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相簿2吧 关注:108,338贴子:2,230,337
  • 8回复贴,共1

今天第三次通了麻理线,至此,WA2全线通三遍的小目标算是达成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第三次通了麻理线,至此,WA2全线通三遍的小目标算是达成了。
于是乎,想在这里写一写自己的白学感想。
先占个楼,到家慢慢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7-15 18:57回复
    那么我回来了~
    首先呢,按照惯例是需要说一下自己的通关流程的。
    我自己的话,一周目是不看攻略的盲选,CC直走雪菜线,然后coda直接转进冬T的。
    之后先过了浮气线,然后是雪T,最后才是CC三女线,顺序是麻理、小春、千晶的样子。
    然后,在这里想说一下我的基本立场。无论是贴吧还是某乎,都能看到大佬们从原文中引用某某段落来说明某某问题。但是呢,我觉得这样很没劲,就好像是在做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题一样……我的评价呢,更多的都是我自己的第一直觉的感受。也许会有(不如说是肯定会有)许多人不同意我的感觉,不过那都不重要,每个人有不同的感觉才是正常的,千篇一律的追求“标准答案”在我看来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IP属地:北京6楼2020-07-15 19:58
    回复
      玩gal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代入感。如果不能代入剧情主角的角度,游戏体验难免会有所下降。
      可是呢,在初通WA2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我的代入感出了问题,并且我虽然明知道代入感出了问题,但是却没有办法去纠正。并非我不能代入春哥的视角,而是比起春哥,有其他的角色X更让我感同身受,所以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我时常会有一种错觉,究竟是春哥在做选择,还是角色X在做选择,还是我这个玩家在做选择呢?
      那个角色X,就是冬马和纱。
      我总说我很像和纱。虽然其实一点都不像——最简单的,我是男性而和纱是女性,这就已经是非常大的区别了。更不用说其他的区别,家世,学业,职业,都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但是,我能够理解和纱。
      我能够理解和纱五年未变的感情,因为我自己正是如此——而这是许多人(特别是菜党)所无法认同的。五年对于我来说太短太短,而不像有些人说的太长太长。五年来的始终如一并不是什么“剧情需要”,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深沉爱恋。
      我能够理解和纱把全部感情寄托在钢琴中,因为这样的经历我也曾有过。WA2的BGM中,我最喜欢也最常演奏的,是《言葉にできない想い》。因为怀有的感情是无法通过言语传达的,是言语无论如何也传达不到的,所以只有寄托在琴声中,希望远方的人能有着灵魂上的共鸣,更是希望在琴声所构建的世界中,能够再一次见到错过的人。
      我当然也能够理解和纱在coda篇中忠犬一般的行为,因为那是我想要做而永远不会被允许的未来。无论如何被抛弃,只要曾经的主人勾勾手指,就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扑上去,哪怕明知道未来可能会再度被丢下也毫不犹豫。如果彻底被主人抛弃成为弃犬,就选择远远的离开主人生活的环境,独自冻僵在雨雪交加的街角也好,也没有再去寻找新的生活的意愿。
      所以当浮气线的结尾,和纱选择放手的时候,我是释然的是解脱的,但是同时也是哀伤与不舍的;当冬T和纱最终得到春希的陪伴的时候,我是震惊而不敢置信的,是喜悦与悲伤同时溢满的;当雪T和纱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感情的时候,我是哽咽而接近崩溃的,是充满无力感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的。
      我的情绪被和纱的心完全支配着,已经容不下对于春希的半点思考。所以我会在CC直走雪菜线,因为放下和纱与雪菜的春希绝不是和纱想要看到的;而当斯特拉斯堡的再会之后,逃向和纱就是我下意识的选择。
      但是,但是。我不是和纱党,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如果要讨论我对于WA2五位女主角的偏爱程度的话,那么和纱最多只能排在第四的位置。
      因为,我太熟知和纱身上的种种缺点了——这一切都能在我自己的身上找到影子。小到生活自理能力上的废柴,大到遇到问题就选择逃避的心态。我熟知这一切,并且了解拥有这些缺点的人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和纱的自我否定是她与春希错过的根源,而这样的自我否定同样出现在我的身上,是我故事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不喜欢自己,也不那么喜欢和纱。不喜欢这个人,也不喜欢这个人不喜欢自己的观点。真是无可救药的扭曲之人,对吧?
