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人吧 关注:62,608贴子:11,691,775

回复:耶路撒那个冷三千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圣墓教堂内有着几个与耶稣有关的圣地,还有诸多的后世修建的小堂等等,很难一下都能看懂。现在整个圣墓教堂分别由东西方的几个不同教派共同管理着,拿钥匙的还是个阿拉伯人。这是耶稣钉十字架的”各各他“。
这是耶稣下葬以及升天的圣墓。
当时从橄榄山上远望圣墓教堂,金色的圆顶显得格外的辉煌和壮丽,后来穆斯林修建的岩石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故意在规模上超过圣墓教堂,抑制了圣墓教堂的辉煌。海伦娜还寻访了许多圣经中有关耶稣的圣地,在耶稣诞生的伯利恒,她”找到了“耶稣降生的洞穴,并修建了这座圣诞教堂。
到了公元333年,海伦娜已经去世3年了,耶路撒冷(虽然还叫埃利亚)开始变成了一座热闹的基督教城市了,圣墓教堂正在大兴土木(5年后才落成)。君士坦丁和海伦娜时期,只是对基督教解禁,耶路撒冷的地位虽然提升,但犹太人的处境并未有多大改变,君士坦丁甚至下令,如果犹太人敢阻止他人信基督教,则要被火烧死。即使这样,还是有少数犹太人在偷偷地祭祀和祈祷。犹太人依旧被禁止进入耶路撒冷,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允许上圣殿山。相比圣墓教堂等的新建,犹太人的圣殿依旧被冷落中,”哈德良的雕塑依然屹立在圣殿山的废墟中“。
公元337年5月22日,君士坦丁大帝病死在东征波斯的途中,临死前才受洗算是成为基督徒(比较戏剧性的是给他洗礼的是个阿里乌斯派的教士)。
海伦娜后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也称圣海伦娜,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内有她手持十字架的塑像。


IP属地:北京128楼2019-05-20 16:12
回复
    到630年了,也该安 拉登场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19-05-20 16:15
    回复
      书中讲到公元610年的一件事,大天使加百利(犹太教和基督教中也是大天使长)突然造访穆罕默德,并告诉他是真主拣选的人做为先知和信使。
      《古兰经》是真主传达给穆罕默德的。起初的古兰经都是经口头传播的,这也与当时阿拉伯民族文字不发达但口述史诗很厉害有关,这有点像最早的《荷马史诗》。
      经过“天启”后的穆罕默德,开始传教,但最初的信徒只是他的妻子和少数亲近的朋友。
      书中还提到穆罕默德唯一的一次神迹,即“夜行登霄”。
      穆罕默德被天使加百利从克尔白瞬间带到一个无名的“最遥远的至圣之所”,穆罕默德骑着神马“布拉克”一下就飞上了天堂,在天上,穆罕默德见到了亚伯兰罕、摩西、耶稣等人。
      伊斯兰教认为穆罕默德是继摩西、耶稣等先知之后的最后一位先知。
      虽然耶路撒冷和圣殿都没被提及,但MSL们相信这个“最遥远的至圣之所”就是圣殿山。
      由于伊斯兰教不搞偶像崇拜,所以你很难看到有关穆罕默德的画像或塑像,下图是在网上看到的神马,布拉克
      后来在布拉克登霄的岩石上(据说还留有马蹄印)修建了岩石圆顶清真寺。
      而耶路撒冷则成为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第三个伊斯兰教圣地。


      IP属地:北京130楼2019-05-20 17:33
      回复
        看了一章,觉得伊斯兰这部分写的相对简单了一些,以前看过一些关于阿拉伯的历史,但几本都是科普级别的书籍,上次买了希提的那本还没来的及看,昨天把这本书找出来,终于给我一个看的理由了,所以打算先转到希提的那本《阿拉伯通史》,然后再回来接着看一耶路撒冷,觉得看书和点电视剧一样,乐在其中!
        觉得现在不需要为了什么看书真好,可以凭兴来,可以任性的耍,想看哪看哪。


