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刘单吧 关注:1贴子:78
  • 5回复贴,共1
什么是无?先来说说我们能感知的常识中的无。无,就是没有。没有怎么感知?我们感知的无是与有的对比,也就是说,无是相对于有的无。日月星辰,天地万物,人来人往,都是有,即物质存在。对比物质存在,其他绝大部分是空间的虚空。我们从哪里来?从常识来看,有是从无中生长出来。每个人原来都是无,万物原来是无。万物之前是没有生命的洪荒。无也可以从逻辑推理出来,有之前是无,无是因,有是果。有的否定,对立面就是无。那么天地宇宙原来是不是无呢?一般人想到这里就进行不下去了。我们的常识和感觉,宇宙永恒存在,无始无终,物质不灭,怎么是什么都没有的无呢?常识到此为止。
国外的科学家观察到宇宙一直在膨胀扩张,那么根据因果律,宇宙来自一次奇点大爆炸。于是科学家力图找到那个最小的,宇宙之始的物质。这个观点一度占据统治地位。但是有科学家提出,既然有因果,那么奇点大爆炸之前有什么?原因是什么?是绝对的无吗?绝对的无怎么生有?
宇宙有开始,肯定也有终点,这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常识,科学也到了绝境,到此为止了。于是宗教出来说,宇宙之始是上帝,上帝创世。或者是超越自然的绝对精神。信不信由你。
那么老子的道和无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解决人类的困惑?


IP属地:江苏1楼2020-09-22 15:51回复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天下有始点,那个始点就是无,有是天下之母。而“有生于无”,所以,道是无和有的和一,对立而又统一。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此两者是无和有,同出于道,只是名称不同。所以,道是无,也是有。道同时具有无和有两面,古人称之为太极生两仪。
    万物都有相对的两面,无不能无限地无,有也不能永恒地有,而是有无相生,道的两面相互推动转化,缺一不可。道的这个性质就是辩证法,对立统一的物质根源。
    生活常识的道和无,可以验证,但是天地之始的无超越了我们的常识和经验。物质不灭,物质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用显微镜,射电望远镜,对撞机穷究下去,前面还是没完没了的物质存在,即有。怎么办呢?只能合理想象。于是老子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惚惚恍恍的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视之是视觉,听之是听觉,抟之是触觉,都是我们的感官。夷,是看不见。希,是听不见。微,是摸不着。我们的感官无法察觉的夷希微,就是无。
    无,不能是彻底的,绝对的,等于零的无。因此,老子说,此三者不可致诘。夷希微已经是虚极,无极,是最小物质,这里就是无,是物极必反,物质爆发,宇宙之始的极点和临界点。若是穷究彻底,就否定了物质存在,最后追到神,上帝,人的意识造物。
    我们的意识和想象力可以超越实证,夷希微是被老子推到极致的无,是相对有的无,极尽于无的有。这里的无与有混成为极小的一,即道。


    IP属地:江苏2楼2020-09-22 15:51
    回复
      这个混成的道,是人为确定的最小物质。混成,即无和有混成,物和道混成。它上不明亮,下不暗昧,没光却似有光。这个东西不见首尾。所以它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因为宇宙还没开始。
      不可名的意思是不好命名定义,道?无?有?一?始?母?好像都不合适。还是叫它无物,因为说有物看起来是无物。但无物也不对,老子很纠结,接着他又说这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物体的形象。就是让你想象,它是有状有象的,只不过你感官再锐利,科技再先进,也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这种致虚极的想象状态称之为恍惚。
      这一章看起来很玄,实际上如果了解了无和有的概念,有无相生的原理,其实不难理解。恍惚状态很妙,其实就是致虚极守静笃,仰望星空,发痴发呆,用思维探索宇宙。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道是物质,却感觉不到,要靠恍惚去感受,凭思维去想象。
      那么,这个恍恍惚惚的道或无是怎样创生天地的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先天地生”的生,就产生一个问题,道生天地,谁生了道?这个问题跟科学家提出的奇点之前有什么类似,都是宇宙的根本性难题。老子对此是有疑问的,他在第四章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他其实已经解决了这个难题。就是这句话: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独立是唯一,不改是不受影响。周行不殆是循环往复,永不停歇。所以,道不是谁生的,它是有无相生,头尾相接。跟那个太极图一样,它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圆。日月星辰都是圆的,运行轨迹也是圆。画圆圈,周而复始,是道的基本规律。
      道的创生过程初始就是道生一,即无生有,由极尽于零的无增大到临界点1。假设无是0.0000.....1,1前面无数零,但就是不为零。这个值逐渐增大,最后等于1。然后分裂,一生二,二冲气以为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分裂融合过程是道的膨胀扩大,物质扩散逝去,逝去到达极远,极远则物极必反,这个反是走向反面,也是返回。返回是收缩,是归根复命,回归到无。无是下次循环的起点。
      有人把老子的道和无理解为黑洞,或者大爆炸的奇点。的确很像。黑洞类似晦暗不明的夷希微,其中可能有个奇点。外国科学家的困惑在于把奇点当做最小的,单一的有,也就说,老外是单一,单向,直线思维。若用老子的道来看,奇点是无和有混成的道,道是由无和有对立统一,循环推动。
      奇点前面有什么?是没有头尾的道。奇点是上一次循环的终点,而终点是下一次循环的新起点。宇宙爆炸膨胀而为星云星系,收缩而为黑洞,再由黑洞的奇点爆发膨胀,物壮则老,复归于无。但物质不灭,无而复生,奇点不过是有无相生在的循环而已。


