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3,006贴子:411,448
  • 10回复贴,共1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配图为何选王玉梅版宝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配图为何选王玉梅版宝钗?
除了张莉版宝钗之外,王玉梅版宝钗也是让人惊艳的,更重要的是后者剧本好太多了。王玉梅容貌美丽,扮相年轻。张莉背后是周雷、王扶林这些人,王玉梅背后是谭愫,高下立判。从配图的角度说,张莉、傅艺伟、王玉梅、赵海英、沈昳丽,这些饰演过宝钗的演员都可以给《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配图。但沈昳丽扮相略差,傅艺伟虽然漂亮但脸型不合,赵海英的图片很少,张莉的剧照被用得太滥,且87版中宝钗婚后的镜头很少。所以算来算去,王玉梅版宝钗是最合适的。因为王玉梅本来演的就是婚后的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0-04-02 22:08回复
    邹琳琳版的宝姐姐是目前红楼梦影视剧里面剧情最好最符合曹雪芹原意的一版,总是被忽略。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4-02 22:23
    回复
      我以前写小说时,也给宝姐姐贴了一张演员插图,只是那位演员现在不合适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4-02 22:26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配图为何选王玉梅版宝钗?
        除了张莉版宝钗之外,王玉梅版宝钗也是让人惊艳的,更重要的是后者剧本好太多了。王玉梅容貌美丽,扮相年轻。张莉背后是周雷、王扶林这些人,王玉梅背后是谭愫,高下立判。从配图的角度说,张莉、傅艺伟、王玉梅、赵海英、沈昳丽,这些饰演过宝钗的演员都可以给《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配图。但沈昳丽扮相略差,傅艺伟虽然漂亮但脸型不合,赵海英的图片很少,张莉的剧照被用得太滥,且87版中宝钗婚后的镜头很少。所以算来算去,王玉梅版宝钗是最合适的。因为王玉梅本来演的就是婚后的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0-04-02 22:28
        回复
          我心目中有两个宝姐姐的合适人选,一个是年轻时期的陈红,另外一个是已故的台湾歌星邓丽君。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4-02 22:29
          回复
            华视96版剧本很好,但邹琳琳的扮相就不太像宝钗大家闺秀气度了


            IP属地:四川6楼2020-04-02 22:33
            回复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注释版)
              【标题诗】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曹雪芹《金玉姻缘赞》
              任呼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
              自古世情难意拟,淡妆浓抹有千般。
              ——立松轩《题戚序本石头记》
              【剧本说明】
              暮色沉沉的潇湘馆,病势垂危的黛玉将诗稿赠与宝钗,托她一辈子照护宝玉。危机重重的荣国府,刚刚嫁作人妇的宝钗苦苦周旋于丈夫、公婆、妯娌之间,忠心耿耿、步履维艰。贾府被抄,宝玉受诬下狱,好似晴空霹雳。宝钗毅然决然,深入暗无天日的黑牢,安慰、拯救丈夫,宛若无边苦海中的一位碾玉观音。运倒势败,大厦倾颓,昔日花团锦簇的玉堂金府,转眼化作绳床瓦灶的寒屋陋室。潦倒不通世务的贾宝玉,全靠薛宝钗勤苦于女红养活。共同的愤世思想、出世精神,让宝钗、宝玉在极其艰困的岁月中患难与共、鹣鲽情浓。宝钗腹中的小生命在悄悄孕育,手中的针黹活计正为她铺展开一片新天地。然而,更大的苦难厄运却又不期而至……彤云密布,白雪空茫。一向对宝钗敬爱有加、眷恋甚深的宝玉,却为何丢下姣妻、爱子,悬崖撒手而去?梵铃声中,酴醿梦香。见证了丈夫出家的终局,面对自己不得不孤独守节一世的悲苦命运,宝钗又为何依然是“虽离别亦能自安”,内心里充满了“睡足酴醿梦也香”的坦然和幸福?郑无极《白雪梵音薛宝钗传》首次以脂本宝钗为故事第一主角,严格依据脂评本对后三十回佚稿的提示进行撰稿,竭力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宝钗的愤世出世形象,并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再现了脂评本《红楼梦》中宝钗引导宝玉出家的大结局。值得所有敬爱宝钗的红迷、钗迷一观。
              (配图:川剧《薛宝钗》,王玉梅 饰 薛宝钗)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0-04-03 08:38
              回复
                楼主我想问一下怎么解释“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就是不按拥林派观点解释的?


