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山异闻录吧 关注:6,117贴子:107,144
  • 13回复贴,共1

一家之言的瓦岗剧情谈(预计1万字以上,慎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算给@白云苍狗♬◆ 大响马交的保护费,说好是1万字以上。
让俺直接一口气写1万字也太痛苦了,但俺肯定把能想到并且觉得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全都写进来发在这里。
俺可能没有那么多新老玩家的复杂情绪要表达,但是看待瓦岗这个故事的方式一直都是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再次感谢大白和制作组的朋友们,至少是激发了这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IP属地:北京1楼2024-02-13 23:20回复
    部分复刻于群友CIABYS(也就是本人)在2群的群聊记录。
    其实回到一句老话,之所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首先是因为哈姆雷特自身能承载出来一千个读者心里的看法。
    那瓦岗毫无疑问是这样的故事,而且它的天然基础就决定了这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它沿着古朴的明清市井文学、悠久的说书话本传统顺流而下,然后流到上个时代或者这个时代,被注入了当代人们精神世界的构造与变迁,是一种很老又很新的东西。特别当你实质上开局就被动接受了可能有至少五六成内容的剧透,这五六成剧透又在你的内心鼓噪着动荡和不安的时候,你会有一种非常特殊的视角,而这里每个人的特殊视角又会随这些动荡与不安变得各不相同。谈论这样的文艺作品本就是一种稀见的体验,至少在遥远的第一天就多少被迫成为了一种强制的创作审视者。


    IP属地:北京3楼2024-02-13 23:30
    回复
      我一开始玩到早期版本,是惊叹于作者们的叙事野心的,这在瓦岗的前期更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它具备现代的载体和文学创作式的讲述方法,和传统故事相比,有很大的空间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精神诉求,而这种昭然的叙事野心下,这些情节都要被注入理想,注入当代人更能共情的思维方式,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期待,期待这是对于隋唐故事的一种改天换日。
      及至情节发展,应该也有大白随阅历增长的世界观变化,这种野心日渐显得幽微。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写眼前事”出现在了瓦岗故事里,这些东西作为鲜活的历史,今天仍然在发生、但旧日也可以想见,他们以大白的创作态度进入瓦岗故事,也同样是一种准确而中肯的表达,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这仍然是一种“用当今的创作精神改造旧故事”的手法。这样的例子很多,想想倒污水骗环保费用、新朝强制搬迁贫民区、大型会议全军灌输贪赃枉法......
      无论哪一种视角,写的都是今天的人真实的属于今天的情感。或者这是种忠实的时代记录,犹未可知。


      IP属地:北京6楼2024-02-14 12:53
      收起回复
        管毅是来自这个时代的主角,我觉得把他理解成魂穿李靖的当代人也行。
        我总觉得管毅身上就是有很多当代人特质的,当然可能也是因为他需要最多地直接输出来自今天的价值观。管毅的身上尤其对于平等观念的理解认知就是当代人式的,无论你承不承认,平等观念多少是当代人的出厂设定之一。谢映登、单雄信、程咬金等人同样给出了很多基于平等观念的尊重,但与管毅都多少有些区别。虽然说,若不拥有这种出厂设定,但仍然形成了朴素的平等观念,这或许是更可贵的一件事。
        在很多方面、很多细节里,管毅是隐隐能做到相对意义上的“全知”的,对此进行代偿的是,管毅的“能”相比于“知”受到了很大的压制,这种塑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创作克制。而这种“知”的强大与“能”的受制最后逐渐完美匹配到了管毅的人设里,而管毅的人设从有一天起,终于成为了拨动这个故事所需要的不可或缺之特征,正所谓主角命格。他的主角地位是天然被赋予的,但命格是走了很远后逐渐得到认可,尤其这个故事自身的认可的,这同样是我们和管毅一起走过的很长很长的路。


