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吧 关注:465贴子:137,694

《唯识与中观》之一百八十三 南懷瑾先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6-01 12:17回复
    又五识身。不能思虑。唯外门转。起藉多缘。故断时多。现行时少。第六意识。自能思虑。内外门转。不藉多缘。唯除五位。常能现起。故断时少。现起时多。由斯不说此随缘现。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6-14 11:24
    回复
      五位者何。生无想等。无想天者。谓修彼定。厌粗想力。生彼天中。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故六转识。于彼皆断。有义彼天常无六识。圣教说彼无转识故。说彼唯有有色支故。又说彼为无心地故。有义彼天将命终位。要起转识。然后命终。彼心起下润生爱故。瑜伽论说。后想生已。是诸有情从彼没故。然说彼无转识等者。依长时说。非谓全无。有义生时亦有转识。彼中有必起润生烦恼故。如余本有初。必有转识故。瑜伽论说。若生于彼。唯入不起。其想若生。从彼没故。彼本有初。若无转识。如何名入。先有后无。乃名入故。决择分言。所有生得心心所灭。名无想故。此言意显彼本有初。有异熟生转识暂起。宿因缘力。后不复生。由斯引起异熟无记分位差别。说名无想。如善引生。二定名善。不尔。转识一切不行。如何可言。唯生得灭。故彼初位。转识暂起。彼天唯在第四静虑。下想粗动。难可断故。上无无想异熟处故。即能引发无想定思。能感彼天异熟果故。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6-14 11:25
      回复
        今天《成唯识论》卷七第269页,还是讲第六意识我们这个思想境界,有“五位”---五个情形之下,五种境界意识不起现行,意识不起现行的作用(就是现在的活动的状态),唯识专有的名词叫作“现行”。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6-15 11:06
        回复
          “心外求法”,在自心以外,认为另有果位,有法可得,有道可证,所以称为外道,这个道理要先了解。那么“无想天”、“无想定”尽管是这样,外道定境,可是一般人还做不到哦!我们真能够做到“无想”,那很难。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6-15 15:48
          回复
            我们现在的佛教,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教主,他在十九岁出家以后,第一步的方法,就学无想定,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才华、功德,用了三年,才修到无想定的境界。然后,我们看佛经的传记,“知非即舍”四个字,他认为这个不是究竟道,他抛弃了,不修了。已经修到无想定。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15 15:49
            回复
              普通人,我们现在尽管认识错误的,譬如讲修静坐,打坐,想修到没有思想,你做不到。“无想定”虽然是外道,就有如此之难。“无想定”得到了,“无想定”是一种境界哦。“想”,思想境界,意念停止了,那么他将来的,尽形寿(这一生)修到了无想定,那么这个色身转化死后生无想天,那早就超过了欲界,在色界的上层,那个果位,叫做生“无想天”。五个情况之下,“无想定”、“无想天”、“灭尽定”、“睡眠位”,还有个“闷绝位”。首先,现在解释“无想天”的生到无想天。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6-15 15:57
              回复
                “谓修彼定。厌粗想力。生彼天中。违不恒行心及心所。想灭为首。名无想天。”所谓无想天,就是说平常在修这个无想定境界的人,“厌粗想力”,讨厌自己的思想停不掉,同我们一样,大家最困难的,是这个思想静不下来。那么思想静不下来,佛学是参究这佛法,这个妄念,妄想,这个来根,从何来,从何去?有各种的修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6-15 15:58
                回复
                  修无想定的人呢,最讨厌这个想,想把这个“想”灭掉。像火柴一样,想要把这个火焰吹熄。当然,有没有修无想定的方法?也有很多种,不过它的重点是如何达到无想,思想停止。所以,“厌”,讨厌自己这个粗重(“粗”是粗,“重”是妄想),这股力量想把它停止了。他说平常修无想定的人,那么,死后所得的果报“生彼天中”,才生在无想天里。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6-15 15:59
                  回复
                    下面解释,所谓生在无想天,“违不恒行心及心所”,可是同我们,同一般的凡夫现况亦不同,“违”就是违背、相反的,相反什么呢?“不恒行”,“恒”,就是我们这个心里思想经常在转动,思想经常在动,修无想定生无想天的人,这个思想永远不动了,停止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6-15 16:00
                    回复
                      所以,“违不恒行”,相反的。“心及心所”,上面这个“心”,是能思想,心的“能”;下面“心所”,思想所生起的各种心理状态,思想的形态不同。那么,我们现在的话,就是意识思想形态有各种不同。例如,拿贪欲来讲,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吃饭,有人喜欢喝茶,这是“心所”形态不同,那个“心”的相,是想的作用。可是生到无想天呢,心所起的作用,及其心所,思想的形态,一切停止了,等于钟一样停摆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6-15 16:01
                      回复
                        “想灭为首”,所以这种定,修定的境界,修定有很多种,所以大乘的道理有“百千三昧”,很多很多,有一百个一千个不同。那么,“无想定”也是定的一种,我们不要轻视,看不起它,常常我们学佛人骂人家外道,外道也好,内道也好,你说是外道,你还做不到呢。真正学佛都会,外道法、魔道法他都会,会而不行,不做它,知道是外道,不要它,这个魔道,会而不为。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6-15 18:14
                        回复
                          你普通说没有,等于一个穷小子说我看不起钱,永远钱不会到你那里。不要你看不起,你看不起好了,你会穷一辈子。你讲我看不起钱,你没有钱。说我天天“日进万金”,一天有一万的美金赚进来,看不起钱,布施供养了,供奉给社会了,那可以吹这个牛,同样道理,我们看不起外道啊什么的,你做得到吗?做不到啊。像佛就不同,外道一切法他都能,能而不为,这是佛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6-15 20:19
                          收起回复
                            所以,我们回过来讲到这个“无想定”---想念,思想停了---停摆,他这个境界叫“无想定”,他所得的果报生在“无想天”,这分两类,为什么分两个步骤呢?你说得了定就会升天吗?不可能!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6-15 20:21
                            回复
                              所以,我经常跟你们引用苏曼殊这两句诗,“升天成佛我何能?”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这个境界里头,升天也好,成佛也好,你不要说我得道了,升天、成佛他两样都做不到。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6-15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