      所以所以,我对和纱的感情,永远停留在了渴望成为挚友的程度,而不曾转化成爱恋过。会爱上一个女性的自己,这种自恋的行为,对于我这种自我否定严重的人来说,根本就难以想象吧。但是,我又是那么渴望,有一个如此相似的人能够成为朋友。我呢,还真是矛盾,各种意义上都是。


      IP属地:北京12楼2020-07-15 22:28
      收起回复
        昨天刚码完和纱的部分就去梦里和和纱约会了()今天找时间继续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0-07-16 08:59
        回复
          那么我回来了~继续更新感想ing。
          ——————————————————————————————————
          喜欢一个人,是不是一定要喜欢她的全部呢?
          每次想要谈到雪菜的时候,这个问题都在困扰着我,让我无法给出回答。
          雪菜对于我来说是特殊的。因为,她和雪菜真的有很多很多相似的地方。我喜欢歌唱的雪菜,喜欢温柔的雪菜,喜欢准备料理的雪菜,喜欢偶尔有一点小腹黑的雪菜,喜欢既坚强又脆弱的雪菜。正如同我喜欢同样的她一般。
          但是在只有一次的人生选择中,我最终还是和她告别,正如同我在一周目的游戏中飞向了维也纳一般。
          遗憾么?当然遗憾。
          我曾以为她和雪菜是不一样的。当蚁群在准备过冬的食物时,蟋蟀正在放声歌唱。天真的我曾经认为,她会是与我合奏的那一位,一起把最美妙的旋律留在秋日,然后互相依偎着挨过寒冬,一起等待着新的春日的到来。
          但是,她终究还是和雪菜一样的,牢牢地扎根在社会之中的蚁,而不是在秋日的原野中放歌的蟋蟀。
          所以我们告别,然后,再也不见。她会回到蚁群之中继续她的生活,而我注定要独自面对接下来的寒冬。
          我喜欢雪菜,喜欢雪菜的几乎一切——除了她最本质的那一点东西。这样的喜欢,是否能被言语传达呢?
          恐怕是不能的吧。
          所以雪T是最让我胃穿孔的结局。
          雪菜式的完美结局,并不是我想见到的结局。并非我不想让雪菜得到幸福,某种程度上,被我当成了她的化身的雪菜,是我最希望得到幸福的那一位。
          但是但是,雪菜的幸福结局里,不应该有和纱的位置。
          正如同蚁群之中不应该混入一只放弃了歌唱的蟋蟀。
          那样的生活绝不是和纱所渴求的,那是虽然正确但是对于和纱而言毫无必要也不应该参与其中的生活。
          幸福这种东西,只需要属于雪菜一人就足够了。为什么一定要让和纱一同面对这样的幸福呢?
          那种幸福观对于和纱而言,只会成为不幸吧。
          和纱她,应该是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在幸福的彼岸守护着春雪。
          就像《致不共戴天的你》中所描述的那样。
          就像我终将面对的那样。
          雪菜,一定要幸福哦?但是,是不包括我在内的幸福。


          IP属地:北京17楼2020-07-16 20:02
          收起回复
            今日比较闲所以接着更~
            ——————————————————————————————————————————————
            和泉千晶是一个让我感到恐惧的女人。
            没错,恐惧。这样的印象在CC篇共通线很早就确立了。
            我在恐惧什么呢?大概是千晶的演技。我对擅长表演的人先天有着难以摆脱的恐惧感。
            乍一看上去,千晶与整个主角团有着格格不入的错位感。这种错位感来自春希与千晶的对比,努力家与慵懒之徒的对比。如果忽略掉某些细节,千晶的怠惰样子与春冬雪的努力家的形象可以说是毫无共同点。如果怠惰真的是千晶的本质,那么灵魂如此不相容的两个人居然能融洽相处,不得不说是一大奇迹。
            只有千晶的这一切都是演技,这种不和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在共通线,千晶的演技也有过表现,但是那必然不是全部。千晶那些本该在上课的时间被挪作他用,她究竟在忙些什么?她又在隐瞒些什么?为什么她这么热衷于春希?她演技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但是一周目的时候,我没有精力去关心这些,因为那时候我的心里只有雪菜而已。所以我直接把千晶赶出了家门,义无反顾的倒向了雪菜。
            千晶是和纱的翻转。
            这是我过完千晶TE之后的第一感觉。是和纱的翻转,不是雪菜的翻转,这是我和许多人看法不同的一点。
            所谓的翻转,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在理性与感性的表现上不同。千晶的内核毫无疑问是与和纱更为接近的,名为艺术家与创作者的内核,她同样不属于普通人的世界。所以她在扮演冬木榛名的时候可以惟妙惟肖,但是初芝雪音是她永远无法还原的存在——内核不同,怎么可能真正的还原呢?
