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吧 关注:35,916贴子:511,459

【不战小论】兵冠诸侯 战士无垠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 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IP属地:上海1楼2021-01-30 18:46回复
    楚国军事为什么保持最悠久的强大战力,综合第一几乎可贯穿列国整个时期。
    一,境界格局。扩张是楚国民众对楚王要求,拓境是楚王必须给国人的交代,否则死不从礼。这区别于其他列国是国君强迫要求民众徭役打仗。所以楚武王,楚文王,楚昭王,楚威王等,都是病故或终老于征途和凯旋路上。楚文王没获胜连门都进不了,得打赢了才行。
    二,精神意志。覆军则主将自裁以谢父老,这是将领贵族给国人的交代。尊重士卒的生命,是为将帅者的责任和荣誉。自楚武王长公子屈瑕开始,子玉,子反,薳越,沈尹戌,乃至项燕,西楚霸王项羽等等,都是战失利而舍生取义,殉国以谢国人。项羽所部江东子弟,或是最早的子弟兵称谓。
    三,尚武之风。楚国只贵族作战且尚武勤习驭习射,且熊渠的吞金没羽,而后养由基,潘党,屈荡,熊宜僚,聂叔,许伯,乐伯,到最后的项羽等等,几乎都能代表各项武力的最高水平,无论狙战,步战,还是车战,骑战。项羽楚骑或许是中国最早冲击作战的重装枪骑兵骠骑兵。
    四,军种齐全。楚国军种创新多精锐也多,军爵制军功封君制等都始于楚,始创的还有舟师钩锯,陵师乘广,组甲披练等。三军萃于王卒是楚王亲军,主力国中兵有县卒申息之师方城之师等,邑兵私卒有若敖六卒莫敖新军等,春秋时期精锐是楚上国之兵,战国精锐是楚东国之兵,东地兵的战绩就不用多说了。
    五,军备精良。楚军装备也最领先,制式犀皮札甲,宛钜铁戟,甚至还独有钢制剑,大屈反曲弓,双发十射连弩等等。钩锯战船,攻城云梯,铜甲战车,重装骑兵等等,也是楚始创的。无论铁剑,长剑,复合剑,或车马坑,马胄具,皮木盾等等,也都是楚墓出土的最多,几乎占其他列国的总和。
    六,战术战略。最早的阵法是楚国的荆尸举阵,还有围许救郑,围点打援,筑室反耕,先声夺人,名列前茅,止戈为武,闪电闪击等战术战略,也都出自楚国。尤其是巨鹿彭城的快速潜行穿插分割歼灭战术,至今仍使我们成为陆战之王。另外楚国军事通常不以杀戮破坏生产为目的,兼并更得融合,有容乃大。所以楚国能做到扩张最大,强势最久。


    IP属地:上海4楼2021-01-30 19:58
    收起回复
      战士,这词源自楚国。战士就是楚国选练的战斗之士。
      因为楚国只贵族司战,所授的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选练并且养士的募兵成本,要远远大于秦国的全民耕战征召刑徒人奴产子。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31 22:13
      收起回复
        楚国的弩。。。。




        IP属地:上海14楼2021-02-17 23:55
        收起回复
          彩绘方块纹弩机,战国时期远距兵器。1992年出土于湖北老河口安岗1号楚国墓,现收藏于老河口市博物馆。
          该弩保存完成,弩臂通长32.7厘米,铜木结构。木臂斫制铜件铸造,弩臂上面居中纵向凹槽放置铜镞,臂前端承弓器作兽首形,臂后端装有望山悬刀等铜机构件,臂器表髹黑漆,两侧用红漆绘方块形图案。因为木质弩臂不易保存,各地出土的大多数只剩铜弩机,而这样完整的全弩实在罕见。


          IP属地:上海15楼2021-02-18 05:25
          回复
            长沙楚弩,战国前期远距兵器。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扫把塘138号战国楚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横弓着臂施机设枢,这是目前最早的擘张全弩,形似步枪。弩臂全长51.8厘米用坚木制成涂黑漆,弩机为铜制由望山,牙,钩心午,悬刀扳机,栓塞键等,利用杠杆原理组成,便于描准可延时发射坚固耐用。弓为竹制已干缩复原长度约130厘米,箭竹杆通长63厘米。拉望山,牙上升,钩心随带起,其下齿卡住悬刀口,遂使弩机呈闭锁状态,牙扣住弓弦,将箭置于臂上矢道内,使箭括顶两牙间弦上,往后扳动悬刀,牙即下缩,箭随弦回弹而射,射程为80米左右。
            另外在湖南长沙五里牌左家塘还有益阳常德,湖北老河口,安徽寿县双桥等地战国楚墓普遍都有出土。而纪录片《复活兵团》激情盛赞那百年后的秦陵弩机望山是超越时代,无知的让人诧异。


            IP属地:上海16楼2021-02-18 05:26
            回复
              纪南城弓箭,战国时期远距兵器。2014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夏家台258号战国楚墓,现收藏于荆州博物馆。
              出土弓箭2副,小弓是田弓以狩猎用。大弓是王弓,作战专用装备,弦长约1米,弦材或为特殊韧化的鹿筋,手握部有软质衬护。史载楚国大屈之弓,就是复合弓基础上的反曲弓,相比同等直臂可储存更多能量更高动能,稍具军事历史常识的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另外同展的还有骨指套,箭镞矢等等。



