律光的坚决反对,到手的鸭子飞了,气的穆提婆想咬斛律光。
            至此,斛律光为国为民,彻底跟这帮小人结下了梁子。
            君子一旦跟小人结仇,往往君子斗不过小人。
            因为小人没底线。


            136楼2018-03-31 07:59
            收起回复
              会杀人的歌谣
              韦孝宽的阴招其实就是一首歌。
              一首儿歌。
              韦孝宽创作了一首儿歌,而且让人教会北齐国都邺城的小孩。朗朗上口的旋律让这首儿歌传唱速度很快,没几天,邺城四处飘荡着这首儿歌:
              “百升飞上长天,
              明月照临长安,
              高山不推自崩,
              槲木不推自举。”
              旋律怎么样,我不知道,没有曲子,但是单从歌词上看,我就知道韦孝宽是真阴。
              解释一下这首儿歌:
              “百升飞上长天”百升就是一斛,暗指姓斛的要上天;
              “明月照临长安”,如果你细心的话,上面介绍斛律光的时候说:斛律光,字明月。很明显,明月就是指斛律光。
              “高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推自举。”这句比较好理解,高山说的是北齐高氏,槲木指斛律光。
              这样一来意思很简单:斛律光要谋朝篡位,高氏要完蛋了。
              跟韦孝宽预料的一样,歌谣在邺城大街小巷传唱时,祖珽意识到----机会来了。
              祖珽不在乎韦孝宽是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是祖珽的信条。祖珽确实帮了韦孝宽,而且帮的比较给力。祖珽唯恐斛律光不死,又乘机加了两句上报:“盲眼老公背上下大斧,饶舌老母不得语。”祖珽是盲眼老公,陆令萱是饶舌老母。祖珽加这么两句,祖珽是上了双保险,免得自己一个人说不动皇帝杀斛律光,拉陆令萱下水,务求一击必杀!
              就这样,在祖珽一伙不断游说,终于忽悠的高纬彻底相信斛律光在阴谋造反,诱杀了斛律光,斛律光家满门抄斩......
              北齐第一名将就这么挂了,我相信他死时一定是睁着眼睛的,因为死不瞑目。恨就恨自己生在这么个朝代,遇到这么个皇帝吧。高纬搞了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大事。一直觊觎北齐的周武帝宇文邕,听到斛律光被杀的消息时,立马下令全国大赦,搞了个普天同庆。
              最让我郁闷的是,奸臣祖珽最后死在了工作岗位上得了个善终。历史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很无奈。好人枉死,坏人却得善终。
              也许还是那句话说了千百遍的话:历史太过残酷。