      IP属地:江苏3楼2020-09-22 15:51
      回复
        道德经有一百个无。无,是老子道德经的一个重要概念。老子的无有三层意思,一是宇宙本源,二是空间,三是否定。空间是与实有相对,无对有的否定也是相对否定,并非绝对否定。两者都是对立且相互依存。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讲的是空间和实有的关系。是用生活常识来说明无的道理。实有只是对我们有利,无和空间才是幸福目的之所在。所以无和空间是生活常识,只不过我们喜欢追求物质的实有,无和空间,幸福和目的常常被我们忽略。
        而作为否定意义的无,作用却是相反。否定的否定即为肯定。无为,无知,无欲,无事,无功,无有,无间,无私,无身,无名,无誉,无形,等等。无为才能无不为,无知才是真知,无欲无事能得天下,无私才能成其私,无功即为大功,无有才能入无间,无身则身为天下,无名才是常名,无誉至誉,大象无形。
        老子为什么这么喜欢无,这么强调无?为什么用否定的无来肯定有呢?老子真的是消极无为吗?
        老子追寻天地万物到无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他的道,寻找道的规律,指导他对人生和人间统治者的说教。也就是确立他的三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
        天地万物从何而来?从无中来。无是道的始点,也是终点。道是无和有的混成,有形的物和无形的道的混成。老子确立的极尽于无的道是夷希微。道是谁之子?他也不知道,已经不可至诘。再追问下去,那就是绝对精神,神,上帝。
        物是载体,是物必有本质规律,物必有道,二者实为一体。所以道混而为一。若是没有物体,道是虚无,只能是神,上帝。若没有道,物体是死寂的,永无变化。
        老子认为,道既是物,也是他给这个东西起的名称概念,道名可名,强字之曰道,其名不去,名实一体。道肯定先于人的精神意识,名称概念。但是没有人类对道的认知,名称概念等,道只是无人知道的自然,寂然。
        道并非不可认知,名也并非不可名。人类穷尽一切手段追寻宏观和微观世界,探求宇宙始点,但是物无穷尽。天地之始的无和道没法证实,只能进行名称概念等形而上的讨论。但是万事万物,所谓的众甫,都与道相通。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认为,他的道在象帝之先。象帝,一般的解释是上帝,天帝。我认为,帝是主宰,象帝是一切天象,现象,信信仰之帝。不管你是绝对精神,上帝,天帝,星宿,鬼神,佛祖,元始天尊,玉皇大帝,后世神出鬼没,可以毁天灭地的这个功,那个法,都是象帝。象帝是一切鬼神宗教信仰的大箩筐,总代表。不管前世后世,不管什么妖怪,反正道总是在象帝之先。
        老子认为,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道一统天下,鬼不神了。鬼有神,是因为有人信仰,所以鬼才神。道莅天下,鬼没人信,也就不神了。
        “其中有物”,道是物质。“其中有精”的精不是精神,而是指道的本质,即自然。“其中有信”的信是规律。道守信,遵从自己的规律。日月运行,分毫不差,四季更始,不召自来。道的本质是自然,其规律就是自己,自由,自然。从道德经的论述中可以得出,道的规律有:
        1、有无相生。有和无对立,且相互转化。
        2、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没有神,上帝,人的意志,道独立自主,循环运行。
        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总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由生机并作,再归根复命,从新开始。
        天道无为,自然回转,无为无不为。所以,侯王应顺应天道,无为,无事,无私。无则有,有则归无。亏则盈,满招损。无事能取天下,无私能成其私。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朴是朴素,柔弱,低贱的小道,是指生命的初级形态,万物众生,百姓刍狗。朴虽小,大道也不能将其臣服。大道是从小道而生,万物只是尊道贵德,并非臣道跪德。两者没有统治关系,而是有无相生,具体和全部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有小才有大,有个人,才有集体。有个人自由,才有普世价值。所以,统治者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是普天下,它独立自主,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左右。人们不知有大道,却离不开它。所以,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是坚持无为,不为众人所知的孤家寡人。
        圣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怎么这么神?因为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就是利用自然动与静,浊与清的循环关系。只有先静下来,不盈满,空虚,无,才能动起来,才能推陈出新。
        道的动力来自反面和返回。道是从反面,即从无开始,向正面,即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再从有到无,回归反面,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弱者是无,小,柔,弱,朴,赤子,玄牝,女性,母亲。道将其力量运用于弱者,用弱者创造生命,推动演化,使其趋于强者。对强者则是用无和弱加以消解,推向反面。以柔弱克刚强。


        IP属地:江苏4楼2020-09-22 15:52
        回复
          追自己的梦与他人何干。
          请到别人厌恶的地方默默强大自己。
          dream it possible


          IP属地:江苏7楼2021-03-25 08:48
          回复
            做人属于没事找事,做事属于目中无人。


            IP属地:江苏8楼2021-04-13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