            然而与此同时,千晶与和纱的不同,无论是谁都看得出来。和纱逃避世界,千晶融入世界;和纱感情内敛而难以言说,千晶的感情可以说喷薄欲出,不得不用最高明的演技来伪装;和纱当断不断,在离别之前仍然下意识地想要见到春希,千晶当机立断,离别之后就是永远的消失。
            但是这真的是不同么?
            无非是强大的理性暂时压抑了感性而已。因为理性告诉我们融入社会是必须的,所以千晶能融入社会——如果油滴分散在水中也算融入的话,那大概是真的融入社会了吧;因为理性告诉千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所以离别才如此决绝。
            可是呢,作为一个艺术家,拥有如此强大的理性,究竟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我实在是说不清楚。
            理性终究不能永远压制住感性的内核,否则千晶就不会在被春希再次找到之后失态,就不会在误认为自己被抛弃之后崩溃。理性对于艺术家的人格究竟是促进还是压抑?我无法回答,恐怕也没人能回答。
            最后的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对千晶的恐惧来自何方。
            我渴望拥有千晶那样的理性,但我同样恐惧那样的理性;我既渴望成为千晶,又恐惧成为千晶。
            正所谓,叶公好龙?
            谁知道呢。


            IP属地:北京21楼2020-07-16 22:57
            收起回复
              趁着还有精神再更一楼好了~最喜欢的小春就放到最后压轴好了,先更麻理
              ——————————————————————————————————————————————
              WA2的五位女主角各有各的魅力,春希能够在一生中同时遇到她们,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
              事实上,普通人的周围想要集齐这五种类型的女性,真的不太容易。
              风冈麻理,就是我周围不曾存在过的类型。
              因为周围不曾存在过,所以也不太好评价。姑且,随便写一点自己的感受?
              麻理是威力加强版的雪菜。至少在我感觉中是。
              虽然在形象上看,其实应该是加强版的和纱才对。但是我评价一个角色,主要还是看内核。
              麻理的内核是社会精英,实际上是和雪菜一脉相承的。在人的社会性这方面,她比雪菜更加优秀。可以说,春希“社会人”的身份认同,主要是麻理塑造的。
              雪菜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家庭、亲友,而麻理的社会性完全表现在职场上。很不幸,对于春希而言家庭是完全无法理解的存在,雪菜的战斗力因此先天损失大半。所以当麻理亲自下场参与战斗的时候,雪菜显得那么不堪一击。
              但是对于我来说,我既然无法认同雪菜的内核,那么,比雪菜更加极端的麻理,我也实在是认同不起来。
              当然,麻理不仅仅有与雪菜相似的地方。她与和纱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同样糟糕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同样在表达感情上的不擅,比如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同样选择了逃避——为什么我想了半天想到的都是缺点呢?我也不知道。
              但是,麻理有一条优势,是和纱完全不具备的,那就是内核对春希的吸引力。正如同和纱的内核对于我本人的吸引力一样,麻理之于春希,大概也是如此。这种优势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仅仅凭借这一点,麻理就可以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山。
              说了这么多,果然我还是无法认同麻理。她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对于这位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女强人,我能做的,也只有普通的,祝愿她能抓住自己的幸福了。


              IP属地:北京25楼2020-07-17 00:01
              收起回复
                今天弹琴弹累了,咕了()
                closing练习中()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20-07-17 20:47
