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单吧 关注:1贴子:78
  • 2回复贴,共1

无为无不为&有为有不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刻研究会得出一个结论:如果道德经上的理论成立,那么道德经反向的理论也一定成立。
举个例子:
无为无不为,
有为有不为。
如果“无为无不为”成立,那么“有为有不为”也一定成立。
为什么这样认为,因为道德经开篇就明示了:有无同出。
道德经只要先看懂前八章,基本上就理解了。
老子在前六章,基本上把道阐述完了。
老子是这样阐述道的:
第一章:有无同出。
第二章:有无相生。
第三章:外有内无(外实内虚)。
第四章:道冲而不盈。
第五章:道中空(虚)
第六章:道生万物
那么老子在阐述了道的基本特征之后,根据这些特征,基本上能够用一个物体来替代道,对的,这个物体就是水。因为水的特征与上面这些道的阐述基本类似(水几于道)。所以,老子在第八章特意把水提了出来,上善若水,水几于道。
8章后面章节,就是老子根据水的特征得出的若干个结论。比如:进不如退,居下,清静无为,以弱胜强,不争,生万物,等等。
道篇讲完了,然后在把这些理论引申到个人与社会。所以,就有了德篇。德篇主要描述了人的行为,如何无为与不争。社会如何大邦以下小邦。
这样的一个读道德经的脉络,基本上研究5年以上道德经的都懂。
那么我这个贴子主要讲述的,恰恰是这个阶段过去之后的下一个阶段。就是反向理论。
既然老子讲述的道,是以水为载体的。根据他在前六章阐述的基本理论,“有无同出”。那么从水的反向理解,也一定成立。
水的理论,是根据道的一个特质:外有内无,来得出的。水是在阐述道的从无到有的过程。但是,它却缺少了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这恰恰是道德经不完善的地方。可以说道德经是残缺的,它没有阐述完全。
那么,这个不完善,只能从水的反向理解,才能补充完。有没有一个物体,是内有外无的(或内实外虚的)。有的,有这样的物体,她就是火,她的代表就是太阳。
在水的理论里,无很重要(无为用),所以要无为。而在火的理论里,有很重要(有为本),所以要有为。
根据火的理论,得出的道的特征有什么变化?
1、有无同出。
2、有无相生。
3、外无内有。
4、只进不退。
5、只上不下。
6、毁灭万物。
水,演绎道的从无到有;火,演绎道的从有到无。
这才是完整的道。
为什么人类属于火之理论的范畴?
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实质的自然我(本我),然后外面包围着一个虚无的社会我(名声地位)。这很符合内有外无的特征。人的一生都是在燃烧本我放大社会我。


IP属地:江苏1楼2020-09-22 15:41回复
    治大国若烹小鲜,
    水不伤火,火亦不伤水,
    上不伤下,下亦不伤上,
    内不伤外,外亦不伤内,
    鬼不伤神,神亦不伤鬼。
    非不伤神,神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IP属地:江苏2楼2020-09-22 15:42
    回复
      天无为而人有为。团体,天也;个体,人也。人大,善借也。善借者,物也,他也,制度也。
      朴,道也。反朴,富也。人非富不能成,反富复归于朴也。
      人不能脱离社会,方而不割也。水不能灭火,火亦不能灭水也,而水火皆受益者,中土也。


      IP属地:江苏3楼2020-09-22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