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单吧 关注:1贴子:78
想得道,偏偏不得到。得道而不得。失道而不失。
德道者,则道必到。
整天追求得道者,其必不得道。为何?道,大且广,如何得?得又如何保证不失?况且,得而不失,那也不叫道。
故求得者,其必失。
德者,从行,从心。以惠人为本。惠人者,自必损,损而又损,直至无为,损之又损,而道必来。
所谓“道德经”,本来面目就是德道经。还是那句话,何为德?既不懂德,何来德道?


IP属地:江苏1楼2020-09-22 15:43回复
    不损己惠人,整天想得,何来哉?
    须知:损之必益之,益之必损之。
    守正出奇


    IP属地:江苏2楼2020-09-22 15:44
    回复
      原来道为一德为二,对人用道对己用德。
      原来无生有,有生万物,万物芸芸,复归与有。有乃各种元素(氢、氧。。。)。
      原来小可以见大,一颗沙粒的内部结构就是一个大世界。
      原来益之的同时必损之,损之的同时必益之。


      IP属地:江苏3楼2020-09-22 15:44
      收起回复
        大家讨论一下:不败不胜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圣人无为故无败。兵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始制有名,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也。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夫兵者,有道者不处。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IP属地:江苏4楼2020-09-22 15:44
        回复
          如何做到:和其光,同其尘。
          我回答:做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和其光同其尘,就是管理者要和被管理者同甘共苦
          工人晒太阳,管理人员就要一起晒太阳,这叫和其光
          工人吃灰,管理人员一起吃灰,这叫同其尘
          你开个公司,你的中层管理人员能做到这一点,说明你们的管理很到位,天时地利人和,起码你占了人和。
          按孟子的观点,你的公司已经战无不胜了,当然实际上不是这样简单,人和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呵呵
          管理不如领导,大家都不想被管理,却都缺乏方向。而领导就是指明方向,然后鼓励自我管理。
          上面其实是在开玩笑的
          和光同尘的正经解读,核心思想应该是“不伤”、“共赢”,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标。用道德经的原文来总结,就是“以无事取天下”。
          如何做到,首先你要足够强,不然你不伤人,别人要伤你,自然实现不了目标
          在自己足够强大的情况下,让不规矩的人乖乖守你的规矩,不服的,就抓住他的命根子,让他乖乖服气
          至于怎么让自己变强,怎么去抓别人的命根子,那就见仁见智,看谁厉害了。
          我觉得美国就做的很好,科技最强,不服打死你,粮食和医药就是人的命根子,不服饿死你,或者让你生病等死
          可惜美国的目的不是共赢,而是自己赢,这是美国的致命弱点,不然已经是“无死地”的境界了。
          中国现在的目标是正确的,共赢,不伤,但是还不够强,科技不是一流,而且也没抓住命根子,粮食还靠进口,所以还差得远啊
          用在个人也是一样的,首先,你的能力要足够强,然后不愁饭吃,还与人为善,自然无往而不利了。
          讲得很好。这里补充一点:要做到共赢,必须强调服务。我服务你,让你变得更好。


          IP属地:江苏5楼2020-09-22 15:45
          回复
            纵然能和解天下的大怨,可还会有新的怨愤不断产生;你用以德报怨的方式,不算真正的善人。你手里拿着债卷不要求别人偿还,离“道”的要求也还很远。真正的道德不是能够宽恕别人,而是感觉别人并不亏欠自己。因为你给予别人的,总有道来补偿给你。这就是“天道无亲,常给与善人。


            IP属地:江苏6楼2020-09-22 15:45
            回复
              亦真亦幻,悲欢离合,漫漫人生道,上下求索。忘却恩怨,相伴人间,过去未来共斟酌。


              IP属地:江苏7楼2020-09-22 15:46
              回复
                凡有为,凡有事,凡有味,不可先入于难,不可先求于大。始作于难则必难,始作于大终必小。由微至著,积小成大。谦让自守,虚心自立,无为而为。事之将行,思前后,虑始终。顾头尾,知轻重,审可否。以天下事不可任我作,不可随我意。多易必多难,轻忽必浅躁,不知事之机微,使可行成不可行。


                IP属地:江苏8楼2020-09-22 15:46
                回复
                  动时有行,静时有立,进时有序,退时有位。阳以阴用,刚以柔行。享受过程。环境决定一切。凡事掌握关键。一定要有智慧。不断寻求别人建议。
                  行动开始于思考,结束于流程。