              IP属地:上海17楼2021-02-18 05:57
              回复
                楚国直漆弓,战国时期远距兵器。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月亮山41号墓,现收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该弓笔直,意在于射深,全长157厘米宽3.5-4.5厘米,整竹木制身,两畏较宽薄端头都有安弦刻槽,中段干较窄厚以4层竹片叠合而成,外缠胶质薄片,再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其材构与《考工记·》所载干角筋胶丝漆吻合,且中部内弯而预应力。



                IP属地:上海18楼2021-02-18 06:02
                回复
                  楚国连弩,战国时期远兵器,1986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秦家嘴战国楚墓,现收藏于荆州博物馆。
                  该弩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连发弩,弩身上方有矢匣,经复原可双孔十发连射,即双矢并射连发二十箭。是颇具中国影响的军事发展,而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动武器。此弩形似短枪,长27.8厘米高17.2厘米外髹黑漆,矢匣有短箭19支箭长14.3厘米。牙机巧制,兼有并射和连发的功能。


                  IP属地:上海19楼2021-02-18 06:05
                  收起回复
                    楚甲胄,战国时期作战服。2002年出土于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一号楚国武官墓,收藏于湖北博物馆。
                    南室有皮制压漆盔甲28套,带鞘铜佩剑28把,呈交错叠放的状态。另外2017年信阳大墓还有曾侯乙墓还有六安双墓都有出土同款楚甲,能保留两千多年实属罕见。
                    《荀子·议兵》载:楚人鮫革犀兕以为甲鞈如金石。鲨革和犀兕都是坚韧轻便的材质,优于青铜甲片。



                    IP属地:上海20楼2021-02-18 06:07
                    收起回复
                      三戈铜戟,春秋战国时期兵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县擂鼓墩1号曾侯乙墓,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戟是是戈和矛的合体,兼有钩和刺两种战斗作用。该戟长 3.43米,柲为木制外裹竹条以丝线缠绑再涂漆,挺括坚韧平滑有弹性,戟顶端装铜矛头和有内铜戈,往下4.7厘米处又装一无内铜戈,再往下5厘米处再装一无内铜戈,一矛三戈同柲。是楚国战车上使用的长兵器,这种兵器在中国是首次发现。


                      IP属地:上海21楼2021-02-18 06:08
                      回复
                        彩绘龙凤纹漆盾,战国时期兵器防具。1982年出土于湖北江陵李家台4号战国楚墓,现收藏于荆州博物馆。
                        通高94.2厘米宽60厘米厚0.3-2.5厘米。木胎呈不规则长方形,上端中间凸出,两肩圆角向下呈弧形阶梯状,下段平,两侧呈直角正面中间微凸,两侧微凹呈弧形。盾的背面装有长方形木条和盾柄。器身全髹黑漆,以黄红绿蓝色绘曲尺齿形及各种图案;背面绘有单双虬龙六组,和以孔雀为主的鸟群树木人物画。


                        IP属地:上海24楼2021-02-18 06:19
                        回复
                          彩绘龙凤纹漆盾,战国中期兵器。1987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2号楚国墓,现收藏于荆州博物馆。
                          盾形为双弧盾通长46.8厘米宽34厘米,此盾为皮胎,正背面漆皮,出土时皮胎朽残存漆皮。平顶外凸弧肩,两侧边沿呈弧线阶梯型,下为长方形。正面呈凸弧形,背面正中安盾柄。通体髹黑漆绘红棕红黄金四色彩。正面绘对称龙凤卷云纹图案,每边四龙四风。背面周边绘变形云雷纹,中部绘变形龙凤卷云纹图案。


                          IP属地:上海25楼2021-02-18 06:20
                          回复
                            龙凤纹漆盾,战国中期兵器。195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五里牌m4号楚墓,现收藏于长沙博物馆。
                            此盾近似葫芦形,下边两角为方形,中间起棱。把手已失,但把手上的嵌银铜鼻尚存。盾为皮胎,两面均施黑漆。正面边缘绘赭红色云纹,中间用黄红色漆绘蟠曲龙纹。背面边缘云纹为黄红色,中间为红色蟠龙纹。这件漆盾制作极精,不似实用的防御武器。或万舞即模拟作战的舞蹈用盾戚戈为道具,或用作仪仗等装饰品。顶部还阴刻四字 紫锦之衣。


                            IP属地:上海26楼2021-02-18 06:21
                            回复
                              彩绘龙凤纹漆盾[,春秋战国兵器。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现收藏于湖北博物馆。
                              高92.5厘米宽55厘米,皮胎。出土时皮胎已朽,余漆皮与盾柄。上部作圆蒲扇型中有方领下为矩形。盾面中部朝外弧凸。正面为黑漆素面背面以黑漆为底,用红漆双线将盾面分为64个方框,双线间用黄漆填绘绹纹,框内绘勾连云纹,方框之间绘变形龙凤纹;盾的周边绘菱形纹和云纹等图案舞蹈道具。


                              IP属地:上海27楼2021-02-18 06: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