                收起回复
                  我来更新了~
                  今天仍然是弹琴(今天主要是《我的心永远在你的身边》)到累瘫的一天,然而帖子不能一直不更新,所以虽然快睡着了还是来码字吧~
                  所以接下来可能有点胡言乱语的说~
                  ——————————————————————————————————————————————————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初最初的梦。
                  也许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早就不记得了。
                  最初的梦是什么模样?梦中的你又是什么模样?在时间的伟力下,这一切都逐渐变得稀薄、朦胧,难以捉摸。
                  但是有一天,你突然遇到了一个人,TA身上的某一点特质,又会重新勾起你最初的梦。然后你会发现,原来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初的梦,其实始终没有远离过。
                  杉浦小春是能够让我再一次回到最初的梦的那个人。
                  当我跨越十数年的时光去重温儿时的世界时,我难免会惊讶会疑惑,儿时的我居然有着这样的一面,那是现在的我难以想象的:认真而一丝不苟,遵从规则几乎到了刻板的地步,棱角分明毫不退让,在几乎所有问题上都秉持着逻辑与正论。
                  每一条在现在的我看来都是那么的不成熟。不成熟到有些滑稽的地步,不是吗?儿时的我,感性的内核尚未被爱慕之心浇灌,理性是撑起世界的唯一的枝干。然而理性的枝干过于刚硬,刚硬到了显得十分脆弱的地步,所以当理性不能解决问题时,枝干就会“啪”地折断,然后就是整个世界的崩塌。
                  后来我遇到了她,她激活了我的内核,于是感性的藤蔓蜿蜒而上,用一种更加坚韧的方式架构起了这个世界。我一条一条地修改着自己的原则,外在的棱角转变为内在的尺度,而逻辑与正论被我用感情与人心所取代。所以,我才成为了现在的我。过去的那个充满了理性的我,已经被时间逐渐封印在了记忆的角落中。
                  直到我遇到了小春。
                  就好像是遇到了,一个没有在那时遇到她的我一样。
                  我在小春身上看到了我的另一种可能。即使爱慕的雨水来的晚了许多,感性的藤蔓破土而出的时间也相应延后,但是,支撑起世界的理性的枝干仍然坚强地完成了任务。
                  如果枝干过于脆弱,那就生长出网格的架构支撑。很容易想到的一种可能,但于我来说,那便是未曾设想的道路。
                  然后终于有一天,雨季姗姗来迟,感性的藤蔓仍然会野蛮的生长,但是却动摇不了理性的枝干的地位。相反地,感性会成为支撑理性的助力,让自己的世界更加坚强。
                  小春线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爱慕的雨季姗姗来迟的故事。
                  我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小春的成长,看到了还不成熟的她最初的被理性完全占据的世界,看到了感性的藤蔓破土而出,看到了这藤蔓成长的每一刻。虽然,中途遇到过种种不顺利,世界的重压险些摧毁了尚未成熟的小春,但是最终最终,藤蔓在另一株藤蔓的帮助下成长了起来,攀附在理性的枝干上,成为了这片天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那是我过去憧憬着的未来,是我现在依旧憧憬着的另一种可能。这种憧憬深埋在心底多年,即便在最火热的爱恋的时候也不曾消失,在最沉重的绝望的时候也不曾消失,直到我遇见小春,这种憧憬终于在这一刻重见天日。
                  所以呢,杉浦小春,是我永远喜欢着,永远憧憬着的女孩子。
                  ————————————————————————————————————————————————
                  开始码字的时候,时钟刚刚响过九次,当我打出上面的分割线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小时。
                  果然,真正喜欢的角色,是很难描述的呢。
                  看不懂太正常了。因为呢,以上的种种,只不过是我的胡言乱语而已?


                  IP属地:北京32楼2020-07-18 2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