        IP属地:北京7楼2024-02-14 13:03
        收起回复
          我一直以为管毅是“无欲则刚”最好的代言,也许巧合的是刚与毅是同义。
          虽然很可惜的是,在整个故事里他没有一直做到。但是他没做到“无欲”的时刻,他也失去了“刚”。
          管毅是悲观的理想主义者,这两种描述放在同一个人身上也不显得矛盾。他的随缘里包含了很多走一步算一步的欢喜,能实现一点就有实现一点的价值,他有理想但是冀望不深远,珍惜当下的成就,这是一种程度很高的“无欲”。另外有很大一部分“无欲”体现在管毅并非以制人的态度与人相交,不求抢占关系中的主动而往往能占据比较中立的态度去思考和看待,这也让他曾经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和爱戴,我想这不是简简单单因为人情练达,而是因为自身的潜质让他总能坐在人情练达的位置上去看待外部的人和事。
          可惜管毅在归唐线翻车了,当然这是属于管毅个人的翻车,创作精神上我觉得是完全没有翻车的。遗憾之处是他把这种精神带到了大唐,以至于能在和李渊的明争暗斗中保全自己,因为他知道李渊是圣主,而自己又没有强烈的自保欲望,这有助于他往往料事机先,很清楚圣主的法则下,他自己实心用事,又牵动着一大群至少表面上实心用事的人,那么自己的安全就能暂时得以保证,以此留出的余裕便令他有余裕去挑战皇权,发扬自己的理想。
          但他一生中最富于欲望的一件事让他失去了无数兄弟,乃至于(有可能)失去自己的性命。我们暂且不论管毅对天下苍生的大忠大义和对于故交好友的小忠小义能不能高度统一,但管毅在巨大的危机下,对于故交好友的生死存亡看得过重,这无形中就远远迈进了“欲”的门槛,而这种场合下管毅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事后他评价瓦岗旧将们“野性难驯”的时候或许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这些瓦岗旧将们的本性无法用忠奸来公平判断,只是这种“野性”让他们很难满足于去走一条被强烈规定好了的路。管毅的一己之力,何尝不是一己之力去强行开辟这一条路呢?只是,这时候身在其中的管毅,已经看不见这些他的人性里本来可以发掘出来的东西了。


          IP属地:北京9楼2024-02-14 13:22
          收起回复
            这里引申出来另外一个问题,当然这也是隋唐这个故事系列的重大特征,把其描绘得简化的有之,但复杂的亦有之。
            这个重大特征就是,瓦岗这些人的兄弟情谊、忠孝节义是灰色的,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对某些道行高深的人来说,甚至可以代替成“需要的时候可以有,不需要的时候可以没”的。
            当然这点充满了人性的真实,我今天聊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不算非常年轻了,应该也对于这种真实会愿意抱有程度很高的接受。比如我随便举个例子,就拿尤俊达的“一字之碑”事件来说,我相信大家今天看下来已经没人觉得尤俊达在这个事件里是受到了感化从而从良了,开始讲义气了。这里我认为尤俊达更多的是在讲底线,因为这起事件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实力是无法直接无视官府的影响而生存的,没有他的母亲救下来这群民众为他拼命,他区区尤俊达算得了什么呢?我认为这是一种做人的底线,一旦你意识到道德下探到一定程度,你就会失去令你安身立命的东西,这就触发了你的底线了。所以尤俊达会是一个好官,在结局里他也确实是。这其实是某一类封建道德上好官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意识到自己贪赃枉法、作威作福是有底线的,为了保护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他必须遵从这些底线,从而上与天子、中与自己、下与百姓,达成一种微妙的利益平衡。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2-14 13:40
            回复
              管毅知不知道这些?他当然知道,并且很清楚。并且他真打算去跟兄弟们讲利益了,你让他在这种环境下称帝成功,开天辟地,没准他真心希望把政权和大魔国一样搞成“贵族共和”,但这未必是真的设身处地为兄弟们考虑的方案,他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只能在自己的视角一己之力筹划这个方案。
              相比之下李世民有可能拿出来的方案可行性远远过之,在这条线两个人担任人君的能力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令人幸运的是管毅至少读懂了李世民,在李世民的角度上,我直接把新世创建给你,你愿意接受这个基础设定,并且你有能力对我的新世有作用,那我自然愿意信你用的,这样瓦岗旧将大多数是能得到妥善安置的。HE是这样,我毫不怀疑在BE里这些名臣也能得到同样妥善的安置和任用。
              管毅则完全无法给出“直接把新世创建给你”的方案(想看可能只能等自立线了,而我对于可能有的自立线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殊无信心),当他试图用利益、好处去进行设身处地谋划的时候,哪怕只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这种必然的需求(其实这里已经直接写到了,很多人应该反映过来李家可能只想要管毅一个人的命),管毅已经走在了自己不擅长的赛道上,而他的奔跑方式同样不是自己所长。
              以此想来,即使管毅迫不得已背叛了自己的精神——当然也许只是自己觉得迫不得已背叛——他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反馈给自己的东西;但所幸管毅重新拿起自己的精神的时候,至少它们为失去了太多的管毅换了个自己想要,至少也是愿意接受的结局。如果说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对于管毅还蛮残酷的,但是你有这样的能力,世界本就难保对你不残酷。


