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272,915贴子:16,452,084

唯物论是哲学领域典型的芝诺悖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唯物主义是典型的基本概念不清造成的。
首先是存在的概念不清。
其次是意识的概念不清。
然后是逻辑的概念不清。
然而,好的哲学,必然是清晰的概念 + 清晰的逻辑 ==(形成或成为) 完整的闭环系统。
唯物论,不是好的哲学,是悖论,是典型的芝诺悖论!


1楼2019-05-03 09:31回复
    那你信什么?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5-03 09:34
    回复


      3楼2019-05-03 09:36
      收起回复
        从哲学的角度讲:
        唯物论,只知道有,不知道无。
        从数学的角度讲:
        唯物论,只承认有限,不认知无限。
        从科学的角度讲:
        唯物论,只认知物质,不认知能量。


        4楼2019-05-03 09:39
        收起回复
          符合概念清晰的是现代的分析哲学。可分析哲学是反唯心主义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9-05-03 09:40
          收起回复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黑格尔虚无地谈论了无,谈论无限,谈论能与能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谈论的是机械,是静止,是片面。
            辩证唯物主义,谈论辩证法,把辩证法孤立静止片面地讨论成了各矛盾论,然而辩证法是个完整的有机的运动过程。


            6楼2019-05-03 09:43
            回复
              形而上学者的努力一向集中在这一荒谬的目标上,要用知识来表达纯粹性质的内容(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要说那不可说的东西。性质是不能说的,只能显示在体验中,而认识是与体验毫无关系的。因此形而上学的没落并不是因为解决它的问题是人的理性所不能胜任的事(像康德所想的那样),而是根本就没有这种问题。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9-05-03 09:48
              收起回复
                人类的智慧来源于形而上,否定形而上充其量是自以为讨巧的小聪明罢了,连智慧的境界都达不到,如何超越智慧教导别人呢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5-03 11:48
                回复
                  哲学是心意识的产物,离心意识没有哲学。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5-03 12:05
                  回复
                    你认识无限?


                    IP属地:广东10楼2019-05-03 15:39
                    收起回复
                      芝诺悖论是缺乏对极限这一概念的明确认识,但唯物论并没有否定极限的概念。相反地,唯物论的中心内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跟极限并不矛盾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9-05-03 15:54
                      收起回复
                        楼上那个理性独断论,只认理性推导出的真实永恒的“形”,也就止步于此,没有对在“型”之上更高的奥秘有探索欲望。这种人非常呆板僵化。人对世界的认知有限,对于未知必然产生“形之上”的概念,而这个假设的目标虽然没有接触本质,但已经是人产生探索思考追究的欲望,进而把这个“形而上”认识为本质的“形”。而理性独断论患者,他无意于对形之上的追究和探索,他还要掐断人们对“形而上”追究的欲望。这种人思想僵化,把自己当成无所不知的神,还要阻止他人设目标通过探索思考从无知变有知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5-03 17:32
                        收起回复
                          维特根斯坦所说的不可言说之物保持沉默是什么意思?就是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
                          看看上面那位,一上来就造物主姿势否定了不可言说。
                          “经验外”是“逻辑达不到的”,因此是“不可说的”。维特根斯坦赞同实证主义哲学关于“自我”及“客观世界”与“上帝”是“不可说的”。
                          而这个经验外,未知的,就是形而上,就是人们要探究的目标,虽然人们不知道其本质,但动了探究的心思。你一上来就造物主姿态否定这个不可言说。这不是反智吗。
                          否定就代表你知道了未知,不可言说之物是什么
                          维特根斯坦还说,我不奇怪这个世界怎样存在,我奇怪这个世界竟然存在
                          这个竟然存在就是形而上
                          而上面这位评价世界肯定这样说,别吵吵世界为什么存在,有什么好吵的。早晚有权威会推导的,你们思考这个形而上就是胡搞,形而上是错误的
                          这就是大智者理性独断论眼中的形而上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5-03 19:22
                          收起回复
                            “这同把命名看作偶像崇拜式的活动有关系。命名似乎是一个词和一个对象的奇特联系。——哲学家为了揭示名称和所称的东西之间的独一无二的那个关系,盯着面前的一个对象,一遍一遍重复一个名称甚至重复‘这个’一词,于是乎这种奇特的联系当真发生了。因为只有在语言休假的时候,哲学问题才会产生。这时候我们当然可以把命名想象为任意一种令人惊异的心灵行为,仿佛在给对象施行命名洗礼。我们甚至可以向这个对象说‘这个’一词,就像在用‘这个’和它打招呼——这是这个词的一种奇特的用法,大概只有在从事哲学的时候才会出现。”(13)哲学家们在进行形而上学的沉思时,总是倾向于把词与物之间的对应关系神秘化。他们固执地认为,若对一个句子进行彻底的逻辑分析,最终总可以达到只标示简单物的简单名称,尽管这些简单名称并不是我们日常所用的专有名词。


                            IP属地:江西14楼2019-05-03 19:47
                            收起回复
                              维特根斯坦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语言的运用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就是经验世界的界限。语言与经验世界具有共同的逻辑空间,这就表明了,语言是与经验世界相对应的语言,它是用来描述经验世界的,而一旦超出了这个经验世界的范围,则没有语言可以与之相对,即不可能用语言来加以描述。如果我们一定要将语言运用到经验世界之外,去陈述诸如“世界整体”这样的非经验的对象时,我们的语言(包括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就会陷入逻辑混乱之中。有鉴于此,维特根斯坦就提出了为语言划界的问题,并声明他写作《逻辑哲学论》的根本意图正是“想要为思想划定一个界限,或者毋宁说,不是为思想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一个界限”。[3] 所谓“为思想的表达划界”,就是要在能够由命题(语言)表达的东西和不能由命题表达而只能显现的东西之间划一条界限:在界限的这边就是实在的经验世界,它是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对象;在界限的另一边则是非实在或非经验的领域,它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而“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7)。


                              IP属地:江西15楼2019-05-03 20: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