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06,147贴子:12,521,563

回复:【原创】为什么不建议历史爱好者读《万历十五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李贽的问题,潘淑明、许苏民两位学者曾撰写《<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一文,可以详阅。
这里仅摘录论文最后的结论:
“黄仁宇先生专攻晚明史,自当全面研读李贽的著作和相关的史料,为什么竟会产生以上误读的情形、置大量不利于他的立论和史料于不顾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与海内外很多学者一样,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先入之见,即:像中国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经济、新思想的萌芽,只能在外力作用下“被现代化”。这种偏见支配了他对史料的取舍。以黄仁宇先生的失误为鉴戒,坚持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原则,方能如实恢复李贽思想的本来面目。”
……
王小波曾经吐槽过《万历十五年》有点在传统文化里鸡蛋里挑骨头的感觉,这点确实看的很准,黄仁宇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把中国传统里的缺点,只要被他发现一个,就无限的夸张化,不断的上纲上线最后与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联系起来。
我还能说什么呢?
最后,有人批评,说《万》只不过是科普著作而已,人家黄仁宇教授的真正学术成果是《财政》与《漕运》,你抓住人家一个小册子抨击有什么意思?
我就不说他的“真正学术成果”也被人质疑的事儿了。
就谈谈这类人的一个思路。
科普著作=不严谨?
事实上,恰恰因为是科普著作,才应该更加的严谨,因为他面对的是没有分辨能力的大众,而且影响力很大,一旦宣扬了错误的价值观,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
至于学术著作……你敢不严谨?你不严谨分分钟有人来批判你!而且学术圈内那么多大神,没有公众这么好骗,你有错,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你还要什么自行车?
最后,以陈梧桐教授的评语做结尾:
“(万历十五年)作为学术著作尚不够格,作为大众读物传播的是错误的明史知识,实在不值得肯定和热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18-05-16 17:09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18-05-16 17: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