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吧 关注:3,549贴子:25,422
  • 36回复贴,共1

商鞅思想纯属是让人恶意抹黑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商君书不见其暴只见法者爱民。
人性本善本恶本是一体。
天地设而民生之。当此之时也,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其道亲亲而爱私。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当此时也,民务胜而力征。务胜则争,力征则讼,讼而无正,则莫得其性也。故贤者立中正,设无私,而民说仁。当此时也,亲亲废,上贤立矣。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民众而无制,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故圣人承之,作为土地、货财、男女之分。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既立君,则上贤废而贵贵立矣。然则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上贤者以道相出也,而立君者使贤无用也。亲亲者以私为道也,而中正者使私无行也。此三者非事相反也,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故曰:王道有绳。
亲亲则别,爱私则险。有亲就有疏,正所谓亲疏有别,自私的爱家人就会对外人产生恶。
善对内,恶对外。人性善恶也就一句亲疏有别。
而法律大多数就是阻止亲疏对立。所以人性本恶。
开塞篇是商鞅的中心思想。禁亲亲而爱私。
圈子与圈子,国与国,儒与法,同样是亲疏有别。
万恶之源。


IP属地:广东1楼2021-09-16 12:37回复
    4.䘵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赋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大官工资高,食客多。对农业不利。则应该对食客之数收重税。这样大官就请不起那么多食客。这些食客就得失业。失业就得从事生产来养活自己。
    这个对应现在的明星。一群保镖一群经理人还有化妆师营养师反正就是一堆后勤。只是现在不用啃树皮了。否则也得让他们下乡。
    5.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勉农,则草必垦矣。
    一般解读是禁止私人买卖粮食,但是不可能。军粮也得买卖啊。没有粮商怎么可能。那么农民怎么赚钱?直接用粮换物?应该是有个机构。官方收粮卖粮。稳定粮价。这样丰收年商人压不了价。饥年也抬不了价。这样农民有了固定收入才会努力种地啊。否则交了税粮。丰年商人就压价在农民手里收粮。饥年又无上限的抬价损害大众利益。应该是把自由市场转成国家控制。国家定个指导价格。低于这个价格国家无限收。这样商人利润就不会大。私人买卖商人就得出血才能买上粮。这样自己种地自己卖的利润更大。那么商人也会去开垦。否则说不通。禁了买卖如何做到草必垦。不合逻辑。所以个人合理化解释这条。
    结合去强篇的粟生而金死,粟死而金生。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
    所以商鞅是广积粮,粟生金死之法。稳定粮价。
    现代也一样。粮价是国家基石。
    6.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意壹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
    禁奇装异服和某些音乐。
    现代放松了不少。但也是属于管控。很多演音通不过播不了。


    IP属地:广东3楼2021-09-16 18:56
    回复
      7.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不建缮。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农。大夫家长不建缮,则农事不伤。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则故田不荒。农事不伤,农民益农,则草必垦矣。
      一般解读不准雇用佣工。让大户自食其力。让佣工失业而归农。
      但是这个建缮很有意思!为什么会不让人修房子?咸阳不都建出来了吗?怎么可能禁佣工?
      个人理解。禁止私人开发房地产,统一规划。私人不能建房,就不会占用农田,私人工程队就得解散归农。而有技术的工人就加入国有工程队去搞咸阳这种大工程,或者修修补补现有住宅。不占农田又有大量低技术工人返农自然就能垦草了。
      对比现代也是一样,农田也是有红线的,只是没商鞅那么狠。同时还有各种证件,没有证件也是入不了行的。也是一种行业禁入。那么再把民众引导到国家需要的地方。
      8.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一般解读禁旅馆。但不认同。因为最出名的作法自毙就是商鞅在客舍登记住宿。所以严重冲突。逆旅应该属于酒店性质或者风月场所。
      9.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禁猎。国家统一管理山林、湖泽。现在也禁猎。全是牢底坐穿兽。比商鞅还狠。


      IP属地:广东4楼2021-09-17 13:47
      收起回复
        10.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酤少,民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商酤少,则上不旨粟;民不能喜酣奭,则农不慢;大臣不荒饱,则国事不稽,主无过举。上不费粟,民不慢农,则草必垦矣。
        变相禁酒。十倍税金,酒也是粮食,酒贵则销量低,则不会浪费大量粮食去酿酒。而且民众官员也不会醉酒误事。
        现代一样时禁时不禁。
        11.重刑而连其罪,则褊急之民不斗,很刚之民不讼,怠惰之民不游,费资之民不作,巧谀恶心之民无变也。五民者不生于境内,则草必垦矣。
        连坐。追究所有相关责任人,防止犯法。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现代例子。我爸是某某某。经过网络公审。某某某下岗!!!!真香系列,骂得最凶是这个,用得最爽也是这个。
        12.民无得擅徒,则诛愚乱农之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乱农之民欲农,则草必垦矣。
        户籍制度。民众不得随意搬迁。一直留用至今。


