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06贴子:411,447
  • 15回复贴,共1

《论宝钗》:解析宝钗的“群芳之冠”地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宝钗》:解析宝钗的“群芳之冠”地位!
本文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金玉姻缘赞》:

甲戌本第5回眉批: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9-03-18 08:48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18 18:0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9-03-18 22:58
      回复
        曹雪芹在甲戌本第8回标题诗——《金玉姻缘赞》中说的很清楚:“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宝钗、宝玉婚后乃是夫妻恩爱,颇有如“古鼎新烹凤髓香”一般醇香浓厚的爱情风韵!作者的本意正要那些枉自诽谤金玉婚姻如何如何“不幸”的拥林派闭嘴莫言!居然还有 @贴吧用户_5A712a1 这种城乡结合部民工水准的文盲黛鼠断章取义地拿所谓“金无彩”、“玉不光”出来胡喷?笑死了!“金无彩”、“玉不光”明明是作者假借一个立场与之对立的腐儒的口吻嘲笑贾府崩溃以后宝玉夫妇共度贫寒,跟第3回假借后人口吻嘲笑宝玉“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一样,属于故意的正话反说。这愚不可及的拥林派连作者假拟的这种后人口吻与他本人的立场正好相反也看不出来么?更要命的,即便是《嘲通灵顽石》这首诗起句也是“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点明了《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是女娲(宝钗)引导顽石(贾宝玉)悟道出家,将其度化回大荒山。将宝钗的“金”,写到专门吟咏女娲炼石的诗中,并与顽石所化之通灵玉相对。作者的本意除了强调宝钗正是女娲后身以外,还能有什么别的意思?顽石(贾宝玉)前世本是女娲(宝钗)所炼,今生受宝钗的引导而出家为僧。前世女娲弃置顽石,使其日夜悲号,今生宝钗甘愿为宝玉作出牺牲奉献,并以此为莫大的幸福,“虽离别亦能自安”、“睡足酴醿梦也香”。这才是曹雪芹推崇金玉良姻的根由!几个流氓一般的垃圾拥林派蠢鼠以为随便干嚎几声,就能将曹雪芹的告诫给抹杀掉?当然了,曹雪芹也早就预知了拥林派中会有这等卑劣下作之徒,作者也根本没打算给它们留脸。一句“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就把拥林派一切断章取义、歪曲事实的诽谤鬼扯都彻底秒杀、否定了!


        IP属地:四川7楼2019-03-19 20:50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9-03-19 20:58
          回复
            up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3-20 08:36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3-20 08:3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3-20 18:1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9-03-21 18:0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9-03-22 08:58
                    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9-03-22 18:08
                      收起回复
                        《论宝钗》对于宝钗高居全书“群芳之冠”位置的解析:
                        由此,我们便可以回到本章的标题之上来统观全篇了。正如我们在本书前面各章里所反复指出的那样,早在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第8回中,作者即以一首标题诗的形式,对着读者发出了如下的告诫: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此处的“凤髓香”三字恰好点出了书中钗、玉二人的“金玉良姻”跟太虚幻境之间的联系。因为所谓“凤髓香”正好就是“麟髓之醅,凤乳之麯”的简称。在太虚幻境中,如此一种“清香甘冽,异乎寻常”的仙酒,就叫做“万艳同杯(悲)”。与此同时,在太虚幻境中,还焚烧有一种以“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的奇香,叫做“群芳髓”。此处,脂砚斋亦点明说:
                        群芳髓可对冷香丸。(甲戌本第5回眉批)
                        根据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以上正文和脂批,不管是“古鼎新烹凤髓香”与“万艳同杯(悲)”的相关,还是“冷香丸”与“群芳髓”的相对,曹、脂诸人的做法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将跟宝钗及其“金玉良姻”相关的象征物单独拿出来,同那些预示大观园群芳悲剧命运的意象作比较、作对照。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又为什么偏偏要将“群芳”、“万艳”一类的意象一再跟宝钗其人对应且又对立起来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书中的答案也是明摆在那里的:因为在金陵十二钗中,以至于《红楼梦》全书中,宝钗是唯一成功地接受了癞僧、跛道之点化的女性人物。也只有她才能够以“虽离别亦自安”、“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比可冷”的安然与洒脱,坦然地直面惨淡的人生,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世间一切艰难困苦,将“群芳”们、“万艳”们手中的苦酒,转化为醇香浓烈的“琼浆”!而事实上,也惟其如此,“金娃”(薛宝钗)与“玉郎”(贾宝玉)的相配才能克服来自狭儒人格和世俗观念方面的重重障碍,从而体现出一种“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独特的爱情“风韵”!!!
                        (以上文字节录自郑无极《论宝钗》第十八章之第四小节)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6楼2019-03-24 18: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