        IP属地:北京131楼2019-05-21 09:50
        回复
          这本书是第十版,这个修订前言写的真好。



          IP属地:北京132楼2019-05-21 09:52
          回复
            对欧洲的人口迁徙现在的说法大概都比较一致,但对阿拉伯半岛上的以前人口迁徙一直各种说法,以为历史资料很少,所以就有各种说法,觉得作者希提的说法挺有道理。


            IP属地:北京133楼2019-05-21 12:41
            回复
              从来没有一本书能把闪族说的这么清楚。


              IP属地:北京134楼2019-05-21 13:15
              回复
                这个地方的地形。



                IP属地:北京135楼2019-05-21 13:59
                回复
                  伊斯兰教以前阿拉比亚人的一些战争的起因太逗了。


                  IP属地:北京136楼2019-05-23 12:05
                  回复
                    概括地说起来,阿拉比亚的历史,可以分成三个主要部分:
                    (1)赛伯伊—希木叶尔时代,至公元第六世纪初告终;
                    --- 这时候分南阿拉比亚和北阿拉比亚,阿拉比亚的中心应该是也门地带,这个地方通过曼德海峡和埃塞俄比亚,埃及,拜占庭都有来往。北面的就是那面迁移过去的,主要分布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一直到现在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边上的希拉。
                    (2)蒙昧时代(查希里叶时代),自人祖阿丹(亚当)诞生,至穆罕默德奉命为先知,这是广义的说法,但本书所用的是狭义的说法,即指伊斯兰教兴起之前的一百年而言;
                    (3)伊斯兰时代,自伊斯兰教兴起,以至于现在。


                    IP属地:北京137楼2019-05-23 12:13
                    回复
                      “阿拉比亚人”这个名词,就广义来说,是包括阿拉伯半岛上所有的居民的。
                      这个名词,就狭义来说,只限于北方的阿拉比亚人,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他们没有参加过国际事务。阿拉伯语这个名词也有广狭两义,广义的阿拉伯语,兼指希木叶尔—赛伯伊语和希贾兹的方言,但自希贾兹的方言变成伊斯兰教经典的语言,并取代了也门方言以后,它就变成优美的标准的阿拉伯语了。
                      因此,以后我们提及阿拉比亚人和阿拉伯语,我们心目中就只有北方的阿拉比亚人和《古兰经》的语言了。


                      IP属地:北京138楼2019-05-23 12:15
                      回复
                        在阿拉比亚***子里,各部族通常为争夺牲畜、牧场和源泉而发生敌对行为。这些战争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强悍的部族任意袭击和劫掠,让相争的部族中的斗士表现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让双方部族的代言人和诗人用毒辣的文辞互相辱骂。
                        贝杜因人虽然随时准备作战,但他们不一定是热望敌人杀死自己的。他们的敌人,并不象他们所吹嘘的那样残忍,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才相信他们所叙述的是真情实况。沙漠里缺乏生活资料,居民常在半饥荒的情况中过生活,好战的心理,是一种常在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人口不致于过剩,大概是由于这些战争的缘故。两族间因世仇而引起的械斗,已成为贝杜因生活中最强固的一种半宗教半社会的制度了。


                        IP属地:北京139楼2019-05-23 12:16
                        回复
                          宗教这个事,只管死之前的,不管死之后的,死之前没受罪就是上天堂了,是那个呲牙咧嘴死的估计都是下地狱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19-05-23 13:18
                          收起回复
                            以前从来没有从阿拉伯的角度去了解过穆罕默德以前的阿拉伯世界,对那时候的阿拉伯的了解,都是通过希腊,犹太,罗马,波斯的历史侧面的有些了解,这些绝大部分只是北阿拉比亚,很少有涉及南阿拉比亚,这次算是从阿拉伯的角度把这段从头捋了一下。


                            IP属地:北京141楼2019-05-23 14:37
                            回复
                              第一次这么详细的了解古兰经和伊斯兰教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9-05-24 11: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