                IP属地:海南9楼2020-04-10 08:33
                回复
                  11、《金陵十二钗判词·可叹停机德》
                  在《红楼梦》中,除了宝钗自己的诗词作品以外,还有若干诗词曲赋是跟宝钗形象的塑造密切相关的。它们有的以宝钗及其爱情婚姻为吟咏的对象,有的则属于宝钗自己所最为偏爱的曲文,还有的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喻后来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复返大荒的故事结局,且被作者巧妙地穿插进跟宝钗、宝玉有关的情节当中。这些文艺作品皆由不同的侧面,强化了书中宝钗愤世嫉俗和淡泊出世的人格形象。而现在我们在讨论的这首《金陵十二钗判词·可叹停机德》就是其中的一首。其全文如下: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析:
                  这是一首合咏宝钗、黛玉二人的判词。首句“可叹停机德”吟咏的是薛宝钗,选取的是东汉乐羊子妻停机劝夫的典故。据南朝范晔编撰的《后汉书·列女传》记载: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乐羊子之妻先是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道德信念来劝导丈夫拾金不昧,又以“引刀趋机”的办法来告诫丈夫求学应当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后世遂以“停机德”来形容妻子引导丈夫学习上进的美德。这里用来比喻薛宝钗规劝贾宝玉读书仕进,通过掌握权力来消灭赃官的妇德。由于那时候女性不能做官参与政治,因而宝钗那种澄清吏治的社会理想,只能借助此种妇德来加以实现。可贾宝玉毕竟是个意志软弱的纨绔公子,他最终也没能成为宝钗所期望的那种勇敢面对生活的强者。到了书的最后,宝钗只能把他引导到癞僧、跛道那里,推动其出家为僧并复返大荒。所以,宝钗的这种“停机德”用在宝玉的身上,就未免有些所用非人的味道。或者如脂砚斋所言,这就叫:“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甲戌本第5回双行夹批)故作者在“停机德”前加上了“可叹”二字,带有惋惜的意味。
                  次句“堪怜咏絮才”吟咏的是林黛玉,引用的是东晋谢道韫咏雪的典故。据唐代房玄龄等人编撰的《晋书》记载:
                  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众承许之。
                  别人将飘洒的雪花比做空中撒盐,而谢道韫则将其比喻成随风飘散的柳絮。后世遂以“咏絮才”来比喻女子的文才。“堪怜”是值得可怜的意思。因为林黛玉虽然跟谢道韫一样有才,却并没有把她的才用在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之上,而是将其当作了一种争取婚姻和名位的手段,用在了“邀恩宠”、“独立名”等方面。而贾宝玉却又并不是林黛玉所期望的那种工于心计,能够想方设法地向上爬的人,他并不能真正地带着林黛玉夫荣妻贵,获得“双瞻御座引朝仪”一类的世俗荣耀。所以,对于林黛玉的“咏絮才”来说,用在宝玉身上,也一样是属于“非生其地”和所遇非人的情形。故,作者认为黛玉的“咏絮才”又是相当地可怜。
                  第三句和第四句则又巧妙地嵌入了钗、黛的名字,表明了二人在“非生其地”的问题上同样属于敏感的弱者。“玉带林中挂”,这“玉带”倒读,谐音就是“黛玉”二字,再加上一个“林”字,就是“林黛玉”。“金簪雪里埋”,这“金簪”便是“宝钗”之意,“雪”通“薛”,二者合起来就是“薛宝钗”。同时,作者在小说中又特意说明,《金陵十二钗判词》中这两句话在册页里所对应的图景乃是“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这就更点出了钗、黛由于遭遇的社会环境不利或者因为命运不济而皆未能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情形:“玉带”本应该是围在达官显贵的腰间的,现在却只能孤独寂寞地悬挂在“两株枯木”之上。这不就是林黛玉在其“何幸邀恩宠”、“鳌背三山独立名”的人生信念破灭之后的尴尬情形吗?“金簪”本来应该插戴在女儿的头顶,现在却埋藏于堆雪之下。这不又恰好象征了宝钗关于“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的社会理想最终落空的情形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曹雪芹将钗、黛二人合为一图一咏,也确实具有将二人“合而为一”(脂砚斋语)的创作意图。或者说,薛宝钗与林黛玉恰好代表了作者自己追求正义与渴望名位的两面!当然了,作者对于他自己人格中的这两方面也并不是不分轩桎、无所扬抑。我们仔细来看所谓“玉带林中挂”与“金簪雪里埋”这两幅图景。象征名位势力的“玉带”最终落了个同“枯木”为伍的结局,这分明是略带讥讽的意味。而象征女儿纯洁本性的“金簪”虽然落入雪中,却依然不改真金本色,反而映着雪色更加光辉夺目,这又明显带着赞许有加的色彩。足见,在曹雪芹的心目中,宝钗的愤世、出世终究还是比黛玉的媚世、入世要可贵得多。同样象征了作者人格中的两面,黛玉的“何幸邀恩宠”所体现的不过是曹雪芹所批判、反思的那一面,而惟有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方承载了作者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IP属地:四川10楼2020-04-10 08:4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