        IP属地:广东5楼2021-09-17 13:55
        收起回复
          13.均出余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概。不可以辟役。而大官未可必得也,则余子不游事人。余子不游事人,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针对官员的法令,官员除嫡长子外,其余子弟和平民一样担负徭役赋税,不一定能做大官。
          现代废了这条。都得公平。现代如果嫡长子无能也不可能接替父母的官位。应该是把这条律法更进一步。以前是官员所有子女都有官位。商鞅把数量减到一。现代直接清0。
          14.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
          禁公知。日本街道无垃圾系列。此条和无以外权相通。一个是国外间谍一个是国内公知。原则上就是统一思想。
          国内大臣诸大夫不能把各国见闻加以宣传。单看文字愚民政策。但是结合现实很多思想有私货。乱国之根本。世界各地色彩运动。
          15.令军市无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给甲兵,使视军兴;又使军市无得私输粮者。则奸谋无所于伏,盗输粮者不私稽,轻惰之民不游军市。盗粮者无所售,送粮者不私,轻惰之民不游军市,则农民不淫,国粟不劳,则草必垦矣
          强军法令吧。军市不能有女子。打击贪污偷盗军粮。轻惰之民不游军市 ,则农民不淫。不淫?代表前面的女子是妓吗?个人理解。有些盗粮者给军队送女子把军粮盗售。有不同见解欢迎指教。
          16.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官无邪,则民不敖;民不敖,则业不败。官属少,征不烦。民不劳,则农多日。农多日,征不烦,业不败,则草必垦矣。
          一般解读是官员新老更替。我个人理解是税粮交接。由于前面统一了赋税度量。容易审计。当地官员不能造假,而接收官员又不敢更改制度。那么在统一制度面前。审计等官属就少。交接就更顺利。征收不烦。民众不疲劳则有更多时间从事生产。业必兴矣。
          如果按一般解读官员新老交替。那么官员交替和民众有啥关系?为啥征不烦民不劳。也欢迎大神指教。
          现代一样适用。
          17.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重农轻商。经商税重。没毛病。现在也是商业税重吧?农业都得补贴。也没见人民有多想种地。


          IP属地:广东6楼2021-09-17 14:05
          回复
            18.以商之口数使商,令之厮舆徒重者必当名,则农逸而商劳。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来赍送之礼无通于百县,则农民不饥,行不饰。农民不饥,行不饰,则公作必疾,而私作不荒,则农事必胜。农事必胜,则草必垦矣。
            19.令送粮无得取僦,无得反庸;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徕疾,则业不败农。业不败农,则草必垦矣。
            18.19属于运输条例,运输商人实名制,私人买卖由商人负责运输,农逸而商劳,农民只负责卖粮不负责运输就会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良田不荒则农民不会饥饿。而交公的运输中,运输队不能中间接私活,这样往返时间就短。都是为了节省农民时间让农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农业。
            最早实名制吧。如果不实名,运粮队农民得跟车吧?否则拉跑了你找谁去?所以叫农劳。实名制后,农民装车就不用管了就成了农逸而商劳。
            20.无得为罪人请于吏而饷食之,则奸民无主。奸民无主,则为奸不勉。为奸不勉,则奸民无朴。奸民无朴,则农民不败。农民不败,则草必垦矣。
            打击保护伞。让黑恶无主。这样黑恶势力就无以为继。民众就不会害怕这些势力。民众和黑恶势力的斗争中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垦令完。垦令二十条至今不过时,而且有些条例比现代还好。无宿治就是例子。