              137楼2018-03-31 08:00
              收起回复
                最后的名将
                斛律光的死标志着北齐对于北周军事优势的彻底消亡,北齐进入防守阶段。之所以北齐还能进行防守,而没有立刻崩盘,是因为北齐最后的名将---高长恭。
                提到高长恭,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是提到他的另一个称呼可能就如雷贯耳了。
                兰陵王。
                564年,洛阳被围,危在旦夕。高湛派出了北齐三杰的豪华救援团,其中年少勇猛的高长恭500骑兵冲入北周重围,跟洛阳守军会合后,大败数万周军于邙山。
                邙山大捷,兰陵王居功至伟,一战成名,高长恭于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邙山之战的兰陵王是整个周、齐时代最耀眼的个人表现!
                人都有英雄情结,现代影视作品,最多的就是英雄,各式各样的英雄主义,赢了是豪情万丈,输了也是沉雄悲壮。兰陵王就是北齐的英雄,军队里人人崇拜的英雄。英雄式的人物,从来不缺乏粉丝。为了这么个牛的人物,这么牛的事件,有人谱了《兰陵王入阵曲》四处传唱,听说还传到了日本。
                这一年,兰陵王23岁。
                高长恭是高澄之子,跟高纬同辈,也是高欢的孙子。(孙子跟孙子怎么差距这么大呢?)高长恭这么能打仗,大家可能会脑补高长恭是关羽一样的人物。对了一半,实力上,确实像武圣关羽,长相不像。高长恭长得帅,颜值高到没朋友,比独孤信还牛: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这还不算完,高长恭声音也好听,唱歌也是天王级的,你说气人不气人吧。
                帅要是一种罪,高长恭真是罄竹难书。
                不过帅也有帅的烦恼,高长恭长得实在太漂亮,花一样的男子,感觉上缺了点男人的阳刚之气,不够man,上战场老让人误认为娘娘腔,他又不能碰见个敌人先解释两句:我不是娘娘腔,我很男人。解释完了,还得把人家干掉,毫无意义,瞎耽误工夫。
                再碰上些重口味或者故意认错的浓眉大汉,喊几句‘我爱你’,想想都鸡皮疙瘩掉满地。所以高长恭无奈之下每次打仗都得带着凶神恶煞的面具,麻烦的很。
                这种烦恼,我也想来点.......
                高长恭成名于邙山之战,可是成也邙山,败也邙山。
                邙山之战后,高纬一次问高长恭:你这样冲入敌阵,出了意外可怎么办?(“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没想到,皇帝堂弟如此体贴自己、替自己担心,心头一暖,不假思索的就说:国事就是家事,为自己家的事,当时就没考虑那么多。
                高长恭的话没问题,也就是高兴地,说了句表忠心的话,况且这话也没错。
                北周自宇文泰死后,宇文护把持朝政,北周皇帝兄终弟及,轮着宇文泰的儿子当,与此同时的北齐倒是没有权臣,但是自己亲兄弟闹腾。高欢死后,高家这个政治暴发户家族在人性上就像撒了欢的野马。兄弟残杀,叔侄折磨,个顶个的疯狂,也一个比一个短命。北齐自高欢死后,也是兄终弟及,依次是高欢长子高澄,次子高洋、六子高演、九子高湛,到高湛这儿,变成了父死子继,高湛传给了儿子高纬。高长恭就是高纬大伯高澄的儿子,高纬的堂兄。
                本来高长恭回答的话没问题。高长恭是皇族,北齐是高家的,国事就是家事,冲锋陷阵理所应当。可高长恭的话到高纬耳朵里就变味了。
                高长恭觉得国事是家事,高纬不觉得。
                高纬觉得:国事是我的家事,不是你高长恭的家事。我高纬才是皇帝,谁和你是一家?我爸爸是皇帝,你爸爸也是皇帝,你说国事就是家事,咋地,你想把这皇位要回去?你要回去,我怎么办?
                再加上,北齐士兵没事就唱《兰陵王入阵曲》,高纬觉得风头真让高长恭出尽了。
                高长恭清楚这个皇帝堂弟是什么东西,知道自己“威声太重”而遭帝王猜忌。兰陵王这沙场大将军当得十分窝囊,输不起、也赢不得。输了,军法从事;赢了,皇帝收拾。不论结局如何最后的输家都是兰陵王,这是一场永远赢不了的牌局,兰陵王干脆再不参加了。
                自此,兰陵王开始tan 污纳贿,自毁形象,没病盼得病,有病也不治。就这样都不行,573年5月,高长恭还是被高纬毒杀了。
                死前,高长恭把tan 污来的金券焚烧一空,好像要向后人澄清点什么。
                这一年,兰陵王32岁。
                兰陵王,真的让我惋惜了很久,最后,只是长长的一声叹息。
                兰陵王被杀,北齐三杰的如来神掌没了,北齐的铜墙铁壁塌了,北齐对于北周的最后残存的一点优势,彻底丧失,宇文邕灭北齐的信心开始暴涨。
                看到这里,用四个单词形容高纬很合适:no zuo no die。


                138楼2018-03-31 08:01
                回复(3)
                  战略问题
                  576年8月21日,北齐后主高纬带着他的宠妃冯小怜去晋阳打猎。
                  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个冯小怜漂亮的,在仇人眼里都是西施。
                  冯小怜人长得非常漂亮,又能歌善舞,高纬爱得都不行了,跟这个冯淑妃如胶似漆,‘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死都要死在一起。据说‘玉体横陈’这样在‘艳丽’小说经常出现的词汇,就出自冯小怜,但那是野史的记载,说多了都是马赛克。你要是打算带着‘批判的眼光’看一看,就自己找吧。
                  高纬跟冯小怜在晋阳玩得正高兴时,北周武帝宇文邕下定决心要再伐北齐。
                  576年10月,北周大将们吸取去年的经验教训,都不赞成大举伐齐。宇文邕在朝堂上发了火:(伐齐)朕意已决,再敢阻拦的,杀无赦!
                  576年10月4日,虽说没了北齐三杰,宇文邕依然不敢轻敌,再次御驾亲征,重兵伐齐,把北周会打仗的都带上了:越王宇文盛、杞国公宇文亮、随国公杨坚为右三军总管,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恭、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总管,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
                  这次杨坚算是露脸了,进了主力部队,以右三军总管的身份带军伐齐,从这方面也能看出宇文邕对杨坚的重视。除了在军事将领上的做出了调整,宇文邕在这次北周在进军路线上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北周在西面,都城在现在的陕西西安,北齐在东面,都城邺城,现在河北临漳县一带。从地理位置上看,北周攻打北齐有三条路线可以走:南线、中线、北线。
                  先说南线。
                  南线的具体军事部署就是先向东南进攻洛阳,进而拿下整个河南,再从河南进军河北,攻打邺城。从宇文泰开始,北周打北齐基本上都是走南线,先打洛阳。之所以,走顺腿似的都选择南线,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政治需要。南线中心思想就是先打下洛阳。洛阳是历史名城、历朝故都,自古以来政治、军事战略地位都极其重要,占了洛阳就有了王气,能成大业。所以,每次朝代更迭都是先把洛阳打的稀巴烂,史学大腕司马光写完《资治通鉴》曾感叹道:若论古今兴衰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北周、北齐的几次大战也都在洛阳附近。
                  二、军事需要。南线大部分处于河南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可以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
                  综合来说,南线是一种稳扎稳打的军事战略,但是南线其实也有很大的缺点,中原地势平坦,确实会土地肥沃,但也易攻难守,好打,但是也守不住,一旦齐军大举救援洛阳,洛阳又守不住。所以从东西魏开始,东西大战一直是在洛阳周边搞拉锯战,无聊的很。
                  中线是直捣黄龙。
                  从陕北直接向东进攻河北,直指北齐都城邺城。这个方案有大臣提议过,但是从来没采纳过。从宇文泰开始没人试过,因为这实在是连我都能看出输赢的昏招。这个路线,山多林密,易守难攻,北齐防守也最为密集,北齐实力跟北周相当,北齐还略强,自己长途奔袭跟以逸待劳的敌军决战,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结果,要用这种战法纯粹就是脑袋让门挤了。直接攻击敌国都城,这种军事路线一般在占据很强的军事优势时使用,比如后来的隋对陈。
                  北线应该叫战略大迂回。
                  通俗点说,就是兜大圈子。具体说就是进了齐境,先不往东打邺城,而是先往北打、先打平阳、再下太原,拿下山西后,再往东打河北,进而南下攻打邺城。北线最大的毛病就是行军路线过长,后勤补给线也长,路况也不好,非常不利于迅速决战。
                  《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既然这么多次,战而不决,南线行不通,中线打不过,宇文邕决定换条路试试。
                  走北线。 


