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吧 关注:501,064贴子:4,031,299
  • 2回复贴,共1

国内大球不适合职业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大运男篮输得难看就知道网上言论不好看。实际上大运男篮输了没啥,无非这一次选拔的人或者教练不利索而已。真正难看的还是后面世界杯。不要因为有外援就会好多少。
还是先把论点放在这里,国内大球不适合搞职业化,特别是男子项目。
有人先拿官办不分离来说事,没错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这个大问题能摆脱掉么?这是不能的,说到底中国是一个偏文偏卷的社会,体育运动项目,如果不跟国家挂钩吸引力本身就有限。所以,所有体育项目的终点都是国家队。
而这个时候就要引入另外一个东西,就是经费。其他奥运项目就是靠奥运成绩➕引流代言。所以只要有机会有点天赋就能在国际赛场出成绩。
(因为没有成绩就没有代言,没有代言就只有运动员基本工资,前几年有几个运动员老无所依的新闻处处可见)
反过来,国内本来最有人气最有流量的运动项目的就是男子两大球。但是职业化之后,反而越来越差。国足大家已经骂了个遍了。实际上大家没有发现男篮走在同样的路上。不是单纯的官办不分离那么简单的问题。
1.官办的不分离问题并不是核心
外行人管内行人是大家公认的一个问题,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关键的问题。
真正的管理层面问题还是因为不是举国体制后,有太多人参与其中博弈,赞助商,各个强势地方队,教练。
当一个教练都没有办法合理的组建自己的教练团队,选择自己需要的球员,让适合的球员在自己喜欢的战术下打比赛,怎么可能打得好呢?
举个简单例子,回顾一下惨兮兮的李楠和杜峰,大国家队时期被骂的多惨。但是在更早期的双国家队时期,是不是两人各自的战绩还有执教状态完全不同?
而这也是我认为 国内不适合搞职业化的主因,因为职业化后,有太多人想要去干预和参与国家队的影响。(不只是篮协和体育局的锅哦)
2.球员层面的问题
职业化带来的最大受益者是某些有点名气的运动员。如果换做其他项目,不拿冠军几乎没什么代言。想想游泳队曾经很火的小伙子因为代言问题而出局,但是也得他有这个实力,有点流量的傅园慧都没有多少代言。
而职业化后,球员收入相应增高。特别是那些“有点名气”的,(普通球员收入还是很可怜的)不需要代言,都能比一般运动员多拿十倍的收入。如果有空再去参加一些综艺,整点其他代言,收入就更高了。
至少我个人认为,因为没有成绩=经济的收入压力,所以在比赛的气势和集中力要差很多(这里请不要拿NBA和其他联赛来讨论,人种不同,Lbj可以罚球线扣篮,38岁带队打分区决赛,大一点的大姚已经退役十年了……)
3.职业化萎缩的必然
NBA花了几十年时间爬到现在的位置,除了他们本身的推广外,也来源于美国人本身的娱乐需求(今年来了一个特殊人才,夏季联赛门票都卖贵了不少)。国内却压根没有这个市场,CBA这几年也算努力了,在疫情反复折腾下,也还增长了不少营收。但是根本问题是,国内对于这种娱乐方式的嗜好本来没有那么高(说句不好听的,国内总决赛的票 有演唱会票那么难买么?)
而职业化的背后还是需要资本,而这些资本不会白来(又不是鲍尔默腰缠万贯),他们也需要球队出成绩来拓展市场。没有吸引力,最后资本就会逐渐撤走(看看现在中超的窘境就知道了)
所以我个人还是反对也不看好职业化。这只会让中国男篮越来越惨。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8-01 20:23回复
    实际上还是希望大家看了不要被自媒体带的期望太高,这几年男篮的战绩只会越来越差。唯一的好消息是,玩篮球的人多,不会像男足那样连玩的人都没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8-01 20:24
    回复
      另外有关归化的,我只能说,归化这种东西就是为了成绩而成绩的,纯粹是国际体联收了钱给那些土豪国家开的后门。体育运动比赛说不好听一点,比的就是你自己国内的人种能力,经济能力(有没有钱来给运动员提供设备营养还有教练),科学技术(人文医疗生物材料都会在运动员身上提现)。那请问归化来的雇佣兵到底体现了什么?(貌似只有体育局有钱买人来,其他啥都不是。)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8-01 20: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