              IP属地:北京11楼2024-02-14 13:57
              回复
                管毅很多时候的魅力在他的意气风发,但他的主角命格却往往体现在他的无可奈何。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在我们所见的故事线里,管毅没有改变和收束这一切的勇气和决心,但至少尽心竭力闪赚腾挪,给这段故事线完成了妥善的安放,也给自己赚了条可以接受的结局。若把他想成穿越者,这真的是穿越者良好的自制与不错的终场了。放大到这段故事的创作条件来看,加入这样看上去干涉性质很强的主角,却又维持和兼顾了隋唐故事的一些基本形态,这种重大的创作责任相当程度上也是这样的主角担起的,可能这就是我心目中珍贵的主角命格吧。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2-14 14:06
                回复
                  附一些关于管毅的其他point,当然这里有些也同样重要,虽然不在我的表达主线里
                  1、我觉得瓦岗堪称绝妙的一点是很多玩家在游戏内的选择是直接反映到剧情位面的角色动机的。比如说管毅在不够爱红拂(至少不如兄弟)的情况下如果选择跟红拂私奔,他认不清自己心里的这点欲望的话,自然也就没有能力在情感上从这种阴谋顺利脱身(当然红拂与管毅、苏烈的问题后面应该还会再讨论),他就失去了维持故事的资格;更重要的是,他想进入苏烈线,探求故事的完整真相,他必须要一直坚信苏烈的所作所为是不论善恶,至少有能理解的自洽逻辑的,如果说他不愿意这么理解,他是没有办法提早推断出这些自洽逻辑,从而开启真正的魔经线结局的。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无欲则刚,我们相信苏烈很容易,但是管毅相信苏烈要做出的努力远远比我们大,做出正确的理解也一样。
                  2、【告别的月光】/【战斗的命运】一节
                  以下这句评论来自我的朋友:
                  给王师姐这样身经百战的强人浪漫主义的开导,给鲁明星这样天真烂漫的小朋友看现实世界的利益纷争。这个设计有点意思hhhhh
                  我也从这节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到管毅的人格魅力。
                  3、关于口水非常严重的【理想之世】一节管毅和李世民的对谈
                  这里有两个常见的巨大争议,不得不说,现在这届网友真的挺逆天的。。。一个是李世民作为知名蜀粉,他和管毅的聊天里透露的对蜀国的不屑(?)是不是作者恶意夹带私货(众所周知,三国话题本来就逆天,何况这是曹操传mod);一个是管毅说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之世是魏晋是不是恶意洗白魏晋时期。
                  暂且不论这种地方夹带私货、与攻击作者夹带私货合不合理,大白已经反复驳斥过这个了。另外大白表示过这个你看哪个顺眼可以选哪个,不是一定要选魏晋,但我觉得这种挺像是对于逆天网友的一种取巧回应。
                  我给出两个我能接受的解读,不知道有哪个是你能接受的呢?
                  一个是,管毅的立场基于一种实用主义考虑,认为魏晋人心是一种“可期待态”,是当时的乱世环境下一种比较现实的趋近目标,符合管毅随缘的天性与他对于理想的持有、表达特征,我觉得这个解释通顺。管毅自己说的很清楚,“乱世终究可以人力收束,而人性一旦丧失,乱世便没有尽头了”,这是一致的。
                  另外一个比较接近我的个人审美,虽然这个过度解读之嫌肯定很重,但应该也无碍。
                  管毅的视角是人臣,而李世民名为人臣,其实已有君主之行之心。李世民呼吁圣主贤臣,天下大统,除却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外,渗透了一种舍我其谁的政治示威态度(我大唐自当有天下);而管毅选择魏晋的回复则是对于这种政治示威态度的拆解,以示人心向化、思想争鸣之重同样不次于天下大统(天下势力当自行其是,行各自言路,一统而绝未见更佳)。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2-14 14:23
                  收起回复
                    附管毅年龄考。这个群里讨论过几次了,而且得到了大白的官方背书,不妨发出来记录一下。
                    吧友@墨心剑韵 的贴子曾经讨论过这个 https://tieba.baidu.com/p/5237112352
                    他关注了很多的细节,但管毅这个我不同意他,理由是“九岁博览群书,二十达到巅峰”是凤姐的名言,很多年轻点的网友恐怕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梗了,而这个梗换个数字都......没内味了,肯定不能用这种当论据。
                    另外大白前几天聊天的时候说过,他写瓦岗的时候肯定也不会设定一个十几岁的主角,至少是大学毕业以上的年龄出山吧。
                    其实管毅的年龄>柳周臣(除了王伯当,管毅管比他大的叫兄,比他小的叫兄弟。管毅叫柳周臣兄弟),柳周臣在故事开始后8年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这么看管毅出山25+,结局的时候40左右,代入感还挺强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2-14 14:39
                    收起回复
                      苏烈
                      极其重要的NPC,而且我们看到后来可以知道苏烈对管毅就算是有恨,主体也是掩人耳目的。难点在于管毅需要发觉这一点,这个过程中他想完全得到魔经的真相,必须尽可能理解和信任苏烈。还是那句话,我们做到很容易,但不要因为我们做到很容易,就忽视管毅做到这一点的难度。


