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夜堂吧 关注:4,940贴子:124,306
  • 2回复贴,共1

至德至善,是修道人应效法天地的人生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敬天法祖,安分知命,积德行善;从善惜福,感恩知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得到天尊及神仙的庇护。
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以道家、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使敬天、敬神、修德、爱民等道德观念深植人心。
先人认为,天地在造就万物的同时,也把生生不已的德性赋予了万物,这种生生不已的内在力量,使万物生机盎然,竞相成长。
“道”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出宇宙中万事万物都要遵从宇宙的特性及其生生不息的运行规律;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兴焉,万物育焉”、“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孟子讲知天、敬天:“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4-04 17:15回复
    02
    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大道永恒不变,人们的行为应该效法天道,要“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才能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天下才能清平、祥和,也才能够长久。
    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就要通过修身养德来实现,因而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修身传统。君子每天都要修身、反省自己所为是否符合天理。如果不修德,就会放纵个人的欲望,就会因迷失自己而堕落。
    “四书”之一的儒家经典《大学》中记载:圣人商汤有一个洗沐用的盘子,上面刻着这样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人的身体,每天都会染上灰尘,所以每天都要洗。
    与此类似,人的精神,也必须每天都濯洗一番,体现出君子的自省精神和严于律己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传统的仁德观念和日新之道。
    曾子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是知天、敬天,达到崇高境界、具有博大仁爱胸怀的必由之路。人应效法天的这个榜样,学习天地的品德,天之真实不欺,至公至正,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4-04 17:15
    回复
      03
      人应思真思诚而与天道相通,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真诚坦荡,明辨是非,有浩然正气,才能同义与道相融合,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上天有好生之德,天心是最慈悲、仁爱的,《诗经 · 旱麓》中描写万物生机勃勃的样子说:“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天地永远不停的运动,覆载一切,给予万物,使万物共同生长,自身却不接受任何事物。
      至德至善,是修道人应效法天地的人生之道。
      要学习天地仁德、包容的慈悲心怀,坚定为善的意志,正如《易》中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者爱人,珍爱生命,爱护他人,万物都能欣欣向荣。
      君子以天下苍生为己任,以正派的品格、道德人格感化他人,偕同别人一道行善,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4-04 17: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