            IP属地:广东7楼2021-09-17 14:24
            收起回复
              农战篇
              1.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君主想要民众为国出力,都是给官爵地位。国家兴盛唯有农战。如今民众求官爵,都不追求农战,而是靠巧言虚道,这就是劳民。劳民其国必无力,无力必定削弱国家力量。
              现代就是一个巧言虚道的世界。看看欧美和对岸。全是吹牛逼。用爱发电系列。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还有人信。巧言虚道的人让干实事的人不敢干事。干啥都有一堆人在那指指点点。不如躺平。如果不是现代的武器科技压制。很多国家早就被削至亡。
              2.善为国者,其教民也,皆作壹而得官爵,是故不官无爵。国去言,则民朴;民朴,则不淫。民见上利之从壹空出也,则作壹;作壹,则民不偷营;民不偷营,则多力;多力,则国强。今境内之民皆曰:“农战可避,而官爵可得也。”是故豪杰皆可变业,务学《诗》、《书》,随从外权,上可以得显,下可以求官爵;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具备,国之危也。民以此为教者,其国必削。
              善于治国者。教民专心农战而得官爵。除了专心农战之外没有官爵。国家应该禁掉吹牛逼,民众就会朴实不放荡。民众见官爵只能通过专心农战获得,那么民众就会专心农战而不会想其他方法得到官爵。这样国家就会强大。
              而如今境内民众都说:“不参加农战,官爵地位一样可得,"这样本来的业务尖子科研大神也可能转变职业。去学吹牛逼。这样吹多了上层就注意到他了身价翻翻出人头地,还可以得到官爵地位。那么就更多人经商学表演来逃避农战。因为有钱就有地位。有地位就可以求官爵。民众以此为教必定削弱国家力量。
              对比现代。农战可以加入科技和生产。科学家干一辈子没演员拍一电影收入高。所以越来越多人开始出道。这只是钱作怪。如果再给演员加官进爵给他们荣耀。那就估计更加没人干科研了。又或者董小姐说的,都去干网红没人干实业,你们还能带货?
              3.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壹。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
              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粮仓虽然满了也不放松农耕;国家的土地广大,人口众多,也不能让空洞无物的言论泛滥,那么民众就会淳朴专一。民众淳朴专一,那官职和爵位就不能靠花言巧语来取得。不能靠花言巧语来取得官职和爵位,那么奸猾的人就不会产生。奸民不产生,君主就不会受迷惑。
              现代也是一样。


              IP属地:广东8楼2021-09-20 16:47
              收起回复
                4.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进则曲主,退则虑私,所以实其私,然则下卖权矣。夫曲主虑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也;下卖权,非忠臣也,而为之者,以末货也。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多货,则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迁者,则如引诸绝绳而求乘枉木也,愈不冀矣。二者不可以得迁,则我焉得无下动众取货以事上而以求迁乎?”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
                如今境内之民众可以靠拍马屁获取官爵,就不会用常规方法来获取。而这些靠拍马屁取得官爵之人进则曲意逢迎君主,退则谋私卖弄权势,这些人并非忠臣,只为钱财。所以想升迁的官员都说:“有钱,高官也可得。”也有官员说:“我不用金钱则不能正常升迁,所以只能派人搜括钱财来升迁。”百姓说:“我努力耕种,先充实公仓,余粮养家;为君主死战保家卫国。结果却被搜括得米桶空空家境贫寒让人歧视。还不如想办法买个官来当。”亲友互相诉苦更是一拍即合。所以更多人转业经商学艺逃避农战。民众以此为教,粮草怎么可能不少。兵怎么可能不弱。
                5.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知虑。上作壹,故民不俭营,则国力抟。国力抟者强,国好言谈者削。故曰:农战之民千人,而有《诗》、《书》辩慧者一人焉,千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农战之民百人,而有技艺者一人焉,百人者皆怠于农战矣。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夫民之不农战也,上好言而官失常也。常官则国治,壹务则国富。国富而治,王之道也。故曰:王道作外,身作壹而已矣。
                善于治国者。官吏法规严明,所以不任用有自己小想法的人。国家专精农战,那么民众也会团结专精农战,这样国力就会强大。国家团结干实事则强,国家用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就会弱。所以说:一千名农战之人出一个夸夸其谈得利之人,那么一千人都会想着怎么夸夸其谈得利而不会专心农战。一百名农战之人出一个从事戏子得利之人,那么一百人都会研究技艺而不会专心农战。国家靠农战而安全。君主靠农战而尊。大夫庶民不喜农战,上层喜欢拍马屁,那么官员就不会专心本职工作而是学习拍马屁。官员专心本职工作则国治。团强农战则国富。国富而治。王者之道。所以说:称王于外。得自身团结农战。
                这段吧。古文感觉位置有点错乱。善为国者,官法明,故不任知虑。上作壹,故民不俭营,则国力抟。夫民之不农战也,上好言而官失常也。国力抟者强,国好言谈者削。-----如果这样换下位置。整段会通顺很多。


                IP属地:广东9楼2021-09-20 1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