                      IP属地:北京15楼2024-02-14 19:55
                      回复
                        殷岳
                        他讲的道理并不响亮,并且有可能是错的。但是难得有一个人在这样的作品里理直气壮讲出来,值得被记住。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2-14 20:07
                        收起回复
                          单雄信
                          瓦岗对有几个大角色形同再造,主要是单雄信、程咬金和罗成这三个。
                          瓦岗里的五哥大多数时间给我深刻印象的都是一股气焰,或者基于这一股气焰衍生的各种情感,每次有人谈论到“我们用愤怒推翻了暴隋,但能不能用愤怒治理江山”的时候我都直接对号入座到五哥。
                          说起来现在看看瓦岗前期的布局真的是富于商业逻辑,这当然是褒义的说法,而且因为这里的商业逻辑反而显得非常真诚。第一次更新就是靠明快鲜艳的剧情来吸引受众,而有了稳定的受众和期待值的时候,再从西漂之乱这里去扎世界观和叙述习惯的根基,这点就看起来十分商业逻辑,而不少出场早,尤其性格相对不复杂的角色,的确也因此受益。于是我们看到了这股气焰支持着单雄信,用与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中路绿林事件,其实他劝盛丁的方式何尝不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气焰呢。
                          单雄信是那种真的发自内心厌恶贪官酷吏的人,任何一个时代对于他来说都有绿林道应该走的路,这可能不是一个非常成型的时代观念,他也未必清楚绿林道会走向何方,但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绿林道已经是朴素而充满力量的理想了,单雄信到了那边,足可自豪地说句我是为理想而死的,而你们活着的人别说还知不知道理想了
                          你们可能从始至终就没有过真正的理想。
                          斩单雄信一节真的是瓦岗里的千古绝唱。这节基本哪家都当名场面说,秦腔能慷慨激昂骂上几十分钟,但这种画风的名场面极其珍贵。那句台词我不知道经历过多么痛的领悟的人才写得出来。
                          后面单雄信如果幸得活命,他的愤怒还会陪伴我们到故事结局。只是这可能已经不是单雄信想要的了。