                  IP属地:江苏9楼2020-09-22 15:46
                  回复
                    略谈不敢为天下先
                    大由小组成,难由易组成,有由无组成,先由后组成。为大须先为小。为难须为易,无有须为无,为先须先为后。大海后浪盖前浪。后可以超先,先不可能永远保持领先。所以,要想一直领先,就要不为先,而要为后。
                    打个比方,如果你是中国首富,那么你就不要有我第一的想法,而是找一个领先你的人,并试图超越他,比如这个人是美国首富。只有这样,你才可以一直是中国第一。


                    IP属地:江苏10楼2020-09-22 15:46
                    回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IP属地:江苏11楼2020-09-22 15:47
                      回复
                        守中
                        本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言数穷,不若于守中。
                        知源而有支、守内而攻外,识浊而持清,行躁而心静,实言而行践,此谓之守;不远名利是有笃静,不弃七情而得明心,不去五味而无所贪,不离声色自居清静,此谓之中。守中之道,在于损益、言出则行践,易行于守中,无有障碍。
                        通述:
                        天(乾)地(坤)之道,生生不息,不会亲近任何一方,只按自然之道运行。圣人也不会亲近任何一方,民众和用草扎的狗一样,在神灵面,都是平等的。
                          乾坤之道,如同巨大的风箱一般,鼓动万物生发,不会穷尽,受乾坤之道生生不息的影响,万物不断萌动,不断生发,愈来愈多。就算我说再多,也无法加快穷尽一切知识,不如守中。
                        什么是守中?知道事物的本源,但不拘泥于本源,而能识别和接受其发生改变和变化;守住自身的本质初衷的同时,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外攻内守;能够在水流混浊时,把握自身的清明;你的行动可以是急切的,但你的内心却应是平静的;言行符合自然之道,这就是所说的“守”。
                          不用远离名利,却依然实心静意地做事,能不因为要得到笃静,而过分地远离一切名利;不用舍弃七情,仍然可以明心见性,不用远离五味以求不再有贪欲,不用远离声色,却同样可以自得清静,这便是所说的“中”。
                          所以,守中的规律,在于损益,也就是明白增减之道,明白按自然之道去说话和做事,懂得按自然之道去较正自己的行为,这样,虽然自然之道常有所易,但我们在认知世界的规律上,才不会有障碍。
                        图引:
                        在前四章中,作者讲了知道识易,讲了自然之道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差异,又讲了二者的关系,和该怎样认知,那么,作为《道经》前言部分的最后一章,后面就是正式开篇,作者在这一章中,一方面,总结陈述自然之道,另一方面,引出下文。
                          作者引出下文的方式,是两个字:“守中”。所以,本章的重点在“守中”二字。但文章中守中的内容没有了,这不符合道德经整文的逻辑,你会发现,这部分内容,才是整个《道经》部分的总纲,也就是说,整个《道经》,其实是围绕“守中”二字展开的,其中“守”的部分,是教我们明白如何认知规律看待规律及变化,中的部分,是教人们如何既能按规律办事,又不过份的偏执于表面。


                        IP属地:江苏12楼2020-09-22 15:47
                        回复
                          什么是道,怎样算得道,这些都是玄而又玄的东西。
                          其实,一个人只要获得智慧,就足矣。
                          在这个年代,有智慧的人,就是一个高认知的人,会如鱼得水。智慧比知识高两个维度。
                          只有知还不够,尚需要加上一个行字。行到明知觉察,知;知到真切笃实,行。
                          知和行对立统一,行先知后,知易行难。
                          行到明知觉察;知到真切笃行。
                          意念已起,即是行。
                          明知觉察:高度专注。真切笃行:落实到位。
                          近来多人把知与行分为两事,必欲先用知之之功而后行,遂致终身不行。


                          IP属地:江苏13楼2020-09-22 15:48
                          回复
                            行,看专注力。专注聚焦,智慧生。
                            知,看落实点。脑海里绘出清晰真实画面,细小处理解到位,行来如流水。
                            二者互相促进。


                            IP属地:江苏14楼2020-09-22 15:48
                            回复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才叫成长。自己的壳需要自己去面对,去打破。


                              IP属地:江苏15楼2020-09-22 15: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