                  139楼2018-03-31 08:02
                  收起回复
                    开打
                    北周大军进入北齐晋州之后,宇文邕把大部队驻扎在汾曲,然后分兵把守住通往平阳的各个隘口,阻击援兵。北周大军把小小的平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合围完成后,宇文邕下令不分主攻方向,所有参战部队全力进攻平阳城,宇文邕亲自在城下督战,务求打好第一仗。北周大军压城,北齐平阳守军顽强抵抗,但是这样一座小城,终究没守几天就因为北城守卫叛变,平阳失陷。
                    北周初战告捷。
                    宇文邕一身戎装督战围攻平阳时,高纬也是一身戎装,不过高纬不打仗,打猎!
                    高纬跟冯小怜在晋阳正玩在兴头上,送加急战报的士兵,从早上到中午来了三趟,通信兵腿都跑细了,高纬也不知道,因为北齐宰相高阿那肱不让见。宰相的指示是:皇上玩得正高兴呢,边境地区年年打仗,有点小军事行动很正常,瞎报什么,扫了皇上的雅兴,叫驿兵赶紧滚蛋。


                    140楼2018-03-31 08:03
                    收起回复
                      傍晚时分,通信兵又来了,高阿那肱有点生气,怎么又来了?正要开骂。
                      通信兵先开口了:平阳丢了。
                      几个字让高阿那肱准备骂人的话生生憋了回去。平阳是晋阳的南大门,一旦平阳陷落,那么晋阳就岌岌可危。高阿那肱再蠢,也知道平阳的重要性,说不定北周军队正在朝这儿来的路上。
                      高阿那肱一路小跑把这个噩耗报给高纬。
                      高纬一听,也是吃了一惊,立即下令停止围猎,回城备战。皇帝下令了,所有人都开始忙活,收拾东西,唯独一个人没动---冯小怜。
                      冯小怜正玩在兴头上,不想回去,跟高纬撒娇道:皇上,再猎一圈嘛。
                      100个皇帝碰见这种情况,101个都会拒绝冯小怜,高纬却是第102个。江山和美人,在高纬心里压根就不是个困难的选择,对于高纬来讲,江山哪抵得上这一低头的娇羞。这一声皇上,叫得高纬的心都化了。
                      高纬果断决定:再猎一圈。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用诗替我们脑补了这一画面: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不过准确的说诗里的‘晋阳’应该改为平阳,估计李商隐故意夸张写成晋阳,毕竟太原城的军事地位更高,夸张的手法为了显示:
                      冯小怜不光耽误事儿,而且耽误大了!
                      直到陪冯小怜玩尽兴了之后,高纬才回到晋阳,点兵十万,御驾亲征,挥师平阳。男人终究是雄性动物,最爱在女人面前逞强,平时懦弱的男人在女人面前也会迸发出极强的战斗力。高纬性格懦弱,心理自卑的有些变态,在冯小怜面前他希望自己man一点,展现一下自己的男人的阳刚之气,也显示一下自己的威严和能力。为此,高纬出征带上了冯小怜。
                      皇帝御驾亲征通常很能鼓舞军队士气,很多皇帝都御驾亲征过,但是亲征不见得都是好的,至少高纬就不行。高纬本身就不是那块料,又带上冯小怜,要是光带上冯小怜一个人也没什么。关键高纬这一带,还得带上梳头的、烧火做饭的、铺床的、洗菜、砍柴的,刷碗的、洗衣服的,倒酒的,仪仗队的等等,都得带齐了,这阵势不像是打仗,倒像是去看戏。
                      战争这么严肃的事情,总有人当儿戏。


                      141楼2018-03-31 08:03
                      收起回复
                        不知道是系统的问题,还是贴文的问题,下一章节一直在审核中......


                        142楼2018-03-31 08:04
                        回复


                          143楼2018-03-31 09:22
                          回复
                            贴吧我用的不熟,有高手解答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144楼2018-03-31 09: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