                          IP属地:北京17楼2024-02-14 20:36
                          收起回复
                            别的贴也谈到了,这里整理一下为什么说归唐线结局合理,既然是近期热点。本来想谈到李家再来说的
                            1、首先李渊为什么想杀管毅这个他自己直接说了,不需要赘述。现下的问题是李世民为什么要杀管毅
                            第一,李世民真心想杀管毅吗?
                            我觉得李世民在李渊剩一口气的情况下坚持反驳和开会了好几天坚持不同意,直到听说他们在管毅家开会才默许,已经算仁至义尽了。有些说李世民是cs人设的我懒得反驳了,我只是觉得这些人对于角色确实不怎么宽容
                            第二,那些想杀管毅的人是因为什么?
                            你说有争权夺利成分,肯定有。不过这些人基本上也只是想要管毅一个人的命,无论什么原因管毅失去威胁之后他们并无针对所谓瓦岗党的行为(游戏里没看见反正),而其实李世民可能也是觉得真说对大唐有威胁的就是管毅一个人而不是所谓的瓦岗党,或者说直接干掉/分化掉管毅都能让瓦岗党不复存在,那他们拿李渊背书,再号称管毅对大唐的威胁过大,合不合理暂且不论,至少是自洽的了。
                            第三,李世民在那种场合下能控制大量反瓦岗派的声音吗?
                            我看不能,何况他们有李渊背书。最后做出这种决策是那些人坚持的主意,李世民以默许为认同。
                            2、管毅这时候能怎么选?怎么选是对的?
                            我觉得是有对的,但是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对管毅太不友好了。但它就是这样我也没有办法
                            管毅此时有三种选择,跑、死、反
                            如果管毅选跑,他成功跑路了,有理由相信以他的本事,只要成功跑了大唐抓不到他。但这样的话他的兄弟们就永无宁日了,李世民绝对不可能不担心管毅哪天重新出现引领这些人振臂一呼,这种走向下管毅对大唐的威胁绝对会永远存在,所以这些瓦岗人就肯定得不到好下场,以管毅的角度,这个不行。
                            如果管毅死了,客观说,有理由相信世界线会收束,这个没准是对天下和对兄弟都更好的结果,实际上袁天罡也没说错,他明示暗示都在说这点。但是我们不能要求管毅选出来这个,而且他也一定不会甘心,恐惧来自未知,何况是永远的未知。
                            如果管毅反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他以为这条路是保全兄弟们的路,但是实际上很多兄弟们不愿意走或者也不相信能走,最后就变成了这样。事实上大白这里写得再清楚不过了,对于大部分人怕管毅报复是托辞,真实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跟李唐混更有前途,而有识之士还能知道卖了管毅还能重新跟李唐混。
                            3、NE和HE的结局合理吗?
                            我觉得当然合理。
                            首先,这群瓦岗人因为放走过杜如晦,卖过管毅,本身就有回旋余地。而且这么一搞,他们还想混的无论为了建功立业,还是功名利禄,必须死心塌地当正经忠臣跟李唐混了,没别的选择了,管毅已经不玩了,这些人一盘散沙。现在李世民如果赦免他们,自然是李世民给他们的远大于他们给李世民的,不必担心他们还有什么威胁或者不满。李世民是要当圣君的,这种情况下对于他们自然唯才任用,横竖不亏,这些人能混个好结局合理。
                            其次,管毅在已经放弃为这些人考虑,又很清楚自己这个现状带不动的情况下直接掀桌子的时候,他是能考虑到这些的。而且他相信李世民是圣君,也相信李世民有建立盛世的能力,那在这种情况下他要的大义和小义确实有可能并存。这么选符合他的认知和人设。
                            最后,我知道肯定有人会觉得这么绕了一大圈子,何必呢。但实际上管毅经过了这一场兵变发现了自己想忠义两全就得选死,向李家伏死,你总不能指责管毅为什么他没发现其实直接死了就行吧?我觉得这种是出违人性的,而管毅若不是做错了这一回,他的性格形象和借此要表达的东西都未必完整,这个上面也谈到过了。


                            IP属地:北京19楼2024-02-15 06:38
                            收起回复