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吧 关注:21,860贴子:308,442
  • 4回复贴,共1

干了这碗毒鸡汤,《了凡四训》你真的学不来!!【转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到努力改变命运,就不得不提到《了凡四训》。
百科里的介绍如下:《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
那么袁了凡何许人也,我们普通人也能通过效仿从而的达到正向改变命运的境界吗?

袁了凡本名袁黄,字坤仪,浙江嘉善人。是明朝重要的思想家,他在禅学、民生、农业、教育、军事、历法、养生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SO 01 UL
先看看他的家世:表兄沈科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的进士,父亲袁仁与本县郁九章、谭舜臣、沈槩、平湖陆文选、嘉兴包凭等,以及沈周、唐伯虎等为诗文好友,与王阳明、王艮(心斋)、王畿(龙溪)等有交往,受王阳明器赏!!!
这家世,你品,你细品 。
SO 02 UL
再看看他的学历: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的进士。
你知道明代的进士有多难考吗?

在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真正意义上完备的制度,共分成四个级即: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中秀才难度不亚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要想考中秀才要经过三级考试。每次录取45名,平均每年录取人数大约也就30名左右,
古代的读书人中了秀才以后,意味着有继续参加考试中举人的资格。古代中举人录取率只有2%,如果参照清华、北大每年招生7000人左右来计算,一年下来考中举人的人数为清华、北大人数的1/20,所以古代的举人的含金量可能高过清华、北大的研究生。
进士考试称为礼部的会试,每三年一次,都是在秋闱之后的第二年春天,这最后一关考试称之为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以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展示内容为依据计算得出结果。在中国1300多年科举考试历史中,全国平均下来每375万个读书人才能考中一个进士。依据泉州地方志的统计,科举成绩较好的福建泉州,平均60万个读书人才录取一个进士

明朝的高级官员,基本都是进士出生,著名思想家王阳明也是进士出身。
最重要的是,供养一个读书人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财,家里没钱的人很难熬到考进士这一步的!购书籍、游学交流、聘请好老师,往来考试等费用都非常高。古代人工造纸印刷成本非常高,没有几十万块人民币你都买不到一套完整的教材和参考书。(王阳明之父王华也是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年的状元郎)。

这样一看,能考中进士的人大多数都是非富即贵的学霸中霸了!
SO 03 UL
再看看他这一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
遇到孔先生。
孔先生自称得了邵子皇极数的真传。那他为什么会替袁了凡算命呢?而且居然算到他考试能取得第几名,每年能拿多少俸禄这种巨细的程度。
要知道,天下可没有与原无故的爱。
有一次袁了凡和母亲去慈雲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短暂的交谈之后,袁了凡母亲认为此人非同一般,就将这个老人带回家,奉为座上宾,以礼相待了一个多月,这位老人才给他批的命格。这样的谦卑和耐心,多少人能做到呢(更重要的是,家里房子也要够大够敞亮呀~)。
SO 04 UL
他人生的第二个重要转折。
是遇到云谷禅师。

隆庆三年(1569年),已被全部算中命的袁了凡离开京城南归家乡,由于数次科举考试落榜,往南京栖霞山中拜访云谷禅师。对人生没有了更多期待的袁了凡与云谷禅师对坐一室,心中一念不生,三昼夜未曾瞑目。
云谷禅师差点就以为袁了凡是圣人在世了。
三昼夜不合眼,一念不生,即使在已被算中未来走向的情况下,还能有这种意识状态,其心智定力已经超越绝大多数人了。
是禅师点醒了准备顺应宿命的他。
自与云谷禅师对话结束后,他明白了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从此励精图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并在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莫不洞悉原委,撰有成编" 。
著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春秋义例》、《论语笺疏》、《袁氏易传》、《史记定本》、《袁氏政书》、《两行斋集》、《宝坻劝农书》、《袁了凡家训》、《袁了凡纲鉴》、《群书备考》、《石经大学解》、《历法新书》、《中庸疏意》、《摄生三要》、《尚书纂注》等书。
不仅如此,袁了凡还发明了功过格,把每日所做之事,按其善恶增减记数,是一种道德自律的工具。

这样的天赋能力,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已经属于精英阶级了,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也当之无愧是天才级大神。
这种从思想根源上约束自己的能力,已经不是简单的自律能阐述的了,个人认为,他从某种意义上,已经突破了凡人的境界,是真正的人间修行!
《了凡四训》的旷世流传更是让人明白命运的可控性。
------lAST------
一个人能跳脱自身因果,进入一个自我意识全新打造的积极世界,不仅需要强大的心理行为自控力,更需要合适的因缘和合。
要孕育出一朵绚烂的生命之花,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更重要的是,这朵花的种子本身就要是上等良品才可。
那么,读过《了凡四训》的你,真的能像袁了凡一样逆天改命吗?


1楼2021-10-10 12:37回复
    师兄,我觉得客观科普可以,但是真的不是毒鸡汤,转的这个标题个人觉得不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0-10 17:23
    回复
      读《了凡四训》是要学他的改命的态度和方法,并不是非要达到他那种程度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0-22 23:38
      收起回复
        命由天定,运可后改。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0-23 0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